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阅读观后感

2024-02-22

阅读观后感。

阅读观后感 篇1

导读:绘本阅读读后感(一)

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我和妈妈去了画册无限活动的耳卷书展。哇,这里的绘本真多,简直是绘本的海洋,我不禁发出赞叹!活动开始了。我们围着老师坐在地上。老师用温和而舒缓的声音给我们读图画书。

第一个绘本是关于《快点睡觉了》,讲了主人公睡不着,数了好多不同的东西来帮助自己睡觉,可是他还是睡不着。最后,主人公数累了,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第二故事是《你睡不着吗》,故事里有两头小熊,分别是大大熊和小小熊。

到晚上,太阳下山了,他们就回到熊熊洞,在洞里黑暗的一角有一张床,小小熊就是睡在那张床上的,但小小熊睡不着,因为他怕黑,大大熊把灯王都给了小小熊,但小小熊还是睡不着。因为,熊熊洞外面还是一片漆黑。最后,大熊把小熊抱到洞外的月光下,但时小熊睡着了。

第三个故事是《黎明》。这是美国的作家根据我国唐朝的诗人柳宗元的诗《渔翁》得到的灵感而创作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我感觉我变成了绘本里面的人,在那么美丽的地方一起感受着黎明的变化。

看完绘本后,老师会和我们进行亲切的互动,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绘本阅读的乐趣。

活动结束后,我还看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红色拉姆的宝藏》、《美国上尉》《蜘蛛狭》《x战警》等绘本。临走前,妈妈还买了一本关于生命的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

在母亲的催促声中,我不情愿地离开了书展。有时间我会经常来看的。

绘本阅读读后感(二)

沙漠里总有一个瀑布,从天空的割口处不急不躁地携卷着浩荡氤氲的水汽落下,惊起四周大片云彩般的雾霭,无数的冒险家颠簸蹒跚地来到瀑布旁,坞头垢面地露出虔诚的笑容,双手将空瓶子小心地接到瀑布下……“

同学们说,这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沙漠里没有高而连续的水源,即使有水源,也会被加热蒸发掉。我微笑着不说话。如果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梦,他们只会嘲笑它。

旅行家知道这虚无缥缈的水流只不过是海市蜃楼是毫不实际的,但旅行家仍心满意足地盖紧瓶塞珍藏,然后转头坚毅地对着铺天盖地昏黄的沙漠 ,轻咬了下嘴唇,缓慢虚握了下拳头不回头地走着。

旅行家在沙漠里的瀑布下接满了一瓶信仰。他们恃此走出时总是感动的跪地痛哭,所以沙漠里怎么会没有一个瀑布?

绘本阅读读后感(三)

几米《地下铁》 那像是一座水晶城----美丽却虚幻。我觉得几米是画出不见光明的盲女内心里五彩缤纷的世界她看不见,却想像得到。她认为的远比现实生活美,就像几米长的画中描绘的温馨美丽的场景。

盲人妇女到地铁出口时都很期待外面的世界。她想像会有打着伞的小企鹅来接她,会在通往森林时被大树后面的小猪看见。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盲女的身边总有一直无闻的忠诚的狗。

这可能表明,像盲人妇女这样的弱势群体总是受到爱戴和陪伴。

我想每个人看几米的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除了叙述之外,没有论证和理性的话语,这让人有无限的遐想和回味。我认为看他的画,重点不在于理解它的含义,而在于你是否被莫名地感动了,有时候,反而不用理解含义,朦朦胧胧,似懂非懂,有这样神奇美好的感觉会更加深。几米的书是一种魔法,并没理解,却一泪流满面 … … 我觉得无论她遭遇多少的挫折,虽然常迷路,常常不知道身在何方,常常会摔倒。

甚至曾经失去了目标,以为自己到了世界末日。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放弃过自己,从未失去过希望和梦想。这是几米想表达的。

比起现在很多年青人的急功近利和轻言放弃。她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该学的。

阅读观后感 篇2

在“长征”这个在人类历史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行时,小到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大到40多岁的从国民党“中央军”跑出来的老红军,都正随时准备慷慨赴死,毫无遗憾地、光荣地赴死。在每500米就会死一位红军的道路上,用血肉为理想架起桥梁。当国民党军队看见红军纯粹硬碰硬的进攻时,他们惊讶一帮“土匪”怎么会这样死得从容不迫,惊讶这些一只脚跨在阳间、一只脚跨在阴间的战士是怎样拥有了这钢铁般的意志。

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这样敢“想”的思想家,肯定也无法相信这些农民竟能创造出像“长征”这样平常人不会相信的奇迹。这样的意志和信念,来自于建立一个平等社会、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在现代人看来并不算远大的梦想,或是来自于险恶的白区里群众送来的一碗开水。这些其实就是信仰。

信仰,其实就是长征的中坚力量,一种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创造,却又可以轻松创造的一种能量。平常的理论都是物质创造精神,而信仰却能让精神缔造物质。当一群饥饿劳累的狼看到一头鹿时,一定是信仰的力量才能让它们在体力完全透支的情况下继续追逐猎物。同样,当红军战士们想到自己的战斗可以使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乃至全国都开始那绚烂之梦时,而他除自己和生命之外却一无所有,他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在并不算高深的信仰的力量引导下前进。虽说信仰既不能让战士们刀枪不入,也不能让战士们力大无穷,却让战士们能够无畏地、保持理智地发出人生最耀眼的光芒。

看过《长征》,我才明白了信仰的力量,一种“出身卑微”却能“书写传奇”的力量!

阅读观后感 篇3

篇一《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852年由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创作出版的一部反奴隶制为主题的悲剧长篇**。它的出现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对奴隶制的广泛批评,甚至被认为是美国内战的诱因。它主要讲述奴隶是如何从一个主人卖给另一个主人的,主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他们是如何与亲人分离的,以及奴隶对自由的渴望。

故事开篇于一个肯塔基农场。**许多重要人物都被刻画出来了,但汤姆叔叔和伊莉莎是主角。农场的主人欠奴隶贩子钱,被迫卖掉汤姆叔叔和伊莉莎的儿子。

农夫的儿子知道他想当奴隶,很失望。伊莱扎知道后,和孩子们连夜逃离农场,前往加拿大为丈夫寻求庇护。

奴隶贩子发现伊丽莎和孩子们逃跑了,就追他们。途中,在其他奴隶的帮助下,伊莱扎渡过了俄亥俄河。后来,我找到贵格会的临时住所,在这里遇到了她的丈夫。

经过与奴隶主的一系列斗争,他们一家终于逃到了加拿大。

汤姆没有反抗。汤姆被卖给了南边新奥尔良的房东克莱尔先生。奴隶们因为受到更好的待遇而变得不诚实和虚荣。但汤姆叔叔并没有,相反,他一贯的行为赢得了克莱尔先生的喜爱和他女儿的崇拜。

这时,汤姆收到了老主人的来信,信中说,原来的主人会筹钱,把他买回来,在肯塔基州和家人团聚。然而,clare先生的暴毙,使得汤姆落入了无情的clare夫人手中。克莱尔夫人把汤姆卖给了臭名昭著的种植者莱格里。

后来,汤姆在种植园遇到一位绝望的妇女。这位妇女熟知legree怕鬼的心理弱点,施计假装逃跑后又躲在种植园的“鬼屋”里。legree发现后,狠狠的殴打汤姆,强迫汤姆说出那位妇人的藏身之地。

但是,汤姆始终守口如瓶直至被殴打至死。汤姆的尸体被勒格里遗弃,被乔治埋葬了。临终前,汤姆渴望上天堂,而不愿继续过这种悲惨的生活。

**的主题是奴隶制、暴力和宗教。**它不仅描述了奴隶的苦难和痛苦,也描述了奴隶制度对每一个人的伤害。奴隶制不仅极其不道德,而且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都被认为是落后的。

这部**中的另一个主题是暴力。奴隶们被鞭打、殴打、虐待、挨饿、处死。《汤姆叔叔的小屋》无疑是一本经典之作,故事会让我们明白很多美国十九世纪的历史。

因此,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阅读观后感 篇4

那位警察,不是已经给了索比多次机会吗?而索比并没有为此去认识到什么,只是一味地无休止地不停地为着他心中所谓的“目标”继续扮演着生命的“小丑”,乐此不疲。而幸运的他,总在“舞台”上有写“失足”,但终究被当作“笑料”,一笑置之。

一场“戏剧”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剧”的开演。对警察而言,只是去例行公事;对读者而言,只是将近结尾;对生活而言,只是个小插曲;对编剧而言,是个不错的情节;对观众而言,只是对得起一张票;对索比而言,是对生命的新想法地靠近,是为他先前的“无知”付出的代价,是为他不懂的珍惜从他手中逃脱,也许可以扭转他命运的“机遇”而对其藐视所得到的教训的最终结果。

如果他会怪任何人,那么证明他的确活该;如果他只怪自己,那么他就能大声地对自己说:“三个月,也不算太久,我会珍惜并且把握住每一天的光阴。幸福,其实并没走远,只是我忽略了。等着吧……”

幸福,其实并没走远。没错,主宰幸福的有很多,机遇是其中的一个。不要等到上帝不耐烦了,毕竟他也有喜怒哀乐,给你个下马威,到那时,就好象太没“人情味”了。受苦的可是自己。

珍惜身边的人或事,它们每天都在变化,但我们太忙看不到。机遇,就好比是遇到的机会,是件好事。好好把握,将它的好处发挥至极,则是一件“美”事。

一个人的生命中会有形形色色的状况,每一个状况所具有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大相径庭。选择不同的状况,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将机遇“透明化”,完全看清,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啦。

相反,结局会像索比一样:惊恐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掉进了深渊,多年的堕落,可耻的欲望,悲观和失望,他将耗尽智慧和缺乏动力。

机遇遇到却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机遇却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机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

在我们的赏读书上,有着一篇题目叫《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文章,( )它主要讲了一株百合坚信自己是百合,便一定会开花,它努力想开花,可周围的野草都嘲笑百合,认定它是一株野草,然而,百合满怀开花的希望,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阅读观后感 篇5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许多年前是一个大火球,相较于无垠无限的宇宙之海,地球只是极度渺小的尘埃,经过数百万年后,阳光穿云而出,有了池塘,有了细胞,该怎样去形容这个奇迹,在若干年年后,单细胞变成了多细胞,渐渐海底充满了鱼类,某些鱼类来到了岸上学会了用肺呼吸,爬行类出现,而后是鸟类,最终有一种特殊的动物进化成为了最原始的人类,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人类学会了采集狩猎,而后学会了农耕并且可以在一个地方持久的定居下来,于是有了文明,有了明确的等级划分,有了文字用以记载和传承。最古老的文明萌发在两河流域,紧接着是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书中未提到的中国。

古希腊罗马史西方文明的源头之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卓越的数学、物理、哲学、建筑,开启了西方的艺术大门,而古罗马先进严谨的法律,又奠定了西方的法治基础,甚至于在民国时期的立法,都要借鉴罗马法的思想。西方文明的另一重要来源则是____,教权与皇权之争是中世纪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中世纪,修道院随处可见,经院哲学则是主要学习课题。在中世纪之后迎来了地理大发现,随后的历史就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宗教改革,英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俄罗斯、普鲁士崛起,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相继发生。

不得不说作者房龙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可以将人类九千年的历史浓缩在400页的小书里,删繁就简,把那些人类历史闪光的片段,用一种飘逸优美的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作者在每一个字,在讲每一个故事,心中充满了热忱与感动,那些古老的故事,有着古希腊、古埃及文明的壮观宏大,也有着个人光彩的闪现。他没有过多的渲染战争与权力争夺,甚至他亲身经历的一战也没有提及,不是铁与血铸就的历史,而是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整个社会的历史也在不断的进化之中。

本书的题目为《人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部分是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仅仅有一个孔子榜上有名,在书的末尾作者提到,一些批评者指责他不够公平,为什么他不提爱尔兰、保加利亚、暹罗,却把荷兰、冰岛、瑞士这样的国家拉进来?房龙说,他选择什么角色登场的依据只有一条,即是看某个国家或个人是否创发出新的观念,或者史实了创造性的作为,从而影响到历史的进程。

自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世界逐渐领先东方世界,并不断向外扩张,他们给落后的非洲、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帮助其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一步到位,到达了工业化时代的边缘,西方拥有着完善的政治制度、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说西方是文明开化、先进技术的代名词。本书是房龙于1913开始创作到1921年创作完成,那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欧洲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整个西方世界弥漫着一种乐观的论调,他们的政治制度日臻完善,享受着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受益于全球化的产品流通,以及殖民地的资源榨取。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书的论调:人类的历史是在不断进步的,西方则是文明的中心。作者对西方充满了信心,所以在后面写道:世界大战无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这是无可争辩的客观存在。然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经过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之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展现在人类面前。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事实上,早在一战之后就出现了不一样的论调,历史未必是前进的,它也未必是按照一定的脉络不断进化的。

不管怎样这本《人类的故事》跨越了一个世纪,直到今日依旧闪烁着光彩,房龙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传递着西方文明的发展的脉络,融合了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等这些西方独特的因素,让那些历史闪光点,充满诗意与温情的恒久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恰恰也是他最擅长的,人类的故事有一个不甚明确的开始,却依旧没有结束。

阅读观后感 篇6

钢铁,是金属中最坚硬之物,那它们是怎样炼成的呢?抱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有感触。

保尔,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在战乱的时期,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最有利的办法——抗战! 在富人面前,他没有卑躬屈膝,他选择挺起胸膛,让别人知道——穷人不是好欺负的。贫贱不能移! 在暴力面前,他没有低下他的头,他选择直面强暴,让别人知道——穷人也有尊严。威武不能屈!

小说主人公保尔,生活在一个贫苦家庭,哥哥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母亲一人,体弱多病,保尔也因讨厌神父,被迫辍学。年仅16岁的他,在酒店茶水间打工,每天累得要死,但他依然坚持着。在打工期间,他认识一群小伙伴,其中也有红军的卧底;他也领悟了社会的残忍,并更加痛恨资本主义。阴差阳错下,他和他的好朋友加入了共青团。在共青团中,他经历了好朋友、战友们的死亡,敌军营里的严刑拷打,被炮弹击中双眼的痛苦,但是他依旧一心向党,在身体糟糕透了的情况下,极不情愿地改武从文。克服了眼盲的`障碍写下一本又一本书来激励人们,鼓舞人们。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当保尔和他的女朋友冬妮娅属于两个对立的党派时,他并没有背信弃义,而是说:“既然现在我们不在一个阵营,那么请你接受我的党派和我的信仰,不然就分手。因为我的人首先是属于我的党和我的信仰,其次才是属于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为了自己所供奉的信仰,宁愿放弃自己最爱的人,这种秉公的爱国精神令我们敬佩。也可见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离别和磨难后,俨然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完全蜕变成了一位坚定信仰的爱国人士了。

这本书另一个精彩的地方是:当保尔被炮弹击中时,昏迷了十多天,所有人都认为他活不成了,但是坚定的信念还是让他挺过来了,。在经历了生死的情况下,他并没有首先想到苟且偷生,而是想着要用宝贵的时间为自己所供奉的信仰总更多的事情。那时,我明白了钢铁就是要在无数磨难和是生死一线中锻炼出来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强,而那些所谓的强者也不过就是经历的多了罢了。如果我们想成为强者,想成为坚硬的钢铁,就要经历得更多,承受的苦难更多。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便是要社会中锻炼,在题海中拔尖。社会是残酷的,同样也是有同情心的,但是要想在这把双刃剑中生存,必须要经历失败,承受苦难。题海中的闯荡是枯燥的,但是如果你想成绩优异,如果你想出类拔萃。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承受得更多。所以,我们应该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在努力学习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钢铁是在烈火和冷水的捶打、磨炼之下锻炼出来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什么东西,外表越坚硬,内在承受的就越多。

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是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吧,他一生的命运非常坎坷,然而他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沙场,奋勇杀敌,在沙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仍然大难不死,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着,有休假的机会仍然工作着,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阅读观后感 篇7

《罪与罚》这本书已经在书橱里摆放了两年多,这次最终能够在寒假里去细细地品味它了。

书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充满传奇,28岁时因参与农奴解放运动而获刑,出狱后重返文坛继续写作,被人们公认为是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驾齐驱的文学巨匠。

每次读完一部小说,心里都会百感交集,这部小说也一样,结局很好,一个人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却深深的被小说中的人物震撼。小说描述了贫困交迫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然而良心的谴责,使其饱受心灵煎熬,最终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忙下,投案自首。小说中写的最多的就是“罚”,“罪”只仅仅占了全书一小部分,但“罚”却贯穿整个文章的中心,这不仅仅仅是身体上的惩罚,还有的是比这更严厉的道德上的惩罚。所以法律只是一种惩戒犯罪的一种途径,而另一种就是人内心心灵深处的谴责。有时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认识到自已所犯的罪,可是心灵深处的谴责则会让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错误,并为之深刻地忏悔、自责。这本优秀的世界名著还包含了很多东西有待我们去理解,或许等以后我再去读它时,又会有一番见解吧!

阅读观后感 篇8

高效快速阅读心得体会

张艳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审美能力、**能力,昨天我去秦岭路小学听了深圳龙岗区李荣华老师的快速阅读课,豁然开朗阅读课可以这样上,下面就说一些我的体会。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理解透彻,必须反复仔细地阅读。可是,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需要我们阅读的书籍量剧增,时间上不允许我们反复地仔细地阅读,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努力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首先,快速阅读能使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能力。因为在速度训练时,非常强调不出声,不回读,甚至一定要避免心读。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集中所有注意力,让他们的眼睛快速移动,阅读和理解内容,并强迫发声器官跟着移动。

久而久之,改变了发音的毛病,养成了默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让每位学生在获得大量知识信息的同时做好记录,今天我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写写读书笔记,今天我读了什么书或文章,读懂了些什么内容,或懂得了什么道理等。让学生在遨游知识海洋的同时,逐渐了解社会,初步学会做人,渐渐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其次,快速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众所周知,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速读为学生理性地积累语感创造了条件。

好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隐藏着深沉含蓄的感情;蕴含着思想深刻的哲理……在速读时,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养成敏锐的语感能力,为学生自己写文章提供了范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在作文中可以有丰富的词句描写,使文章生动感人。

快速阅读是指从文本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几个特点:

1. 快速阅读要默读,不要朗读。无声阅读是无声阅读,只有视觉扫描文本才能理解内容。

2。快速阅读应该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3. 要注意力集中,看得快、想得快。

***阐述了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扫描、跳跃、搜索、猜测;快速阅读的技巧:避免说话、减少注视点、缩短停眼时间、避免回头阅读,

***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做到了快速高效。

总之,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必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只要我们正视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最终就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阅读观后感 篇9

我阅读的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以下简称“建行”)2011年年报和中国银行股份****(以下简称“中银”)2010年年报,阅读了这两个银行的年报后,我发现他们的年报编制的非常规范,用词什么的都非常的准确,注意了很多细节。

这是对建行的描述:[本报告包含了一些有关该集团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业务发展的前瞻性报表。本集团使用诸如“将”、“可能”、“有望”、“力争”、“努力”及类似字眼以表达展望性陈述。

这些陈述乃基于现行计划、估计及**而作出,虽然本集团相信这些展望性陈述中所反映的期望是合理的,但本集团不能保证这些期望将会证实为正确,故不应对其过分依赖。请注意,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偏离任何前瞻性陈述的预期或隐含条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重大偏离。这些因素包括:

集团经营所在市场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发布的监管政策法规发生变化,集团的具体情况发生变化。】从这段描述中可知,建行对未来有多展望,但是不是纯粹的空谈,立足于现实谈理想,难怪建行可以在上海和香港得以上市并且在国外设有分行,这个集团做到这么庞大是非常不容易的。

建行在英国《金融时报》、美国《财富》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杂志上获奖无数,这些都证明了建行的优秀。一直想进到这样的一个公司,但是由于目前自身的不足只能遗憾的与他无缘了,但是我会不断努力的。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一些发达经济体复苏停滞,财政和金融风险交替增加,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一些国家面临抑制通胀、防止短期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入流出的挑战,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由于增长前景黯淡,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放松或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全球经济复苏出现的新不确定性,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歧。国际货币组织报告称,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5%

8%,比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万亿元,增长9。比上年增长5%

2%;居民消费指数比上年增长5.4%。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渐显现出其有效性。货币信贷增长恢复正常水平,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向适应。人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其中3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 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货币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总体高于上年;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扩大,债券市场指数波动中有所上行;**市场指数整体下行,**成交量有所减少;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交易活跃。截至2011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85.2万亿元,增长13。比上年增长5%

6%;狭义货币量m1余额2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人民币贷款

资金余额5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以下是我从中国建设银行2011年年报财务汇总栏中提取的一些数据,并进行了一些分析:2011年营业收入3970.9亿元,同比增长22.5%

7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2.58亿元,同比增长25.52%,略低于预期,实现每股收益0.5%

68 元,实现每股净资产3.24元。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

51%(年化)。同比减少0.10 个百分点。

2011年的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2.635元(含税)。

净息差同比和环比均保持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贷款收益率和非信贷资产收益率上升,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主动提高高收益信用债券比例,延长债券期限,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

资产质量出现波动,不良贷款余额不仅比第三季度环比上升,而且比年初的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同比上升,导致贷款拨备覆盖率也出现了环比下降,关注类贷款的余额和占比均出现下降,但是逾期贷款的余额也出现了一定的上升。

在资产质量波动的前提下,银行是否和很多已经公布年报的银行一样?第四季度,他们大幅增加拨备,这也是建行净利润低于我们此前预期的主要原因。稍微调整之前的收益**,并保持谨慎的推荐评级。主要风险点是宏观经济低迷导致贷款需求进一步萎缩,不良贷款暴露超出我们预期。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我最关心的是建行的利息收入。2011年,集团实现利息收入4822.47亿元,比上年增加1044.64亿元,增加27

65%。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3475.2亿元,比上年增长80.5%

14亿元,增长30.15%;债券投资利息收入89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5%

99亿元,增长13.11%。**银行存款利息收入312.82亿元,增长80%。比上年增长5%

56亿元,增长34.69%。存贷款利息收入58.41亿元,比上年增加40。比上年增长5%

31 亿元,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的平均收益率较上年大幅增长了1.31 个百分点,同时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平均余额也较上年增长68.94%、**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78.

88亿元,比上年增加14.64亿元,增长22.79%,占72%。分别为7%

06%、18.60%、6.49%、1.

21%和1.64%。

另外一个关注点是利息支出,在银行会计课上,我们做过一个关于交通银行的存款的报告,我们知道存款是一个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存款,银行再怎么样也是运转不起来的,那么银行吸收这么多的存款,就必须支付相应的利息,2011年建行利息支出1,776.75 亿元,较上年增加513.92 亿元,增幅为40.

70%。

其中,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519.72亿元,比上年增加437.73亿元,增长40.46%

银行等金融机构存贷款利息支出204.64亿元,比上年增加60.97亿元,增长42.5%

44%。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12.33亿元,比上年增加10.57亿元。

我们看到利息支出分为这几个板块,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利息支出应该是客户存款利息支出,我用的是建行的卡,但是对存款的利息一直不太关注,好像从来没感受到卡里面会有利息收入,也许是卡里面存款太少了。作为一个学生,银行卡里面的存款不多,但是转入余额宝事情就不是这样了。现在可以说是爱上余额宝了,每天会有几毛钱的收入,相对于银行卡,这个收入还是比较好的,而且余额宝支持银行卡随时转账,我平时爱网购,这个一边赚着利息收入,一边放心方便的购物,对我们学生一族来说真真是极好的。

在阅读建行年报的时候,会学到专业上没有学到的关于商业银行的术语,比如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

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贷款迁徙率(这是一个关于贷款分类的指标,主要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迁徙率这四类,主要介绍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

银行年报的分析都是从3个角度来叙述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在上学期学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课程时,也做了三个报表的分析,当然我们在做课程的时候,其实把很多现实的问题都忽略不计了,但是在现实中,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大局的主要因素,我们学到的只是完全理论上的东西,如果要在现实中做这些事情必须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有着挺长的历史,前身是1912年孙中山批准成立的,现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指导带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很无奈的是,每个银行的年报都是很多很多内容,因为披露的信息太多太细,所以阅读起来真的是费尽心力啊,当然和银行的利益相关者非常的多,每个人不可能看年报的每一页,只看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信息,就算看了一些不相关的信息也是看得一头雾水,像我看了建行的年报之后对中国银行的年报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大致看了一下,框架其实和建行的差不多,因为同属于商业银行,要披露的信息也是差不多的,只是一些银行的数据以及披露习惯上有些不同罢了,因此我只是简单了翻看了一下中国银行2010年年报。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的阴影尚未消除,全球经济在年初较快复苏后重趋疲软,全年增速为5.0%,比2009年明显改善,其中,美国 、欧盟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2.8%、1.

8%和3.9%,新兴市场快速增长7%以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严峻的自然灾害等重大挑战,中国**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中国银行全力配合**通过银行的政策等调节,完成对国民经济的指导和发展。

现提取一些中国银行2010年年报中相关数据:营业收入2768亿元,同比增长1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4.

18亿元,同比增长29.20%;基本每股收益0.39元(2009年:

0.32元);2010年底,每股净资产2.31元;平均资产收益率1.

14%,平均资本收益率18.87%。年度分配预案为10派1.

46元。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得出以下结论a、营业收入结构比较合理:2010年度,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768.

17亿元。其中,净利息收入占70.0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19.

68%,其他业务收入占6.66%。b、净利息收入增长主要**于规模扩张:

2010年度,中国银行净利息收入1939.62亿元,同比增长22.08%,高于同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

41%的增速。c、息差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2010年,中国银行净息差(nim)和净利差(nis)分别为1.

99%和2.04%,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较历史最好水平低约20%)、成本收入比稳中有降、不良贷款继续“双降”。d:

2004年以来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总体上呈现为下降趋势。截止2010年末,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为624.70亿元和1.

10%。随着不良贷款余额年不良率的下降以及拨备余额的持续增加,拨备覆盖率也在不断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2010年末,中国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10.09%,资本充足率12.

58%)。

阅读观后感 篇10

名著阅读读后感(精选5篇)

即使如一本不太厚的文学作品,读者不是在读文本上的一排排字,而是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名著读后感,欢迎查阅!

名著阅读读后感篇1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边去书店买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细细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单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为搞笑;也行因为怕父亲扫兴而在半夜潜入客厅在父亲的本子上写上‘狮子’二字,只为不让父亲因自己而扫兴……”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他对这个世界太过畏惧,认为世人比狮子、鳄鱼甚至恐龙都要可怕。他曾说过“面对世人,我总是怕到发抖”他太过敏感,太过小心翼翼,以至于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面对世人,他总是怕到发抖,而面对这个世界,他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太宰治不过是因五次自杀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认为他的作品中传递的是使人愈来愈消极的负能量,可当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时,才会发觉他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他的一生,一个使自己绝望的人生。当自己读过他的三五本书后才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以“罪”“恶”“罚”为主题创作,反而是以“爱”与“善”为主题创作。他写每本书的目的都不是为让读者致郁自杀,而是使读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赎,不落到与自己相同的下场。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在我眼中,《人间失格》或许就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入疯人院时,书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杀,我想这或许便是最精彩的悲剧。

名著阅读读后感篇2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叮咛万个嘱咐,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提起傅雷,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场浩劫的开始,这位有个性的翻译家,孤傲倔强的傅雷,在被误判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个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妇双双撒手人寰。杨绛说:“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给朱梅馥了。”傅雷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称。但他热爱祖国,嫉恶如仇。抗战爆发时,傅雷身处孤岛上海,他立下“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的规矩,不能消灭敌人,他连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比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育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探讨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我们周围有一大批父母舍弃工作,舍弃舒适的环境,奔波在另一个城市,陪护在孩子身边;也有一些年轻妈妈,栖居在两个城市之间,平衡孩子与工作,事业与家庭。中国式家长在孩子教育的层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了。如果说傅雷对傅聪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家长的典范,那么当今中国式家长面临挑战更大了,包括学识与才华、精力和阅历,还有财力与实力。中国式家长实为难矣!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也请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

名著阅读读后感篇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自古就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来的话更好的流露。《傅雷家书》就是这个例子。

《傅雷家书》摘编了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的读物,充满了父爱。

傅雷老先生曾说过,他给儿子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年轻人的思想,三、训练傅聪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看了这本书,就似看到了傅雷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国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我从书中读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当我遇到困难时,看了这句话,会马上斗志昂扬。读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使我明白无论得失成败,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足够了。读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让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过。

有一段话一直令我有无限感慨:“其实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块镜子的碎片一直想寻找另外几块碎片,由于有棱角,他走得慢,欣赏了许多美景,但当他找到其他碎片,圆镜子太完美了,但他们看不到风景了。

《傅雷家书》虽是父母与孩子普通的书信,但却影响了很多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名著阅读读后感篇4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_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工作总结之家 Gz85.cOm]

名著阅读读后感篇5

留在我的眼中《人间失格》可能是唯一一本,对于我来说,如果你看不懂,或者是刚看过之后对此嗤之以鼻的人,说实话我反而是羡慕你的。

或许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抱着这本书在深夜哭泣,一次又一次的指着封面的太宰治告诉自己“不要极端”“不要抑郁”“不要像这个人一样”的说教。你们可能会对此嘲笑、讽刺、讥讽、讨厌甚至是怨恨这样的人。但是,我只想说如果你不曾跌入尘埃里,你们又怎么会了解那种被世界击倒在地的绝望。

《人间失格》是主人公叶藏在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为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分别介绍了叶藏的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写了主人公叶藏为了逃避现实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其实,读完《人间失格》我一瞬间的反应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被救赎般的快乐。那时的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不仅仅是只有我自己拥有这样的消极想法。我并不认为读书一定要从中学到什么才是好书。我反而认为在一本书中能从作者的笔锋中看懂自己。才是读书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

这也是我愿意在自己高三毕业在准备再次踏入大学前,再一次品读《人间失格》的原因。

初品《人间失格》这本书任何一名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给人的代入感极强,它拥有一种让自己代入去发掘自己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在读的过程中引发自己的共鸣。

至于我们在书中发现的问题,是抑郁悲观,还是下决心去解决问题,这些都不是小说可以解决的。

在书中,我认为叶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压抑自己的内心去讨好别人,这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是完全不同的。松子的讨好来自自己的内心,无比的炙热和忠诚。然而叶藏却并不是这样的,叶藏的内心战栗不已,脸上却强颜欢笑。这种心理和行动上的失调无时无刻不消耗着叶藏的精力,让叶藏精疲力竭。同时,他认为世人对他的友善全部建立在他搞笑的基础上,所以一方面他压抑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这份压抑、欺骗感感到可耻。

就像在《人间失格》中的每个人都期待着融入这个世界,但是在积极参与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又深深的恐惧着人类。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会帮助我们挖掘出我们心里面那个最黑暗的自己。但是,它并不会帮我们净化掉,它不会做任何事情,这之后你要怎么处理,全部都要靠你自己,你要如何消化这种不良的情绪。太宰治讲的是自己的故事,揪的却是读者的心。

如果你没有与作者相似的经历,那么你大可不必担心自己沉溺于悲伤的情绪,因为你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代入感,你看到的终究也只是别人的故事而已。

我不觉得《人间失格》是一个怎么样的好书,在我的眼中,能对我起到醍醐灌顶的书无非就是好书,他黑暗、阴郁、没有光泽但是它起到了属于它的作用。就像《人间失格》中女老板形容叶藏时:神一样的好孩子。可能是对叶藏或者说对太宰治最真实的解释了。

在写完这一部作品的那一年,太宰治终于用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五次自杀,成功给予了自己永久的解脱,留给了无数读者和文人永远的谈资。

所以,我们需要感谢太宰治,感谢一个和自己抗争了一生的人,用最后的勇气,为所有在未来或许将投入这漫长战争中的后来者们,下来了这样的一篇挽歌。

阅读观后感 篇11

以前确实没有好好读过什么文学名著,这次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真的不知道读写什么,《马克思》之类的哲学著作,我也读的不是很懂,所以选了这本书,培养一下自己读书的兴趣。

这本书是李银河教授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影评笔记。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以前只听过名字的书的大概内容和经典段落,并通过此介绍,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也借来好好读一下。我一直不喜欢读书,看到那么厚的一本书我都在想什么时候能读完,可能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对他产生兴趣,所以没有求知的欲望,从来都是逼着自己读书,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

接下来,我举例说一下我比较感兴趣的书。

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部教育之书,写了婴儿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以及爱情教育。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话也比较发人深省。

在我们当中,最能忍受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的人,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

--李银河教授说:良好的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这不难理解。我想这就像中国古代诗人说的:不要惊讶,看着花开花落在庭前,去或不惊意地停留,看着天上的云。这是一种心境。当然也是受教育的培养熏陶得来的。

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一件大事,而他最需要知道的是。

--李银河教授说:人生必须忍受痛苦,如何应对不可避免的痛苦是人生必修课。

而我觉得这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虚弱的身体使精神也跟着虚弱。

--李银河教授说:身体素质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当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回想鸦片战争那会,日本人像我们兜售鸦片,残害我们百姓的身体,更使外国人称我们是“东亚病夫”,身体跨了还怎么战斗呢?

人的幸福之路不是减少欲望,扩大能力,而是减少超出我们能力的欲望,使能力与意志得到充分的平衡。

--李银河教授说:痛苦在于无法实现欲望。人们只能做它们能做的。不要让欲望超过它们实现愿望的能力。

这句话虽然说的对,但这种平衡也是很不好掌握的,过于知足常乐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但过大的野心与欲望又会使我们陷入得不到的痛苦,这就需要我们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树立正确的理想,更要为之努力,要有实现它的意志,这样才能得到平衡。其实很多事情,想了解就会觉得幸福,所谓发自内心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中也有许多作品的理子。通过阅读李银河教授的书评,我也会思考我的理解和她的理解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来自不同的经历和阅读。今后,我应该多读书多思考。虽然书中的内容不一定和我是同一代人、同一背景,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时代的人都有相似之处。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2919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