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个性句子 > 导航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并不难,我们会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文案做签名,个性签名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你有摘抄个性句子中的经典语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1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见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顿复。后来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这就是腊八粥的。佛教在我国流传很深远而沿袭了这一习俗。至于腊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黄豆、豆子等;南宋时以胡桃、松子、柿栗之类;元代粥色则是殷红的,亦称红糟粥、朱砂粥,可能用赤豆、莲子、花生、红枣之类致红的原料。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十二月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另据安徽人传说,朱元璋小时给地主放牛,常因断炊而饥饿。有一天,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一个洞,他伸手下去一摸,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黄豆、红枣、栗子等物,于是他把这些五谷杂粮一齐下锅,煮了一锅热粥,喝起来香极了,后朱元璋当上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腻了,想换口味。腊八这天,他忽然想起儿时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当下传令御厨以各色谷果煮粥进食。吃后大悦,并将此粥赐名为“腊八粥”。

此后,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

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腊八粥现又称八宝粥,用料以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等八物(也可选自己喜爱的如芡实、栗子等)。

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远在公元五世纪,饺子已是北方汉族的普通食品。当时的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当时饺子是连汤吃的,故当时称之为“馄饨”。至唐朝时,吃法已与今天一致。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发现有饺子,形制与现代七异。宋代称饺子为“角子”,此词也外见于时清小说中。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又有“扁食”一词。明、清时又有了“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新称谓。

明中期以后,饺子逐渐成为北方春节传统食品。因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

春节饺子讲究在除夕夜十二点钟包完,此刻正届子时,以取“更岁交子”之意。

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

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2

春节已经过去,但是过大年的情景却印在我的脑海里。

今年春节叔叔婶婶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一个特别的礼物---我期待已久的电话手表!拿到手表我兴奋地都说不出话来,不知该如何感谢他们。

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为春节做准备,我们小孩却不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我的妹妹小沐儿刚回来,显然有点害羞,到了晚上,就跟我熟悉了。姑姑家的琪琪也来了,我们仨一起玩芭比公主,捉迷藏,看电视,还放鞭炮了。噼噼啪啪,我还创造了好多玩法呢。

过年那几天,我们去了附近很多地方,比如青龙山、石河道、康百万庄园,我们还一起去看电影、吃牛排。。。。。每天都是吃了玩儿,玩儿了吃,可高兴了。可是时间像小马飞奔一样快,最终有一天他们走了。我心里酸酸的,就像那年送奶奶去成都一样,回来的时候哭了一路,到家还是止不住。妈妈说,这是留恋的味道。

年马上就过完了,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春节。到了明年,就又能见到他们了!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3

【过大年】

刘耀天

一年一度的新年又到了,所有人家都能幸幸福福地欢聚一堂。而我今年的新年又会怎样过呢?让我来看看吧。

今天,我正沉浸在香香的梦中,忽然"噼噼啪啪"的声音,这声音如雷贯耳,把我吓得从床上跌了下去,刚想生气,一看到是鞭炮,便想起今儿是新年难怪放鞭炮呢。我下来床,换上表示喜庆的红色新衣,早早地吃完早饭,帮我爷爷贴春联,可别小瞧那春联,那春联可是我爷爷他亲自题写的:人寿年丰大吉祥,物华天宝长安乐。贴完后,我赞许着爷爷讲:"真好,真像印刷机写的一般漂亮。"爷爷也十分骄傲。上午,我们亲戚之间互相拜年,老辈都说:"新年好!"而我们却说:"Happynewyear!"我还收了不少压岁钱呢。午饭时,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聊着天,互敬酒,互拜年,一片的祥和欢乐。下午,我们开始劳动了,全家人都要包饺子,我的任务是擀面。我拿着擀面杖先竖着擀两下,再横着擀两下,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就做好了,晚饭时,我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感觉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就像妈妈的拥抱,十分幸福。最后,我还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全家都夸我幸运,使我格外开心。

睡觉时,我还回忆今天的一切,真希望每天都能这样。当然,只有一丝不苟地努力与坚持,才能做到。

【过大年】

翁锦

“狗问年安随蜡去,猪生财富报春来。”旧的狗年过去了,新的猪年来到了。在新的一年中,我们都要吃年夜饭,贴福字,吃鱼,说吉祥话等等,而我今年的任务就是写福字和贴福字啦。

在大年28的早上,妈妈一大早就喊我汽车黄,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今年新年,说好了福字由你来写,快去写吧!”我赶紧起床,开始了我的疯狂写字之旅。

首先,我把笔墨砚台拿了出来,接着,我把红纸展开,一笔一画的对着范字认真的写了起来。开始,我按老师的要求,把笔画每个都加粗,结果写的超级的丑,就像一个身子很小、四肢却很巨大的外星人一样,老妈对我说:“笔画细一点会更好看吧!”于是,我又写了一张,结果还是很丑,就像个发育不全的小孩,四肢只有铅笔那么粗一样。老妈又对我说:“试着把笔画加粗一点点,不行二笔和一起来写。”我试了一下,嗯,写的果然好看多了。

我开心极了,拿起了福字,贴到了大门上,看着自己写的福字,我得意极了。

“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明年我不仅要写福字,还要争取写对联呢!

【过大年】

杨以恒

春节,我和父母回到了老家,家乡的春节风俗有很多,但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舞龙。

大年初一傍晚,我和家人来到市中心广场上,到处都已经挤满了人,华灯齐放、礼花飞舞、烟花灿烂。不一会儿,有一辆充满了民间风情的灯车停在了广场的中心,那辆车上不停的放音乐,顶上的充气小人啊,一直在寒风中飘扬,突然从车里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接着一些少林寺的习武之人出现了,他们给大家表演了很多少林武术,有的舞棍,有的耍大刀,还有的不停的翻跟斗,让我们赞不绝口。突然,主角出现了,两只狮子和一头龙跑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舞狮和舞龙吧,三只狮子满场跑,一会儿你追我赶,一会儿翻滚腾挪,而这条很长很大的龙,在十几个人的支撑下,不断的翻滚,看起来就好像真的在天空中遨游一样,一会儿跑、一会儿停、一会儿飞、一会儿还滑,真是好玩极了,特别是龙头做得很形象,看起来好像真的一样。

表演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家,可是我的心情还迟迟不能平静,舞龙真是太好看了。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4

全体外地员工朋友们:

新春佳节将至,相信许多外地的员工朋友们都在准备踏上回乡和亲人团聚的路,大家对家乡、亲人无法割舍的情谊我们感同身受!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继续流行蔓延,多国发现传播力更强的新冠肺炎疫情变异病毒,国内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黑龙江省、辽宁省以及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等地区出现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多地已经进入战时状态。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保障广大员工朋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现向全体外地员工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强化防控不流动

请广大外地员工朋友持续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动态变化,近期如无必要,不流动,不返乡,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的,要严格审批管理,主动向所在车间/班组的管理干部进行报备,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准确记录好自己的活动轨迹,返唐后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隔离期满且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回公司工作。

二、主动报告不隐瞒

即日起,如近日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的外地员工(亲朋来访),应主动向所在车间/班组的管理干部报备相关情况,自觉配合当地疫情防控筛查管控措施,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第一时间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因瞒报、谎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留唐过年不返乡

倡议外地员工朋友留在唐山过年,以减少感染风险。公司也将积极履行防疫责任义务,全力支持外地员工朋友在唐山过春节,对于“不流动,不返乡”的外地员工发放每人500元的春节慰问金,让外地员工“安心过年”、“温暖过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共同携手筑牢疫情防控的堡垒,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最后,祝全体员工及家属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5

【过大年】

张函申

几天前,我们小区门口就贴了一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告示,马路旁的护栏上挂的横幅也比比皆是。自从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过烟花了。

年三十的一早,我们一家就赶去江宁姨奶奶家,每次去姨奶奶家都让兴奋不已,今年更是如此,因为姨奶奶说今年我可以在那儿放烟花了。

刚准备吃中饭,噼里啪啦的声音从周围传来,把院子里的大黄狗吓得夹着尾巴,头也不回地跑进了它的安乐窝。原来,是邻居家在放鞭炮呀!这下,我的心也痒痒了,想立刻放烟花。可是大人们都说晚上的烟花更美丽,我只好度日如年般的等待。终于等到了天黑,叔叔捧出一个大箱子,里面大大小小的烟火数不胜数,这可把我乐坏了,“这下可以放过瘾喽!”我大声喊道。

我先挑选了一个“大块头”,让老爸帮忙放。只见老爸熟练的用打火机往烟花的引火线上一点,滋滋声伴随着火星喷了出来,火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沿着引火线快速地跑着。突然,一声巨响,“砰”,一条被点燃的火龙从箱子里穿出,还没等我看清楚,它又冲入了云霄,“噼”,又一声,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在空中绽放了。还没等我回过神,一条条火龙争先恐后地穿了出来,顿时,五彩的烟花漫天飞舞,比霓虹灯还要闪烁,比水晶还要光彩夺目,“好美呀!”我不自觉地喊出了声,我被眼前这美景征服了。没一会,这一朵朵“鲜花”不知是凋谢了还是被人摘走了,霎时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只留下一阵白烟。

烟花的绽放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永恒的。

【过大年】

张嘉原

今天我很累,但我很,开心,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儿。

今天让我开心的事有很多,看春节晚会,跟妈妈一起给长辈买礼物,收红包……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帮奶奶擦玻璃。只听奶奶大声喊着:“嘉原,快来帮忙”。“OK,我马上就来。”我匆忙跑进了厨房,见奶奶站在灶台上,原来奶奶想让我站出去擦窗户。我快快的爬了上去,站在了窗户的外面,再往下一看,吓了我一跳,好高哇!奶奶把一块毛巾,递给了我。奶奶对我说:“不要怕,我都能站在上面,不会掉下去的。外面那么宽的窗台呢,再说了,咱们家是二楼。”“我的毛巾擦在哪里,你也擦在哪里。我们对着擦。”我就按照奶奶说的去做,她擦到哪儿,我就擦在哪儿。过了一会儿,我心想“这就像玩儿一样,不但玩儿了,而且把活儿干了,真有意思!”等我重新下来以后,窗户被我们擦得干干净净,奶奶直说:“有孙子帮忙干活真好啊,真像长江一浪推一浪呀。”

新年的钟声被敲响了,新的一年来了!用劳动祝我学习进步,祝全家幸福,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6

欢天喜地过大年

王文康

今天晚上,我们吃完年夜饭,就出去放烟花。爸爸抬着大烟花,名叫“震天雷”爸爸叫我点火,我的心情很镇定,拿起火机,点上了,火花往里走,我赶紧跑开,一会儿,“呯”像炮弹从炮口发出一样,烟花飞上天,烟花“砰”炸开一层,变成绿色,是一个大圆盘。紧接着,又发出几枚“导弹”,天上的星星都睁大了眼睛,发出了金碧辉煌的光芒,好兴奋的样子,周围的人们欢呼起来,兴高采烈,一个个烟花飞上天,五颜六色,形状姿态不一,真是太美丽了!我也拿出“七色花”开始放,他飞上天,

闪出了光芒,然后噼里啪啦的响了几声,我开始放长鞭,周围的人也放,都庆祝春节。我们又到别人家祝福,都互祝“过年好”

我们到奶奶家,有许多人都在吃饭,“干杯”,一起祝福春节的到来,姑姑还给我们压岁钱。

指导教师崔梅茹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7

名俗专家解释说,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年”是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它一来,百草不生,万物蒙灾。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们扶老携幼纷纷逃离,以便躲避“年”的伤害。同时,将屋里屋外布置红火一新,张灯结彩,放鞭炮,守岁,这样,“年”就过去、远离了。

另外,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由于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此。“过年”或“过大年”的意思就是庆祝五谷丰登。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

春节日期的转变

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时过后,春节就算正式到来了。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物侯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总称。

另外,从“年”字的古写法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年”的古写上半从“禾”,下半很像一个“干”字,禾是庄稼,干是人字的变形,“禾”与“人”重叠像员禾的样子,表示一年一度的丰收。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民俗专家解释说,我们把度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称过“年”,现在正月初一即为新年,也就是春节。春节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有道是“百节年为首”,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过春节的节日时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大年

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龙抬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

北京地区:从腊月初八(过了腊八就是年)直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年才算过完。

小年

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

春节的习俗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过年发朋友圈的说说 篇8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龙煤集团第一时间面向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发出就地过年倡议书。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响应,纷纷决定留在所在地过年。

龙煤职工就地过年。

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打破了龙煤鸡西矿业公司杏花矿运输区副区长张述峰回家过年的计划。为此,他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跟父亲说明了情况。张述峰说:“既然回不了家,我就安心的在这里过好年,把手头的要紧事再进一步完善。”

被张述峰盯上的“要紧事”就是矿车蓄电池修复项目,张述峰介绍说,目前,杏花矿共有12辆12吨矿车,因为蓄电池问题,时常出现故障。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自主学习钻研蓄电池修复技术。张述峰说,趁着今年春节不回家,一定要把这项技术好好演练演练,待到春暖花开时,便可为企业节约资金8万元/年。

“作为班长,我必须带头响应集团公司的倡议。我要是回去了,小班的兄弟们也都跟着回家了,回去再回来,居家观察的时间加在一起28天不开工,等到复工时,队伍就该散了。”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新兴矿西六采区151采煤队班长陆龙说:“我跟小班兄弟们讲,回去是给家里添麻烦,与其把时间搭在路上、隔离上,不如在这儿好好休息休息,大家都选择就地过年,这几天大家伙儿一直在探讨在新工作面怎么干。”

一年来,陆龙班组创造了大倾角采煤单产最高、安全防线最牢的纪录,企业给予了优厚的激励政策,小班职工月平均收入达到了10000元以上,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工作积极性也更大了,他们正朝着更加安全高效的目标迈进。

连日来,龙煤集团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就地过年激励政策,为就地过年职工和家属提供生活物资保障和便利周到的服务,积极筹划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新年文娱活动,营造温馨暖心的就地过年氛围,确保广大职工和家属在所在地安安心心地过上一个暖心年。

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峻德煤矿第一时间展开外地职工摸底排查工作,结合实际向外地困难职工发放节日补助或临时生活补助,并安排专人负责就地过年职工的服务保障工作。

“为了让留在本地过年的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我们将尽快摸清外地职工情况,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物资,对于没有成家的外地职工,我们会邀请到自己家或者组织在单位过新年,保证“年味”不缺席,一定会让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峻德煤矿党委副书记吴量说。

龙煤新疆公司黑眼泉煤矿为春节期间留矿职工发放了“留岗”红包,实行带薪休假,同时,加速“两堂一舍”升级改造,让职工过年“吃得更满足、洗得更舒心、睡得更安心”,赢得全矿职工和家属们的“点赞”,幸福感和满足感“爆棚”。

今年,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方圆公司有14名外省职工和2名家属就地过年。为了让他们安心就地过年,方圆公司为每名就地过年职工发放了千元新年红包。在宿舍住宿的,吃住所需用品全部由企业统一购买发放,在过年期间提供熏酱熟食、青菜、肉蛋和水果,并按照职工意愿为其购买用品、瓜果和零食。为就地过年职工建立微信群,春节期间推送笑话、小故事、小型游戏链接,职工可以通过微信视频的形式,相互拜年,并组织开展线上有奖问答、卡拉OK比赛活动,对活动优胜者给予奖励。工会为他们送去象棋、跳棋、扑克、健身器材和杂志读物,在保证人员不聚集的情况下,安排包保组成员、项目部班子成员与留双职工一起过年,保证就地过年职工度过一个充实、愉快、有收获的春节假期。

本文网址://m.jym1.com/gexingjuzi/12051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