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个性句子 > 导航

除夕的简短说说

除夕的简短说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根据自己的个性我们会写一些专属于自己的话,个性签名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如何创作一些展示自己态度的个性句子呢?希望《除夕的简短说说》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1

每到过年过节,最开心的就是小朋友了,因为小朋友们可以放烟花放鞭炮。今天是一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

晚上,匆匆吃完年夜饭,我和小妹妹来到屋外放烟花。放了一会儿,我觉得一点也不热闹。

后来,我提出建议去世纪广场,到了广场那里人山人海,我看见许多大人和小朋友在放烟花和许愿灯。只见地上的烟花有的像陀螺,有的像喷泉;空中的烟花有的像仙女洒花,有的像火箭登月;天上的许愿灯像调皮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接着,我也放了两盏许愿灯,许了自己美好的心愿。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2

在外公生前,我们全家曾经在外公家过了一次大年夜。

那天下午,妈妈、大姨、舅妈就已忙活开来,开始准备晚上的菜。外公挥笔写春联,我和弟弟再一张一张把它贴起来,里里外外,红红火火,霎时,外公家充满了新年的气氛。

晚上终于来了!爸爸和舅舅放起了爆竹,村上的各家各户像是得到了信号似的,一齐放了起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外公神情庄重地开始了祭祀前的准备:餐桌上,铺上了洁净的桌布,恭恭敬敬地摆上了鸡肉和猪肉,旁边依次是红酒、豆腐、白糖和盐,以供祖先的在天之灵享用。外婆一脸肃静点起三炷香插在香炉里,我们双掌合一,满怀虔诚之心,祷告自己新的一年有新的进步与收获。

祭拜结束,外婆端走桌上的贡品,重新摆上菜肴。长辈坐在上座,第二代坐在餐桌两旁,然后才轮到姐姐、我和弟弟。

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人聊着正事,我们这些晚辈可就大饱口福了。弟弟口中时不时还会蹦上几句莫名其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菜吃到一半,妈妈她们就从厨房里端来了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馒头。我和弟弟争先恐后,立马“抢”来了两个馒头,吃出一个“坑”,往坑里面放进笋、牛肉、芹菜等等一系列的小菜,配成了一个肉馅馒头。“太好吃了。”我和弟弟脱口而出,不顾吃相,大口嚼馒头,大口喝饮料,连吃了两个馒头还不过瘾。在爸爸的再三提醒下,我才勉强收回贪婪的吃相。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满桌的饭菜不知不觉地被我们吃完了。

饭吃完,休息了一会,我们便到了二楼,欣赏烟花。楼下的空旷地,爸爸和舅舅又开始放起了烟花。深蓝的夜空被烟花照亮了,各色的烟花绽放开来,十分壮观。

之后,大家齐聚客厅,看春晚。还有外公的老友来串门。

入夜,外公和外婆先睡了。

深夜,我们小声地玩起了扑克。

凌晨,大家都睡着了。

这些回忆,在外公过世后,仍在我心中回荡……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3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人可开心啦!

在奶奶家吃完饭,我和老爸老妈就匆匆忙忙的跑回了家,因为今天晚上外公外婆和哥哥一家要在我家吃年夜饭。我和老爸一回家就一头钻进了厨房里:老爸在灶台上施展他的炒菜功夫,什么鱿鱼丝炒大白菜呀,什么红烧大排呀,什么什锦烤夫等等,都是他亲手做的;我在旁边施展我的拌凉菜功夫,黄瓜拌苹果,我边拌边想这拌出来是什么味道,结果一尝,有点黄瓜味,有点苹果味,还有点香蕉味。

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菜摆了上来,大家都高兴的大吃起来:大舅一见大肠简直是两眼放光;哥哥一见鸡翅几乎是心花怒放;大家的欢声笑语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4

除夕夜,我们全家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一进门,就从厨房传来阵阵的饭菜香,原来是大师掌厨,奶奶的厨艺真不是盖的,看着满桌色香味俱全的年菜佳肴,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大快朵颐一番。

在茶余饭饱后,就是我们最期待的发红包时间了。我向爷爷拜年,并且跟爷爷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爷爷就给我一个红包,我决定把我的压岁钱存起来买书,多多充实自己。

突然听到外面有鞭炮声,爸爸说:走!我们也去放鞭炮吧!鞭炮声震耳欲聋,相信已经把年兽吓跑了,我拿着仙女棒,想像自己就是童话故事中的仙女,挥一挥仙女棒就可以把自己变不见,真的好有趣阿!

过了年,表示我又长大一岁了,我要更乖更懂事,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5

期待已久的假期总算到来了。看一下课外读物、玩游戏、睡赖床,简直开心无比!而假期里最开心的也要算作过大年夜了。

除夕夜这一天,妈妈一大早就在餐厅厨房累成狗了。大碟小盘子,摆得到处都是,里边装着许多好吃的菜。妈妈已经做汤圆,我询问妈妈:“过春节为何要吃汤圆?”妈妈说:“吃汤圆是为了更好地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新年。”因此,我门把洗干净,帮妈妈一起做汤圆。忙了整整的一个中午,一桌丰厚的团圆饭摆放在了桌子。大家围在餐桌边上,相互之间祝愿着,咬起了团圆饭。

吃了团圆饭,我们一家人就到外边放烟花。一只超大的烟花引燃了,只听“咝”的一声飞上了天,盛开了鲜丽的火苗,有红、橙、黄、绿、蓝许多颜色,有时候还会继续变为各式各样的样子,像音乐喷泉,像圆形,像珊瑚丛……简直五彩缤纷、变幻无常。

大家兴高采烈地一连放了十几个烟花,有“天女散花”、“万事大吉”、“金狗追月”等,天上被五彩缤纷的烟花穿着打扮得分外漂亮!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6

1、烟花,在这一分为你闪耀祥瑞;鞭炮,在这一秒为你释放欢乐;钟声,在这一刻为你敲响平安;祝福,则在这一瞬为你祈福美好:祝你除夕夜开心,好运永远,日子红火,幸福永远!

2、1月24日喜事多,除夕夜多欢乐,成双成对日祝福送双份。祝愿你幸福双份,快乐加倍;平安双份,健康加倍;微笑双份,精彩生活总成对!

3、春风吹,除夕到,大街小巷好热闹;鞭炮响,爆竹闹,五彩缤纷世界俏;我祝福,你欢笑,喜气洋洋锣鼓敲;孩童跑,大人跳,来年生活呱呱叫!祝除夕快乐!

4、儿女皆回家,幸福庆团圆。全家齐忙碌,欢喜进厨房。佳肴成盛宴,双亲来品尝。共同来举杯,齐心话祝愿。父母多健康,合家皆顺畅。除夕到了,愿你快乐。

5、除夕除夕,除去烦恼,迎接希望;守岁守岁,守住好运,岁岁平安;迎新迎新,迎来快乐,万象更新;祈福祈福,祈祷送福,祝福添福!

6、我愿做除夕的灯,照着你,我愿做除夕的菜,美了你,我愿做除夕的酒,醉了你,我愿做除夕的人,团圆你,我化作除夕贺信,祝愿你:美如意,情入脾,乐聚蜀,欢相伴,除夕快乐!

7、大年三十笑开颜,鞭炮声声祝福传。高歌一曲盛世赞,国富民安幸福年。家家户户庆团圆,灯火辉煌笑声甜。守岁钟声千里远,通宵达旦到明天。祝除夕快乐,幸福美满!

8、鞭炮声声除夕夜,烟花阵阵喜团圆;张灯结彩万家欢,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家万户笑开颜,好友祝福万万千;除夕之夜诚祝愿,前程锦绣体康健;合家团圆似蜜甜,欢欢喜喜过大年!

9、你是不是正在为了没有收到除夕祝福而烦恼,别急,我的问候已经来到;你是不是还在为没有好玩儿的信息跟朋友分享而忧郁,别慌,我的祝福正在赶到。新年快乐!

10、红红火火的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热气腾腾的水饺,甜甜蜜蜜的欢笑;快快乐乐的心情,团团圆圆的美好;温馨满满的短信:祝福你,除夕快乐!

11、吉祥鞭炮响彻云霄,祈祷父母健康安好,盼望孩子茁壮成长,守望爱人携手到老。除夕,亲手点燃祝愿的烟花,五彩缤纷斑斓朋友亲人的新年梦想。祝你除夕快乐,和幸福抱抱。

12、春节之际祝福你:吉祥追着你,顺利跟着你,平安围着你,烦忧躲着你,健康贴着你,财运缠着你,幸福抱着你!祝除夕快乐!

13、欢乐除夕之夜,吉祥天空飘过朵朵福云,欢乐海洋增添缕缕乐波,美事山上升起喜气阵阵,送福短信送来祝福声声:恭祝您除夕穿金带银,团福圆运!

14、吉祥如意庆本年,欢天喜地的过年。鞭炮声声响彻天,灯笼高挂照平安。欢聚一堂乐开怀,我的祝福美如云,祝你除夕快乐!

15、转眼又是除夕到,除旧迎新在今朝。室内室外尘埃扫,新容新貌开颜笑。坎坷不顺脑后抛,吉祥如意身边绕。病魔远去无烦恼,身体健康欢乐抱。祝你除夕好运罩,快快乐乐步步高!

16、除夕夜是终结者,终结了烦恼,消灭了厄运,淹没了忧愁;除夕夜是开拓者,孕育了希望,放飞了梦想,实现了愿望。除夕夜,梦想之舟已经起航,勤奋努力,创造明天的辉煌!

17、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的晶莹的琥珀祝除夕快乐!

18、除夕之夜人欢笑,家家户户都热闹。男女老少桌边坐,叙旧聊天品佳肴。美酒香醇入口甜,润红双颊乐淘淘。玉盘饺子上家宴,个个滚圆赛元宝。守岁不觉人疲倦,钟声响起吉祥绕。祝除夕快乐!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7

1、除夕已来到,向您问个好。开心无烦恼,好运跟着跑。家人共团聚,天伦乐逍遥。朋友相扶持,心情不寂辽。事业风水顺,金银撑荷包。好运从天降生活步步高!祝除夕快乐!

2、阵阵炮响,开启虎年的吉祥;闪闪烟花,带来新年的欢畅;红红对联,辉映幸福的光芒;声声笑语,凝聚团圆的渴望;句句祝福,传递情谊的桥梁:新年来到,除夕愿你一切都吉祥!jYM1.Com

3、红红火火的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热气腾腾的水饺,甜甜蜜蜜的欢笑。快快乐乐的心情,团团圆圆的美好,温馨满满的短信,祝福您和您的家人,除夕快快乐乐,幸幸福福!

4、除夕夜,好运连,新年又到换新颜;事如意,多赚钱,福运一年又一年;短信响,祝福到,问候老友莫嫌烦,愿你幸福生活总绵延!

5、除夕的风儿暖暖的,除夕的焰火艳艳的,除夕的美食馋馋的,除夕的气氛融融的,除夕的祝福美美的,除夕的时光赞赞的。过年快乐!

6、除夕,除去忧愁,除掉烦恼,迎接幸福,迎接美好,愿吉祥伴随你,好运青睐你,平安依赖你,健康眷恋你,快乐亲吻你,幸福拥抱你!

7、天上星,亮晶晶,认识你,很开心,星空里,万颗心,有一颗,是我心,无助时,看星星,失眠时,数星星,许愿时,等流星,记得天天要开心。新年快乐!

8、一年辛苦一年努力,一年成绩今天记,拿出开心和甜蜜,一年幸福放杯底,愿你多点快乐,多点幸福,多点甜蜜,多点如意,来年工作更顺利,身体更健康,心情更快乐,天天好运气。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8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一起去放鞭炮,我和妹妹一听要放鞭炮都非常高兴。

爸爸和舅舅把一箱又大又重的礼炮搬到楼下的空地上,我和妹妹把一大个“彩炮”拿到楼下。爸爸点燃了“彩炮”的导火线,我们都站得远远的,用手捂住了耳朵。顿时,“霹哩啪啦”一阵,鞭炮响了起来。天虽然飘着小雨,但一会儿就停了。

放完了“彩炮”,我们就要放蜻蜓炮了。蜻蜓炮一共有90发,可漂亮啦!放出来的 小蜻蜓一下子蹦到了空中,然后“啪”的一声,开出了一朵彩色的花。天空被照亮了,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绿的、白的、花的......五彩宾纷。

在这么多小蜻蜓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旋转着飞上天空的金黄色小蜻蜓了。这小蜻蜓蹦出箱子四五米后,由小蜻蜓变成了旋转着的金火花,一圈一圈地转上了天空。还一边旋转,。到了空中,再“啪”地开出了金色的小花,变成一点点金色的小点点,散在了空中。

漂亮的小蜻蜓炮放完了,我的脑海时还回想着小蜻蜓升空开花的情景。“多么漂亮的火炮啊!”我发出了赞叹。

大年三十

过年了,走亲戚是一定的。而走亲戚一定要送点礼`````` 大年初三,姑妈来我家带了一只鸡。这只鸡长着红红的冠子结实的身体,十分有力气。它喜欢跳上窗台我‘搬’都‘搬’不走可想而之它有多有劲。

广东习惯过年过节吃鸡我们家也不例外。可今年过年的时候被妈妈看见一个违反人道主意的事——杀鸡妈妈看了之后觉的鸡十分可怜这样我们家今年就没吃鸡。

“可现在怎么办呢?是姑妈送来的不能不要吧!”

“那就——养着吧。”

“耶---”

我妈从来不给我养什么,这次居然养鸡哈哈可以养鸡了!

我首先喂了点大米给它吃,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只鸡不知道什么叫米,也不会吃。它肯定是饲料鸡吃惯了饲料不会吃大米。那怎么办?万一饿死它了,那还不如吃了它。

我们怕鸡冷死给了它一个箱子,那鸡非常聪明它怕搞脏它的‘房子’跳出来大便宁愿搞脏我们家的地板不愿搞脏它的‘房子’。

过了一天,它只吃了几粒米。爸爸怕它饿死把它拿到市场叫人杀了。回来妈妈煮了给我们吃了。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9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r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早晨,大雾弥漫,从窗户向外看,白茫茫一片不由得深吸一口气。我躺在床上,一边欣赏着外面的大雾,一边感叹道:“今天是除夕,下了这么大的雾,可真是连大雾也来过除夕啦!”突然,我听到了一阵阵鸟叫声,还把我吓了一大跳。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好像在说:“伙伴们,除夕快乐啊!”另外一只鸟也“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好像在回答它:“除夕快乐!除夕快乐哦!”就这样,他们一唱一和,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像在开除夕聚会一样。

早上是听了小鸟们举行的除夕聚会,到了下午,我就更加快乐了。因为我们一行三人去了kfc,因为是除夕所以人相对来说比较少,排队也不用排好久,就快排到了。不过有人从旁边插了过来,我看了看她,没我高,比我大,不过反正快到了,就再等一等吧。我们三个人自己买自己的,所以价格不一样,然而他们选的有好几样都没有,只好选了另外几样,不过我们很开心,因为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只有我们三个安静的坐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亲戚,但是平时见面的次数很少,我们学习紧张所以连节假日都不经常碰到,偶尔在小区碰到也只是问问好,好久没有像这样十分开心,不过我们很快吃完,走出去准备找个地方玩。而我在昨天晚上跟wjy(一个人)说好他来找我们,由于另外一种原因,他让我们去找他,不过我们知道地方太远便没去,而是随便逛了逛不一会儿,就回家了。

晚上,因为春晚直播,所以我们几个人一直在家里呆着。可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春晚是极度无聊,所以三个人拿着电脑玩了来,不过今年的春晚的节目我最喜欢的是李敏镐和庾澄庆演唱的《情非得已》,(谁让李敏镐长得那么帅,我承认我有点花痴)虽然整个春节联欢晚会我都没怎么看,不过却开了很久。直到结束也没看多久。直接和同学用聊天了。在接近0点的时候准备好的新年快乐,发了出去分享过新年的喜悦。

这次的除夕过得真是快乐啊!在这儿,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愿好事接二连三,心情似春天阳光,生活五颜六色、七彩缤纷。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10

今天是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围在外婆的两张方桌前。爸爸在炒菜,看着一盘盘菜出来了,我的口水都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一会儿,菜都烧好了,桌上的菜非常丰富,有鸡腿,鸡爪,鱼肉,青菜……菜刚刚放好,我们小孩子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怕只要稍微慢了一点,自己喜欢的菜就被吃完了。

吃饱了饭,我们给叔叔阿姨拜完年,拿了红包就来到了院子里放鞭炮。我们先把爆竹点了,只听见“啪啪啪”的声音就没了,可大家一点都不过瘾,于是外公拿来了震天雷,可大家都不敢点。最后还是舅舅来点的,只见一个个鞭炮飞上了天空,有的像花朵开放,有的像一颗颗星星,有的像蝴蝶飞舞……

放完鞭炮,大家围在火边,唱歌、跳舞、做游戏。

这个大年夜,我们过得真快乐!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11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春联、年画、挂门笺,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图案的新衣。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另外,除夕在我国台湾被称为“过年日”。这一天的午后,人们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吃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热烈的气氛。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据说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年,俗称过年,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新的一年开始。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曰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甲骨文中“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则为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谷梁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人们在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庆祝,一起过年。民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腊月三十,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腊月三十,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返回目录

除夕的由来介绍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传说故事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传说,从前,有个蛮乖的公主,经常背着父母到民间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个栈房里住下来,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板来到公主的房里,见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铺上。案子报到官府,三个月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试,远方来了个进京赶考的公于和一个书童到客栈里住宿。这家栈房自从死了那个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别是公主死的那间屋子更是没哪个敢进去住。挨到的人说,那间屋子里每到半夜红光闪闪,还看到一个小姐的影子在梳头打扮。

主人看到这远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兴,就把他们安排在那间屋子里。一来欺他们不晓底细,二来也想证实一下那间屋里到底有没有鬼。公子二人不晓得内情,晚饭后早早就关门就寝了。到了半夜,那间屋里突然“哇”的一声响,接着像是有人开门走动。公子从梦中惊醒,一下从铺上坐起来,点亮了油灯。只见铺前跪着一个漂亮的小姐,很伤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这时小姐伤心地说:“三年前,我背着父母私到民间,晚上就住在这屋里,哪晓得困到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从窗子钻了进来,把我的心吃了,使我无法还生。没想到今晚上公子引来了书童,我只好借用书童的心子复还正身。哪晓得书童的

阴魂不放我,还要我还他心子.望公子帮忙,把我引见给父王。说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还我心子。那时我再把书童的心子归还于他。”公子见姑娘这样伤心,虽说疼爱书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正逢夏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带着小姐走路,书童的阴魂也哭着追上来了。公子赶忙上前挡住,劝回栈房,还一再给店老板说要照看好书童,三年后一定把心子送来交还他,使他重返人世。接着,公子又亲手做了一盏红灯挂在店门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来欺负书童的阴魂。

从那以后,人们每逢过年都要在门口挂一盏红灯避克驱邪。这样点年灯习俗就传开了。

除夕的风俗习惯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的简短说说 篇12

谁都知道,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也就是吃饺子,而其中就属包饺子最有趣了,而我,就亲自体验了一回。

包饺子先要和面。我洗净双手,倒些面在瓷盆里,再加上适量的水,一手扶着盆,一手扒开面,让干面浸透水,并不停的搅来搅去。妈妈曾经说过,把水和面完全混到一起后,就可揉面了。于是,我把面团倒一起,双手便开始不停的揉,并把瓷盆边上粘的小面块搓下来,按进大面团里……过了一阵子,妈妈来看了看我揉的面,惊讶的说:“哎呀!你太棒了,比我都揉的好!”听的我心中美滋滋的。

和完面,盖上盖子焐了一会儿,我便把它拿出来,回忆着妈妈的样子,把面二切为四,拿出一条用手搓细长条,并用刀剪成一小丁一小丁的,撒上面,就要开始擀面皮了。妈妈教我,一手拿着擀面杖把握饺子皮的圆度(就是让饺子皮在擀面杖下不停的转圈),另一只手擀。开始,我还方法掌握的很生,擀出的饺子皮七形八怪,有的像苹果,有的像蘑菇,有的还像弯月亮……各种各样。还好,练得多了,擀得也越来越好,嗯,就像十五的月亮,圆又圆,我的爸爸妈妈都夸我真聪明,干得越来越好了!

擀完了馆子皮,就剩下包了,这可是我们三个人的“活”,我拿起一张饺子皮,在中心放上适当的肉馅,把皮儿相对一折,然后把两边捏紧,嘿嘿,顺便再折个小花边,哈,我的“孔令子牌饺子”出世啦!咦!我的爸爸妈妈怎么是那样包的?看起来很节约时间嘛。把饺子中心放上馅儿,对折,然后把它放在食指上,然后用大拇指用劲一捏,看起来也很独特呢!让我也试试,先……然后……再……最后一捏,呀!太用力,“肚子”太大,把皮撑破了!唉!真没想到,这里面还讲究技巧呢!再试试,一次,二次,三次……哈!成功了,我再捏。

……

把饺子放入沸水中,一会儿便熟了,嗯——真香!自己包的饺子就是不一样,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嗯!好吃!”“对!笑笑真棒,以后包饺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的爸爸妈妈也附和道:“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一家人欢快的笑声传向远方……

本文网址://m.jym1.com/gexingjuzi/12352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