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工作总结 > 导航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1)

促进就业,关键问题是什么单位用人,用什么样的人,并通过哪些渠道输出,政府职能部门能否把它做细做实。

截止目前,我县库存高校毕业生13128名(博士3名、硕士121名、本科4986名、专科8018名)。根据近年来就业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就业思想老化误导。多少年来人们心中形成了只有进公家门才算就业的老思想,也就是进了政府的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才视为就业。一般私企都不愿去,总觉得政府最可靠,哪怕是政府临聘的1500元的公益性岗位也觉得比私企强,想尽千方百计进公家门的思想大大抑制了青年学生外出务工和自我打拼的念头。

2、高校扩招负面效应。当初国家迫于农民进城压力,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扩大高校招生,私立大学如雨后春笋,本科以下院校进出口管理松散,好多学生虽然是大学毕业,可以说只获得了一张文凭,既进不了机关事业单位,也进不了工厂,只能入人才库。

3、用人渠道不畅。一些驻靖企业,新能源电力公司,不要说行政管理和技术层面,就是实践操作工也没招聘1名。近几年只有延长集团能源化工厂招用了高校毕业生70名,工商行、建行、农行、中行、信合、长安银行通过就业见习留用柜员52名,县天然气公司通过就业见习留用8名,私企和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企业未曾统计。

4、创业条件较差。我县尽管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扶持了一些私企,但真正长远发展成型的也没有几家。一个刚从校门出来的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花了家里好几万元,出来再发展实体,有的家长没钱,就是有钱也对他们自主创业没有信心。再加上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景气,对一个既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生意经验的人来说,自身和家长心里都没底,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1、解放就业思想,转变就业观念。现在人们的就业思想和观念仍停留在财政买单上,创业意识淡薄。我认为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就是思想转变工作,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政府要引导人们转变思想观念。看到人才库里的库存量大,迫于社会压力政府根据需求开发一些公益岗位,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压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等、靠、要的`就业思想。其次,政府要教育引导家长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不要阻止孩子们不服气的想法和做法,放开让他们闯一闯,花点时间和金钱锻炼一下孩子,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历练历练,从现实中接受教育,在居安思危中产生压力,在压力下萌生自谋职业的想法,彻底改变我们北方人依靠父母的观念,多向江浙人学学。

2、搭建创业平台,搞好创业服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是牵线搭桥,而不是把每个人安排到自己想要去的岗位。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建立和完善我县的就业孵化基地,也就是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场地、小额贷款、项目推介、市场论证、专家指导、成果展示等创业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是国家提出的。目前只有榆林、定边、神木建成创业孵化基地。为了不浪费国家财力人力,实实在在搞好我县孵化基地建设,我觉得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我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矿产资源优势,整合现有可利用的孵化创业场地;二是整合培训机构,采取按需集中培训;三是组建专家团队,搞好市场分析与预测;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引领大众创业。力争使我们的高校毕业生穿上一件“量身定做”的一技之长外衣到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3、疏通用人通道,打造合格人才。我县企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中省市驻靖企业,二是天然气公司和建设服务领域的企业及作坊。大型企业用人都是直接到相对应高校招聘,专业技术员也是直接从职业技术学院招录。因此,建议政府积极协调并参与他们的招聘工作,以就业见习和人才招聘为契机,同等条件优先靖边籍学生,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根据企业用人指标政府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办法进行打造,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4、营造创业环境,引导自谋出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精准做法。我县是农业大县,建议政府从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规划组,统筹合理规划我县农业综合发展项目,并通过实践论证引进相关产业,用创业成功典型引导他们创业。让大学生留在自己的家乡发展。对农村有地、城里有房的高校毕业生,我们根据他们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基础,可以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的办法予以扶持。对确实无法创业的农村精准扶贫户和城市低保户,政府再采取公益性岗位办法予以解决,这样我们就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就业的立体模式。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2)

1. 该生思想端正,遵守各项制度,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朴实诚信,待人礼貌,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融洽。曾任班级学习委员和团支书一职,多次获得奖学金。

2. 该生积极进取,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方面,刻苦努力,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遵守学校系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3. 该生待人热情,为人厚道,严以律己,诚实守信,做事踏实,富有文明礼貌;思想上也日臻成熟,人际关系好,期末被评为“生活先进个人”;学习刻苦勤奋,积极进取,成绩提高快,曾获二等奖学金;热爱劳动,重视习惯养成,曾获“劳动先进个人”和“劳动积极分子”;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主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4.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性格开朗,待人热情,与人为善,个人修养好,富有文明礼貌;学习刻苦努力,锐意进取,连年进步,成绩处于中上游水平;微机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等级证书;热心公务,关心集体,富有正义感,任班风监督员时,工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爱好宣传画画唱歌,并注重发展特长,在文艺方面曾与队友勇夺元旦汇演三等奖,曾被评为“文娱先进个人”。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主要贡献者,是名合格的毕业生。

5. 性格文静,待人热忱,乐于助人,严以律己,个人修养好,富有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好,曾被评为“生活先进个人”;热爱劳动,任劳任怨,勤劳肯干,曾获“劳动积极分子”;学习目的性强,自觉性高,刻苦勤奋,锐意进取,持之以恒,成绩始终处于上游水平,曾获二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等级证书;任学习委员时,工作责任心重,事业心强,深得班主任和该生们的认同;个人独立生活能力也显著得到锻炼和提高。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主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6. 思维活跃,性格直率,为人坦诚;学习注重效率,阅读广泛,知识面宽,学业成绩始终处于中上游水平;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口头表达即兴演讲活动主持和文艺方面小有特长,两年元旦汇演分获三二等奖,公开主题班会上有上佳表现;对专业知识兴趣甚浓,学得较为扎实,不仅在基本原理常用应用软件上较为得心应手,而且在硬件方面也小显伸手,代表系部在全高专互联网知识大赛上闯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该生是“镇江市先进集体”的重要贡献者,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7. 为人坦率,表里如一,与人友善,有较强的独立自立生活能力;热爱计算机专业,勤学肯钻,基础较为扎实,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担任班体育委员校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时,工作敬业主动,尽心尽责,配合学校出色地组织了第七第八届校运会,在学生男篮男足女篮女排联赛等活动中,基本是独挡一面,受到系部和学校的好评,曾获“优秀团员”。

8. 思想成熟,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性格开朗,互助友爱,待人热情大方;学习目的性强自觉性高,成绩处于中上游水平;中英文录入速度快,正确率高;体育方面小有特长,与队友曾获校女排冠军;任班宣传委员团支书工作期间责任心强,事业感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9.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学习上勤于思考,刻苦勤奋,锐意进取,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曾获“三好学生”和校级奖学金;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和二级等级证书,与队友在校计算机竞赛上获团体冠军,在全高专互联网知识总决赛上获团体第四名;任正副班长团支书和学生会纪律部长时,工作能力较强,方式方法得体,工作富有成效,深得班主任学校领导和广大的认同,曾获“优秀学生干部”;重视社会实践,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被评为优秀论文。。

10.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思想汇报;性格文静,思想丰富,较为成熟,情感细腻,做事稳重;学习自觉性高,目的性强,成绩始终处于优良水平,曾获“学习进步奖”一等奖学金;任班风监督员和生活委员时,工作尽心尽力,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写作和英语演讲方面也积极锻炼,个人独立自理生活能力明显加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被评为“优秀团员”。

11. 该同学思想积极向上,在学习上努力钻研专业的知识,团结同学性格开朗,成绩优良,工作上肯吃苦耐劳敢干挑战,勇于创新,是位品尝兼优的大学生。该生在校期间在学习上刻苦认真,掌握了基本的施工技术及预算知识,同时在院记者团担任负责人期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宣传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生活方面可以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该生思想向上,遵纪守法,工作勤奋,办事细心果断效率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社交及动手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毕业推荐表导师评语评语。关心集体,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力,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朝气蓬勃性格开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有上进心的青年,在校期间遵守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相信在将来的工作与就业生涯中,该生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自己。

12. 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力,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朝气蓬勃性格开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有上进心的青年,在校期间遵守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3)

20xx年又进一步将就业见习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科学制定了见习基地管理,见习人员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各项操作流程,使见习工作不断的科学有效地推进。

(二)营造和谐见习环境,保证就业见习质量

为了提升我院就业见习的质量,营造和谐的就业见习环境,各级政府为见习人员每人每月补贴x元,我院及时给各见习人员发放补贴,对于经济困难的,我院给予一定的补贴,见习人员急需现金时,可以随时到财务室去借取。同时各科室负责人加强对各见习人员的人文关怀,及时为其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为了保证见习质量,我院开展“二带一”活动,即一名见习生配两名代理老师:科长带一名见习人员,同时由本科室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员辅助。在两名代理老师的帮助下,各见习生不仅能学到个多的业务知识,而且学到更多的业务技能。

(三)严格考核,提高就业见习质量

两年来,我院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各名见习人员,严格考勤,对于迟到早退的,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对于不服从医院管理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解见习关系;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使见习生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而且使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我院医务科半年对各见习生进行一次业务考核,真实考察每位见习生的所学情况,对于存在的不足,告知各代理老师,使其及时纠正问题,使就业见习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四)加强心得交流,扩大就业见习质量

我院每三月举行一次见习师生交流活动会,通过交流活动,各位见习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方法,互相借鉴所学技能,这样同一名见习生可以同时可以学到多门知识技能。各位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有效的教学经验方法,对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成果丰硕,教以致用

自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以来,我院先后接收培训了x名优秀的就业见习人员,通过我院各位负责人的精心培养,使每名见习人员都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丰富的工作技能经验,具备了更好的就业条件,在其以后的就业、工作中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根据我院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我院从这x名优秀的见习人员中留下x名到我院的相关科室工作,这样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就业培训任务,而且为我院培训了优秀的员工,取得了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以后我院会进一步加大与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培养更多的优秀见习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见习生留用率较低,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不能全部留用见习人员,但我院会积极推介各见习生到相关单位就业。

(二)缺少较高层次的见习人员

(三)县人才交流中心就业见习计划与我院培训计划有差异,由于医院的专业性较强,部分见习人员与我院的见习岗位不符,见习效果不明显。对于存在的问题,我院会积极同县人才交流中心协调解决,同时我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

尽可能的把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在以后的见习生就业培训中,我院结合实际,尽可能的为见习人员创造更好的见习环境、配备更好的辅导老师、教授更多的业务技能、提供更多的生活帮助。及时与县人才交流中心协调配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做到最好,为我县的卫生事业发展培训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4)

为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吉林省残联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要求,确保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明确任务措施,强化工作指导。年初印发文件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摆在残疾人就业工作重要位置,继续作为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列入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年度重点工作,以全国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依据,分解任务指标。通过提前部署,充分运用各类数据系统做好信息采集;完善档案,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全链条服务;精准施策,扎实开展精准有效就业帮扶等落实措施。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全省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信息通报制度进行工作督导。适时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随机督导,对因疫情等因素影响进度的地区帮助分析问题提供支持,加强工作指导。确保2022年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上年水平。二是举办应届残疾人毕业生招聘活动。由省残联、省教育厅主办,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承办的2022年吉林省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于6月24日举办,全省共有103家企业参与线上招聘会,省本级招聘会当日就有百余名残疾人同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征集到的用人单位和岗位层次较高,包括省外国企业服务公司、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吉林省杞参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大药房等20余家国内、省内知名企业现场参会,还有大陆汽车电子、纬湃汽车电子、安波福电气等全球知名外企参与,提供了人事专员、财务助理、研发专员、办公文员等875个招聘岗位。结合我省推动着力发展“六新产业”,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实际,招聘会还为残疾人大学生开发了包括手游开发、数据标注员、网络知识答主、新媒体运营、航空测绘等200余个新职业、新就业形态岗位,最大限度满足残疾大学生多样性的就业需求。

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招聘活动持续1个月,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持续跟踪推介,紧密跟踪本地单位高层次用人信息,沟通衔接,积极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组织当地专场招聘活动和就业帮扶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积极开展助残就业行动。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吉林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创新、公益、可持续的残疾人就业平台,为我省残疾人高层次、高质量就业筑梦添翼。创新方式打开了残疾人毕业生向外企、国企流动的渠道,形成了人力资源机构支持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有效拓展了我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专业力量。四是强化宣传引领。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利用省残联、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印发《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新媒体等,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和各类用人单位享受政策提供便利;通过“吉林残联”政务号、中国残疾人创业就业网络服务平台视频号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推介用人单位招录信息,10万余网友在线观看;宣传和树立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典型,引导毕业生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支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省残联积极整合资源,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身职能优势,与用人单位加强深度沟通,引导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因人设岗”,吸引了省内外的企业。针对不同残疾类别、不同学历专业层次的残疾人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一人一案”,开展动态跟踪帮扶,效果十分显著。全省各级残联将常态化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活动,残疾学生可就近在所在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作为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落实“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任务,省残联通过向用人单位送政策、送理念、送优质残疾人人力资源等方式,结合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工作,努力提高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形成积极示范效应,通过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畅通我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之路。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5)

在高校里,辅导员作为一支重要的职业力量,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工作。他们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求。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对自己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首先,作为辅导员,我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引导。在学生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跌宕起伏的心理,因此我的任务就是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当一位学生陷入低迷,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怀疑时,我会与他进行心灵沟通,帮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通过这样的工作,我看到了学生在我的帮助下逐渐找回了自信,重拾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其次,我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包括就业技巧、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我还积极联络校外资源,邀请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来校为学生进行讲座和座谈,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趋势。另外,我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通过我的帮助,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并取得了职业上的成功。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生活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压力,很多学生会出现焦虑、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我牢记自己的职责,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心理帮助。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支持,组织了一些心理讲座和工作坊,帮助他们改善情绪、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些心理健康工作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总结起来,我的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引导、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三个方面。通过这些工作,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总结这段工作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和影响力,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学生成长奉献更多的力量。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6)

今年,X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以及地区关于做好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主要从摸清底数和提供丰富有效的就业服务方面着手,将工作做实做细,促进20xx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和加入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我局按照XX省分解的高校XXX籍高校毕业生信息及我地区自行登记区外高校毕业生返乡报到情况,基本全面掌握了我地区20xx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全面录入XX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系统,截止目前完成登记高校毕业生共计2665人,其中兵团和异地293人,我地区本地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372人。按学历分博士19人,硕士68人,本科xx92人,专科 793人;按性别分:女性 1389人,男性 983人,按民族分:汉族 1677人,维吾尔族 446人,哈萨克族 179人,其他少数民族 70人;区内1703人、区外669 。实名制登记人员中除去无就业意愿的人员31人,升学、出国的人员107人,参军入伍的15人,现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共计2219人,截止11月4日,已就业人数2110人,就业率达95.8% ,按就业去向分:机关 68 人、事业单位 444人 、国有企业 401人、非公制企业 560人 、基层项目和科研单位项目70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110人 、灵活就业及其他形式就业219人;公益性岗位87人,参加就业见习151人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摸底登记,提供就业跟踪服务,促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

摸清服务对象的底数,是政府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为准确掌握XXX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实名登记工作过程中,地区人社部门创新服务三步管理模式,运用实名信息系统实现对本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层级管理和动态管理,做好实名登记,摸清底数。一是窗口式服务把好报到关。地、县(市)两级人社部门在劳动就业保障综合大厅设立专门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利用毕业生报到登记、存取档案、办理落户、人事代理的时机,依托XX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就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做好毕业生相关信息登记录入工作,报到1人登记1人,严格按照系统中信息表格式要求,详细收录毕业生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不漏项、不缺项,确保完整、真实、准确,把好报到关口,使返乡毕业生全部进入系统管理。二是职业化服务施行层级管理。地区专门组织地、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参加实名制系统应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和职业化服务水平。地区人社局自7月起,每周按报到的毕业生户籍所在地分解一次信息,逐层督导,抓好落实,最后由乡镇(街道)、社区完成对本辖区返乡人员就业信息的补充登记。三是问候式服务实现动态管理。实名登记环节完成后,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对已登记人员,逐个打电话了解就业状况和个人需求;对通过电话联系不到的人员根据系统内提供的家庭住址入户走访上门调查了解,进一步做好基本信息登记和就业信息补充登记,同时对提供的就业服务做好详细的记录台帐;对未就业人员,保持随时联系状态,有信息就传递,促其尽快就业。

通过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明确分工,层层递进地跟踪了解,使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应届毕业生的管理达到辖区总量清、基本信息清、就业需求清、就业去向清的状态。再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1、对有求职意愿的提供充足就业信息。由基层公共就业工作人员与登记人员电话沟通,根据其本人意愿开展职业指导,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一是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QQ群等方式,定向发布就业信息,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行情,逐步确定就业方向,充分准备,理性就业;二是根据毕业生专业特长和求职需求,积极开展个别就业推荐工作,提高有针对性推荐就业成功率;三是对政府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大型国有类企业、规模以上优秀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及三产服务业类企业招聘会等多个层次的多场次招聘洽谈活动,由各县(市)负责通知并组织辖区内登记人员参加,促进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在XXX人力资源市场组织召开现场招聘会活动。分别于3月、4月、5月、8月、9月、10月共开了7次招聘会。参加单位共有272家单位。提供岗位信息8591个,初步达成意向大中专毕业生有1678人。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7)

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区今年高校毕业报到工作从7月1日起已全面启动,我们针对应届毕业生报到人数多、报到时间集中等情况,为方便毕业生办理报到手续,莞城街道办事处从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一是增设毕业生报到服务窗口。由一个服务窗口增加为三个窗口同时办理,大大缩短了等候时间;二是开设毕业生政策。选派熟练掌握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及时解答问题,帮助毕业生了解有关就业政策及办事流程;三是制作“明白纸”。贴在报到地点明显部位,使毕业生全面了解报到流程、所需材料,以帮助毕业生顺利报到。截止至10月20日,我区共有1789名应届大学生报到,其中19 名研究生、991 名本科生和779名大专生,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就业率达到93.52 %。

为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解决好就业难问题。按照市人力资源局的`统一部署,莞城区于7月11、12日和29、30日,先后分二期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XX市人力资源局人才管理办主任陈柏林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作了动员讲话。二次培训共有225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

针对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我们联同莞城人力资源分局、城区职工业余学校,邀请了ptt国际职业培训师欧阳算老师和张娟老师前来授课,分别从当今就业形势与人才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机制与大学生的成长空间、应聘技巧与自我营销等方面对我区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培训。资深讲师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身临职场”的培训氛围中传授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以及应聘技巧。最后,由莞城人力资源分局的同事,向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讲解了我市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以及领取“企业就业岗位津贴”的要求和流程,并现场回答学生提问。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我们联同莞城人力资源分局,组织大学生进行现场招聘会。据统计,二期现场招聘会共有30多名毕业生成功就业。

通过培训,使我区高校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转变了就业观念,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就业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8)

关于印发《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学院、职能部处、教辅单位:

经2007年4月29日第334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 2007年5月29日

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重庆市教委《关于贯彻教育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渝教学[2004]56号)文件精神,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形势需要,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广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大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建设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

1.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能、职责的具体规划及实施; 2.外聘工作人员并进行日常管理、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 3.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日常业务开展及指导。

(二) 财务处负责参照市物价局[2007]102号文件规定,收取办理毕业生就业服务费及毕业生就业推荐服务费,并将此项经费划归学生工作部,作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运作经费。

(三)后勤处负责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办公场地安排,办公设施采购。

二、设立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

1.对成立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具体事宜进行总体规划; 2.起草成立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合作合同;

3.对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二)校友会负责通过各省市校友会考察并确定“异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合作伙伴。

三、设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一) 教务处负责设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的具体事宜,开设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全校限选课,计入学分,并对教研室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

(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挂靠学生工作部,由学生工作部负责 1.教研室的师资配备计划; 2.排课计划;

3.编写相关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及教辅材料; 4.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四、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

1.起草《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精神和物质上引导和鼓励我校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

2.相关政策的宣传和组织具体实施;

3.对各学院符合上述《办法》奖励评选条件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公示和表彰。

(二)研究生部负责落实服务西部、基层期满考核合格后3年内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可享受加分的优惠政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学校为其保留学籍。

(三)财务处负责设立“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专项奖励基金每年50万元。

(四)教务处负责向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按期发放毕业证、学位证。

(五)各学院(部)负责

1.对《办法》进行宣传,做好动员工作;

2.组织符合《办法》奖励条件的毕业生申报材料。

五、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各学院配备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组织部、人事处、各学院(部)负责设立以学院院长牵头,知名教授、专家为主体,全院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投入就业专项经费。

(二)学生工作部负责对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工作指导和考评。

六、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考评体系,将就业工作纳入各学院工作考评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

1.起草《西南政法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方案》,从五个一级指标(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工作创新),对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评;

2.修改《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优及奖励办法》(试行);

3.审核各学院评优申报材料,提出拟评选名单,报党委审批后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财务处负责根据考评结果实现对学院的经费投入与就业挂钩。

(三)学生工作部负责根据考评结果将学校专业招生数量与就业挂钩。

(四)教务处负责根据考评结果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挂钩。

(五)各学院负责

1.具体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指标;

2.组织申报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个人。

七、建立促进就业率提高的激励与奖励制度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起草《西南政法大学关于促进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的激励和奖励实施细则》,确定奖励标准、负责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奖金。

(二)财务处负责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纳入当年就业工作经费预算。

(三)各学院负责按办法规定的要求具体落实: 1.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并促使毕业生成功签约;

2.双选会邀请用人单位参会或促使毕业生与此单位签约;

3.邀请用人单位来我校选材,召开日常招聘会并促使毕业生成功签约。

八、开展“就业导师制计划”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拟定就业导师制计划并开展工作指导;

(二)教务处负责制定就业导师考核办法,对导师的指导过程与效果进行考核,并将其计入本人的工作量。

(三)各学院负责

1.以学院为单位建立包括学院领导以及辅导员、专业教师、外聘教师在内的就业导师队伍;

2.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就业能力评估小组,做好本院学生就业能力建档工作,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家庭关系,个人特长,动手实践能力等情况对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级评估;

3.辅导员老师熟悉掌握上述评估结构,由此制定对口的就业导师制计划;

4.将毕业生定向分配给队伍成员专人负责,保证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尤其对就业较为困难的学生进行特别帮助。

九、推动“双实习工程”

(一)教务处负责

1.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习,一次进行对口专业实习,另一次进行就业见习一体化实习;

2.将两次实习的结果作为考评毕业生实践教学的依据,两次实习任一一项不合格则不能取得该实践教学的学分;

3.将教师带队实习计入其本人工作量。

(二)学生工作部负责协调具体事宜,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三)各学院负责

1.多方建立实习基地,既包括公、检、法、司和其他政府机关,又包括律师事务所、大中型国有企业等单位;

2.由专人带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

十、鼓励和引导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生部负责

1.进一步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交流,丰富交流内容;

2.加强引导法学以外的其它专业学生报考我校法律硕士研究生。

(一)学生工作部、各学院负责 1.加大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

2.加强对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辅导工作。

3.加大法学以外的其它专业学生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宣传力度。

十一、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一)教务处负责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作为全校限选课;

(二)校友会负责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开展创业讲座,畅谈创业经历;

(三)财务处负责设置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奖励;

(四)团委负责组织大学生的创业大赛。

(五)学生工作部负责:

1.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的具体奖励事宜;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日常咨询、活动开展。

十二、高度重视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各种类型的讲座、论坛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制定年度就业、创业讲座、论坛计划,指导各学院按计划具体实施开展,并对结果进行考核。

(二)校友会负责协助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有代表性的服务基层、自主创业校友回校,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座谈会。

(三)各学院负责

1.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指导下开展就业专题研讨会、论坛、毕业生座谈会,并按要求形成书面总结;

2.召开毕业生党员大会或采用党员接待室的形式,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氛围。

十三、完善就业信息平台,更新就业网站,实行信息化、透明化管理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

1.加强网络建设,更新、维护就业网站; 2.完善毕业生资源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实行网上双向选择; 3.增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测试及就业能力指导网络平台; 4.开通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 5.开通就业信息短信通知渠道;

6.提供复印、传真等业务,方便毕业生填报各种表格和制作毕业生自荐材料。

(二)财务处负责保障经费。

(三)教务处负责就业指导课程卫星直播及提供教室。

(四)网络信息中心负责 1.保障就业网站畅通;

2.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课程校园网点播工作。

十四、建立一套持续、完善的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调研活动

(一)学生工作部负责

1.起草《西南政法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纳入就业工作考评体系,指导各学院调研活动的开展并进行考核;

2.牵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调研活动;

3.牵头和用人单位沟通,收集就业信息,宣传推荐我校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

(二)各学院负责

1.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了解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校友对本校及毕业生的评价;

2.收集关于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收集校友工作事迹,对在校生进行教育、鼓励。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9)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20xx年5月23日,全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暨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会议(视频方式)在京召开,中国残联程凯副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各地抢抓近两个月毕业生离校前的黄金工作期,切实加强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会上,福建、湖北、重庆、广东、甘肃五个省进行了工作交流,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赖伟主任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和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对残联与圆通快递合作项目工作进行了部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运东来副司长介绍了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并对高校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国办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xx-2024年)》和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办法》、《关于开展20xx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为包括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在内的残疾人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各地残联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议要求,各级残联要把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和稳定残疾人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稳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上来;要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有关数据,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就业帮扶;要加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指导,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积极招录(聘)残疾人大学生;要加强政策宣讲和典型宣传,增强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信心。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10)

劳动社保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汇报材料

劳动社保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完善措施 强化服务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以就业推动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良好态势,为淮北经济和社会发展配置了大量的毕业

生人才资源,维护了社会稳定。主要做法是:

一、制定完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我们制定了《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是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到国家和省促进就业、组织起来就业、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自愿组织起来通过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按照每人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吸纳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按其吸纳人数每人1500元、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最长不超过3年的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认真组织落实“选调生”、“选聘生”、“三支一扶”计划项目,对通过公开招聘方式

选拔出的高校毕业生,安排到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二至三年的实习、锻炼,期满考核合格后,分配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

二、鼓励引导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企业吸纳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4050”失业人员、城市零就业家庭成员、连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连续失业12个月以上的人员、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由财政从就业专项资金按照本地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登记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给予不超过2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由财政按基准利息的50%给予贴息。

三、开展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多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不仅使企业更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增强其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使毕业生能更多地与用人单位接触,增加就业机会和可能。一是开展组织“就业政策校园行”活动,通过在校园内设立政策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就业求职专场辅导会、创业成果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以《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国家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的政策规定、维权知识等,进一步提高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劳动保障法律知识水平,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维权意识。二是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对享受助学贷款的应届毕业生、家庭困难的历届毕业生、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零就业家庭”家庭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重点帮扶,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在其中一场对接洽谈会上使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突破了90%。三是积极搭建企业

与高校毕业生沟通平台,以来,我市在保证招聘单位质量的基础上,突出针对性,按照不同专业、院校类别,组织举办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7场,累计提供个岗位信息,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份。其中深入淮北煤师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一、二职业高中等学校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活动5次。

四、完善服务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面开展人性化就业服务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建立政策引导、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培训、档案托管、信息服务工作制度,积极为到淮北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等公共服务。加强与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及县区人才中心相关部门的联动互动,着力构建内外贯通、上下贯通、横向贯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维护高校毕业

生合法权益,确保招聘活动安全。建立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通过政策调控鼓励用人单位接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条龙、一对一”的全免费就业服务。

五、加强网络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高校毕业生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 家网络会员单位,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8场次,发布招聘信息840条,提供6884个就业岗位。

六、加大资金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金融危机以来,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我们针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

生,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实名制分类建立个人档案、基础台帐和数据库,并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登记高校毕业生优先享受政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强化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同时,将小额担保贷款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倾斜,尽量简化高校毕业生自助贷款发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提高到5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按规定给予贴息扶持。面对当前新的就业形势,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在党和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的方针指导下,从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积极

探索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一是在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服务网络上下功夫。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纵向加快与省、国家人力资源市场链接,与各县人力资源市场联合;横向加强与开发区、发改委、建委、交通局、水利局、皖北煤电、淮矿集团公司、淮南国投新集等相关部门沟通与协作,随时掌握全市在建、拟建政府投资大项目工程,了解项目投资额度、用工数量和所需工种;积极推进与淮南、蚌埠周边城市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尽快实现市场贯通、资源贯通、服务贯通。二是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高校毕业生,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人才供求信息库建设,构筑人才供求日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指数,积极进行就业引导。

特别是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三是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上下功夫。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但有的企业招聘员工时,只注重招聘对象的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设置了招聘门槛,将高校毕业生拒绝在门外,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单纯,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给自己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作为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做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工作。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潜能,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要引导他们结合实际争取多种渠道就业,既可报考城市公务员和事业

单位员工,也可报考乡村“村官”和“三支一扶”;既可到城市就业,也可到乡镇工作;既可到外地务工,也可在家乡做事;既可帮别人打工,也可自主创业做老板。坚持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向,争取尽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三是不断完善创业服务组织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工作,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形成“八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一条龙”创业服务制度。

四是在落实扶持就业政策上下功夫。要积极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使用高校毕业生,对按规定使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要按政策规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适当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必要的援助,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免费组织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

完善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制度,加强与团市委、妇联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合,充分发挥团市委和妇联已建成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作用,为未就业但有就业愿望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基地,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见习期间,由财政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五是在强化创业综合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服务咨询热线电话平台作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服务。要不断更新充实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收集和发布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将我市打造成为创业环境优良、创业能人辈出、创业服务配套、社会充分就业的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篇1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文章从就业指导的任务、内容及指导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实现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我国近年来推行高校扩招政策,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受到各界的关注。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近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达32%。巨大的就业压力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各高校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其重点就是就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和就业关系合同化的人才流动市场竞争机制。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企业上门招聘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1.广泛提供就业机会,发挥桥梁作用

胡锦涛指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工作,千方百计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鼓励大学生积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在这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为用人单位物色人才,为招聘代表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场所及相关服务。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在为毕业生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就业思想指导。指导工作需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及学生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信念,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2)创业思想指导。即指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自主创业。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及专家学者与大学生交流,将成功经验宣传给同学们。

(3)社会责任教育。在毕业生临毕业时,指导工作应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独立工作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拥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和不畏困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敬业精神。

3.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协助教学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由就业指导中心将每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学校在专业设置、教材选用、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4.参与学生职业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在校大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社会越来越多的压力。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毕业后是否选择就业,选择哪种职业比较适合自己,社会上哪些职业发展空间比较广阔等问题还都缺乏准确的认识。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不应赶在每届毕业生马上面临就业选择时才着手准备工作,而是尽量提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就需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主动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特质,爱好特长都不同,工作人员可采用问卷调查、书面测试、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并结合其求职意向和其他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此项工作可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并成立职业规划咨询就等部门,负责解答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产生的疑惑,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成为一项充满入文关怀色彩的工作,以竭诚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更好地完成指导任务。"

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1.构建全员参加的就业服务体系框架

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单靠指导中心一个部门是不能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学校的党政领导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毕业生就业做为一项日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学校要逐步建立一套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教师在内的,全员参加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使毕业生就业成为人人关心,时时关注的话题。同时将指导的工作任务逐级落实到各院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尽可能地为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2.开展内容广泛的培训课程

当前用人单位较为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表现。为此,学校需要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广泛的培训。学校可采取讲座、座谈、报告会等形式为学生进行择业技巧、应聘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授课教师可以是院系的专业教师,可以是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还可以请已经参加工作、有着成功就业经验的毕业生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总之,指导工作需要多角度地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做准备。

3.与院系合作联系实习基地

目前各高校大多组织大四学生参加实习,这使许多学生找工作之前缺乏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对本专业工作更加熟悉,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指导中心应与各院系联合,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找好实习基地,并允许想接受实习锻炼的低年级学生参加。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能力与工作要求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加强训练,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提供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使他们将来在就业过程中占有优势,增加竞聘成功的机会。

4.建立就业服务信息网

就业指导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了方便资料管理,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专门记录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信息的网站。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查询,召开网上招聘会,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咨询指导等。同时加强毕业生的户籍档案、待就业登记、人才储备及创业帮助的数据化管理,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高效的服务。

三、指导队伍自身建设

尽管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仍有许多院校尚未高度重视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指导中心人员配备不足,辅导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指导工作也是临阵磨枪,流于形式。这种不负责任的指导态度会严重影响工作绩效。事实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既需要学校重视,师生合作,也需要指导中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优化人员结构

随着指导工作复杂程度的加深,一个学校能否出色完成地就业任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其前提就在于指导人员的构成。就业指导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因此,指导人员一方面要熟悉学生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及时接受来自社会的就业信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的能力要求及发展趋势等。可以说,一支优秀就业指导队伍的成员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咨询和指导经验,能够担负得起为学生服务的职责。

2.加强人员培训

学校除了在指导人员的选聘上要严格把关,加强管理之外,还要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定期对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宣传最新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指导观念,提升指导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就业指导经验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政治稳定。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等院校只有结合国家就业政策,通过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择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利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gongzuozongjie/16583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