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范文 > 导航

化学键课件

2024-09-13

化学键课件(范文10篇)。

在大量的资料中句怡美小编精选了一篇极其有用的“化学键课件”,如需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

化学键课件(篇1)

化学键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3. 协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手实验的技能。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环节(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单词“化学键”,并请学生讲述他们对化学键的初步认知。引导学生探究化学键是什么以及它对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的影响。

2. 呈现轨迹(20分钟)

(1)引入离子键

教师为学生展示钾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结构式,解释它们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钾分子的。通过此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鼓励他们参与、讨论相关问题。

(2)共价键

老师场景教学乙烷和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探究含有共价键的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表现出实验的样子,鼓励学生发言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所得。

(3)金属键

通过图示,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金属键是由可移动的电子形成的,它们可以向周围的阳离子散发。使用润滑油示范样品并鼓励学生通过手触去感受金属键的性质。

3. 想象探究(20分钟)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讨论并提出明智、好的问题。例如,对钠和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以及钙和氧化钙的反应,以引导学生了解半离子键、多重键、d酸、极性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4. 总结巩固(10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课程中所学到的概念和实验结果,并为学生做出口检测难度一般的问题。

三、教学要点:

1. 可以通过实验和画图的方式初步了解化学键的三种类型、形成和特征。

2. 通过相关图示、模拟实验、场景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交流、思考、提问和归纳。

3. 协助学生培养获取严格的实验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化学键课件(篇2)

化学键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

a.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b.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c. 了解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d. 了解键能和键长的概念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

2. 技能与设计

a. 利用电负性差异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b. 利用能带模型解释金属键的穿透性和导电性;

c. 理解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化学键的形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加深对社会实际应用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2. 理解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利用电负性差异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2. 利用能带模型解释金属键的穿透性和导电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入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水有的化学性质和气体不同吗?为什么金属可以导电?

2. 学生回答并探究:可能涉及到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键。

(二)知识讲解

1. 化学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a. 化学键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连接起来的化学连接。

b. 化学键有三种基本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a. 共价键形成条件:电子云的相互重叠和受共用电子对的吸引。

b. 共价键结构特征:共享电子对,电子云重叠。

3.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a. 离子键形成条件:电子云的相互失去和获得电子。

b. 离子键结构特征: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电子云重叠较小。

4. 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

a. 金属键形成条件:金属原子互相失去价电子形成正离子,形成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云。

b. 金属键结构特征:正离子排列整齐,自由电子云均匀分布。

(三)案例分析

1. 氢键的成因和应用

a. 氢键的成因:以氢原子为接受的键。

b. 氢键的应用:DNA的稳定结构、水的特殊性质等。

2. 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

a. 范德华力的成因:极性分子之间的瞬时电荷引起。

b. 范德华力的应用:卤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协同作用等。

(四)知识梳理

1. 键能和键长

a. 键能: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含能量。

b. 键长: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平均距离。

c. 键能和键长的关系:键能和键长成反比。

(五)课堂练习

1. 选择题练习:单选题和判断题,针对学生掌握的各种化学键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2. 应用题练习: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六)课堂总结

1. 归纳本堂课学习的内容。

2.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化学基本概念之一,是理解和解释物质性质的关键。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掌握了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成因和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情况。总体来说,本堂课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反思中还可以加入更多交互式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化学键课件(篇3)

化学键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

2. 能够理解分子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

3. 能够掌握化学键在分子结构和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分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强度。

教学难点:

1. 分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对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 化学键的数量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话题

教师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分子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分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提问:分子结构由什么组成?

Step 2 了解化学键

1.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2. 分类介绍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和自然描述,对照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3. 通过多媒体资源或模型,展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结构特点和成因。

Step 3 探究化学键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1.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的性质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 在模型上演示并分析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分子极性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Step 4 学生探究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 分组自主探究几种不同类型的分子化合物,分析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和数量,探究化学键在分子结构和性质中的作用。

2. 分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和归纳不同类型的分子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化学键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Step 5 总结复习

1. 总结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总结化学键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展示概念图或小知识卡片等资源,加深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多媒体资源、实验和模型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键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从而掌握分子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巩固和加强了对化学键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成果通过展示和交流,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键课件(篇4)

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因此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分辨不清等,注意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此外,为了使学生知道氯化钠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形式存在,我将利用课后资料中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展示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培养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关于共价键的教学

课前可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关于共价化合物的内容,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过程,讨论中要着重抓住共价键的成因和表示方法。

在讨论共价键的原因时,我将启发对比氖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为什么氖分子是单原子分子,而氯原子是双原子分子。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否达到稳定状态,分析得出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并用电子式表示氢气和氯气的形成过程。在本节的教学采用与离子键的对比进行教学,通过概念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对比,将使教学更加顺利。

3、关于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教学

复习导入:在复习共价键概念后,可由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氢气,氯化氢,水分子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1)在氯化氢中及水分子中,为什么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和氧原?(2)而H2中为什么电子对未偏移?(3)氢气和氯化氢,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并总结出规律。

4、关于化学键的教学

在通过以上的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同时得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的结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其设计成多媒体动画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小结时,应当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化学键是存在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是指两个直接相邻的原子。

(3)原子指广义的原子与上面的原子有所区分。

(4)“强烈的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结合力。

化学键课件(篇5)

专题五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思考《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3.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种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自己的数量关系;

4.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D3O+ B.Li+ C.OD D.OH

【考纲点拨】

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

【自主研究例题】

例1.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

A. 光气(COCl2) B. 六氟化硫 C. 二氟化氙 D. (CF3)3C-

例2:参考(《创新设计》例2

例3: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

A. BaCl2 B. NaOH C. (NH4)2SO4 D. H2SO4

例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E.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不一定能形成离子键

F.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H.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G.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教师点评:

我思我疑:

【例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 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 互为同位素 B. 与 的质量数相同

C. 与 是同一种核素 D. 与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化学键课件(篇6)

化学键小班教案

主题: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

b. 掌握主要的化学键形成过程和特点;

c. 理解化学键的性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通过实验观测、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b.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和科学探究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化学键的性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板书呈现)

a. 化学键的定义:指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或电荷转移所形成的连接。

b. 化学键的分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实验观测)

a.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实验1:氯化铵的合成

(2)观察现象和实验原理

(3)讨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b.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实验2:氢气的制备

(2)观察现象和实验原理

(3)讨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化学键的性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实验探究)

a. 化学键能和键长的影响

(1)实验3:铁丝的伸长实验

(2)观察现象和实验原理

(3)讨论化学键能和键长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b. 化学键的极性和离子性的影响

(1)实验4:溶解性的比较实验

(2)观察现象和实验原理

(3)讨论化学键的极性和离子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 板书呈现:将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简洁明了的板书呈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验观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键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思考。

3. 组织讨论:通过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辨能力。

4. 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化学键的性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化学键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2. 实验观测:

a. 实验1:氯化铵的合成

(1)实验现象:氨气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白色固体;

(2)实验原理:氨气(NH3)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其中氯离子(Cl-)与铵离子(NH4+)通过离子键相连;

(3)学生讨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总结离子键的特点。

b. 实验2:氢气的制备

(1)实验现象: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实验原理:锌(Zn)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锌(ZnCl2),氯化锌中的锌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组织讨论:

a. 学生小组讨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异同点,并展示出讨论结果。

b.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和概括,并进行点评和引导。

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问,引导他们开展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

4. 探究实验:

a. 实验3:铁丝的伸长实验

(1)实验现象:加热后的铁丝伸长;

(2)实验原理:铁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化学键能增加,使铁丝伸长;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化学键能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b. 实验4:溶解性的比较实验

(1)实验现象:将氯酸钠和硝酸钠溶解在水中,发现氯酸钠溶解度较大;

(2)实验原理:氯酸钠(NaClO3)具有离子性和极性,溶解度较大,而硝酸钠(NaNO3)具有较小的极性,溶解度较小;

(3)学生比较实验现象,总结离子性和极性对溶解度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

a. 回顾所学的内容及实验观测结果,总结化学键的定义、分类、形成过程和特点;

b. 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化学键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进一步研究课题。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的目的、原理、观察现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小组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互动合作和问题提出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3.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观察、回答问题和互动参与等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观测、探究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特点和性质。通过教学过程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化学键课件(篇7)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键课件(篇8)

化学键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何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学习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了解其与各自的物质属性的联系;

3.掌握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化学键中的作用;

4.锤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能够制备简单的化合物。

二、教学重点

1.化学键类型及其特点的介绍

2.化学键的形成机制

3.电子云在化学键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同时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2. 化学键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物质属性的关系

3. 电子云的概念及其在化学键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方法

2. 形象、具体、易于理解的方式

3. 同学互相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法

五、教学内容

一、化学键

所谓化学键就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它是分子和晶体中原子间的力,可以固定地塑造一个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下面让我们来一一的介绍。

1.离子键

离子键主要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学键。因为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又得到电子,变成了阴离子,各自带电,就像磁铁一样被互相吸引在一起。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氯化钠(食盐)、硫酸铜(蓝矾)、浸出铜矿等。

离子键的特点:

1. 颗粒间作用力被称为电离子互吸引作用力,故不易熔化,且通常为固态。

2.在水中或水溶液中容易电离,便称为电解质。

3.可以传递电能,在电解池中扮演重要角色。

2.共价键

共价键是相同或不同原子间共享电子对的化学键,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原子通过共用价电子(外层电子数)而达到了稳定状态。

共价键的特点:

1. 可以以任何状态存在(固态、液态、气态),通常为分子态。

2. 在水中不易电离,即它们不能作为电解质

常见的共价化合物有:氢气、氧气、水。

3.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共享自由电子,是金属元素中电子自由互换的一种化学链接方式。当固体金属中的原子离开原子核外层电子把失去它们的化学性质,会引起这些电子形成一个云,有时称为海洋。

金属键的主要特点:

1. 高熔点、高硬度等。

2.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等。

二、化学键的形成机制

1.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键在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晶格电子或谷壳电子而失去它们的化学性质时产生。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互相吸引在一起,彼此可以分解。

2.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中原子参数有靠近原子核的电子对和其余外层电子。晶格电子的调整发生了“交流”行为,有助于原子维持基态状态。结构最稳定且热力学最有利的方式就是通过共享一个还原态引起一个接受态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来达成电子共享。

3.金属键的形成

金属中原子团内部的电子形成一种自由电子的气态粒子,随着原子团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共同的海洋使原子团永久地维持着对某个点周围的几何结构。

三、电子云在化学键中的作用

我们在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的时候提到了外层电子,外层电子中的电子云更贴近原子核,其相对更加稳定,因此在原子施加外部作用时,外层电子的反应较强,会形成共价键。

原子中电子云在化学键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将吸引电势场之间的力和原子之间的力分离开,并将其分组,以便获得更低的能量,从而限制了化学键的类型和几何结构。

四、实验操作

1. 硫酸铜的合成

实验材料

硫酸铜

氢氧化钠

酒精灯

实验要求

①学生需穿戴实验服、手套等安全用具进行实验操作;

②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耐心、静心,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

当实验进行时,请按照下面的实验器材设备准备好:

①量筒

②容器

③吸管

④实验杯

⑤酒精灯

⑥铁钳

步骤二:制备水溶液

①向容器中加入少量水;

②加入氢氧化钠,经皂化后清澈;

③加入硫酸铜(CuSO4·5H20),并混合,颜色变淡。

步骤三:析出

①将硫酸铜氢氧化钠水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实验杯中(分别是用作实验合成和对照照),均置于酒精灯火上热升华。

②在热升华之前,提前观察结果。

步骤四:观察结果

①投入氧化铜时,在用于实验的装有硫酸铜的杯子中热升华的氨水颜色会从蓝色变成黑色,渐渐变深,并填充了装有氢氧化物的杯子。然后,清水浮沉在混合物周围,结果清暗、混浊。

②对照组的结果是,在他们加入氨水之后,杯中氨水几乎没有发生反应,颜色仍是蓝色。

实验讲解

参与实验人员采用提前设想法,预测在合成快捷方法实验中产生的化学反应类型,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适当性,并加强相关的知识点。

这项实验利用了硫酸铜在加热时所必需的彩虹颜色的变化。当出现变化时观测其颜色,这可以视为化学反应的“指标”。加入氢氧化钠可以因皂化作用而将羧酸中的脂肪酸成份转换为其对硫酸铜的溶解能力范围内的盐类最小浓度,因此,羧酸得以被聚合为金属羧酸沉淀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化合物之间的化学键,即铜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如果化合物水分子中不含配位子,则会产生与水溶解有很大差异的化学键。

六、课后作业

1. 谈谈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它们在各自的物质属性中起什么作用?

2. 请解释电子云在化学键中的作用。

3. 向各位同学介绍一种你刚学会的化学键制备方法,并附上相关的实验步骤。

4. 回顾本节课中的实验内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有哪些改变?

化学键课件(篇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是第一次将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的归纳性、系统化、规律性学习。其特点是有很强的,并且会出现很多新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变化。而在卤素之后,紧接着还有两章新的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分别是氧族和碳族元素。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能很好掌握变化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原本琐碎的知识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2、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化学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用两块不同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并分析两种作用力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讲解

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钠和氯气如何形成氯化钠。利用多媒体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引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离子键的特点及离子键的成键规律并学会利用这些规律如何判断离子化合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离子化合物外我们遇到的其他物质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氯化氢、水等。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氢气和水的形成过程,引出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共价键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随即推出化学键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化学键的分类情况。

巩固归纳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并布置作业。至此,教学目标完成,最后提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思考。

化学键课件(篇10)

复习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的第1~3题,练习二十1~4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口算(三)。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图:

2。生独立做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要2?

1.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底边和高的关系。当高一定时,底边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练习二十第2、3、4题。

复习内容:实际测量。(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练习二十二第59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fanwen/19042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