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个性句子 > 导航

小满手抄报内容

2025-05-25 小满手抄报内容

小满手抄报内容(汇总三篇)。

小满手抄报内容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满节气的来历和习俗,乐于参加小满节气的活动。

2.通过活动使幼儿掌握制作小麦穗的方法,并尝试独立制作小麦穗。

3.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彩纸若干、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小满知多少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这时中国北方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二、小满习俗

习俗一:小满小满,吐丝结茧

我国江浙一带特别盛行养蚕。据说蚕神就是在小满这天诞生的,因此许多地方都会在小满这天举办祈蚕节。

养蚕是一件非常快乐休闲的事情,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耐性,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蚕宝宝的了解。养蚕后还可以获得蚕茧,非常有满足感哦!

习俗二:小满小满,食得苦菜

吃得小满的苦,换来人生的甜。

小满是一个“吃苦”的时节。苦,是夏天的本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命只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会变得神圣而崇高。要相信,吃过的每一种苦,最后都会变成甜。

习俗三: 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祭车神是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三、“小满”三侯

一候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 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后, 苦菜已经枝叶繁茂;之后, 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

四、小满手工--制作小麦穗。

“小麦青青大麦黄,风和日丽满地香。”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农民伯伯收获了小麦,随后的生活便有了保障。如此看来,小满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今天,我们也来做一支漂亮的小麦穗吧!

1.首先,取出一张黄色彩纸,将其剪成大小均匀的16个小爱心备用。

2.接下来,我们做小麦杆。取出一张绿色彩纸,将其卷成小棒,并在小棒的上半部分缠上双面胶。(注意:卷的时候,要用力按压着卷,这样卷出来的小棒,才会又细又结实。)

3.把小爱心倒贴在小棒顶端(如图所示),正面背面各贴一个。

4.将剩余小爱心,依次交错粘在麦秆两侧(如图所示)。

5.小麦穗做好了,我们再给它做几片叶子吧!

6.把做好的叶子,也粘在麦秆两侧,用笔把叶子卷成弯弯的样子。

一支小麦穗就做好了!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们,拿出彩纸,一起试试吧,别忘了把自己的小作品发到班级群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小满是一段初夏醉美的时光,也是最有智慧内涵的节气。“小满物满盈,小麦快长成,大地色彩多,青黄绿白红”,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可爱的小朋友们在了解了节气的知识后,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小满手抄报内容 篇2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小满节气的含义和由来,认识小满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孩子们了解小满节气期间的自然现象,如降雨增多、农作物生长等。

3. 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包含小满节气的图片、视频和相关知识。

2. 农谚童谣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尺子、记录本等。

4. 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播放小满节气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节气吗?小满节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讲解小满节气的含义和由来

1. 使用PPT课件展示小满节气的含义: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农作物开始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同时,也是降雨增多的时期。

2. 讲解小满节气的由来和历史背景,让孩子们了解小满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学习农谚童谣

1. 播放农谚童谣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孩子们聆听和学习。

2. 解读农谚童谣中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小满节气期间的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

四、观察与实践

1. 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小满节气期间的自然现象,如降雨情况、植物生长等。

2. 指导孩子们使用观察工具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五、手工制作

1. 提供手工材料,指导孩子们制作与小满节气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小麦模型、雨滴画等。

2. 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小满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六、总结与分享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满节气的重要性。

2.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手工制作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全面了解了小满节气的含义、由来和特点。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小满手抄报内容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满节气的由来、含义及气候特点。

2. 通过诵读农谚及童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以及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 体会农谚、童谣中蕴含的生活智慧与情感。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包含小满节气的图片、农谚、童谣等。

2. 实物材料,如麦穗、蚕茧等(如有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播放小满节气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气吗?”

2. 简要介绍小满节气的含义:“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二、了解小满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1. 展示PPT,讲述小满节气的由来,并解释其含义:“小满时节,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叫小满而不叫大满呢?”从而加深对节气含义的理解。

三、学习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

1. 介绍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等。

2.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讲解农谚的含义,如“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等。

四、诵读农谚及童谣

1. 引导学生诵读小满节气的农谚,如“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等,并解释其含义。

2. 学习小满节气的童谣,如《小满太阳暖烘烘》等,通过诵读感受其韵律美与情感表达。

五、观察与实践活动

1. 组织学生观察小满时节周围环境与天气的变化,记录自己的发现。

2. 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宝宝的.蜕变与成长。

3. 制作麦穗等手工艺品,让学生亲手体验农事活动的乐趣。

六、总结与反思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满节气的由来、含义、气候特点及农谚童谣等。

2.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小满节气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满节气童谣或画作,表达对这一节气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网址://m.jym1.com/gexingjuzi/23330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