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电影观后感
2025-05-12 科普电影观后感科普电影观后感(范例九篇)。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1
近日,我参加了中国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通过观看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我对地震的认识和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首先,活动中的专家讲解令我受益匪浅。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地震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地震对于人类的影响等内容。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之前对于地震只是简单地了解到它是因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而产生的,但通过专家讲解,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地球内部构造、板块运动对于地震起到的重要作用。
其次,活动中的实地考察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地震的破坏力。我们去了一些以前发生过地震的地方,看到了曾经受到摧毁的建筑、断裂的地面等。这些场景令人深深的震撼,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
最后,我觉得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提升了我对于地震科普普及的重视程度。社会科学普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地震科普尤其如此。通过加强地震科普,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地球内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总之,这次参加中国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收获颇丰。通过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所生存在的地球。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2
我学到了许多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在室内,我们不能惊慌失措更不能在室内乱跑、拥挤,可以将门打开,确保出口畅通,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等机会快速离开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户外,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3
观看“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主题活动视频直播之后,我深有启发。
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是一种可怕的灾害,它威力大、破坏性强,同时还会带来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泥石流、海啸、瘟疫……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月29日,我参加了玉报小记者团组织的“体验地震,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活动。在玉溪市防震减灾科普馆,有许多神秘的仪器,地动仪、DD-2地震记录仪、三分向流动数字地震仪……讲解员利用大屏幕给我们讲解地震知识。通过讲解员细致的讲解,我知道了地震有横波和纵波,地球上有三大地震带,还知道了通海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其中,汶川大地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地震发生时,妈妈就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习。妈妈曾经跟我说过,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大型停车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辆120救护车,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院还收治了很多灾区来的伤者。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再回想妈妈告诉过我的事情,我突然觉得汶川大地震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活动中,我们还了解了地震发生前自然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老鼠会过街、鸡会上树、猪会乱叫、鱼会乱跳,井水会上升、下降或者变臭……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若在室内应保护头部靠墙柱蹲下;在教室里,应在桌子下方蹲好;在家里,要找垫子保护好头部,去空间小的地方蹲下。地震后,要及时跑到空旷的地方避震,下楼时千万不能坐电梯。最后,我们体验了人工模拟的7.5级地震,开始摇晃的那一刻,我真是太害怕了!
我希望科学家们能发明出更精确的地震监测仪器,让人们及时做好防震工作。同时,我们也要爱护地球母亲,不乱砍伐树木,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地球的破坏,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健康!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4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5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去科技馆看科普展。这次科普展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地震。地震其实就是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弯曲,变形,一旦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岩层就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振动。地震会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说:泥石流吧,有时它能把整个村庄淹没,人员,房屋等损失异常惨重。地震,会导致大面积的地面倾斜,升降或变形。也会对铁路,管道等生命线工程造成巨大破坏。我国建国以来发生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汶川大地震了,那是一次8.0级的大地震,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3人。三个那么让人惊心动魄的数字,使我为受难的骨肉同胞感到痛心。为了不让地震再伤害到更多人,我国建立了1000多座地震观测台,随时预测地震前的情况。除了这些,地震时躲避措施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或靠近阳台,窗户;注意近水不近火;地震时要迅速躲避到坚固的家具旁,厨房,厕所等地方;要避开危险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急着涌出出口.......
大自然赐予我们许多秀美的景色,展示了它美丽的一面。但有时大自然也暴露了它邪恶狰狞的面目,各种自然灾害让我们人类防不慎防,损失惨重。这次的防震减灾科普展让我懂得了不少关于地震的知识,受益匪浅!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6
观看“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主题活动直播,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地震的危害有多大,所以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这些特大地震导致几十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不计其数的老人失去了子女,没有了家园。数以万计的儿童没有了父母,成了孤儿。面对着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我想:如果我们人人都了解一点防震知识,面对这些灾害我们可能会少一点伤亡。带着这些问题,我在妈妈的带领下去科技馆参观“防震减灾”科普展。
首先让我明白了地震的形成是因为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可怕的地震。要知道地震的威力是多么大啊,它能把美丽的城市瞬间变成废墟,能使许多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还带给许多经历过地震又失去家人的人严重的心灵创伤。
接着我又知道了应该怎样预防地震和紧急躲避?面对地震灾害的威胁,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技术和社会管理措施,加强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当地震来临时,假如我们在学校,那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场上,如果来不及跑的同学就钻到课桌下面;如果是在家里,就应该躲到卫生间里或者桌子下面;如果是在晚上地震,就要争分夺秒地向安全地方转移,避开楼房、水塔、烟囱等高大建筑物和电线杆、路灯等高耸支撑物和悬挂物,转移到空旷场地,千万不要跳楼或靠近阳台窗户。
最后让我学到了压埋后的自救措施,第一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第二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呛闷发生窒息;第三要设法用砖石等支撑身体周围断壁残垣,防止余震时再次淹埋;第四呼救时切忌大喊大叫,容易浪费体力,应该采用敲击、释放微波信号等多种手段进行呼救;第五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亮光和通风的地方移动。
通过参观“防震减灾”科普展览,让我懂得了许多有关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识。“防震减灾,从我做起”,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要从小学习有关地震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7
一直以来都对人类健康及病毒之类的东西很关注,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快乐生活、工作的同时也不可对身体健康掉以轻心。有幸选上了杨老师的《艾滋病毒与人类健康》这门课程,短短的几节课的课程而已,本人就已了解到病毒对人类的侵害的威力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会染上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毒。观看了老师播放的艾滋病宣传片《在一起》,本人受到的触动很大。
这部纪录片描写的是影片《在一起》的拍摄过程,以此作为主线,围绕着三名志愿者在剧组的生活展开,同时也通过专家和志愿者的.讲述,普及有关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在剧组这一小型社会中展现了反歧视艾滋病的宣传。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大家由害怕、恐惧到了解到熟悉,慢慢的消除对他们的恐惧和歧视,然后对他们伸出友谊的双手,和他们成为朋友,当他们离开剧组的时候,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和拥抱,让老夏、小泽涛、刘老师感到大家的关爱和温暖。
非常感动于那些敢于直面镜头的患者,以自己的心声唤醒整个社会和普通大众的关切。记得剧中老夏因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不得不离开剧组回去换药,剧组所有的人向他道别,在将要离开之际,他的一句“谢谢大家,和你们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你们没有歧视本人??”让大家动容。他们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就像纪录片最后描写的那样,一位年轻患者举着“本人是艾滋病患者”的标语,请求人们给予一个简单的拥抱,或是一个平等的眼神,当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这样做的时候,他竟然会感动的声泪俱下。
以前就知道艾滋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总觉得那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就好了。没想到艾滋病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生活当中,它可以离我们很近很近,然而一旦患上那将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悲剧。我们会或多或少的对艾滋病患者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们,总认为性生活不检点的人才会患上,殊不知在非正规的医院输血、对艾滋感染的男友身体健康不了解与其发生8系,最终会伤害到自己,这样的痛苦将会如阴霾一般笼罩在自己的天空上,失去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其次就是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退一步来讲,纵然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感染,难道这就他们个体的错误吗?本人通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总看不起或者脏兮兮,或者愚昧落后,又或者危害社会的那些人,难道这都是他们个体的错误吗?如果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和我们一样,会不会人家更有素质,更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呢?难道这样的错误不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吗?想到这里,不仅非常感谢本人的父母给本人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教育,同样也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或者文明最底层的那些人。而艾滋病患者生活在底层的底层,近乎于与本人所处的社会隔绝。从本人的角度而言,不渴求我们要拿出多大的举动来救助他们,只要我们在遇到他们时能给予一份平等的态度和最起码对一个人的尊重。
看了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本人对艾滋病有了科学的了解,对艾滋病人的诉求有了基本的认识,也让本人对这个社会添加了一份同情。我们要尊重艾滋病人,不要歧视他们,因为他们当中很多是被迫传染的,他们也是人,需要社会关爱!我们还拥有健康的人要注意身体健康,正如影片中所说的“热爱生命好好活着”,同时希望医学加速发展尽早研制出对抗艾滋病毒的药物,造福人类!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8
通过这次的防艾主题班会,让我们对艾滋病以及防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我们通常所指的艾滋病分两种人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两者是有区别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单说就是机体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不马上发病,潜伏在身体内,缓慢地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毁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病人简单说是指患者已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并显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发烧、腹泻、消瘦、口腔黏膜感染等。 其实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机会性感染。
在对艾滋病谈虎色变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共同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病人不是罪人,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为艾滋病患者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孤立他们。人们对艾滋病病人的错误态度,才使得他们拒绝承认患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许多有过危险行为的人也不愿接受检查。 普通健康人的每一个极端的表现,都深深地刺伤他们脆弱的内心和自尊,让他们独自一人承担着度日如年地煎熬。这些使他们害怕现身于公众面前,担心打破了好不容易的宁静。 在各个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政府官员及公众人物身体力行地表达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攻克的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病人。 目前的医疗科学尚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我们也不要把它想得太恐怖,产生畏惧。防治艾滋病的同时,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更是尤为重要。 虽然每年只有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但是每一天都应该是艾滋病的防治日和关爱日,用我们的善良和乐观感动艾滋病者,不要让我们的爱只停留在这一天,让艾滋病人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科普电影观后感 篇9
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令人闻风丧胆,艾滋病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它时刻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目前,全世界每天有14000多名新增感染者,每天被艾滋病毒恶魔夺去生命的多达8000多名。1985年我国确诊首例艾滋患者,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感染者4056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2639例,死亡1047例,据专家估计:我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100万。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就感染率而言,我国目前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绝对数很大,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可见,预防、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播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艰巨任务。
预防滋病意识是我们时刻都要有的,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我们可以告诉我们身边的人,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以预防。最要紧的是要遵守政府法令,遵守性道德,特别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贫穷也不能去卖血,再紧急也不能输用可能污染HIV的血液,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断送家庭幸福。
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我们时刻要谨记。
- 句怡美小编为您推荐科普电影观后感专题,欢迎访问:科普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