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下面的内容将会让您深入了解关于“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的相关知识,作品无疑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人生的苦难和幸福,您写作品读后感时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心得吗?如果您觉得本网页还不错请收藏它以备后用!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1】

刚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说真的,这本书会在韩国引起1:9两极分化的评分,完全在情理之中。

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以清晰的事实细节列出了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不公:

当全职主妇被路人称作“妈虫”;老公做家务带孩子是“帮”她;过节只能回婆家而不能回娘家;遭变态尾随却被父亲指责“穿这么短的裙子,不要逢人就笑”;去求职因为是女生所以轻而易举被淘汰;被客户劝酒骚扰只能顺从忍受…

但是,完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怎么能让绝大多数的男性不排斥呢?大多数男人本就没有多少平等思想,与其放弃男权社会可能带来的福利,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女性着想,去抗争现实既定的秩序,不如在舒适区闭口不言来得比较安全。

就像掌握钱权地位的资本家去考虑贫民的温饱一样,是少数有社会意识的男性才能自发产生的思想。而女主的设定还是一个敏感却忍气吞声不知道抗争发声的抑郁症患者,也许是为了文学的夸张会放大细微感受,很容易让男性觉得这是“怨妇的无病呻吟”。

再者,我并不认为社会上只有对女性的歧视。我们只看得到对女性的歧视,一是因为女性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弱势地位;二是男性群体内部并不会为弱势的男性发声,男性的世界强者生存,就像电子竞技中菜就是原罪,社会地位较高有发声权的男人并不会怜悯弱势的男人;三是男性承受的社会期待值很高,要求顶天立地要求事业有成,要求男儿有泪不轻谈,暴露自己的脆弱和委屈,大概率只会被怼一句“你是个男人吗”?如果说日常的琐碎他们可以更可以自行消化,但是那些从未被关注过的男性被性侵、家暴的案例呢?20xx年人民日报的数据显示,男性遭家暴的比例高达19.9%,而女性是22.9%,只相差了3%,是不是因为社会理所应当地觉得“男性应该能自己解决”?

是有必要让男性看看,女性其实承受了怎样隐晦的压力,但是这样的表述方法,反倒引起了两性的排斥对立。真正的女权作品,应该看到男性。

“任何人,写作时总想着自已的性别,都会犯下毁灭性的错误。”

这本书的文学性少,但浅显易懂利于流传,开创性地揭露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细节并不是说一句“别想太多啦”就天下太平的,如果有人因此而敏感到难受,我们就需要承认细节重视细节。

弱势群体想要的平等也许难以实现,但是不代表不可以实现。是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你以为世上没有皇帝不行,大清还是亡了。你以为黑人只能做奴隶,他其实也做总统了。你以为女人只能裹小脚夫唱妇随,她也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了。

同样我笃信的是,书里的问题可以改善是可以被解决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很多情节我都觉得这些人要是嘴没这么贱,也许这些苦楚也就过去了。如果金智英知道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会少忍受很多怨气。是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和长期受压抑的敢怒不敢言,一点点击垮了金智英。

比如金智英的婆婆,身为女性对自己的女儿关爱有加,可是对儿媳妇却几近刁难刻薄。比如登山社的学长,如果真的心里有更强的尊敬女性的意识,还会一时口快称她作“口香糖”吗?他们大概以为这些称谓是理所当然,也不会让人难受憋屈的吧?那些歧视就藏在这些刀剑一样的冷言冷语里。

我笃信这些问题可以被解决,虽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辨别,需要清晰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让世界知道我们对问题的不满,作文勇敢理性地发声。我们需要抗争,并且需要男性的真诚理解和积极帮助。男性应该要意识到,男权社会的后果最终受害者也是男性。男权社会中,女性首先是妻子、母亲其次才是人,男性首先是个强者(现代社会大多数定义为有钱人),其次才算是个男人。只有主流男性群体中的上位者才能真正享受男权社会的红利。

韩国的生育率已经接近零,中国的女性也越来越偏向自己建功立业而不是结婚生子。如果大多数男性学不会尊重女性,并且默认让暴露出来的性侵、家暴、杀人者、强奸犯代表整个男性群体,不加以谴责,只会让男女两性的争端越来越尖锐,因为女性也不会再忍气吞声。

争夺的从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这是一个庞大漫长的过程,但是作为其中一员,你如何真能置身事外呢?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2】

读过一本书总归应该记录,随手而写。

重新开始读书之后,第一本不到2个小时就读完的书是《82年生的金智英》,扉页说,由衷的期盼世上的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我是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女成绩好,家里所有的资源都给了我,我自小到大似乎没有遭受过什么特别的性别歧视的问题。自由自在的成长过程里,没有外界的老师、同学、亲戚、其他人因为我是女生而区别对待过我。直到现在,我工作的公司,高管也是女生居多,核心层也有女性成员。书中所描述的事情,我一件也不曾遇到。可能因为我生在四川,一个本来女性地位已经比较好的地方。

于是我会想,为什么书中描绘的事情,我一件也不曾遇到,但是我仍然会被这本书吸引呢。就像我不曾见过真实的拐卖妇女的案例,但是看过电影盲山以后,还是会为她而难过呢。

因为真的有人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又或者将来我有女儿以后,她也有可能经历。

想起来虽然身边有舅舅或姑父会做家务,但是我家里的家务基本上是奶奶和妈妈承担的。奶奶一直是很勤劳的人,爷爷也待她很好,我问她的时候她说她很愿意为爷爷做这些事。但是到了爸爸妈妈这里,妈妈同样上班,大部分家务都是妈妈来做,爸爸只会承担一小部分。到了我这里,已经是平权的状态了,我不期望男友会承担更多,我期望我们共同承担的家务是一样多的。

还有那种时候,远方的亲戚会因为他们家生了儿子跟我奶奶炫耀,虽然奶奶不会在乎这种话,但是根深蒂固的,还有很多人是真的认为生男孩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身边的男性,外貌或者能力都不出众,因为是男性还是会得到一些便利。

面对黑夜和危险的时候,男友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害怕,因为看到过滴滴司机案子的新闻,因为看到过杀妻子杀女友的新闻,作文因为看到过男性在大街上无差别杀人的新闻。作为女生,原本就真的很难抵抗这些危险。以往人们会告诫女生要保守,要自爱,要小心,但是终归没有几个人会告诫男生要控制情绪,不要动武,要尊重他人。

最后是职场,我所在的地方和企业女性比例已经很高了,于是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生育成本。结果就是尽可能招聘男性,因为企业女性比例过高。但是换过来,没有哪个企业会因为男性比例过高而思考降低男性的比例。

我们为什么会关注和共情金智英,虽然我不曾遭遇她经历的任何一件事,但是真的有女性一直在经历,甚至未来有女性仍然要经历。

只是愿有更多的女儿,可以不再经历,可以真正的自由成长,怀抱远大的理想。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3】

3月29日,我看完了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看这个小说题目中的人名,就知道是韩国的小说,确实如此,小说不长,所以我才可以在大半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全文。小说朴实如华,就如同讲述邻居女孩,故事看起来特别的真实,就如同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朋友、姐妹、同事、邻居,那么平凡无奇,随处可见。她的故事可以说是稀松平常到毫无爆点可言,可以说,无论是作为韩国的女性还是中国的女性,我们基本上过着这样的生活,在结婚辞职带孩子方面,中国的女性好像比韩国更好些,这一点更感谢中国的国情。

金智英在生完孩子后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特别关照,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小说的结尾,是她的先生带她去进行心理咨询,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抑郁症得到解决,好了之后呢,她会怎么样?小说没有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到这个结尾,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相比之下,我很喜欢智英的妈妈,我认为她的妈妈一辈子活得明白,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生于传统的韩国家庭,只上到小学,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在她那个时代,家里都认为女孩是赔钱活,长大后是要嫁人的,所以,家中不主张女孩读书,而是供家中的`男孩读书,生在那时候的家中,她的母亲也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家家如此。15岁后,她与姐姐外出打工,供两个哥哥,后来是弟弟读书,而也就是外出打工开阔了她的视野,她自己补习功课,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习,并取得了初中、高中的学历,也正是因为学习增长了见识,所以,她结婚后坚持让自己的女儿上大学等等,并一直坚持工作补贴家用,换了大房子,并开了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实现了从小的梦想。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每个人走的路,都带着家庭的烙印,但长大后,你的学识,你的视野觉得了你的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所有的都会梦想成真,女人要想过得好,从个人的经历来说,一定不要指望别人,记住,你的贵人是你自己,你要用你的努力,换取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4】

独立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

文学创作,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82年生的金智英》,来源于生活,同源于生活。平淡简单不失力量的文字,读完之后,内心挤满无力感。

赵南柱在2015年创作《82年生的金智英》时,表示当时的创作基于一种记录的形式,大多数女性一生平淡的生活与作品所表现的相差不大,在那个时期,韩国对性别的区别对待俨然很大,金智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作品出版后,引起分化的讨论,也有轮番的恶评涌向作者与出演电影的女演员,她们承受这些恶意,坚强而勇敢,这些热议也侧面验证了平权运动仍然还有很长的路。

金智英思想是独立的,从小也受有着独立自主的思想的姐姐金恩英的影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受整体社会的影响,与大多数女性一样,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并未有很多的行动去称合自己的想法。金智英处于社会的中层,生活物质方面没有出现很大的危机,家人与丈夫都未伤害她,她也没有受过周遭人的伤害(非言语),生活总的来说属于不错。她后来抑郁并且严重到去看精神医生,也是她个性使然。

金智英认识到作为女性的自己与男性应该拥有一样的权利,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有权利去实现自我---青春、健康、职场、同事、朋友等任意一方面的追求,是当时社会加诸于女性的不公,限制了女性作为自我个体的实现,金智英意识到这一切但并未做过任何行动去反抗,也许作为寥寥可数的更容易被当成“异类”而被当时社会排斥。

在作品中,时不时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敢于反抗不公平,虽着笔不多,但她们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每个时期,都有女性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抗争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女性争取更多应得的---社会应该以对待男性的方式去平等对待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5】

如很多人所说,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因为记得非常平淡,接近了流水账。但也非常同意另一位书友的观点,有的时候这样才觉得有些可怕。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又觉得有些不对劲的所谓正常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观念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东亚的社会里了。

本来没有觉得什么事情都在于争取,作为女性也是一样,只要尽力争取,就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本科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的确如此,从不觉得自己不如男人,觉得工地也去得,任何男人能做到的(除了重体力活)我都能够做到。因而我对金智英的某些行为感到不平。觉得她太软弱。为什么害怕男人的几句评价?怼回去呀!人家叫你妈虫,你就哭?应该大声的告诉他,你才妈虫,我有付出问心无愧。心理应该理直气壮才对。

但,后来读研毕业之后再入职场,才发现来生育这件事,甚至生育的可能性都会成为阻碍职业发展的问题。和老板谈完之后,一切顺利,到HR处办理入职调查。问到结婚了吗?我说结了。她又问,打算近几年要孩子吗?我说近三年以工作为主吧。她说,哦,那其实不一定哦,结婚之后要孩子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我眼见她将我的表格从一个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个职位最后不了了之了。作文在我终于顺利入职(别的公司)几年之后,终于怀孕,因为孕期身体原因,在孕早期请了一周的假挂盐水。HR有些刻薄的对我说,要不你直接请长假去保胎吧,反正我们也不能辞退你的。有意思的是这两个HR也都是生育过的女性。

有的时候人会不知不觉站到别人想要她站的立场,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可以感同身受的苦难。这本书的启示就在于,它让我们更加清醒的从第三视角看待凡尘中的自己和同为女性的别人。妇吾妇以及人之妇。

关于生育的付出,是一个女人必经的人生过程,避无可避,除非下定决心丁克。然而,看了希尔斯怀孕百科之后我觉得还是可以通过向西方女性学习一些东西来避免我们不必要的牺牲。第一,不要惧怕生育。举轻若重,举重若轻。这只是生命赋予我们的一段与宝宝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乐观起来,有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辛苦了;第二,要求作为父亲的另一半参与育儿,能撒手的不要预设觉得都是女人要做的。像金智英一样主动为前辈冲咖啡什么的,不要主动去做就行了。不要自己为自己画地为牢;第三,学会拒绝,当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要勇敢说出拒绝的话,有些权利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别人施舍。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6】

最先了解到这本书是因为同名电影的热议,然后去翻了书来看,只用了不到半天就看完了,真短小精悍。

看完这本书我十分怀疑这真的是21世纪吗?82年生的金智英,放到今年也才37岁,在我心里应该是一个还算非常年轻的妈妈,应该是一个紧跟潮流、思想前卫的年轻女人啊。所以我一度觉得书里描写的韩国女性极度不真实,或者说只是个例而并不具有普适性,直到后来我又翻了很多的影评和书评,看到很多观者的现身说法,我才肯相信,原来大多数韩国女性都像金智英一样地活着。

在女儿,姐姐,妹妹,女朋友,妻子,母亲,儿媳妇……许许多多的角色中,金智英快要喘不过气。从最初对弟弟奶粉的渴望,被奶奶一巴掌拍到吐出嘴里的奶粉,再到目睹妈妈和姐姐为这个家做出的所有牺牲,金智英怎么会不明白,她太明白了,太明白她身为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女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郑代旭简直可以说是完美老公了。他体贴,隐忍,有责任心,告诉金智英他一个人可以养家。他不愿智英去干她不喜欢的工作,也愿意为智英在婆家受的委屈伸冤。

或许作为一个老公,他是完美的,可对于金智英来说,他做的远远不够,因为金智英经历的太多了,她需要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完美老公,而是一双手,拉她出深渊。小时候的重男轻女就不说了;大学社团里遇到的男生说她是被人嚼过的口香糖;毕业后找工作又受到歧视,女孩子即使那样优异仍不被认可;公司里她小心翼翼处处为别人考虑,却不知她本不必这样做;无意义的公司聚餐去了一次又一次,性骚扰也一直困扰着智英;怀孕后因为孕妇可以晚到30分钟上班而被同事冷嘲热讽;辞职后在家的辛苦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她试着去找工作,试着去重新融入她热爱的事业,却没了人脉,没了通路,想要重新开始?呵,这一切对于智英来说太难了。

我问了妈妈她生下我和哥哥有没有因此放弃梦想什么的?我妈的回答是:妈妈也没什么梦想的,就是一直没有能带过初三(妈妈是初中老师),也没能评上高级职称吧……

我妈她还有个弟弟,也就是我舅舅,他去读了大学,现在在太原生活,富裕安康。但是我姥爷一家却死活不让我妈读大学,只让她读了个师范中专,要把我妈拴在他们身边,等他们老了要让我妈照顾他们,所以他们不让我妈读大学,也不让她离开这座小县城……这在我眼里是极大的牺牲了,我妈妈她看到的世界太少了,她一辈子被困在这座小县城里教书育人,她没有机会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她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蒙住了她的眼,让她除了“家”以外再也碰不到其他任何东西,她的生活少了太多的色彩,她却没有怨言,也不自知。

不止是韩国吧,女权主义虽然喊得凶,但仍然有很多不公的观念根深蒂固,就像深深的根,长在社会里,长在女性的心里。前段时间追的《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梅帧小姐姐,其实就面临着结婚生子和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之间的冲突选择,她,她们,女人们,真的很难。

“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

很遗憾金智英没能走出一般韩国女性的命运,但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是进步了。想对自己说:起码不要停止思考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7】

其实我今天只读了前面半部分,但是感慨很多!

我觉得打五星是因为这本书的悲苦,而且悲苦不只是女性的,是所有人的。

我今天刚读完前半部分,中途几次就想放下书,不忍卒读。我是很早就知道这本书写的什么的,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读,而且我也是最近才重新拾起我的kindle。

女性不应该作为男性的对比存在。我几天前和一个姐姐聊天,她说她以前叫胜男还是超男,我就说:那我同情你一下下。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能调皮的回答这样一句显得不那么沉痛的话,但是那个姐姐也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回答我。那么她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这个名字是有问题的,胜和超,为什么要超过男生呢?这个姐姐现在成绩很好,也算是实现了超男的愿望,所以改成子安了。这是超过的情况,但是如果没有超过呢?一直和男生比,要超过超过,但是有人就是不能超过,你要超过的是所有男生,不是某一个个体,这难道还没有问题吗?那些没有实现超过的愿望的女生会怎么样呢?那她们会不会焦虑,会不会难过,会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名字而悲伤?

女性不应该作为生育机器存在。前面的部分,金智英的妈妈,里面有提到一句,金智英出生后,仅仅一年,金智英的母亲就怀孕了。一年!!!可能还没有恢复过来就怀孕了。后面又写,当知道第三胎是个女孩时候,母亲痛苦的打掉了这个孩子,那一段特别难受,我已经记不清了,我也不想去再翻开书找。明明没有错啊?为什么还要打胎。尤其是金智英的奶奶的那种语气,确实没有责备,但是也是失望吧。金智英的奶奶以前就不是母亲吗?为什么到了做奶奶的年纪就是这个样子,难道她也没有为打胎流泪吗?

后面的部分,我懂得悲痛,我也了解,但是我是男性,我的感触没有那么深,我也没有做过说别人是嚼过的口香糖的事情。但是我以前做过别的事情,我一直忘不掉,每次深刻回忆,要么就是痛苦,要么就是自责,我以前能把这些事情记得很清楚,但是越清楚越难过。但是道歉的话,如果像是鲁迅那篇文章里一样,我还记得而对方却忘却了,那又是另一种痛苦。谢天谢地,我只记得我做过,我终于忘掉具体是什么事情了。

还有那个金智英被尾随的事情,我知道,我明白,但是我没有感触。

我承认女性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和男性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是部分的,不是根本性的。我们可以说部分女性确实开车会紧张,但是不能说女性开不好车,说女司机怎么怎样。还有的报道,刻意放大了女性这部分差异,其实报道真正需要的是忽略这部分差异,就是在说那个医生的事情。报道的重点应该放在职业上,什么职业的人做了什么事情,而不是重点关注她们是女性。不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差异所以她们才能做好这部分事情,而是因为她们确实技术过硬,这一点和男性并无差别。

我就看了不到一半吧,我可能不会继续看了,确实很难过。晚上睡觉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8】

面对种种不公平对待,金智英没说出的话,却有人说出了。

大姐头一伙人逮着暴露癖送到了警察局,公司女同事揭发了偷拍针孔的一连串过程。这些涉及很多人利益的事,总是有人敢于出头解决,但是遇到自己的事,就只能靠自己了。

公园里有人说她是妈虫,她听到后赶紧逃离现场。她明明可以冲过去告诉他们,她花老公的钱,买杯咖啡,并不就是妈虫,她也可以自己挣钱自己花。

她堵上性命把孩子生下来,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梦想,只为了带孩子,凭什么说她是妈虫?面对亲戚们问为什么还没生孩子的事,本应老公帮着向亲戚们解释两人计划,但是老公沉默不语,自己生气后只能和老公吵一架,但是结果还是依着老公。

书中金智英妈妈比金智英幸运,她敢于对丈夫说:粥品店是我说要开的,这间公寓是我要买的,孩子们是自己读书长大的,你的人生走到现在的确已经算成功,但这绝对不是你的功劳。我七,你三。

金智英的妈妈也曾有梦想,但为了兄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在意识到这一切不值得后,又开始了追梦。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5919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