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个性句子 > 导航

事务公文写作

2024-06-17

事务公文写作。

范文与我们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密切,杰出的写作例子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自我突破,你知道范文该如何写吗?栏目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事务公文写作”,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事务公文写作【篇1】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公文的基本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特点。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常见的公文格式有函、请示、报告、通知、规定的公文格式等,下面是十三种公文写作格式:

1、命令(令)的用途:

(1)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2)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3)嘉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标题: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令号:位于标题下面,令号不按年度编排,而是从发令机关领导人任职开始编流水号,至任满为止,下任另行编写。

正文:说明公布的法规名称,通过或批准的机关或会议,通过或批准的时间及施行时间。

落款: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名称和姓名,然后注明发令日期。

(2)行政令:

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正文:①说明发布命令的缘由,做到理由充足,使人信服;②写出命令的具体内容,包括强制性行政措施及执行机关等,要求条目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执行。

正文:包括嘉奖缘由、嘉奖事项、发出号召三个方面内容组成。

(1)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

(2)态度要鲜明。

(3)文字要简炼,结构要严谨,中心要突出,语言要肯定。

(4)发文机关要合乎要求。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

2、决定的写法:

(1)标题: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由+文种,如:《××市关于平衡财政收支、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

(2)题注:会议通过的决定,要加上题注,说明这个决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①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的决定。主要有表彰决定、惩处决定、机构设置决定、人事安排决定、授权决定及发布法规性事项的决定等。其正文包括两部分,一是说明作出“决定”的根据和执行名称;一是分条写明决定事项。

②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这是一种事先对某项重要工作的开展进行布置的决定,指挥性极强。正文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即通过或制发决定缘由和决定的事项。

(4)结尾:重申要求,明确工作步骤或申明要求发出号召。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批示性通知含“颁发”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和“批转”型通知三种。

事务公文写作【篇2】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事务公文的写作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和能力。无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频繁使用公文进行交流与沟通。事务公文的写作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内容详尽,并且要符合公文的格式要求。下面我将就事务公文写作这一主题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事务公文的定义和特点

事务公文是指用来进行官方交流和记录行政事务的书面文件。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正式性:事务公文是正式文件,代表了组织或机构的形象和权威。

2. 具体性:事务公文需要详细地叙述事实、表达观点和要求。

3. 结构性:事务公文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格式进行写作,包括标题、主题、正文、落款等。

4. 规范性:事务公文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格式要求、用词规范、语法准确等。

二、事务公文的写作步骤

1. 确定写作目的和对象:在写事务公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明确了写作目的和对象之后,才能更好地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在写事务公文时,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便准确地叙述事实、陈述观点和要求。这包括收集相关文件、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等。

3. 制定写作计划:在收集完资料和信息之后,需要制定写作计划。写作计划包括写作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和结构安排等。制定写作计划可以使写作工作更有条理和效率。

4. 进行头脑风暴和构思:在开始写作之前,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和构思。头脑风暴和构思可以激发思维,提供写作的素材和思路。

5. 撰写事务公文的正文:在撰写正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明确性。用词要简练、明确,句子要通顺、流畅。重点是详细地叙述事实、表达观点和要求。

6. 进行修改和修订:在完成初稿之后,需要进行修改和修订。修改和修订是检查和改进文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7. 完善公文的格式和结构:完成正文之后,需要完善公文的格式和结构,包括标题、主题、正文、落款等。要注意符合公文的格式和要求。

三、事务公文写作的技巧

1. 简练明了:事务公文要求用词简练、明了,句子通顺、流畅。不要使用冗长、繁琐的词句,以免使读者产生困惑。

2. 重点突出:在事务公文中,要将重点信息突出,通过加粗、下划线、高亮等方式使其更加明显,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重点。

3. 数据准确:事务公文中的数据要准确无误,需要进行核实和证实。使用的数据应该出自可靠的来源,并且要注意统一单位和格式。

4. 避免主观色彩:事务公文要求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和主观色彩。要避免使用带有情感和感受的词语,以免给读者造成误导。

5. 注意格式规范:事务公文的格式要求非常严格,包括标题、主题、正文、落款等。要仔细阅读和遵守相关的格式要求,确保公文的规范性。

总之,事务公文写作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不断提高的技能。通过合理的写作步骤和技巧,我们可以提高事务公文的质量,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要求。

事务公文写作【篇3】

事务公文写作是现代社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是一种用来传达信息、提出请求、做出决策以及执行任务的书面表达方式。正确地撰写事务公文关乎到个人信誉、组织形象以及彼此间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事务公文写作的要点,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首先,事务公文应该具备明确的目的和主题。在撰写之前,作者需要明确公文的目标,明确想要传达的信息或实施的决策。例如,假设某公司希望通知员工们下周将进行一次全员会议,主题是公司的发展战略。那么在事务公文中,应当清楚地表明这个目的和主题,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阐述,避免冗长的叙述。

其次,事务公文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尽可能使用准确、明了的词汇和用语,不偏不倚地表达意思。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或行话,以免造成误解。公文的语气应当正式、庄重,不宜过于口语化或随意。例如,在给某个部门发送一份采购申请的公文中,应当明确列出所需物品的具体名称、型号、数量和规格等信息,以便对方更好地了解需求。

此外,事务公文的结构应当清晰有序。一篇良好的事务公文应当包括明确的引言、正文和结尾等部分。引言部分用于陈述问题或目的,正文部分用于阐述具体情况,最后结尾部分用于总结和表达期待的结果或对实施的决策进行再次确认。要使结构清晰有序,可以使用段落分隔、标题或编号等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公文。例如,在一份申请调休的公文中,可以将正文分为请假理由、时间安排、工作安排等几个部分,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事务公文的撰写需要注意审慎和机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当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和保密。有些公文面向公众,可以直接公开发布,但也有一些公文需要保持机密,只面向特定的接收者,因此要特别注意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范围。例如,在一份内部文件中,需要明确指出文件的密级,并指定只有特定的人员有权查阅和处理。

综上所述,事务公文写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掌握正确的写作要领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通过明确目的与主题、注重准确与规范的语言、清晰有序的结构以及审慎和机密的态度,我们能够更好地撰写出高质量的事务公文,提高交流效率,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事务公文写作【篇4】

“日日走,行万里路;时时学,破万卷书。”要想“下笔如有神”,就需“读书破万卷”。大持人杜甫的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而准确地阐明了勤奋学习、博览广采对写作的至关重要性。

古人云:“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构思巧妙,而且还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切向往,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是作者思想品格、理论修养、思维能力、语言储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认真负责、善于思考者,其文章就严谨有序、简洁有力;和善厚道、不图虚名者,其文章就深沉含蓄、真挚朴实;满腹虚荣、作风浮漂者,其文章往往滥用修饰、华而不实;头脑不灵、思路不清者,其文章往往杂乱无章、缺乏逻辑。

人们的写作态度与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都需要通过读书看报来不断提高。“读一书,长一智。”、“读书多,积理富。”、“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大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知;不是要用虚假的慰籍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看来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写作态度,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看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不少人通俗地认为:看一个人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便知道他有没有品位、有没有出息。因为上班时间大家做的是基本相同的工作,要想与众不同,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需要有大量的业务时间投入。如果整天迷醉于搓麻将打扑克上网聊天,一坐几个小时,或者傻呼呼地看几个小时的电视,还想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有分量的文章,开创出令人羡慕的美好前景,人世间哪有那么好的美事。

同时,若想写好一篇文章,要经过立意拟题、选材构思、执笔成文、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要苦苦思考、反复琢磨,熬时间、费心血、伤脑筋,确实不易。有时为了给领导写讲话,加班加点,领导在台上有声有色地讲一通,但很少有人想起执笔者;有时没能很好地领会领导意图,稿子写的一般,就得推倒重来,不仅领导有看法,自己也感到很内疚。对于这种劳神费力的苦差事,缺乏品格修养和奉献精神的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

要想做好文,需先做好人。人过于平稳舒适,往往会流于平淡,过于清闲安逸,往往会无事生非,几经磨难才能造就不凡,奋进忙碌就会光明灿烂。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一方面需要刻苦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等方面的修养,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成绩来自付出,有付出必定会有收获。

写文章一方面需要从生活中取材寻源,把现实生活作为写作的动力和源泉,从中选取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勤奋学习,博览广采,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

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大文豪司马迁将其学习的一生概括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这向人们昭示:他之所以能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读了万卷书,借鉴和吸收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行万里程,直接获得了感性材料。司马迁如果不阅读大量的史料,就无法写出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史记》。曹雪芹若没有园艺、服饰、建筑、天文、历史、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就写不出文学巨著《红楼梦》。写作前的知识准备,是写作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初学写作者,还是大作家,都不可逾越。我们常常羡慕有些同志的写作水平,却忽视了他们的勤学好学。许广平同志对鲁迅写作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是这样叙述的:“鲁迅在写一篇稿件之前,常常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时间。有时间遇见朋友,他就会谈起来,说他看到了什么材料,想写个什么东西;有时候也不讲,静静地读书,默默什么地思索,或者暗自打腹稿。有时候,看起来鲁迅写得很快,但是日常不断的多方面学习、积累的结果,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从来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有机会就读书。……”

像鲁迅那样的大文学家,尚且孜孜不倦地学习,我们这些初学写作者,就更应该加倍努力了。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写作技法,才能触类旁通,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对事物的表现才会生动、传神,对问题的分析才能透彻、深刻,对未来状况的预测才能科学、准确,文章才能写得好、写得快。

俗话说:“柴砍的再多,若无绳子捆扎,仍然背不下山;书谈得再多若无线索贯穿,仍注不入脑海。”学海无涯,人生短暂。对一个人来说,一方面对看过、听过的东西,要及时加以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积累起来,经常翻阅,使自己对其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工作有关的资料和知识,以便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写作水平。

就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积累的重点应当是积词汇、积名言佳句、积剪报、积实用文体范例等等。

积词汇。词汇作为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我们掌握的越多,语言就越丰富,表现力就越强,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行文流畅。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必须依靠平时的学习积累。积累词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深入实际,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记录;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经济的、政治的等作品,对自己尚未掌握并且较为精彩的词汇,及时记下,从中汲取语言;三是在写作实践中熟悉掌握各类词汇,关于运用各种词汇。积累词汇必须认真、细致,对于较为生疏的字、词及短语,一定要随时查阅工具书,将其注音、释义等批注在文章旁边,弄通弄懂,不留死角,这是提高文字水平的有效途径。关于集词对于提高文字水平的积极作用,本人深有体会。我在高一之前,理科较好,文科较差,对此非常焦急,应告诉了教我化学的杜老师。杜老师告诉我,转眼之间就要高考了,依靠看小说等课外书籍来提高语文水平已经来不及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身边一定要有本字典,无论是看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文科方面的书,还是看数字、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方面的书,遇到不认识,或者虽然认识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和如何运用的字、词、成语及句子的时候,要随手查阅字典,标上记号,加以注释,牢牢记住。照此方法,我坚持了一年,1982年高考时语文成绩果真有明显提高。

事务公文写作【篇5】

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彩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三、正文。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四、发文机关。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五、发文日期。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主题词。一般是将文件的核心内容概括成几个词组列在文尾发文日期下方,如“人事 任免 通知”,“财务 管理 规定”等,词组之间不使用标点符号,用醒目的黑体字标出,以便分类归档。

七、抄报、抄送单位,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送往单位是上级机关列为抄报,是平级或下级机关列为抄送。抄报、抄送单位名称列于文尾,即公文末页下端。为了整齐美观,文尾处的抄报抄送单位、印刷机关和印发时间,一般均用上下两条线隔开,主题词印在第一条线上,文件份数印在第二条线下。

八、文件版头。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机关)文件”,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九、公文编号。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如:“国发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5号”是发文顺序号。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编号。编号的位置:凡有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的上方红线与文头下面的正中位置;无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下的右侧方。编号的作用:在于统计发文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时,可以作为公文的代号使用。

十、签发人。许多文件尤其是请示或报告,需要印有签发人名,以示对所发文件负责。签发人应排在文头部分,即在版头红线右上方,编号的右下方,字体较编号稍小。一般格式为“签发人:×××”。

十一、机密等级。机密公文应根据机密程度划分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机密等级由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机密程度来划定,并据此确定其送递方式,以保证机密的安全。密级的位置:通常放在公文标题的左上方醒目处。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上号码,印在文件版头的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十二、紧急程度。这是对公文送达和输时限的要求,分为“急件”、“紧急”、“特急”几种。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以保证公文的时效,确保紧急工作问题的及时处理。紧急程度的标明,通常也是放在标题左上方的明显处。

十三、阅读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明确其发送和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号。如:“(此件发至县团级)”。行政性、事务性的非机密性公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都不需特别规定阅读范围。

十四、附件。这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 、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件”。

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从左至可横写、横排。拟写、誊写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也不要复写。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行文的关系,指的是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注意:

一、下级机关一般应按照直接的隶属关系行文而不要越级行文。

二、行文常规: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应当使用平行文(如函、通知等),不能使用上行文(如请示、报告等),更不能使用下行文(如命令、指示、决定等)。

三、要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向上级的请示,不要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可以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应当根据内容写明主送机关和抄报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所请求的问题;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单位行文时,应当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四、要注意党政不分的现象。党务和政务事宜要分别行文,凡属政府方面的工作,应以政府名义行文;凡属党委方面的工作,应以党委名义行文。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文,都必须做到以下同点:

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二、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工作规律。

三、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必须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

四、词章必须准确、严密、鲜明、生动。注意几点:(一)条理要清楚。公文内容要有主有次,有纲有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一目了然。(二)文字要精炼,篇幅要简短。(三)遣词用句要准确。公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四)论理要合符逻辑。公文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岐义,耽误工作。(五)造句要合符文法,通俗易懂,并注意修辞。不要随便生造一些难解其意的缩略语,对涉及一些平时用简称的单位应使用全称。。(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七)正确使用顺序号。

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一九八一年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归纳为九类十五种,即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求、批复、函。这些文种近视眼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求、报告。

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下行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延华集团和各成员企业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只有请示、报告、通知、通报、函五种。

一、请示。请示是向主管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给予答复、审核批准时所使用的`公文。请示与报告的区别: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给予答复的文件,而报告则是不要求答复的文件。

(一)什么事情应该请示?

一般而言,凡向上级请示的问题,应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属于主管上级单位明确规定必须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

2、对现行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不甚了解,有待上级单位明确答复才能办理的事项。

3、工作中发生了新情况,而无章可循,有等上级明确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4、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行规定,有待上级重新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5、因意见分岐,无法统一,难于工作,有待上级裁决才能办理的事项。

6、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开展工作,但因事由重大,为防止工作中失误,需请示上级审核的事项。

7、按上级明文规定,完成一个任务,需报请上级审核的有关事项。

(二)撰写请示需掌握的三个要领:

1、详细、准确地写明请示事由。不仅应在标题上写清,还要在在正文里写明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向上级请求。请示事项要专题专文,以便上级及时答复。

2、明确提出本单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供上级参考。意见要写得有理有据,必要时可引证有关的现行政策、规定条文。如本单位意见分岐,要分别陈述不同意见的内容,并加以分析比较,还可提出倾向性的意见,供上级权衡、批复。

3、具体提出对上级的要求。包括希望按某个最佳方案批示;由于时间限制,或事态严重,希望上级尽快答复,甚至务请在什么时限内答复;提请上级批复时需要注意或强调的问题,否则可能引起什么不良后果;在上级正式批复前,建议上级同意暂先按什么原则进行工作;等等。向上级提出上述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上级及时、准确的批复,但行文中切勿使用要挟的言辞。

二、报告。报告是陈述性文件。它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可分为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总结报告;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月份报告和工作进程报告等。

为了陈述清楚,报告的拟写方式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情况;二、经验;三、问题;四、今后意见。如果属于自我批评、工作反省的专题报告,也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情况;二、原因;三、责任;四、处理情况和意见。

通知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文体。凡需要特定机关和人员知道、办理的事宜,都可以用通知。但也不能因为通知便于使用而滥用通知。

通知可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一般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通知”五种。这里仅介绍“一般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通知”三种。

一、一般性通知。在上级机关的有关事宜需要使下级机关知道或办理时,如:庆祝某个节日,成立、调整、合并、撤销某个机构,启用印章,更正文件差错,请下级机关报送有关材料等,都可使用这种通知。这种通知,要交待清楚所通知的事项,如何办理,有什么要求等。

二、会议通知。上级机关要召开比较重要的会议时,一般都要提前通知所属有关单位,这就是会议通知。这种通知要求写得明确具体,交待清楚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地点、携带材料以及其他有关事宜。如果这些事项交待不清,丢三拉四,就可能影响会议的按时召开和正常进行。

三、任免通知。上能机关在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机关知道时要发任免通知。这种通知的写法比较简单,一般只要写清楚决定任免的时间、机关、会议或依据文件,以及任免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不论哪种类型的通知,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知一般都要有一个符合标题“三要素”(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标题,使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是通知什么事情或要求做什么事情。有些机关简单地使用“通知”作标题,这是不确切的,应尽量避免,更不应提倡。

二、被通知单位就是文件的主送单位,有的通知往往不写被通知单位,这是不妥当的。

三、如果所通知的事项需要被通知的单位尽快知道,可在“通知”之前加“紧急”二字,这就是常见的“紧急通知”。

通报是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等,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文件。

通报的作用在于沟通消息,互通情报,使有关单位和组织了解工作的进程,树立全局思想,安排自己的工作;或使其学习他地、他人的经验,见贤思齐,推动自己的工作;或使其记取他地、他人的教训,引以为戒,警惕类似问题的发生。因此,撰写此类公文,要放眼全局,拿准所通报内容的普遍意义。要事实准确,把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事例、背景都书写清楚。要目的明确,对其原因、影响、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地总结,使人得到教益。 版权归属原作者谢谢合作通报采用叙事的写法,总的要求:叙事清楚,简明扼要。

函,即信;公函即公务信件。它是上下级和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在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所使用的文体。函的特点是不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如不用正式文件头,也可不编文件号,有时还可不拟标题,因此用起来极为简便。

公函大体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询问一般事宜,或上级机关答复或催办下级机关有关事宜。

二、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有关事宜,

三、用函来通知一般事项。如通知开一般性的会议、要求下级机关报送某项材料或统计某些数字等时,也常用公函。

四、向上级机关请示较小事宜也常用函。

函件采用书写、复印、打印、传真等传递方式均可。

凡以机关名义制发的各类文件,均须按以下程序处理:

无论什么机关的办公室主任,都是那个机关领导者的耳目、参谋和助手。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具有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的理解能力。领导的意见、指示一般都是通过办公室主任上传下达的。因此办公室主任必须要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以便准确地上传和下达领导的意见、指示。

二、具有组织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一般都由办公室出面组织,需要办公室主任作出详尽的计划与周密的安排,包括会议通知、材料准备、会场布置、食宿安排等等,凡涉及到的所有细小末节的事情都必须安排得十分周到,否则就会贻误工作。

三、具有妥善处理事务的能力。因为办公室主任有时候是代表领导者处理事务的,所以,无论是领导交办的事务还是领导没有交办的机关其他事务,都必须一件一件处理得恰到好处,不能因事务处理得不妥当而损害领导的形象。

四、具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办公室主任不仅要做好会议记录、综合文字材料等简单的文字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审定或者亲自撰写领导讲话文稿、审核并修改以机关名义发文的各类文稿。所有这些出台的文字材料,都代表着机关的形象。因此,办公室主任应该具备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要有很强的综合、平衡、协凋能力。机关办公室是具有综合、平衡、协调职能的机构,很多时候都代表领导者综合情况、平衡关系、协调工作。因此,办公室主任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全局情况,站在领导者的立场和角度做好全局各项工作。

六、要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办公室主任经常接待来访人员和来客,领导不在场要接待得十分得体;领导在场时,不能喧宾夺主。代表领导者到外面办事,要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把事情办成。

七、要有超前的预测和参谋能力。某些事预计领导会想到,要提前作好准备;某些事领导暂时还没有想到而办公室主任想到了,要提醒领导;领导办某一件事,办公室主任要注意学习领导的办事方法,设身处地想想这件事要是由自己来处理该怎么处理,必要时还可为领导当参谋,出主意。

事务公文写作【篇6】

 

 

作为机关写手,这些公文写作框架必须掌握了!13种法定公文、20种常见事物文书的写作“套路”全在这里了。

一、法定公文写法(13种)

1.命令(令)

命令和令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文种。此类文件所用范围有限,权威性高,而内容简单,往往只是“某某法规现已经在某级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以颁布”,写作难度很低,因此,在写作考试题中极少出现。

【基本框架】原由——内容——要求;

原因目的——规定或措施——希望或要求。

2.决定

决定是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文种。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人口问题做出安排。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和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举措;

目的——理由——安排。

3.公告

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文种。由于指明是向全社会或全世界公告事项,此文种一般只包括标题、正文和发文机关、成文时间四部分,有时加“特此公告”字样,不须写出收文机关或公告对象的称谓,结构相对简单。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目的或意义——内容——号召;

4.通告

通告是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文种。通告的发布有时小于公告,如仅限对国内某一类群体通告事项,一般也无须写出通告对象的称谓,有时需加导语和结语,如“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维护公共安全”,“特此通告,望周知”等。

【基本框架】为什么——怎么办;

目的——要求;

事由——措施。

5.通知

通知是把需要知悉和遵照执行的事项、情况、要求告知、晓示特定对象的公文文种,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基本框架】告知对象——告知事项——原因理由——落实要求。

6.通报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文种。主要作用在于学习其他地区、单位、个人的经验,推动工作发展;

吸取教训,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了解情况,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通报按用途分为三种: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通报的主体为四部分:事由、分析判断、决定与措施、要求。

【基本框架】事情原由——处理情况——经验教训总结——落实或预防要求

7.议案

议案是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文种。此类文件为政府向立法机关提交审议事项专用,写作考试考查的可能性极低。

【基本框架】提请审议的事项——理由——期望和要求

8.报告

报告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的文种。按用途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文件的报告等。机关常用也是申论考试出现频率最高的报告分别是情况报告和工作报告。

【基本框架】陈述基本情况——指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与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要举措;

目的——理由——打算。

9.请示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类型。请示按内容、用途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求示性请示,求准性请示,求转性请示。请示一般由请示事由、请示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结尾常以请求语作结,习惯用的有“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可行(或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

【基本框架】请示理由——事项——要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目的——措施。

10.批复

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文书。在实践中也有许多行文关系不当、错用文种的例子,主要表现在同级机关之间、上级政府所属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本为同级关系,应用“函”而用了“批复”。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理由——答复指示——工作要求。

11.意见

意见是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文种,其内容主体为对策。作为上行文,可用于向上级机关报请批转或转发有关事项;

作为下行文,可用于领导机关或某些重要问题提出处理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办法。以下行文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的情况居多。意见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意见正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要达到什么要求);

背景与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工作举措——工作要求;

背景与现状——必要性或原因理由——工作要求;

目的——理由——安排——要求。

12.函

函是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文种。其突出特点是多为平行文,用于同级机关之间、不同系统的单位之间公文往来。函,本质是一种书信,既有书信的一般特点,又要遵循公文的格式和规范性要求。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理由——要求。

13.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文种。纪要中记载的安排部署工作、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案、措施的内容,属于对策范畴。与会议记录不同的是,记录往往属于原始记录,对内容未加提炼加工,而纪要则须主旨突出、层次清楚,体式更加严格规范。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理由——措施——要求。

二、常见事务文书写法(20种)

1.计划

计划,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与规划、要点、方案等类似,均为安排工作性质用于,对全局或单项工作进行预想性的安排部署。四者主要区别在于安排的对象、时间范围不同,其重要性和安排范围是递减式的。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与目的——检查内容;

目的——理由——安排;

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具体措施。

2.汇报

汇报是向上级总结工作、反映问题、报告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文体,通常分为工作汇报和情况汇报两种。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与目的——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目的——理由——安排;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安排——调查结果;

存在问题——原因和影响分析——解决对策。

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带着一定目的,采取社会化的调查工作方法,在调查取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有事实、有观点、有结论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反映问题现状、陈述事件经过、分析问题或事件、做法的影响、危害、作用、意义,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调查背景——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应对之策;

调查背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4.讲话稿

申论试题中的讲话稿,通常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了特定目的、用于一定场合、面向一定对象发表讲话的文字底稿。讲话稿的写作,必须服从讲稿六要素:讲者、目的、场合、对象、内容、语言。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背景介绍——讲话目的或针对的主要事项——表明态度、原则、观点——工作措施——期望和要求。

5.演讲词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演讲稿”,是用于演讲的文字稿本。演讲词在讲话稿的基础上,突出鼓动性、感染性,含有较多的抒情成分,可使用较为灵活丰富的语言,做到“文情并茂”。

【基本框架】背景、环境、场合——演讲目的、指向的问题——解决的必要性、重要性——对策——感言、倡议、鼓动

6.答复

答复,在现行机关常用文书中,主要指以书面形式对人大代表建议、质询、政协委员提案、人民意见、建议作出的答复。

【具体结构】态度——现状——措施;

背景——目的——措施——决心或期望

7.责任书

责任书是行政机关为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任务,调动各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完成、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常用文书体裁。

从使用范围来看,责任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单向型,即一个政府、一个部门、一个工作人员自行拟定责任书,在部门内部发送,或是根据要求上报备案;

一种是双向型,即上级与下级签订责任书,或从上到下发送责任书,要求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遵照执行。

【基本框架】背景目的、指导思想、政策精神——工作目标——具体任务措施——奖惩措施

8.公开信

公开信,在申论写作中是一种以党政机关、职能部门(或个人代表部门)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开性书信体裁,其内容大多为从政府角度就某一问题向公众发出倡议,提出要求。本质上是书信体议论文,突出倡议性、呼告性、鼓动性,要求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

【基本框架】现状阐述——问题——必要性、重要性——对策——倡议号召;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9.倡议书

倡议书是公开信的一种,范围有宽有窄,既有面向全社会、无确定对象的,也有面向小范围、特定人群的,如机关内部的倡议书、向某小区居民发布的倡议。其写作目的是唤起受众重视、促成共识、引导思想和行为。

【基本框架】背景——必要性、重要性——倡议内容——结尾再次呼吁;

倡议背景——倡议事项——倡议理由——已经或应该采取的措施——倡议大家采取的配合行动。

10.建议信

首先要明确建议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再把建议的内容与书信的体裁格式结合起来,写出符合要求的建议书(信)。

建议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文书,内容主要是对策性的,在形式上与对策有较大的通用性。两者区别在于,对策是抽象性的,并没有对策这种文书体裁;

建议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文体,要从事实与科学的角度,阐明问题的危害、原因及采取相应对策的必要性、原理、依据,内容具体,并可含有一定的科学论证内容。

【基本框架】现状及分析——必要性、重要性——对策措施

11.新闻发布稿

新闻发布稿是行政机关用于对外发布信息的书面文稿。新闻发布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发布稿是其依据的文字底本,无论书面或口头发布,都要依据“稿”即文字底本。其最终接受对象是全体公众,而直接受众则是记者,“内外有别”的程度介于会议(纯内部)和现场讲话(纯外部)之间。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政策背景——政策内容——决心、表态、期望、要求;

事件经过——处理措施——决心和态度

12.总结

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单项工作或某一领域全面工作的回顾与分析、评价,内容上可以侧重对情况的客观介绍,即以叙为主;

也可以侧重经验、做法、教训的总结,即以论为主。

【基本框架】情况介绍——措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工作情况总体概括——具体工作内容及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展望未来

13.情况反映

基本概念与情况综合相同,均属对观点与事实的综合概述。写作时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语言的概括性。

【基本框架】现状——问题表现与危害——对策措施——启示;

问题——原因——对策——启示;

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4.情况综合

情况综合,也称情况综述、情况反映,基本内容是在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测事件或情况发展演进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措施。

【基本框架】分为三部分:事实概述——问题分析——对策阐述,最后可加表态和未来展望。

15.编者按

编者按本质是一种新闻体裁,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陈述编者对新闻反映事物(包括事件、观点和做法)的看法、说明编发此条新闻的意图的一种评论文体。它是对转发的事迹材料等做出评论,提出贯彻落实或学习、发扬的意见,通常包括背景目的、内涵实质、意见要求三部分。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背景——目的——内容——要求;

问题案例或典型经验的精神实质概括——学习或贯彻落实、吸取教训的意义——学习或落实的基本要求。

16.新闻

新闻、消息、报道、通讯、简讯等为同类文体,即新闻体。申论作答中撰写新闻稿也要体现新闻写作的六要素:5W1H,即“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综合起来,一篇新闻稿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应简洁地交代清楚,用要点的形式来呈现。同时考试中写新闻也要注意写作者的身份和使用范围,如网站新闻和报刊新闻的区别,可以体现在文头上——前者可写××网讯,后者可写本报讯、××报记者××地区讯、本台通讯员消息等。

【基本框架】标题——文头(××讯)——导语——主体——结语;

基本事实概括——发生背景——事件经过与亮点——意义总结或领导、专家等权威人士的点睛言论。

17.短评

短评、新闻评论也是新闻中的一种文体,与报道性质的新闻稿相比,主要侧重于评论,对于事实经过只须一笔带过,六要素可省略大部分,只要在背景、缘起部分呈现核心的事实即可;

有时也有不针对具体事件,而针对某种现象、态度、看法和观点的评论,即思想评论。评论按写作态度——通常申论态度即为官方立场——有批评、赞扬、中立三种基调,可根据评论对象的性质来选择态度,决定评论基调。

【基本框架】背景缘起——总论点——具体论点——结论;

发生了什么事——事情达成的结果或效果——产生的影响——原因、意义或危害分析——推广经验或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希望与建议;

存在哪些观点——肯定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坚持正确观点和清除错误思想认识的必要性和意义。

18.讲解稿

对某种旅游文化、旅游景观、文化现象、文化遗产、风俗传统等进行讲解、说明,起到宣传、推广目的,有明确的解说对象,通常需要写出称谓。

【基本框架】由来——传承——现状——意义;

景物现状描述——历史传承——现实意义——请求或倡议。

19.宣传手册

宣传手册和宣传提纲本质是同一种文体,通常申论考题不要求写出全文,只要求列出提纲。提纲即是结构框架与内容要点的综合。框架有题干明确提示的,如黄河文化、安全文化的宣传手册、宣传提纲就各自分了四部分,给出了明确提示,按提示分段落和层次即可;

题目没有提示框架的,按一般宣传背景、目的、理由和措施、要求的顺序来设定框架。

【基本框架】宣传背景和目的——宣传的事项——理由和意义——措施、请求或倡议。

20.宣传材料

宣传材料、宣传稿是近年考试出镜率较高的一种题型,用途是对社会、企业、公民进行宣传,阐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宣传理念和做法,唤起宣传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公开信、讲话稿、倡议书、宣传材料、宣传提纲这些文体,名目不同,但内容是相近的,表达手法是相通的,都有一定的宣传对象,都要考虑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可接受性,所以可以列为一类文体——就是宣传性文体。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宣传什么——为什么宣传——具体宣传内容——需要公众、企业、社会做的事;

背景目的——工作举措——号召倡议;

目的——措施——倡议;

背景和由来——问题现状——已经采取的措施——准备采取的措施——需要群众给予的配合。

 

事务公文写作【篇7】

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 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不能直接传授,只能传授有关知识并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写作也不只是在课堂上、学校里才能学习和提高的,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工作中、实践里不断学习和提高。 第一个问题:关于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 并不是“写”,而是“思”。不同的文体,其思维的方式方法并不相同。例如,文学创作的 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思维的形态呈现高度的创造性特征。学术性文章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态则有明显地科学性特征。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对象化思维 公文写作属于一种对象化思维。所谓对象化思维,是作者围绕想要处理的那一事件,或想要解决的那一问题而展开的思维。一件事发生了,一个问题 出现了,必须要处理、要解决,这就是对象化思维的基本动力。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文学创作中的思维。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主要是有感情要抒发,思维的驱动力来自内部。因此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我们把它称为主体化思维。对象化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事物、处理事件、解决问题,是实用性目的。主体化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创造美的形式,以审美为目的。 二、模式化思维 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创造性有强有弱。公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写作行为,跟文学创作大不相同。 文学创作主要以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进行。“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构筑,社会环境设置,结构形态的安排,写作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的选择,语言风格的设计,都必须有独到之处。而且,在以上各个环节上,作者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文学创作拒绝模式化。 公文写作也要求有独到见解,但并不刻意求新求异。在结构、表达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要求标新立异,而更多地要求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展开。 在结构上,公文写作有一个结构的“基本型”,由三大块组成全篇:开头、主体、结尾。三 大部分的写法也有套路:开头一般都是写行文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用来叙述基本事实、阐明性质意义,或者提出措施、要求。结尾部分则是执行要求或申报请求。这样的结构安排,清晰合理。如果不遵规矩,标新立异,反而会为理解、落实造成许多麻烦。 在表达方式上,公文写作一般只用叙述、议论、说明三种,而不用或极少用描写、抒情。因为描写文字铺张,务虚不务实;抒情是主体化思维的物化方式,主观性强。 公文的语言也是模式化语言。有一些词语,在公文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如“来函收悉”、“希即遵照”、“拟请”、“敬请批复”、“特此函复”等,这都是约定俗成的套语,言简 意明,如果换用其它语言,效果反而不好。非套语性的公文语言,也要求平实化、常规化,反对藻饰。 三、替代思维 替代思维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公文的作者是代言人。替代思维具有下列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公文作者的写作是根据领导和领导机关的指令或授权,要求能准确传达领导或领导机关的意图。思维的目的、方向、内容,都不是作者的主动选择。 其次,替代思维是一种限制中的思维,思维的运行,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在内容上,公文作者的思维必须无条件地循着领导或领导机关的规定行进。 其三,公文作者的个人化思维牲只能在公文结构的组织上、表达方式的选择上、遣词造句上有一定的体现。 四、逻辑思维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主要用形象思维,而公文写作主要用逻辑思维。 公文写作首先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公文写作务必要对概念进行仔细的辨析,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公文写作还要注意判断的准确性。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在公文中,判断是否准确不仅影响到公文本身的质量,而且有可能影响到事务能否得到妥善的处 理,问题能否得到真正的解决。 公文写作还要大量运用推理。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必须遵守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形式正确。一些常用的推理方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在公文写作中被大量运用。 第二个问题: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一、公文语言特征: 1、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实用语言只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 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 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是表达认知的语言。必须分清了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 2、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 修辞格一般不用。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的保障。 3、模式性 在公文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如“特此函复”这 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炼明白。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 二、公文语言的要求 1、准确 A、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 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话用于公文写作,是比较确切的。 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 B、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管理处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处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收费站,开遍了全处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 开遍了全处”,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工程招投标工作都基本上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2、简练 A、用语精确,一以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 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 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B、 尽量使用短句,做到简练、流畅。 C、 采用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 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词语,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更不可掉书袋。 3、质朴 A、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语言忌讳华丽、造作、卖弄。 鲁迅 先生在 《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在当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虚荣心作怪,以为语言越新异越能显示作者的才华。二是对词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 B、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白求恩”。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党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这些都是废话,更谈不上文采。 第三个问题:几种事务性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总结和经验材料写作 A.总结的含义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机关事务文体。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都广泛使用的常用文体。 毛泽东曾指出:“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总结的作用和意义。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 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被上级推广开来,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推动面上的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总结的特点 ①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②回顾性 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③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④经验性 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 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总结的分类和内容 ①总结的分类 按范围分,有班组总结、单位总结、行业总结、地区总结等。 按性质分,有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学习总结、科研总结、思想总结、项目总结等。 按时间分,有月份总结、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度总结、一年以上的时期总结等。 按内容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区分以上总结的种类,目的在于明确重心、把握界限、为构思写作提供方便。但上述分类不是绝对的,相互之间可以相容、交叉。如《××大学1999年度工作总结》,按性质讲是工作总结,按范围讲是单位总结,按时间讲是年度总结,按内容讲是全面总结。在总结的分类上,应灵活掌握,不必过于拘泥。 ②总结的内容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A、 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B、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C、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三、总结的写法 1、总结标题 总结的标题有种种形式,最常见的是由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市 财政局1999年工作总结》、《××厂200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中不出现单位名称,如《创先争优活动总结》、《1999年教学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只是内容的概括,并不标明“总结”字样,但一看内容就知道是总结,如《一 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1页。、《走活三步棋,选好一把手》《先锋》1996年第5期。等。 还有的总结采用双标题。正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标题具体说明文章的内容和文种,如《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加强医德修养树立医疗新风——南方医院惠侨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2、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容。 ①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②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第一,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 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二,横式结构。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 第三,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贯通式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它像一篇短文,全文之中不用外部标志来显示层次。 小标题式将主体部分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概括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 楚。 序数式也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各层用“一、二、三……”的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 ③结尾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 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 3、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②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独到的发现、独到的体会、新鲜的角度、新颖的材料。 ③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 二、工作报告 (一)工作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工作报告的含义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代表领导机关在大型会议上,针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工作,对全体与会者所作的全面、系统的报告,就是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大会的主要项目,它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向本系统的领导和群众汇报工作; 传达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或最要文件; ? 部署工作,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原则要求; ? 动员群众积极投入某项工作。 不同类型的大会,其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 2、工作报告的特点 ①全面性 工作报告是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工作所作的全面性的报告,有着综合性、系统性、总揽全局的特点。因此工作报告一般都要分成几个大的部分,从不同侧面、不 同角度对工作进行汇报和部署,篇幅一般比较长。特别是政府负责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党的机关负责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所涉及的时间长、空间大 、问题多、份量重,有时宣读时间可长达数小时。 ②全局性 工作报告虽然是某一领导人在大会上宣读的,但报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报告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是领导机构集体意志的反映,在这一点上,它跟主要代表个人意志的领导讲话稿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工作报告从初步构思到修改定稿,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并要在领导班子的会议上获得通过之后,才能到大会上宣读。 ③指导性 工作报告一般不具体布置某一项工作,但指导性的特点十分鲜明。正确评价以往的工作,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以便大会之后统一步调、统一行动,这是工作报告的基本功能。人们经常说要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其中包括传达贯彻××会议形成的决议,也包括领会执行大会工作报告的有关内容。 3、工作报告的类型 ①汇报性工作报告 一届领导机构任期已满,在本次大会上选举换届之前,由上届领导所作的工作报告,一般都属于汇报性工作报告。 ②传达性工作报告 重点用以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决议,以及上级机关的重要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的工作报告,称传达性工作报告。 ③部署性工作报告 这种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于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阐明工作活动的宗旨、任务、目的、意义。 (二)工作报告的写法 1、 标题、时间、称谓 ①标题 工作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形式。 单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报告性质和文种构成,如《政府工作报告》;二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如《在省直机关反腐倡廉动员大会上的报告》。 双标题是将报告主要内容或主要精神概括为一句话做为主标题,副标题则由报告人、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高举旗帜把握大局进一步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同志在中 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②时间 大会工作报告的时间位于标题之下正中,外加括号。 ③称谓 称谓在正文之前,顶左边书写,一般写为:“同志们”、“各位代表”等。 2、正文 ①开头 工作报告的开头,有下列几种写法: 报告人向大会提出审议报告的请求。这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报告时常用的格式。? 阐明会议的意义和主题。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常用的写法。 开门见山提出主要工作要点。这是部署工作性的报告常用的开头方式。 ②主体 作为充分展开报告内容的部分,主体因报告类型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写法会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是汇报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全面总结任期内或特定时期内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提 出今后的打算及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 如果是传达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工作报告,主体主要是转述和解释有关精神,并对贯彻落实提出具体方案。 如果是部署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列举出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还要提供方法、步骤、措施和要求。 ③结尾 结尾一般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 三、领导讲话稿 一、领导讲话稿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领导讲话稿的含义 广义上说,开幕词、闭幕词、工作报告,都是领导讲话稿。这里所说的领导讲话稿是狭义的,是指领导人在会议上用于口头发表的、带有一定指示性或指导性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一种常用的会议文书。 领导讲话稿提倡由领导人自己撰写,也可由领导授意,秘书代写,最终于领导审定使用。领导讲话稿不像大会工作报告那样有着鲜明的集体意识性,它可以有领导个人的观点。有些领 导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文稿,直接在大会上演说,由别人记录下来才形成文稿。 2、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①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讲话稿一定是不成功的。领导讲话稿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针对什么问题,表明什么观点,拥护什 么方针,传达什么政策,批评什么错误,提出什么要求等等,都要集中明确。 为了做好这一点,讲话稿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其次要注意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②语言通俗,表达生动 常见有些领导在台上讲话时,台下的听众或心不在焉,或窃窃私语,或左顾右盼,或昏昏欲睡,这样的讲话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是成功的讲话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内容空洞,也可能是语言枯燥、表达生硬,引不起听众的兴趣。 语言通俗、表达生动,是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为此,八股腔调不能有,枯燥的说教不能有,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吸引力。 ③台上台下,双向交流 讲话稿在引起台下人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时,才算是真正被听众接受了。事实上,讲话稿虽然是一个说、众人听的单声话语,但台下听众用表情与讲话人进行的无声交流,决定了讲话不是单向性的,而是跟听众的相互交流。 为此,撰写讲话稿时必须心中有听众,要预测听众可能出现的反应,力求与听众形成共鸣。 3、领导讲话稿的类型 ①宣传鼓动性讲话 在动员会、庆祝大会、成立大会、运动会开幕式、群众集会等大会上,运用较多的是宣传鼓动性的讲话稿。这种讲话稿,重视思想的宣传和精神的鼓舞,一般不作指示、不部署工作,但可以改变听众的精神面貌,唤起听众投身某项工作或事业的热情。 ②分析指导性讲话 布置中心工作,或研究某一问题,或统一与会者思想的会议,运用较多的是分析指导性讲话。这种讲话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逻辑性强,说服力强。 ③总结评论性讲话 总结会、表彰会、办公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大会闭幕式上的领导讲话,侧重于总结评论。或对前一段的工作,或对大会的成果,或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作一番总结评论,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是这种讲话的主要内容。 (二)领导讲话稿的写法 1、 标题、日期和称谓 ①标题 领导讲话稿的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也可以省略讲话人姓名,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 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二是双标题。写法是:将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概括为一句话作主标题,再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副标题。如《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②日期 将讲话当天的日期用汉字书写,加括号置于标题下方中央。 ③称谓 根据会议的性质、与会者的身份,分别使用“同志们”(党的会议常用)、“各位代表”( 代表大会常用)、“各位专家学者”(学术会议常用)、“女士们,先生们”(国际性会议 常用)等。 2、正文 ①引言 讲话稿的引言有多种写法,归纳起来有下列主要类型: 强调时间、空间,概略描述场面。 庆祝大会比较多地采用这种引言。如: 今夜月明风清,波平如镜。中葡两国政府在这里举行庄严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举世关注的重要时刻。(江泽民1999年1 2月20日 《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讲话》) 表示慰问和祝贺。 上级领导出席下属某部门或系统会议时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如:李安厅长在全省高速公路工作会议暨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话题。 在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的会议上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如:李安厅长在厅机关和厅直单位处级干部学习班(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②主体 作为讲话稿的核心部分,讲话稿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无非是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层次 清楚、表达通畅、文字准确。关于内容、文字问题无需多说,这里重点强调结构的安排。 主体部分的层次安排主要是并列和递进两种方式。 并列式结构就是将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互并置地排列起来,说完一个,再说一个,各个层次之 间如果相互交换位置,一般不影响意思传达。在布署工作的会议或总结性的会议上的讲话, 这种写法比较常见。 递进式结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层到深层的层次安排方法,各层意思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 关系。在统一思想的会议上,较多采用这种讲话方式。 讲话稿的主体,因会议不同、讲话人的身份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领导之间先后讲话的次 序不同,其写法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上说的两种结构方式,只是就大体而言,具体操作起 来还需要灵活处理。 ③结尾 相当多的实用文体都不一定要有结尾,但讲话稿不同,它一定要有一个结尾。否则,听众会 认为, ×× 领导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转身下台去了? 写结尾要注意两点: 首先,结尾要结在必然收束的地方。主要内容表达完毕了,主体部分结构完整了,文章就到 了要结束的地方。这时如果还不结束,听众就会不耐烦。反过来,如果内容还没表达完,主 体还不完整,既使有一个专门的结束语,文章也不完整。 其次,可采取自然结束和专门交代两种结尾方式。自然结束不用专门的结束语,但听众都能 听得出来,讲话到这里结束了。专门交代则使用模式化的结束语。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gexingjuzi/16278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