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范文 > 导航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汇编十二篇)。

引用您的要求句怡美编辑为您汇集了一篇“第一书记心得体会”,建议您将此网页加入收藏夹以便复习。同样的一件事情,看的人多了,想法自然也多了起来,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快更清晰的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

在看过了影片《第一书记》后,我与大家一样,深为沈浩同志的一生所打动,该剧通过沈浩同志的优秀事迹,艺术地再现了他在小岗村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排除干扰,真心实意帮助小岗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感人故事.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沈浩同志的追求,他抛下城里优越的生活、家庭和事业,来到农村踏实做人、勤勤恳恳做官最后累至心脏病复发,他逝世的画面令在场观看的我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谢影片的编导和演员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位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形象。

小岗、大包干、红手印……历经三十多年的传诵和洗礼,这些符号已经成为烙刻在勤劳善良开拓的中国人心中永远不曾离去的印记。今天,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然而感慨之余,心中似有些许不平。尤其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他(沈浩)整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可心情却总不是那么愉快。”(大意)也许正是这些看起来并不经意的话语,却道出了个中的酸甜苦辣和真情实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共产党员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但在关键时刻、在大局面前,他们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党的事业、人民的呼唤。沈浩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这样的道理,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要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他抛家舍业、以苦为乐,造福于小岗村一方百姓,擎起了建功立业的一面旗帜。他正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赞扬的那样一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影片结尾,沈浩的女儿旺旺一弦琴声,唤起众人无限思念,同时也深深地表达了女儿对父亲那种忘却自我、追求大爱宽广胸怀的敬仰和缅怀。"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通过观看《第一书记》,我认真思考了片中沈浩同志的心路历程,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出于两个字:踏实。该剧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腐败分子之所以腐化堕落,沦为阶下囚,关键是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失去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线。通过观看此片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里,如果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失去理想信念,就会走上违反党纪国法之路。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让党、让群众放心的共产党员。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2】

如果我没有申请入党,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安排,我想自己应该永远都不会观看《第一书记》这部电影,这部荡涤人心的电影。

电影《第一书记》是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沈浩20xx年2月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兢兢业业地发展小岗,3年期满后,被小岗村村民集体摁手印留任,直到20xx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就是这样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书记被搬上了大银幕,他的点滴事迹也在影片中重现。纵使坚强如我,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也被沈书记简单而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的打动。

这位“第一书记”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孙秦庄行政村,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自20xx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尽心尽力。他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他的身影遍布小岗村的各个角落,村民的家中和田间地头无不闪着他关切的眼神。六年来,美国GLG集团、广州从玉菜业集团、深圳普朗特集团等企业已经先后落户小岗,博园生态农业项目已完成前期企业注册,投资近亿元的小岗村培训中心项目也正在洽谈中……这些大项目、大企业的落户,为小岗村未来的快速发展蓄积了无穷动力。新形势下的小岗村在沈书记和村民们拧成一根绳的热火朝天的辛勤耕耘下,不但成为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标杆式农村,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沈浩书记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之下,小岗村正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然而,当小岗村正踌躇满志地走向新的发展的春天的时候,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呕心沥血带领村民们奔向幸福生活的好书记沈浩,为小岗村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沈浩,却永远地离开了!沈浩书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

沈浩书记逝世的噩耗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他的优秀品质涤荡着无数党员干部的灵魂。于我而言,在悲伤之余所想到的就是如何以沈浩书记为榜样。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业绩。在认真学习了沈浩书记的事迹之后,我不禁深思,为什么这样一位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小岗村的现实面貌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后,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生命通过无私的付出而得以升华。“为大家付出是我做书记的本分,如果我做不到,才是我最大的失职。”沈浩经常对感激他的村民说这句话。所以小岗村的民众们才会翘着大拇指对沈浩说:“你是真共产党。”质朴的语言传递着无限的真情。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 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 ,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 ,万事根本是做人 ,做人做大写的人······”沈浩书记就是个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平平常常认认真真。而我们呢?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凛冽寒风,挡不住沈浩书记带给我们做事的火热激情,他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的形象将永留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是国家新生力量的代表,所以,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工作。我们有自己的舞台,也有自己的角色,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以自己的角色去努力奋斗、积极追求。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3】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央组织了第一书记培训,培养了大量的骨干力量,派遣到贫困地区担任第一书记。作为其中一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在培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第一书记工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第一书记的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责任重大的工作。作为第一书记,我们不仅仅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一个贫困地区群众的希望和指望。我们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望,肩负着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

其次,第一书记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经济管理知识、扶贫政策、社会工作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例如,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脱贫计划,如何组织和管理扶贫项目,如何统筹资源,加强协作,以及如何处理公共事务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在纸面上的学习,更是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进行了深层次的学习。

再次,第一书记的工作需要注重实效和创新。我们不仅仅需要有学识和理论知识,更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际案例研究和模拟演练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创新思维和方法,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

另外,第一书记的工作还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贫困地区工作,往往需要与多个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方进行协调和沟通。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和角色扮演,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也培养了与不同人群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非常重要,只有团队协作和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

最后,第一书记工作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政治敏感性。在贫困地区,我们往往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党的路线方针为指导,带领群众奋斗。同时,第一书记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及时掌握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政治情况,以保持地方政治的稳定。

总之,第一书记培训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培训,我不仅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相信,在这个新时代,我们作为第一书记,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4】

沈浩是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第一书记”,原是x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原本只是驻村三年,但因为沈浩为小岗村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被小岗村村民们联名按红手印请求再留任三年,在这6年里他一心想的是小岗村的发展和村民生活富裕问题,这部影片没有好莱坞大片的恢弘绚丽的特效与场景,但就是这样平铺直叙的故事,却几度使人落泪。沈浩在影片中表现出可以为集体资产不惧威胁的正气凛然,也可以为村民们共同富裕、不落一人而不计前嫌的帮助杨德福开特色餐馆的大公无私,沈浩书记这种做事的精神,做人的境界,克艰的韧劲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这些品质,正是造就精彩人生,谱写业绩所必不可少的。影片中沈浩书记所表现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风范、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是用心做事。沈浩书记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用心去做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很强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选择,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本来就很难,选择后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就更难。沈浩书记在选择去小岗村时,他有过思想斗争的,但当他看到“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广告牌时,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用他高度的责任感去践行他的承诺。

二是用情做人。沈浩书记他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面对村民恶霸对他的毒打时他没有还手,别人问他你怎么不还手呢?他回答说我是书记,他们是村民百姓怎么还手?。而在妻子探望他时看他过得不好,给他买了只羊用来挤羊奶给他补身体,他却将羊给了小岗村的贫苦孤寡老人,而他那句“宁可不引进企业也不能伤害老人的感情”深刻诠释了他用情做人的思想境界。

我作为一名刚转正的党员,沈浩的这种党员的崇高境界已成为我精神上学习的榜样,我现在以一名村两委后备干部在村里工作,本身也是村里的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真实想法,今后将以沈浩为榜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村民服务。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5】

7月号,单位组织我们去看根据沈浩同志事迹改编的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属于主旋律影片,看完电影后,我被沈浩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又发现这部影片与以往主旋律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不刻意的去煽情,真实的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符号,通过导演与演员专业的表演,沈浩同志的真实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随和。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安徽凤阳小岗村优秀村干部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时间,写下了厚厚29本民情日记,每一页都记载着他对群众的深情厚意,每一页都流露着他情系人民的拳拳之心。在其中一篇日记里,沈浩这样写道:“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解民情,沈浩初到小岗村一个多月时间就对全村108户跑了两遍,男女老少他没有不认识的。谁家缺粮,谁家少柴,谁家收入低,谁家有困难,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并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小岗人说:“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小岗人最喜欢他“嗓门大,老远就跟人打招呼”。6年时间,小岗村处处留下他的足迹,他熟悉小岗村的一草一木,知道乡亲们在想什么,怕什么,爱什么。

沈浩的点点滴滴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了解民情,扎扎实实、充满感情地去读懂民意,进而用是否“真为群众办好事、真为基层办实事”的标准衡量工作的得与失,不断用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来校正工作标准。

平心而论,有些干部也想把工作干好,也想为群众多办实事,也想当沈浩那样的好公仆,但往往苦于不了解民情民意,不知道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所以,常常是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分不清主次矛盾,干了不少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自我感觉汗没少流,心思没少用,可群众还是不满意。症结所在,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沈浩那样的调查研究,没有沈浩的“民情日记”,没有沈浩那七双满是基层泥土的鞋。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像沈浩那样,用心体察民情,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多做顺民心得民意的好事,只有这样,群众心里才会真正有你的位置。

沈浩在个人生活上一点也“不讲究”,却在履职尽责上一丝也不含糊。他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心里装的全是群众,他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村民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他说,党员干部不把自己当“客人”,群众才不把你当“外人”。

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沈浩的“不讲究”启示我们:越是在个人生活有条件“讲究”一点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越是要保持艰苦简朴的作风、淳朴的本色,与群众唇齿相依、冷暖同心。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6】

沈浩书记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用心去做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很强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选择,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本来就很难,选择后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就更难。能够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选择做到极致、做到一流就更难。沈浩在省财政厅机关工作了十八年,在面临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乡到坚苦的农村工作这一选择时,他也有过思想斗争,但当他看到"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的广告牌时,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对沈浩而言"小岗给沈浩一个机会,沈浩给小岗一个惊喜"就是他的选择。决定去小岗村任职后中,他用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自己的选择。

刚到小岗村报到时,沈浩就被村里的糟糕的路况所困。随后6年摆在他前面的困难就如同脚下的路一样不平坦,但是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沉下心来积极地展开工作。刚到小岗村工作的前期,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的、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用他自己对小岗村群众的真心真情践行着自己的选择。上任没多久,他就全面调查走访了小岗村的108户人家,掌握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展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他真心地把自己的交给了小岗村的建设与发展,交给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虽然官不大,但承担的责任却很大。当他看到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响彻中国的小岗村,在改革开放30年后仍然那么贫穷,仍然有人没有解决温饱,甚至住着不能挡风、不能避雨的破房时,他的心被刺痛了。自己作为书记,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他把这种责任化成了夜以继日工作的动力,开始带领小岗村人民改变这种"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过不了富裕坎"的困境,从而给小岗村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他没有做"镀金干部",而是满怀着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感和对小岗村人民的热爱,用全部的身心去回馈、去奉献。他把群众的点滴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到实处,用一片真心换来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相依。正如他女儿说的:"每次回家,我爸爸除了小岗村就没有别的话题。"侧面说明了他把整个心都扑在了小岗村的发展建设上,在用真心去做实事。1/3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7】

3月6日的座谈会,是一场在特殊时期围绕重要目标召开的重要会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同舟共济、攻坚克难,防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疫情形势不断好转。随着多地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而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之年。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验,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要有“四心赢两战,一心建小康”的思想,打好这两场大战,赢得防疫脱贫“双胜利”。

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之心。战“疫”不松劲,战“贫”不歇脚。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疫情防控尚处于关键期,不能松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必须坚定目标不动摇、不歇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确保两手都要抓、两战都要赢。必须怀揣必胜之心,坚持全局思维,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进行有机结合,在工作布局上实现统筹兼顾,在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努力克服不利影响,在巩固既有脱贫成功的基础上,瞄准短板和弱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扶贫脱贫工作,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确保如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之心。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干部必须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所有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要有慎易避难、敬细远大的谨慎之心。谨慎之心、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反复进行强调。增强谨慎之心,就是要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风险因素有底线思维,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处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不能形势已经出来了,还不能判断得出一个措施来,那就处于被动。疫情防控,国内尚未平息,国外波涛汹涌,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麻痹大意;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困难和问题想在前面,把应对措施想周全、做扎实;脱贫攻坚,全局小康目标未达,合格答卷还未提交,艰难的任务还在继续,思想上不能松懈,措施上不能空洞,行动上不能马虎,发现问题要敏锐,解决问题要彻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取得完全胜利都不能轻言成功!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决战之年,9000多万共产党员英勇奋斗、积极作为,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之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之心,持之以恒践行政策,必能最终实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8】

5月6日,全市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召开。县委副书记陈海龙在临沂主会场作交流发言,县委副书记周曙光,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二级巡视员,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王树山,县委常委、市直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英昌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颜士刚等在沂水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

陈海龙在发言时表示,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战场上,第一书记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特别需要我们保障在前、排忧解难,用心用力用情,精准服务管理,精心擦亮“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倾情为民争当红色尖兵”的第一书记工作品牌。2018年,全县选树的20个党建示范村中,第一书记任职村占到12个。第四批第一书记顺利实施项目135个,实现集体增收700余万元。全县部门、企业去年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平均分配到86个第一书记任职村,保障合力攻坚。

会议强调,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更好作风,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完成。要全力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协调资金项目,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土地流转,为乡村振兴打通“源头活水”;要积极弘扬文明新风,改善人居环境,用好村规民约,营造良好村风,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要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带强党支部书记,管好党员队伍,育好后备力量,规范基本制度,为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力”;要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真情融入群众,实干凝聚人心,为乡村振兴实施“保驾护航”;要紧盯走在前列这一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9】

一、直面难题,努力发展的瓶颈

面对难题,主动承担重任,团结和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在其位、谋其政”,不管任何时候,都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敢作敢为,为民担当,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干好,使工作在难中求成、难中争先、难中创优。

二、敢抓善管,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活力

作为村书记,应把提升自己农村工作能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向其他干部和其他驻村书记学习、拜群众为师、主动外出参观等方式,快速提升服务能力和科学决策的水平,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的目标;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进一步强化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敢比赶超的工作氛围。

三、敢担责任,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民风

群众的支持是做好驻村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村书记,要以自身良好的作风来带动政风、进而带动民风的持续好转。必须坚持严于律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直面挑战,以锲而不舍的意志狠抓落实,心底无私、一心为公,敢于决策、科学决策。坚持公平公正,敢于深究矛盾的根源,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坚持求真务实,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解民困、化民忧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形式主义。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0】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将递进培养计划学员和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到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移民局的安排,我被选派到苍溪县东青镇东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参加完x市贫困村第一书记暨驻村干部培训会后,2015年9月23日,我正式到镇、村报到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工作的繁琐细微和压力,也深深体会到了驻村工作的艰辛与困苦,更深切感悟到身为一名驻村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对驻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角色定位,明确职责任务。"认知是行动的先导。"自选派担任东台村"第一书记"以来,我迅速转变角色,坚持以身作则,在东青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市扶贫移民局的指导下,加强与村支"两委"的配合,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以推动精准扶贫为"第一要务",以健全基层组织为"第一责任",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虚心向村干部学习,解放思想,大胆工作,把"强班子,带队伍"的精神贯穿到帮扶工作全过程,力求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为民办实事,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解民忧、惠民生、促发展。

(二)牢记担当使命,认真履职尽责。"人生须知负责人的苦楚,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为了更好地履职,我总是以强烈的责任感构想落实各项工作。一是注重学习,自我提升。为当好"第一书记",我首先让自己先当好学生。我拜农民群众为师,拜党员干部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农村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驻村后,我经常与农民群众交流谈心,以真诚换取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始终坚信:只有走近群众、倾听群众,才能逐步弄清村内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从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我的付出已经取得明显的改变。二是务实求真,调查研究。为达到有效工作,通过走村入户、跑田间地头,我广泛深入地接触了农民朋友,与他们在拉家常、听建议中了解许多现状实情,做到心中有数。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我根据现实情况,重点深入到生活处境困窘的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受灾群众等特殊困难群众家中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让他们的生活生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帮助与改变。三是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坚持从设计、材料等源头抓起,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口,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加快村级阵地、产业发展、村组道路、堰塘整治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资金用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用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切实有效地实施了扶贫项目的各项措施。四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院坝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发动贫困群众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切实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五是注重沟通,加强协调。短暂的时间内,我主动与镇、村干部搞好协调,积极协调落实规划项目资金,力所能及提供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支持,帮助群众行之有效地解决了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讯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六是健全基层组织。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服务制度,创新治理机制。组织东台村村组干部12人到朝天区"转马文"百里新村示范走廊,参观学习综合致贫经验,增强东台村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干部培养、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督,摸清了党员队伍和村组干部队伍,物色培养1名村级后备干部。七是服务群众解民忧。帮助东台村4组残疾户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和相关残疾补助政策。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1】

影片开幕就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但非彩色而是压抑的黑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片壮美的背后是贫瘠。这里是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严酷险峻的自然条件导致村民一度因为贫困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面对这里的酷寒环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罗布书记苦思出路,谋划方案,劝说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又亲自带领村民建设养殖圈舍,谈判草料价格,防守狼群袭扰,联系销路卖家。.。.。.如此奋战两年多,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如期脱贫,在贫瘠的高原上开拓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学习关怀备至,做群众的暖心劝学人。“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也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胡小明书记对村情知根知底,和群众们心贴心,对工作鞠躬尽粹,“仅仅2个月时间,他就徒步近200里,入户150余次,走访群众600多人”。如此,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达,才能让这个曾经一度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的彝族山村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积极拉动2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 “一村一幼”工程,在2017年春季实现全乡幼儿入学全覆盖。影片中还记录下胡小明书记直面辍学初中生,用理劝说,用爱感化,从校园、家庭多方开展工作,力争全村没有一个适龄失学儿童。

学习栉风沐雨,做群众的家园建设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属于黔西南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刘恭利作为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本村此项工作。然而,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安土重迁,“恨是恨这个地方,但是你无法走出去,生在哪里,就死在哪里。”说出口的是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藏在心里的则是对搬迁的未知与不安。刘恭利书记意识到,走进村民的心里,是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从此“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大地上多了一个栉风沐雨的身影。刘恭利书记带队走遍全村,晓以利害劝说,逐一解决困难,还带着村民们去看新居,直观地了解搬迁的好处。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2】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将递进培养计划学员和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到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移民局的安排,我被选派到苍溪县东青镇东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参加完广元市贫困村第一书记暨驻村干部培训会后,9月23日,我正式到镇、村报到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工作的繁琐细微和压力,也深深体会到了驻村工作的艰辛与困苦,更深切感悟到身为一名驻村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对驻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角色定位,明确职责任务。“认知是行动的先导。”自选派担任东台村“第一书记”以来,我迅速转变角色,坚持以身作则,在东青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市扶贫移民局的指导下,加强与村支“两委”的配合,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以推动精准扶贫为“第一要务”,以健全基层组织为“第一责任”,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虚心向村干部学习,解放思想,大胆工作,把“强班子,带队伍”的精神贯穿到帮扶工作全过程,力求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为民办实事,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解民忧、惠民生、促发展。

本文网址://m.jym1.com/fanwen/14530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