导航栏

×
句子 > 范文 > 导航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

2024大洲与大洋的教案八篇。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还不是很了解可以尝试阅读一下“大洲与大洋的教案”。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借鉴一下或许有新的视角透露!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1)

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学习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学习方法:自学、启发、反思、合作、探究、讨论、提问

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原苏联宇航员尤瑞.加加林遨游地球的图片,你猜他下宇宙飞船后说的第一句话吗?他说:“人类给地球去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水球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期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夫人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面目。

一、自主学习

1.海陆的分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有。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三分是。海陆分布的特点是: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集中在 半球。无论我们如何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

2.地理概念:说一说你对于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洲、大洋和海的理解。3.大洲与大洋: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它们分别是:。其中 的面积最大,的面积最小。北美洲的 是面积最大的岛屿。四大洋:

4.大洲的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二、合作探究

1.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2.阅读课本P31的“阅读材料”,你有何感悟?

3.读课本P7的南北半球分布图,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这说明了什么? 4.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了五个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5.读课本P33的图,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各自的位置、轮廓特征。同学们,请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同桌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6.我们中国在哪个大洲?濒临哪个海洋? 7.请同学们完成P35-36的活动.三、知识梳理

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有哪些方面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难问题?今后该怎样做?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洲、大洋面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非洲﹤欧洲 B.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亚洲 D.北美洲﹤南极洲 2.四大洋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下列大洲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4.四大洋中,既不与亚洲相邻,又不与大洋洲相邻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极洲 6.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环抱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大洋洲 7.位于北冰洋周围,且无阳光直射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非洲

二、读图分析题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大洲的名称。②,③,⑤,⑦。⑵写出图中字母代号所表示的大洋的名称。A,B,C,D。⑶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填代号)

⑷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填代号)

⑸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⑹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填代号)⑺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有()A.①③⑤ B.③④⑦ C.②④⑥ D.②⑤⑥

⑻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填代号)。图中G点在F点的 方。

⑼写出图中E、F两点的经纬度。E,F。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步。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3)

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二)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学习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轮廓。

三、学习难点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那么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在太空中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国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叔叔给我们带回了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太空照片)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美不美?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更像我们的眼球,水润而有光泽,所以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讨论总结你们小组发现的现象,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大显身手。

(二)A、水球,地球?

自主构建,合作探究

课件:1、南、北半球 2、东、西半球 3、水陆半球

4、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5、世界海陆分布

展示交流,相互补充

学生积极发言,师加以鼓励。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2、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陆地;

3、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等。

师: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为什么不叫水球却叫地球呢?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原苏联宇航员也有此困惑,那就由同学们为他解答吧!

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如果我们能像美人鱼那样能够生活在水里,那地球将不会叫地球啦!宇航员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同学们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

其实人类探索认识地球面貌经历了非常曲折而漫长的历史,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列举出人类认识世界而作出杰出贡献的探险家?

生:张骞、马可?波罗(意)、郑和、哥伦布(意)、麦哲伦(葡)……

师: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B、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这大大小小的陆地和海洋我们分别给他们起了名字,同学们根据地图,小组同学讨论解释下列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大洲。(出示课件)并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岛屿。

观看地图,自主学习

学生到台前回答。

2、陆地和它周围的岛屿叫大洲,那全球共有几个大洲?分别是哪几个呢?(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图)

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师同时再鼓励。

师: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呢?同学们看,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南北两两对称。(课件)

生: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师:哪个大洋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呢?(课件)

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合作探讨,展示交流。

3、下面各小组同学继续讨论以下问题。一定要大胆踊跃。(课件展示)

① 主要位于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北美洲。)

② 各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欧洲、北美洲。)

③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④ 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非洲、南美洲。)

⑤ 北冰洋四周有哪三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⑥ 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小游戏:哪小组的同学能够到前面来,分角色摆出大洲的和大洋的分布图。

生练习游戏。

5、洲与洲之间都有界线,有的以山脉、海峡,有的以运河,下面同学们阅读30页2.7,

小组讨论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结合后面地形图,看还有哪些大洲是以运河或海峡为分界线的呢?

生总结发言,师补充,鼓励。

(四)练习题:一、选择题(集体完成)

二、填 图 (小组成员)

(五)总结

1、教师鼓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我们要由衷的喊出:我们以生活在_为自豪,十几二十年以后,亚洲人以_为骄傲,在此老师以一首《亚洲雄风》为你们呐喊,加油!会也算是对本节大洲和大洲的总结。(师开始唱)

2、收获季节到了,哪位同学谈一下本节的收获。(学生谈)

(六)作业布置

课下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绘制大洲大洋图。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4)

一、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

1.人类的栖息地是怎样的,教材首先列举了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地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再以地形图直观地呈现出大陆、半岛、岛屿等的不同。从陆地到七大洲,让学生对各大洲的名称、位置、大体轮廓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点应放在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2.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虽远不及陆地那么直接、深入、持久,随着陆地多种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不断提高,海洋逐渐成为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新领域。海洋和陆地一样都可以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对象。课本在对四大洋的划分进行说明后,还介绍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并举例说明海峡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

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Jym1.coM

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2.七大洲

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

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

(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5)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6)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练习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下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A.半岛 B.海峡

C.岛屿 D.海湾

2、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又被称为“水星” B.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C.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D.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陆地分布最集中的陆半球中,陆地约占

A.71% B.48% C.90% D.29%

5、中国东临的在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读图回答

7、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与其它三个洲都相邻的大洲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丙、丙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甲、乙、丙、丁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乙丁丙

10、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直接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二、【学习新课】:

[师生活动]:——掌握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并讨论得出世界首次、我过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地球卫星图片显示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和这部分白色的是(陆地)。那么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是否一样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活动探究]:——了解全球海陆的分布、比例

学生分阅读课本P26的内容以及P28的图2.4,结合地图册P14、15页,分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陆地和海洋各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3、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4、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指导]:——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展示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水、陆半球图、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协助学生得出结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师生活动]:——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为何不叫水球,而叫做地球。

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了解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学生小结]:——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探究]:——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和海洋的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教师展示海陆不同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世界地形图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巩固知识

完成《学习辅导》P13,做1、2题,P14,第16题。

[教师指导]:——承上启下引入新知识点

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培养读图技能

读课本的P29图2.6、投影,P30图2.7。

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4、通过对比掌握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意义。

[活动探究]:——掌握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提高绘图知识技能

利用投影、现场板书,教会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特殊位置的记忆

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的特殊位置的记忆。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2、与亚洲相连的大洲有哪些?

3、请指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4、地球上只有六块大陆,为什么会有七个大洲?

……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查第4-7题。

三、【归纳总结】

[归纳小结]:——回顾知识、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课堂检查1-3题。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课外动手制作有关的小制作,写一篇读后感,出一期手抄报(三选一)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与大洋的教案(篇8)

课题:大洲大洋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型:新课

授课者:邓永春

一、课标解读

根据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分析

《大洲和大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又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抄做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建立起全球海陆分布空间格局。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其大洲分界线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Google earth由太空到地球的形式进入,提出探究式活动: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一)、地球?水球?

1、师:展示出世界海陆比例分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属于海洋还是陆地?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4、师总结:地球中海洋所占的比例远大于陆地,地球可以算是水球;但是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亲切的叫地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师:给出海陆分布图,海陆是分布不均匀的,教师讲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2、展示中国的岛屿、半岛、海、洋、海峡图

3。读图:师:展示大洲大洋分布图,讲述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其轮廓位置及面积排列大小

4、填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洲大洋按方位的记忆

5、游戏环节:引导男女生flash游戏pk

6、再次读图:利用书上的大洲大洋的分布图,读出东西半球主要的大洲;并在图中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7、教师讲述巧记大洲分界线的

口诀(配上形象的图片)

苏菲亚(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美吧?(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白呀美!(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呕呀!呜呜大吐!(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读图指出海陆的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生共同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附近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被陆地包围。

学生活动: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学生活动:运用中国地图找出中国主要的岛屿、半岛、海、重要的海峡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填充图册

进行填图;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进行填图练习

男女生pk进行大洲大洋的flash练习

学生活动:找出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课堂反馈及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拓展:我们的大洲大洋分布是不是一直不变的呢?(为下一节课海陆变迁铺垫)

学生活动:一笔画世界(加深对大洲大洋分布的理解记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m.jym1.com/fanwen/12902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