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2024-03-09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精华。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1

我的家乡江永县是位于湖南省南部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这里没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没有北京多不胜数的文化古迹,但这座小小的山里城却蕴育出了她唯一无二的三千文化。

千家峒瑶族乡位于江永县正北方。作为江永县重要的天然风景区,千家峒以它独特的瀑布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就拿龙潭瀑布来说,龙潭瀑布实在是个瀑布群,除了一些可爱的小瀑布以外,最美的就是大龙潭瀑布和小龙潭瀑布了。大龙潭瀑布较大,清澈的水流从高处冲下来,与岩石撞击出无数晶莹的水花,给人一种浩浩荡荡的感觉,似乎能震惊天地似的,仿佛是一位威武的将军再向我们讲述他当年的功绩,瀑布旁的岩石上滋生着一些生气希望盎然的绿色植物,比拟之下,更显出瀑布的气魄磅礴;小龙潭瀑布比大龙潭瀑布稍小一些,那一道清秀的瀑布好像是姑娘的泪珠凝成的,一点一滴都落入潭中。似乎这一口幽深的水潭就是它们的归宿。天晴的时候,瀑布上就会泛起一道锦绣的彩虹桥,一直从潭的西面延伸到东面的一块岩石上,我想,那就是古代女子浣纱的地方了吧,或是哪位仙女遗落的彩带?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2

说到巴蜀文化,大家都会想到巴蜀的特色小吃和很多风景名胜,今天我就跟大家讲一讲这些特色的小吃吧。

在一个酷热的暑假里,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重庆及重庆的周边几座城市玩,我们开着车出发,一天就到了重庆,疲惫不堪的我们被重庆的特色小吃给迷上了。于是,我们停了车,来到了一家餐厅吃饭。接过菜单,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的吃的,我们随便点了几个菜便吃了。

第一个小吃是重庆小面。重庆小面对佐料是很讲究的,红辣椒、花椒、大蒜水、花生米、咸菜一共要放十多种调料。五颜六色的调料天女散花般散落在碗里,师傅把面从锅里捞出,放入碗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就出炉了。劲道的面条,麻辣香,汤鲜而厚味。紧接着的第二道是重庆毛血旺。毛血旺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小吃。将鸭脯肉、猪肚、猪心的食物放炒锅内,再加上比较多的辣椒,辣椒必须要用干辣椒。再加入鲜汤,再放适量牛油、香油、味精、鸡精,起锅后再铺上配料就大功告成了。看着眼前香气诱人的毛血旺,我不禁垂涎三尺,用筷子捏起一块血,放入嘴中,一股麻辣的味道便冲击着我的味觉。第三道是重庆的辣子鸡,辣子鸡是一道大众喜闻乐见的美味佳肴,一般以鸡为主料,加上葱、蒜、胡椒、辣椒、盐、味精等等的多种材料相辅而成的,色香俱全,营养丰富。第四道菜便是凉拌鲫鱼了。凉拌鲫鱼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适量的盐、白糖、白酒、干辣椒即可。服务员解释道。这些香味俱全的美食,我不顾形象的大吃起来,胃和舌头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身体的疲倦也一扫而空。这些重庆小吃体现了巴蜀人民的源源不绝的智慧和创意。劳动者把智慧融入每一种食材,使得巴蜀小吃在文化界的地位独树一帜。

吃完饭后,我们来到了重庆有名的景点:丰都鬼城。我们走到丰都鬼城的介绍处。看到上面写着:丰都鬼城又称为幽城、鬼国京都、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十八层地狱等建筑。刚走进丰都鬼城,不禁感觉有点发虚,看着眼前大多以冷色为主要色调的建筑,不禁感觉有点害怕,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奈河桥,导游说道:奈河桥传说是座连接阴曹地府和阳界的桥,审视善良与罪恶、宣告生存与死亡的试金桥。民间还传说奈河桥是人死后到阴间报到的必经之路,桥头有阴间厉鬼日游神和夜游神把守。桥上孟婆会赠你一碗孟婆汤,那碗浑浊孟婆汤可以使你忘记前尘往事,再也不留恋人世的浮华鬼城文化的妙用在于利用佛教地狱说和因果报应说的威慑发式将儒家伦理的道德植入民众内心,并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鲜明对比方式加以呈现,体现了中华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凝聚着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巴蜀地区可真是一块宝地啊!不仅有很多的美食,还有许多的明川大山。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3

“天街细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人们吟唱于今的诗词文化。“角生旦丑”,这是幽美的戏剧文化;“摇滚,电音”是而今大方音乐文化声音有这个色的文化才能构成我们而今缤纷的世界。

最近超女李宇春在北京大学百年课堂指音唱了一首歌,说了十几句话就让就让现场过度混乱,从而惹起宽广公共团体的热议,我觉得:大学课堂不是正式的金銮殿,文娱文化也能够登上讲台。文化不分贵贱,文化应是多姿多彩的。

跟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互联网等新科技的飞快进展,促进人们更简单的交手到更多,充实的讯息,安寂静静,规行矩步地坐在课堂上听教员教授学问,也好像成了一个樊笼,那颗景仰自由的心,假如此时能有一个小小的文娱节目吸引人们的目力。,那会他们走丢的思路让平淡无奇的课堂,机动很多,愤怒,让学生齐集精神更积极的试验礼品学问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文化应是多姿多彩的,两种分别文化的合并也可爆发惊人的力量。

超女总冠军李宇春是一名大方音乐歌手,歌手与课堂二者好像没有啥必定的干系,但既然这位大方歌手被恭请到北京大学课堂演出讲,这当然与歌手自身有着心如乱麻的干系。我们不能由于他的一首歌一句话惹起的暖和而否认他的才气,否认她上课堂的良心。从而我觉得文娱节目也能登上课堂,文化不分贵贱文化,本是多姿多彩的。

想必开讲了这档综艺节目大家肯定其实不生僻,这是由央视把持人撒贝宁把持的一档大型青少年励志节目。在这个节目上恭请了各行各业出色的人物走上课堂,在这个讲台上,被恭请的人恐怕自由的演讲,叙述自己的始末故事,以本人的视角为学生代表处理问题。我想北京大学的初心可能也如这一挡节目一样,想让一名大家熟知的人去教化一些有效励志的学问,协助学生回答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的回顾,更深刻的议论,并从而遭到启示。既然云云,课堂《开讲了》走上文娱节目,那文娱节目为何不能能因李宇春引颈而走入课堂呢?

文化不分贵贱,文化本应是多姿多彩的。文娱节目走进课堂也不失为一种文化革新的式样。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4

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的根本。不仅能促进家族的团结,形成积极,乐观和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且还是家族每一个人的依靠。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在过春节时,我们家的三位太爷爷便会来我们家吃饭拜年。大太爷爷掌握着家族的大权,家里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过大太爷爷的手。二太爷爷一家人都投身事业为国服务。为家中提供经济支持。三太爷爷就像联系一个大家族的纽带,时刻提醒小辈不忘本也不忘祖。我们的家族经历了上百年,见证了时代的起起落落。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一家经久不衰的呢?我想是家族留下来的,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家风和家训。

父母常对我们说,做人要孝顺,要感恩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曾经,我对这样的说教颇为不耐,当我有一次无意中看了一篇文章,有一个小女孩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母,独自面对生活的险恶。不知为何,我的心就抽痛起来。我逐渐意识到父母对我的爱是没有上限的,而他们所求的,不过是让我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罢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对着生我育我的父母好点,再好点,以求回报他们对我的恩情。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家族的文化,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都是其中避不开的一环。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弘扬家族文化,让它在年轻的后辈心中早早地立下根。这样,无论是我们的家还是我们的国,才能够越来越强大。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5

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第十五届校园文化周隆重开幕啦!在校园里,布满了体现同学们巧思妙想、聪明才智的各种文化作品,让我们每天都可以大饱眼福!

星期一,我参观了同学们简洁精致的创意书签。瞧,这些创意书签的形状各异:有扇形的,有梯形的,有五角形的,有长方形的,有蝴蝶形的真是琳琅满目。只见一张长方形的书签上面写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汉乐府《长歌行》中的一句诗,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学习,不要虚度年华。而边上另一张椭圆形的书签上,写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言,他把书籍比喻成人类进步的阶梯,告诉我们要多多看书,吸取各种知识。这些别具匠心的小小书签,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可以启迪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前进。

星期二,我观看了同学们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这次学校展示了同学们以田园为主题的手抄报。其中,一张田园风光四个金色大字的手抄报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棵棵清新碧绿的秧苗,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野花,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大树,树上还站着一只布谷鸟在鸣叫,空中烟雨蒙蒙与画面相映成趣的,还有闲情逸致的文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张色彩艳丽的手抄报,将田园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

星期三,我学习了同学们构思巧妙的思维导图。同学们的思维导图形式各异,但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串葡萄形的设计。它是用一大串紫绿相间的葡萄状图标串联在一起的:紫色葡萄里写满了关于数学线的知识,绿色葡萄里写满了关于数学角的知识,葡萄杆上写满了线与角的关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是别具一格!同学们的思维导图,不仅构思独特,还大大提升了我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星期四,我观赏了同学们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教学楼里有满墙的水墨画,其中一幅画了花瓶的水墨画,令我驻足欣赏。瞧,花瓶中穿插着许多百媚千娇的花儿,花瓶上画着错落有致的条纹,极为雅致!同学们的水墨画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星期五,我欣赏了同学们古肥今瘠的书法作品。同学们的硬笔书法以钢笔为主,笔锋有力,字体端丽。同学们的软笔书法以毛笔为主,笔锋舒展,非常有立体感。这些书法作品,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还增加了我对书法的兴趣。

一个星期过去了,校园文化周在欢声笑语中接近了尾声。这个活动不仅给学校的文化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而且让同学们吸取到了不同方面的很多知识。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6

2017议论文论据素材:创意文化

导语: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发展对于打破常规和具有创意很重要,因为这就是让我们社会进步、变得更好的原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适用话题:创意、抄袭、跟风、原创、创意文化、社会发展

[“创意文化产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意义]

许多人认为,文艺工作与文化产业泾渭分明。从文化管理体制看,这或许是事实,但从文化发展规律和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两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创意文化产业”的新提法,架起了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间的桥梁,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创意文化产业”有望为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提供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的支撑,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丰富创作手段,增强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核心竞争力。

第二,文艺创作有望为“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质内容,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当前,文化产业缺少的不是融合发展的方向,而是融合发展的筹码。只有加强文艺创作,文化产业才能获得强大的内容支撑,才有机会通过“创意文化产业”创造出“现象级”的产品,才有资本去和其他产业谈“跨界整合”、“融合发展”。

第三,“创意文化产业”有望打通文化生产的全流程,代表着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文化生产的过程包括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四个环节。文艺创作原本就是文化生产过程的起点,而文化产业则是现代文化生产方式之一。“创意文化产业”的提法将原本人为分隔的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联结在一起,遵循了文化创作生产的规律。

[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崭露头角,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文化创意项目,但是综观整个文创产业,既没有实现像韩国那样的整体性崛起,也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拿韩国来说,不仅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更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长远筹划,甚至专门成立“文化振兴院”、“创意韩国实验室”等专门机构进行“术业专攻”,也正是因为这些“政策红包”,“韩流”才成为引人注目的国际文化现象。我国实施的这些“政策红包”,当然也可能会成为文创产业突飞猛进的契机。

不过,不管是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眼球经济”也好,“注意力经济”也罢,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原创和创新。但是反观我国文化创意行业,原创性和创新度一直是一大软肋。就拿影视娱乐业来说,一线影视节目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成了稀缺资源。“超级女生”大获成功之后,选秀节目遍地开花;《爸爸去哪儿》火了,于是满屏都是亲子秀;《奔跑吧兄弟》走红,综艺真人秀被竞相模仿……无怪乎有论者揶揄道,在过去的几年里,观众们看着整个华语乐坛的退休歌手轮番把歌唱类季播综艺上遍了,看着演员们把旅游名胜走遍了,看着明星们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一味地模仿,一味地跟风,而不是在原创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动脑子,文化创意产业也就只剩下“产业”而毫无“创意”可言,最终伤害的恰恰是整个行业生态。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7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学者称作是一个民族的DNA。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方面却出现了诸多乱象,而我国现有的对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仍然不够完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讨论了如何才能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高效的全面保护。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们不仅留下了有形的古物,还给予了我们同样珍贵的无形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无疑是令人痛心的。近年来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案例频频发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不但有外患,还有内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种类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并视为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及场所。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一是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是传统音乐、戏剧、美术、舞蹈、书法、曲艺和杂技;三是传统技艺、历法和医药;四是传统节庆、礼仪等民俗;五是传统游艺和体育;六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

首先,没有一部统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到了1990年,在《著作权法》中才姗姗来迟地规定,由国务院另行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相关办法,可是直到20xx年制定该法,其中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相关规定还是不够具体。经过10年发展,在立法范畴中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进步,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方面的严重滞后。20xx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但是仅有44条,且多为原则性规定的内容。其次,行政保护机制不够完善。许多行政部门都有权管辖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文化部门、建设部门、工商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宗教部门、专利部门、旅游部门等,但在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哪个部门才是真正的主管部门。这样的机构设置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增加,还会因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界限不清,而导致在有利益的情况下互相“争着管”,没利益的'情况下互相“踢皮球”,这种多头管理的状况不利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然后,传承主体有限,且权利义务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第31条规定了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义务,即“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宣传”。这部法律一再要求传承人将所持有的技术、技艺贡献给社会,针对性极强,却没有关于其所享有权利的只言片语,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当使用者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其使用行为会与传承人产生两种关系:一种是民事合同关系,另一种则是侵权关系。因为传承人在实际上不享有利益分享权,更不用谈专有权,那在合同关系中,传承人如何去约束使用人,如何向使用人行使权利,都没有法律上的规定;还有当出现侵权情况时,哪种情况构成侵权,侵权人如何去补偿传承人损失,也没有一致的标准。最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陷。首先,著作权以及其邻接权对权利人的要求是作品具有独创性,并只给予个人、单位或其他组织享有的权利,而且保护期限通常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上去世后50年。但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通常是一定区域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形成的,有些作品甚至根本找不到具体的作者,也无从探明作品的确切完成时间。其次,专利权对保护对象有新颖性、工业实用性和创造性三种具体要求,而不少的民族传统科技在长期的广泛使用中失去了新颖性,再加上其自身的限制,通常无法达到专利申请的要求。在消极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上,一些民族传统科技知识还可以适用;但是在积极的知识产权利益取得措施上,民族传统科技知识的传承人很难用知识产权对其来进行保护,因为它既无法申请专利权,也无法申请外观设计。诸多限制造成了没有法律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保护的情况出现。

三、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角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第一,从著作权法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千百年间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积累的结晶,有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确定具体的产生年代,其权利归属无从知晓,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也很难用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相关规定来明确。甚至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著作权的差距更为遥远,比如民间风俗、民族节日、民族仪式等。因此,我们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保护方式。我国已经公布了两批共计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其中一些项目的著作权保护应当从对传承人的保护着手。年代久远的民间故事与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无疑是存在脱节的,但是用著作权法保护一代代传承人不断创作的成果却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对我国民间创作者创作或整理的作品,用著作权法来进行保护,是符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的。第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长期保护制度。一般客体的知识产权都有具体的保护期限,保护期限到期后知识产权就自动进入市场的公共领域。但是基本上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完善才得以形成最终的形态的,现有的保护期限不适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就是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一个不同于普通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规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保护期限应该是长期的。还应当仿照我国现行商标法中注册商标续展的相关规定,允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对其知识产权进行续展,而且与注册商标不同的是,在符合严格的相关条件的情况下,权利人续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次数是没有限制的。第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和限制。传承人在取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资格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使用和享用收益的权利。并且,如果其他人想要对权利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营利性使用,必须征得权利人的同意并且支付合理的费用。而且由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群体性的特点,它的权利主体是一个聚落,而不是个人。在这个聚落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对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主体权利,所以他人支付的使用费用也应当由全体权利人共同享有。知识产权保护也只是其保护体系的一方面,加强和规范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相比起专门的法律法规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是一种辅助性的保护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制度体系,需要完整的法律体系及法律部门相互衔接。(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秀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出版社.20xx

[2]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出版社.20xx

[3]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电子知识产权.20xx(6)

[4]冯晓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20xx(3)

[5]李东方.西部人文资源的法律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为典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xx(4)

文化墙对我说作文 篇8

向汉服文化致敬-记叙文500字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向汉服文化致敬-记叙文5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

从“黄帝垂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汉服一直在人类衣饰发展史上散发着最璀璨的光芒。直到明末清初,满清铁骑入侵中原。满清统治着为了打击汉人的文化自豪心,摧毁汉人的气节与骨气,颁布了“剃发易服”令。从此,汉人的.记忆里有了对民族服装的缺失感。

一些历史,好多人都忘了。你们只记得“汉服因不方便,而被历史淘汰。”“改朝换代,再平常不过,汉族传统服饰是旗袍和唐装。”却不知道,汉服有广袖礼服也有轻便的裋褐,更有窄袖襦裙;不知道就在那十里春风琼花舞的扬州,曾经有数万人不愿脱去那些汉服,剪下高束的发髻,而丢了性命;更不知道我们为何被称为“华夏民族!”

汉服是汉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表现出天人合一,汉服中左侧衣襟与右侧衣襟交叉于胸前,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两条直线的交叉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对称性,表现出独特的中性魅力,极我中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身为华夏子孙,汉服同袍,我袭一身华服,走车水马龙的长街,收获的不是夸赞,而是辱骂“披头散发,穿着一韩服,走在中国,成何体统?”我不知为何,我们汉族传统服装,在汉族人口中,却成了韩服,和服?我华夏流传千年的服装文化,被世人一点一滴地忘去,祖先们留下的文化,似水,流向四方,却流不到汉人的心中……

热爱汉服的我,接触到汉服后才明白,我爱的不仅仅是汉服,而是它蕴含的华夏文化,华夏文化被世俗隐去,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弘扬,而不是随着世俗,将它隐去……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3398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