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最新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有没有好的作品名观后感模板呢?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书写和阅读文字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以下内容标题为“党员纪录片观后感”,是句怡美为您特意收集,相信您会在本文中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并获得不少收获!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微纪录片《永远的初心》讲述了关于信仰和初心的故事,85年前的江西省于都县,红军在此踏上了漫漫征途,用信仰和生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信仰,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撑点,初心,是一个人心底的出发点。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向往,回首中国命运,无论是85年前的长征之路,还是抗战生涯,在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我们的人民和军队正是因为心怀信仰,才得以坚持到最终的胜利。可见,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作为精神的支柱,它被看成是一切对理想追求的源泉。

信仰,在我心中是高大上的,初心,则更平易近人一点。初心可能只是心中美好的一个愿望,就仿佛小学课堂上那篇类似于“我的梦想”的作文,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份初心。初心的最开始是简单的,是最原始的心之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长大,当然长大的过程是艰辛的,就仿佛一颗种子,历经风吹雨打,度过无数的春秋冬夏,才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初心成长过程中,唯有坚持才能看到梦想开出的花。

信仰,如同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奋发向前,而初心,则更像一个坐标,无论你为了梦想有多努力,当你一回头,初心仍然坐落在那里,纹丝未动。初心,可能是你想出去看看的梦想,也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无论行程多远,走的多艰难,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当心怀信仰,永葆初心,只有拥有最坚定的信仰,才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永葆最朴实的初心,才能有源源不断坚持的力量。信仰和初心给了我们工作的动力,同样他们也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实践和证明,没有什么技巧和方式,只有用心坚守,付出行动,方能成就梦想。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2

5月25日—26日,镇远县都坪初级中学党支部在石阡县红色教育基地“甘溪死难烈士纪念碑”“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开展“不忘初心重温长征精神、牢记使命接受革命洗礼”主题党日活动。

25日,在甘溪死难烈士纪念碑前,党支部书记杨开国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面对庄严的纪念碑和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听取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甘溪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及意义,回顾了红六军团先烈为革命胜利与敌人浴血奋战、殊死相拼的战斗情形,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离开甘溪,狂风大作,雨水绵绵,全体同志怀着沉重的心情驱车2小时来到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默哀1分钟,向百余红军战士在困牛山战斗中为革命勇于献身,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的英雄致敬。英雄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种大无畏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后辈砥砺前行。

26日,全体同志来到县城参观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和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室,深入学习红军过石阡的辉煌历史,领略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勇敢前行的长征精神。参观结束后,全体成员对此次行程进行交流讨论。

此次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让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在精神上得到洗礼,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7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探寻“初心”的源头。(月22日新华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山西吕梁、重庆石柱……都留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老区人民的身影。这次到于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不到三年半时间里,又一次考察江西。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这个时候来到于都,此行背后有何深意?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他反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与老区人民深厚的感情,当然是习近平总书记频访老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次到于都来,却有着更进一步的深意。

众所周知,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85年前,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此出发,如滚滚铁流,纵横十余省,爬雪山、过草地,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两年,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一路也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红军长征,成为震古烁今的不朽传奇。

可以说,长征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让党和革命的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就没有民族的独立解放,以及今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中国和十几亿人民的幸福生活。长征是一部豪情万丈的中国革命壮丽史诗,是一座巍然屹立的中华民族精神丰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理想信念、思想灵魂和不变的初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长征,在新的长征路上,虽然没有了雪山草地的艰难,但依然面临着国际国内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复杂形势的挑战,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此刻,我党为什么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又为什么会到于都这个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动情地告诉乡亲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也告诉我们,老区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系,是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的精神力量所在。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需要再出发,关键是要懂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记住来时的路,知道今天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河的一个渡口,这是当年红军横渡的第一渡口,也是漫漫长征的源头。饮水思源,党员干部要跟随总书记的足迹,细细思忆漫漫长征路,默默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

思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感悟艰苦奋斗的初心。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尽管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始终抱定解放全中国的意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跨过了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翻越了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踏平了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沼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共产党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的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敏感,政府要过紧日子,党员干部也要思忆长征苦中作乐的精神,感悟艰苦奋斗的初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继续以“任尔东南西北风”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不懈奋斗。

思忆长征飞夺桥强渡河,感悟勇于斗争的初心。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多少长征事迹,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多少革命英雄为了革命胜利,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凭着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开山辟路,攻坚破险,打赢了一场场“不可能”的战役。当前,要使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必将遇到更多更艰巨的矛盾和困难,党员干部也要思忆长征百折不挠的精神,感悟敢于斗争的初心,在任何时候都不变色、不变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思忆长征军民鱼水情,感悟虔诚为民的初心。长征路上,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也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帮助红军攻坚克难,赢取胜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群众路线这一党的重要法宝,始终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正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奋斗目标,一心为民、虔诚为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党员干部要饮水思源、忆苦思甜、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勇于斗争、虔诚为民的初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流,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挖草根,大小战斗无数,突破重围无数,长驱两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谱写了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恢宏历史的背后,有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1934年10月,陈发姑的丈夫朱吉薰随红军长征离开瑞金。丈夫走后,陈发姑每年打一双鞋,等着丈夫回来。然而年复一年,草鞋打了一双又一双,可是丈夫没有回来。陈发姑始终不愿相信丈夫早已牺牲,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他相信革命,我相信他”。直到,陈发姑等了75年,打了75双鞋子,以115岁高龄去世。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李斌感慨,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选择,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奋不顾身,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坚守终生。“坚守,是对理想信念的最好承诺。于我们而言,对理想信念能做到什么,愿意付出和牺牲什么?回望历史,有着不计其数的答案,放眼未来,则需要我们用勇毅行动认真解答。”

在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后山的蛤蟆岭上,17位红军战士在82年前栽下的松树巍然屹立。他们相约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的要为阵亡的弟兄敬老孝亲。如今,青松业已郁郁苍苍,勇士血洒长征疆场。

站在“信念树”前,陕西省委党校教授毕远佞感悟,对烈士最好的怀念就是做好今天的工作。华屋的今天已旧貌换新颜,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仍然任重道远。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铭记,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才是永不松懈的使命。

“今天我们纪念长征,除了彪炳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浴血奋战之外,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身后一代一代、无名无姓的人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姚燕表示,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人民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当时的人民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就在于党的心中有人民,从而赢得民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长征途中那些令人涕泗横流的故事竖起一座座英雄主义丰碑,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9月21日-22日在江西省瑞金市举行。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人民网、江西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赣州市网信办协办。

40余名中外青年学者和编辑记者,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寻访中央红军长征足迹“长征第一山”云石山,走进叶坪、沙洲坝红井等革命旧址,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的艰难历程以及进行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热议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展望“新长征”。

“云山日咏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云石山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因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而闻名,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根据中央安排,何叔衡留在中央苏区,在与林伯渠惜别时,他将女儿为他编织的毛衣送给林伯渠途中御寒。林伯渠深为感动,写下诗歌《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长征中到处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中国军事博物馆馆员栗瑞义指出,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友爱互助的精神洋溢在整个革命队伍之中。经过长征的每一个人,都会从切身的经验中珍视这种人性伦理的神圣价值,那是他们用生命、鲜血和种.种磨砺而验证和换来的精神财富。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刘晨光深入发掘长征精神的“隐微面”——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建立在思想、战略、组织高度统一基础之上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可以说,长征锻造了党,也成就了党,同时,也正是饱经磨练、不断成熟的党成就了长征。

铭记历史,不仅仅是记住。时政评论员周成洋表示,虽然我们未必是什么大人物,可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中前行,步伐并没有停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继承者,继承过去最为朴素和真诚的情怀,继承最为炙热的正义感和理想信念。

在国际在线阿根廷籍记者毛里西奥眼中,长征精神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是超越求生的精神,是面对艰难万险却依然信念不倒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持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在争取人民自由的路上永不止步。这同样也是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对抗不公的抗争精神,是在坚持信仰的路上努力求实的人类精神,是最伟大的人类品质。它不仅影响中国,对世界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3

提起焦裕禄,先来看看在建国初期兰考县的现状吧:黄河的多次改道使兰考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形成风沙、盐碱、内涝等三害,人民的生活同样极度困苦,这就是焦裕禄刚上任时所面临的现状,不过他并没有退缩,刚刚上任他就带领人民实地考察,最终经过艰辛的探查,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桐间作的治理模式,将泡桐栽在农田里,这样不但风沙治住了,小麦的亩产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他把生命的最后475天献给了兰考人民,也给后来的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章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的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他用一生铸就了忠诚、爱民、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了一代代的人们。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和全国人民一起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地更好。

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他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松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难免会让人有些分心,甚至失去方向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我们就能有激情。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必需具备的党性素质。我们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作为一种信念,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个信念而更加充实!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4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34年10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灵活机动,英勇作战,在川黔滇等地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昆明,抢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而后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先后在陕北、甘肃完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我们党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熔铸了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我军排除万难走向胜利的特有优势,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研究中心党总支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长征精神,领会长征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程主任强调,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创新工作,为冶金渣综合利用工作作出贡献。

居安思危,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口号,而是根据我们工作实际所作出的重要指示。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幸福的新时代。然而正是这种安逸的生活环境消磨了我们的毅力,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消磨了我们自己的吃苦耐劳的能力。实际上,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前途的艰辛与风险我们无法预知,我们急切需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满足于现状。这次研究中心组织的长征精神的学习活动,不仅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且教导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的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我们要汲取当年红军战士长征精神中的精华——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我觉得在安逸稳定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自身的惰性,寓长征精神于学习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为我们创建了新中国,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现在有责任接下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责任,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的使命!

居安思危,创新工作,重点在创新工作。伟大的长征实际上是一成功的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是我们党军事理论的创新。长征的胜利终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前进开辟了道路。

长征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伟大胜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可以回顾冶金渣公司的发展建设历史,实际上也是一次技术上、思想上伟大的创新。冶金渣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终于使“十里渣山”变成了园林式的工厂,使为钢厂倾倒废物的倾倒地变成了拥有几千人工作的环保型企业。

我们研究中心也是深刻领会了长征的创新精神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单位。研究中心的前身为冶金渣公司分流性的部门——开发分公司,当时各个部门下来的人员都集中到开发分公司来“养老”,工作秩序混乱,人心涣散。研究中心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研究中心领导创新工作,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各人实际的情况,对原开发分公司的原有组织机构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划分,突出了项目开发和质量检测的职能,为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承担了公司战略研究的职能。这种创新性的工作使研究中心焕然一新,改变了研究中心被“边缘化”的局面,同时也为研究中心的职工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

我自己作为一个从事冶金渣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也需要创造地开展工作。冶金渣的利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冶金渣的处理、加工和利用等多个环节。鉴于目前冶金渣特别是钢渣利用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我们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个: 1)钢铁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钢渣成分日趋复杂,难以利用;2)钢厂的扩能导致钢渣总的产量逐年增加,钢渣的综合利用率逐年下降而且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不平衡,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不多;3)钢渣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富矿冶炼后对原料要求严格,钢渣中含P、Si高,给钢厂带来成本增加,难以返回烧结;4)钢渣热焖粉化技术推广困难,导致钢渣性能不稳,难以在建材上大规模使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钢渣前期粉化技术,不断研究并尝试钢渣新的综合利用途径。

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伟大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半个多世纪。然而长征所赋予的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却让我们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处于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虽然并无法深刻体会那种革命情怀,但是通过理解长征精神,我们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谦让,也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节俭,也学会了严谨。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精神,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我,创新性地工作,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回顾长征历史,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非常好地、非常深刻地佐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不忘初心”的极端重要性。

“长征不仅仅是‘走过荒草地,翻越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简单描述,它是实实在在的路,一条心怀信仰、努力向前的路。”长安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查映川表示,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坚定法律信仰,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人民法官新的长征路!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周至县委宣传部苏明表示,总书记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永远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汇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更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市委政法委宣传教育处干部田丰说,作为一名政法干部,要把责任担当、勇于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政法工作中,努力为平安西安、品质西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鹏是陕西普达盈信公司总经理,作为民营企业负责人,他认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首先就是要担负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龚云)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5

有人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种精神动力,离不开“战苦军犹乐”的战斗豪情。长征艰苦卓绝,但大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途中,在背包上贴着字条学文化;半路休息,打起竹板唱山歌鼓舞士气;露宿营地,贴告示、刷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尽管早已告别了长征那般的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但在新的长征中,各种挑战与考验仍然不容低估。方此之时,我们尤需保有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不断成就“全新的自我”。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从八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6


“和平方舟”医院船纪录片观后感收获体会1

格林纳达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最南端。3年前,和平方舟曾造访圣乔治港。就在和平方舟即将离港的前一天晚上,迎来了3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格林纳达卫生部长斯蒂尔先生的父母亲和弟弟。

“我父亲是福建人,他曾经是一名船工。”斯蒂尔先生的华裔母亲深情地说,“几经磨难和周折,他才在这里扎根、生存。2015年,我曾在你们船上进行了脚趾手术,恢复得非常好。3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要再看看来自父亲故乡的军舰和来自故乡的亲人,向你们当面致谢。我为身上流淌着中国血脉而自豪,我一再教育我的孩子,我们的血液里,有着祖辈带来的精神力量和坚韧品质,什么困难也不要害怕。”她向我海军官兵送上了亲手制作的巧克力。

M.JYm1.com

海外华人,无论生存之路怎么艰难,内心深处对祖国和对中华文化的爱,历久弥坚。

9日上午,和平方舟按计划驶离圣乔治港。虽然已过每年7-9月的飓风多发天气,但当天的风力仍达7级。

驾驶室里,任务指挥员和船长郭保丰沉着指挥,和平方舟破浪前行。当天在驾驶台值班操舵的正是军士长印达军,一招一式听从船长的口令,执行得分毫不差。

“你紧张吗?”记者问他。

“不紧张,2013年参加菲律宾人道主义救援,风浪可比这大多了。”印达军说。

2013年11月8日,菲律宾遭遇超强台风“海燕”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1月19日,和平方舟接到赴菲律宾灾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命令。在短短2天内,来自全军41个单位的官兵迅速赶到舟山集结,1400余种、35吨医疗物资迅速从各地发往舟山军港。21日11时,和平方舟启航直奔菲律宾。

救灾如救火,时间紧迫。任务指挥员下令:“关掉减摇鳍,穿越风浪区,全速前进!”

倘在平时,舰船通常会以30度的斜角航行迎接风浪,但斜角航行船只就会走斜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就会延长。为了尽快赶到灾区而顶浪航行,船只就要经受剧烈的纵摇考验。

“很多船员都吐了,尤其是从未出过海的医护人员。整整77小时、1300余海里的航程,有的医护人员吃不下一口饭,还有的坚持吃了吐、吐了吃。当船穿到浪间谷底时,只见两根水柱从两侧的锚链孔冲上来,船头又拍下重重的浪花。我们的船驶进莱特湾时,海都是黑的,说明台风把海底都搅了一遍。”印达军说。

“执行那次任务时,你只有26岁,头一次遭遇这么大风浪,心里害怕吗?”记者问。

“我不害怕。因为我就站在首长边上,他们一点都不怕,我就觉得没必要害怕。”

当地灾情严重到什么程度?“我看到了被连根拔起的树飞到岸边的二层楼顶上。”印达军说,“我们的医生都是好样的。我们的船太大,靠不上码头,只能坐小艇上岸前置医疗点,浪大时下小艇,因为颠簸剧烈是很危险的,但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很勇敢。船刚到莱特湾10分钟,指挥员就带头下小艇了。”

和平方舟从指挥员到医护人员,个个都是好样的,真是英雄的集体!

孙涛参加了这次任务。为期16天的医疗救援任务中,和平方舟共接诊伤员2208人,住院病人113人,手术44例,并为2600名灾民送医送药,得到了菲律宾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救援区域国际专家小组的高度评价。

“和平方舟”医院船纪录片观后感收获体会2

多米尼加是和平方舟入列以来访问的第41个国家,也是此次任务的第九站。与和平方舟二次到访的国家不同的是,中多两国当年5月1日才正式建交,和平方舟是两国建交后首次到访的中国舰船。

1日早晨7时许,当和平方舟缓缓驶进圣多明各港,停泊在港内的多米尼加海军舰艇悬挂满旗,官兵站坡,在汽笛长鸣声中向和平方舟敬礼。和平方舟也鸣笛还礼,官兵站坡致敬。

虽然是中国医院船首次到访,还是受到了多米尼加民众的信赖和欢迎。数以千计的当地民众前来就诊。为了更多地帮助当地医生医治疑难杂症,和平方舟上的120名医护人员以和当地40多名医生联合诊疗的方式,开展医疗服务。当地一家医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选定了多名重病患者作为联合诊疗的对象。经过双方医生的精心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无论在非洲、大洋洲还是中南美洲,中医始终是和平方舟上的“网红”科室。来自当地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安娜,看到中医诊室中的针灸、拔火罐等治疗方式,非常好奇,她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学习中医。

曾两次参加“和谐使命”任务的海医大中医系针灸推拿教研室副教授李伟红告诉记者,那是和平方舟将离开秘鲁前一天,预定的治疗服务时间已过,但候诊队伍末尾的一位当地勤杂工老太太已排队等了几个小时,她不忍心让老人家失望。得知老太太患有严重的肩周炎黏连,甚至难以举手拉住公交车的把手,于是立即为老人刮痧治疗。首次刮痧的疗效特别好,老太太当场觉得手臂伸展自如了,老人家激动地拿下贴身佩戴的饰物塞在她手心。李伟红虽然没有收下这份礼物,但老人的真情让她至今难以忘怀。

由于中多两国建交不久,当地的华人华侨纷纷来到码头,迫不及待地登上和平方舟这“流动的国土”就医或参观,感受向往已久的故土情。

“和平方舟”医院船纪录片观后感收获体会3

厄瓜多尔是和平方舟此次任务的最后一站。和平方舟在此开展的免费医疗、学术交流、设备维护、文化联谊活动,受到了当地民众和军方的欢迎。

厄瓜多尔陆军司令罗克·莫雷拉中将和中国驻厄大使王玉林出席了和平方舟举行的甲板招待会,双方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甲板招待会是和平方舟一项重要的“品牌活动”,通过各种文艺演出,增进双方的友谊。

和平方舟水兵军乐队的一曲民乐合奏《喜洋洋》,拉开了欢乐的帷幕。女兵表演的古筝《彩云追月》,音色优美,让大洋彼岸的厄瓜多尔军人感受了东方艺术之美。甲板招待会的“压轴戏”是水兵桂江波精彩的沙画,更让外方赞不绝口。当外方得知他不仅擅长沙画,还是能做一米长的船型大蛋糕的炊事兵时,情不自禁地送上掌声。

22日上午10时,分别的时候到了,船长郭保丰驾船出港。进出瓜亚基尔港的航道特别长,郭保丰看到,迎面而来的厄瓜多尔海军和民用船只纷纷拉响汽笛表达敬意。舷号为RA70的厄海军青博拉索巡逻舰舰长弗莱哈·厄内斯托还通过甚高频用中文说:“非常感谢和平方舟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服务,我们爱中国!”

2019年1月18日,圆满完成“和谐使命-2018”各项任务的和平方舟,在参加智利海军成立200周年纪念活动后,返抵舟山某军港。

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大洋洲到中南美洲,和平方舟航程31500海里,诊疗50884人次,辅助检查26231人,实施手术288例,还拜会和接待到访国的国家元首、军政高层230余人次。这些数字每一个都是有温度的,蕴含着真诚、健康、生命和喜乐,彼此加深了从军方、官员到民众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认同。

和平之舟,扬帆万里,代言中国。

“和平方舟”医院船纪录片观后感收获体会4

每天傍晚,在夏威夷珍珠港东侧的山峦上,总会有一道彩虹飞架其间,用七彩的颜色装点着这太平洋上的迷人群岛。2014年6月24日至7月15日,在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的珍珠港里,停靠着这样一艘船,巨大而洁白的船体和船体上醒目的红十字,给这个停泊着各国战舰的港区带来了不同的气息。这是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随中国海军编队赴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2014”演习。靠港期间,和平方舟医院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医学交流活动,与各参演国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夏威夷架起了一座医学交流之桥。

开放姿态迎多边交流

和平方舟医院船从6月24日抵达夏威夷珍珠港码头停靠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军事医学交流活动,展现出了中国海军医院船积极开放的姿态。

6月28日,由美国第三舰队医疗主管、环太编队联合指挥所医生提姆西•希曼(TimothyHinman)海军上校带队的9名环太演习卫勤部门医务人员登船参观交流,拉开了和平方舟医疗交流的序幕。

参观完和平方舟的提姆西•希曼表示“和平方舟医院船设备精良、船员友好,你们应该为拥有这么棒的医院船感到骄傲。”

在随后的十几天里,美国海军医务局局长、第三舰队司令、韩国海军参演编队指挥官等多国海军将领,以及各国参演人员20批1228人参观了和平方舟医院船。

在医院船检伤分类区,各国医务人员驻足观看和平方舟历次人道主义任务介绍;在术前准备间,各国医务人员了解手术准备情况,询问关心的问题;在中医诊疗室,外国军人亲自体验到了中医传统疗法,啧啧称奇。

在迎进来的同时,医院船医务人员积极走出去,多边、双边交流日程安排密集,先后参与或组织学术论坛17场次,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医务人员参会,进行了20个主题的交流,发言题目60余个,和平方舟医院船参会人员达280人次。

在多边交流中,中国医务人员就“中国传统医学在军事行动中的应用”、“高压氧治疗在中国的研究进展”等10个题目进行发言。通过发言和交流,和平方舟既展示了自己的优势,又找到了需要改进之处。

“(医疗训练)模拟假人各种生理指标根据病情和处治方式进行变化,包括在夏威夷陆军医疗中心的模拟系统,美军是走在前面的。”和平方舟医院船海上医院军事医学组组长秦超参观完美军医院船和陆军医院后表示。“他们的评估体系、远程关键医学等都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他说。

与”仁慈“号相比,“设计理念上我们虽各有特点,但服务的理念殊途同归。我们的医疗区域的划分、功能设置、救治流程等获得很高评价,这些年的任务获得赞赏。”和平方舟医院船此次演习医疗计划官王志慧表示。

“和平方舟”医院船纪录片观后感收获体会5

和平方舟入列之后,经历了和谐使命、菲律宾的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考验,获得了高度赞誉和评价。这些任务的完成和赞誉的获得,与海上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密不可分。

在珍珠港举行的各类交流活动中,中国医院船医务人员展现出的自信和专业水准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

和平方舟医院船海上医院中医医生翟笑枫对此感触最深,中医在医学交流活动期间受到重视,在”佩特利坞“号两栖攻击舰进行的医学论坛上首个发言之后,又在展示过程中受到参观者的争相体验,最后,在和平方舟的中医诊疗室里,举办了一次多国医务人员参与的中医基础培训,现场气氛热烈。“我们进行展示的同时,更是一个寻求合作,互相学习的机会。”翟笑枫说。

夏威夷当地时间7月15日,和平方舟医院船根据演习安排离港赴演习海域开展海上阶段医学演练。同时,和平方舟医院船与美国“仁慈”号医院船互派医务人员驻船交流,人员涵盖美方的医生、护士和技师,和平方舟医疗区域将向驻船人员深度开放。

海上阶段,和平方舟还将迎来人道主义救援演练,和平方舟将接到由美方扮演的伤员,并进行处治。据王志慧介绍,“这是第一次完全的背靠背的演练。”

无论是驻船交流,还是接近真实的背靠背模拟,都展现了和平方舟和中国海军医务人员的自信姿态。“这些交流,对海军走向深蓝,对医院船多样的任务,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海上医院院长孙涛说。

在和平方舟停靠珍珠港的十余天里,夏威夷的彩虹每天都会如约而至,站在珍珠港里停泊的各国军舰上,都能看到它搭起的美丽虹桥。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7

封建落后、重创屈辱、人人喊打中国近代史,开启了中国人民与世界的接力

赛的帷幕。鸦片战争的枪声响起,泱泱大国的幻境一去无返,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无法叫醒装睡的清政府,接踵而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使得中国民族遭受沉痛深重的灾难,清政府却依旧闭关锁国,懦弱无力,终招致祸端,遭世界分食,险些国破山河亡。在起点,我们完败。

历史无法改写,但身处泥淖的中国人绝不会屈于强权。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

制夷、太平天国洪秀全、戊戌变法梁启超、国民革命孙中山正是这些敢于成为世界第一的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挺身而出。这场民族接力赛使用鲜血铺就的,但不能掉队的中国同胞坚持理想,继承信仰,争取自由,一代又一代接力,才能有中国人的出生梦想。

中国共产党人同烈士一样,热爱祖国,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为了推翻三山,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和家园。然而,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已经筋疲力尽。牢记马列主义理想,我们迫切需要营养才能生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经济,寻求富强之路。

如今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早已为自己争得话语权,弱国无外

交的梦魇已然摆脱,但是中国梦依旧在延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拿着这根棍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国家。快点!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8

为进一步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实效,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11月19日下午,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11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叩问初心》。

《叩问初心》分“信仰之失、贪欲之害、围猎之祸”三部分,以案释纪、以案说法,讲述了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违反党的纪律问题、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的反面案例解剖分析,深刻揭示了腐败的危害性,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戒、防微杜渐,使每位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

观看警示教育片后,党员干部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案为鉴,严格自律,坚守廉洁底线,不忘初心使命,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言有所戒。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普通党员,如何铭记初心、实践初心、实现初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鲜明宣示。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这更需要把大会的主题深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人民群众中,努力做到不忘初心勇奋斗、牢记使命筑青春。

不忘初心勇奋斗,就是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持续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务必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用心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努力规避各大风险、竭力克服重大阻碍、灵活解决现实矛盾。贡献有担当的宽肩膀,拿出敢作为的真本事,扎实有效推进基层各项工作向前迈进。新时代的奋斗,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做人民的公仆、做时代的先锋、做民族的脊梁,以强大的正能量为全党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做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实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对老干部热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要严守纪律树形象,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老干部、老同志的意见和诉求,时刻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警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扎扎实实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要增强本领积极作为,要把学好政策、用好政策作为看家本领,做到理解政策全面准确、运用政策得心应手、执行政策不留纰漏,要认真了解老同志在生活、精神、文化、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提高精准服务水平,运用各方面知识为老干部服务。

为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11月19日,运城市体育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廉政警示教育片《叩问初心》。

《叩问初心》从“信仰之失”“贪欲之害”“围猎之祸”三个部分,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讲述了少数党员干部违背党性原则、漠视党纪国法,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深渊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腐败的危害性,对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具有警示意义。

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思想和灵魂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警示教育片中汲取深刻教训,严守纪律红线,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切实为运城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9

根据办机关党委和党支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安排,为提升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今年休假期间,我专程去了甘南和宁夏,沿着红军的足迹,分别参观了甘南迭部县的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旧址和宕昌县的哈达铺革命遗址及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俄界会议确定了红军新的战略路线、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腊子口战役突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由川通甘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胜利通道;哈达铺则是决定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在这里做出了到陕北去重大战略;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以中央红军长征时间和路线为重点,展示了整个长征的历程。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跨越万水千山,翻越雪山草地,于1935年9至10月先后到达甘南和宁夏,在六盘山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冲破敌人围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情怀。这些会议、战役、路线在红军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一路走来,我深刻体验了因海拔高氧气稀薄产生的高原反应,也见到了当年人迹罕至、气温变化无常的高山草地。通过参观长征路上的这些遗址、遗物、文物、图片资料等,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魄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对自己的灵魂是一次深深的触动、精神是一次洗礼和升华。我们要铭记长征这段历史,铭记长征留给我们的信念和长征精神。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要走好新的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我们必须继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革命先辈们不屈不饶的长征精神,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牢记宗旨,坚定信念。作为财政战线的一名战士,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推进中央重大政策落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在新长征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有幸在五月底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沿着过往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福建、江西、湖南三省,体会那段坎坷艰难的长征岁月。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对于长征,我的感受无疑是模糊的。两万五千里的距离,很长时间里只等同于历史课本上几笔单薄的记述——我无法想见,更很难体验当时的种.种。今年正巧在结束毕业论文答辩的第二天,我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有机会亲历长征。地点多是些偏远的山城、山区,路上时间较长。在未抵达目的地前,我长久地望着车窗外面,眼见城市逐渐消失,远处磅礴的山形逐渐隐现,心知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旅程。取代观光客的闲情逸致的,应是我,这一个对革命事业知之甚少的小学生的一次潜心学习。

这次重走长征路,参观了很多历史展馆,其中大量影像和实物资料陈列其中,每一件都是当时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隔着玻璃窗,细心辨认那些经由岁月磨蚀已变得昏黄老旧的的器物,有许多是当年的长征战士自发捐献的。这些器物初看来平平无奇,有行军用过的水壶、草鞋,还有家书。可就是这些年代已远的日常用具,令我的目光久久逡巡其上,因为裹挟了特殊历史的记忆,这些器物上不约而同都带有一份特殊的气质。我拍了其中几件的照片,后来再看时便常独自幻想,这些东西当初是为什么人使用过,又以它们的视角见过怎样一场人生……这些思考,伴随了一路行程。

有一个关于草鞋的故事是我久久难忘的。那一双草鞋安静地陈列在展馆中,与众不同之处是鞋子前端缝有两个毛茸茸的线球。我当时好奇,这样一双鞋子怎么会出现在红军长征的展馆里呢?当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很多时候长征战士不得已只能光着脚板前进,拥有一双草鞋已是好运气,有哪来其他毛线缝制装饰物呢?何况,这一点心思也太女儿气了。后来,听了讲解,才知原委。这双草鞋也是出于一个长征老兵的捐赠。他离开家乡时,妻子做了一双草鞋给他,长征路遥,他一直舍不得穿,唯有一次横渡江水时情况紧急,他以为再无可能回还,才穿过一次。后来革命胜利,他回到家乡,经年过去了。他的妻子早已在等待中耗尽生命,却也没能等到他回来。

感于妻子的深情,也怀揣一份对家人的歉疚,这名老兵将妻子送他这双草鞋前头另缝上两个绣球,使它从此独一无二。导游说,他的妻子名中带个“秀”字,想是为此吧。离开展馆后很多天,我都一直在想这个故事。说它是故事,其实也是实情,甚至很可能是万千实情中的一个——拥有这样多心碎故事的长征路,带有这样多鲜血牺牲的革命史,它进行下去最终取得胜利,原因和结果殊途同归,也是最令我感动——皆因是自发自愿自求的一条路。这是信仰的力量,跨越人间爱欲生死。时隔多年,我们已很难去完全还原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人的心理活动。我想,对于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行军的意义,或许唯有从这些人类普世价值的相通上才能体会吧。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他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走好新长征路。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的这些父老乡亲们。”

61岁的谢金俊当时在场,他的外公林守辉是红军战士,1933年在战斗中牺牲,总书记的讲话,让谢金俊倍感温暖。

饮水思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对口支援机制越发完善,广大群众感受到的是满满获得感。

这里是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场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课正在进行。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棚,了解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两年前,梓山镇的六个村子合力建起了这个蔬菜产业园。现在,产业园每年可提供时鲜蔬菜6万吨,不少村民也回乡打工,户均年增收近万元。村民黄五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总书记。

离开大棚,总书记来到了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潭头村,这个村以前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大都住在土坯房里。这几年,党和政府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建起扶贫车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

村民孙观发是红军烈士后代,一家老小现在住在二层小楼。这次,他们家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是总书记一直关心的,这次考察,他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从企业到农村,从缅怀革命先烈到看望红军后代,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落实好总书记要求,走好新长征路。

发自于“从哪里来”的坚信不疑,迸发出“到哪里去”的坚定不移。80年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不仅因其艰苦卓绝,还为世人留下了“人类精神典范”的史诗传奇,更因为由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卓越之辉煌,成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 “精神密钥”。时光流逝,“路标”永恒。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步入“关键一跃”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之际,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这绝非历史的重复与巧合,而是新一代共产党人在时代考题面前的接力“赶考”,引领民族走向复兴所赓续的使命延伸。

“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歌德先生两个多世纪前的断言,被一支军衣褴褛、缺粮少弹的红色军队所印证。曾在长征中与红军官兵朝夕相处18个月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位来自异国的神职人员,在另一种信仰面前所表露出的惊叹与感佩。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理想信念从来不是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存在于现实的精神引领。“后追前堵路崎岖”的征途多艰、“兵饥弹少更艰危”的战事频仍,使得4支长征红军由出发时的20余万人,锐减至胜利会师后仅不足6万人。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战士倒下……从根本上说,正因为有着崇高的理想在感召、坚定的信念作支撑,红军官兵才能踏破万水千山,战胜千难万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都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抚今追昔,是什么让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转危为安?是什么让一个政党走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是什么让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曙光?时至今日,理想信念仍然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之源”与“精神之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铺开之当下,坚守“初心”,就能拥有直面一切挑战的豪迈气概。凝聚“初心”,必将迸发出无往不胜的信念伟力。

长征之苦,艰巨的难以想象,艰险到无以复加。横亘在红军官兵面前的,不仅有着防卫森严的险关座座,更存在路线之争的迷雾重重。走不对,每条路都可能指向死地;走不好,每一步都招致灭顶之灾。但是,仅靠毡布御寒、野菜果腹的红军官兵,以惊人毅力战胜艰难险阻,用顽强作风征服人类生存极限,并由此愈战愈勇、愈斗愈坚,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的坦途。正如毛泽东说过的那样:“野菜味道虽苦,但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吃下去,干革命就不怕苦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都是在矛盾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发展就会有矛盾,奋斗就会有艰辛。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年轻共和国由弱变强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艰辛就是困难,矛盾就是斗争。迎着困难上,积极化解矛盾,才能前进发展;见困难就退缩,遇到矛盾就绕行,只能停滞倒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办成任何一件事情,非有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历来就是激情勃发的事业,岗位从来都是激情燃烧的疆场。身处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改革岁月,面对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节拍,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思想上的“雪山”、“草地”亟待跨越,现实中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用艰苦奋斗这个传家法宝来接续传统,靠坚持不懈地纠“四风”去正本清源,才能让广大党员保持“状态满弓、激情满格”的精气神,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风貌在变革的潮头上奋楫中流,时代的重任前展现担当。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大众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宗旨,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在长征中得到充分体现——艰苦转战之际,红军看见群众就找到了继续前进的依托;长征途径之地,群众迎来红军就得到了翻身解放的新生。正是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汇聚出披荆斩棘、无往不胜的强大合力,生成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红色密钥”。

初夏,走进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中国道路”来自哪里?来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险阻的承诺,更来自万众一心、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对于更多的人而言,离开“人民”这一核心价值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无法洞察蕴藏在“中国奇迹”背后的力量,无法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现实奥秘。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们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都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上的“人民利益”,不仅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更成为我们党最为根本的政治优势。

长征以战斗之频繁、路途之艰险、补给之困难、霜雪与病疫之侵袭,时刻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一分钟都在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一有空闲便拿起马列著作,跳起《红军舞》,法语《马赛曲》与俄语《国际歌》的歌声此起彼伏……这种在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敢于藐视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使他们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诗史合一,是谓史诗。长征这部史诗涵盖了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司徒雷登在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翻开党史便不难发现:从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无数先烈从不叫苦、永不言败,总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这种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面前展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不源自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也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路。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但也挑战万千重、艰难多险阻,依然需要我们发挥红军官兵那种对待理想热情坚定、遇到困难乐观主动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能够让人民铭记的业绩和贡献。

从湘西到川黔边,再到川西、川陕甘……最后抵达陕北,长征是苦战图存的战略转移之路,也是苦干图新的发展寻路之旅。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是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被讥笑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到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从一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家,到势不可挡的崛起,开辟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这同样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的改革新特点,要求我们弘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发扬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不懂得长征,就无法解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铭记“初心”,就无从焕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伟力。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灿烂的未来。广大党员一定要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坚决当好改革的促进者,创新的实践者,发展的捍卫者,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大光荣。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2841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