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分享六篇)。

句怡美编辑特别推荐的“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一定能够让您得到最佳体验,怎样让自己更为熟练的写作品名观后感呢? 在空余时间写一篇影评是很棒的选择,写观后感时要把握文章脉络,才能表达真挚的感受,请记得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方便下次阅读!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1

一部好的电影,能够点通人心,引发觉悟。看过的朋友,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是:是要如何治好病还是如何不生病?

看这场电影,大部分人会掉入这个片子的形式主题!只注意到天价药、无良药商、医疗体制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得病?为什么呢?是谁让我们人类得病的?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没有病的话?还需要药吗?关键的是,我们是要生产出更好的药,还是要思考如何才不会生病呢?药就算再便宜,难道就不痛了吗?难道药越来越便宜了,病就越来越少了?药越来越便宜了,病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如果我们只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问题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我们应该要思考如何不产生问题才是关键!无论是治理人之病、家之病、企之病、国之病亦如此!记住,永远不要被表象问题所乱,要思考后面之根源!

第二个要思考的问题是:当天理良知与法律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

电影中曹斌为什么说这个案子我真的办不了?为什么他放了那些抓到的病人?最后程勇出狱时,为什么他会去接?当天理良知与法律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很敏感,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这个世界有着阴阳两面,法律为阳机,天理为阴机。有时阳机不违法,我们还要思考一下阴机有没有违背天理良知?为人处事,上法既顺天理(道)又合阳法;中法只顺天理,无视阳法;下法只依阳法,无视天理。真心之言,仅当参考阳德阴功,轻重自明自决自行吧!

第三个要思考的问题是:人病是因为穷吗?人穷是因为没有钱吗?

电影中张长林说,这个社会,人最大的病不是绝症之类的病,而是穷病!所有人都有钱了,所有人都富裕了,难道就没有病了吗?穷=没有钱吗?显然不对,无论有钱还是没有钱该病还得病!穷与病无论谁都有。有些人身不穷、但心穷灵穷,有些人身无病,但心病灵病。穷有时候不是穷在没有钱,而是穷在没有志向,没有智慧,没有信仰!病有时候不是病在身上,而是病在心上,病在灵上!

第四个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上会有如此多的痛苦、悲剧、遗憾发生?

无论是在电影中、网络上、社会上还是我们的身边,都发生着一些痛苦、悲剧和遗憾发生!就像这场电影中的黄毛,他为了程勇而死,一个才二十岁的人,身患绝症(但其心灵健全,有些人四肢健全,却心灵残障),剪了个新头发,买了车票准备回家一趟看看父母,但是却人没了!多么遗憾啊?如果真有老天在看,为什么会允许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些触动我们心灵的事件,有一个根本的作用,就是要激活我们的本心与良知!为什么?因为太多人迷失了本性与良知了!难道不是吗?

最后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是:每一次触动心灵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

无数次电影中的感动,无数次生活中人、事、物的触动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如果只有些感动、触动,生活还是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不就白白感动了吗?难道不应该做些什么吗?难道不应该改变些什么吗?如这部电影中,人啊,如果有一天病了,为了治病、钱会没了、房子会没了、家也会没了!现实中,在我们的身边,难道不是常有真实这样的事发生吗?难道我们也想经历这样的悲剧吗?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写命运呢?立刻改变!立刻行动!第一,不要再熬夜了,我们熬的不是夜,是命!第二,不要再暴饮暴食,我们吃的不是美食,是毒(吃过了,人体不需多余的东西便是毒)!第三,请教专业人士,学习生命的规律和人体使用与保养的法门!学会更好运用自己的身体与心灵!不要把生命的精力浪费在自残的习惯行为方式上!我们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生命!记住!没有什么比健康活着更重要!!!

所谓,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人病有三,一为身之病,上医之道,练功为主,食调为辅,大可治之。二为心之病,师者点拨,自主觉悟,大可治之。三为灵之病,法师施法,自修积德,大可治之。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2

好久没写博客了,生命中的琐琐碎碎都随着理想一起成长。生活中的点滴感慨总来不及记录便随风而逝。只有听过一首让自己思绪万千的歌或者看过一部感慨良多的电影才会禁不住想写些什么,整理那些起伏心情。

看完《我不是药神》,心里总是蹦出人生除了生死,皆是小事这句话。在生死面前,人是显得那样的卑微,对一些人来说只是活着就已很艰难,那还顾得上什么尊严。人生一世,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都希望能有尊严的活着,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然而,我们忙忙碌碌,努力经营的一生,不及老天爷的一次剥夺,生命中的一场大病。

影片大部分时间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描述着勇哥从一个牟利的商人到一个用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帮助病人的人。然而即便是如此,警察局长的一句法大于情便让这一切戛然而止。那么法是什么,是秩序,是无论你生死依然要遵守的秩序。想要社会稳定或许是应该要有秩序,可是有时候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我们只想要我们爱的人能好好的活。简说:人生而平等。现在来看更像是个虚妄的假象。

影片中吕受益的死,死的那么的无奈和悲凉,想到他死前看着妻儿的那一抹微笑,想到他看着孩子对勇哥说我就想听他喊我一声爸爸,依然忍不住泪眼婆娑。如果有希望他不会不活,但他选择自我了断,因为这样于他于他的妻儿才是解脱。而黄毛的死又是那样的粹不及防,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因生病放弃了希望,怕拖累父母便不再返乡。然而当他重拾希望,剪掉头发重新开始,准备回家看父母时,却不知生命中大大句号已近在咫尺。

看完电影,很想控诉,却不知该控诉谁。或许编剧就是想通过这些残忍的桥段,让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以至于我想说的一些愿望的话都像是一种伪善。似乎我们能做的事,本就那么的有限,只能珍惜当下,珍惜拥有。

片尾曲好听《只要平凡》:也许很远或是昨天,在这里或在对岸,长路辗转离合悲欢。人聚又人散放过对错才知答案,活着的勇敢,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跌入灰暗坠入深渊,沾满泥土的脸,没有神的光环,握紧手中的平凡。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有一天也许会走远,也许还能再相见,无论在人群在天边,让我再看清你的脸。任泪水铺满了双眼,虽无言泪满面,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3

电影《我不是药神》,是近年来一部反映老百姓真实生存状态的好影片。影片的主人公——程勇(徐峥饰),是一个上有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下有年幼未成年的孩子;因为生活困顿,脾气暴躁,经常家暴妻子,导致夫妻离婚;又因无房无正式职业,惨淡经营着“印度王子神油”壮阳药,艰难地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一个小人物。

因为要养家糊口生存的需要,因为进货原因,他经常来往于印度的药品市场。于是在为慢粒白血病人老吕,代购白血病抗癌药“格列宁”时,他看到了商机(中国的药品市场上,格列宁一瓶四万多元,而印度的仿制“格列宁”,一瓶只有500元)。同样的药,同样的疗效,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为了挣钱,他斗胆走私格列宁。为了使“格列宁”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在老吕的引荐下,他和五位同是白血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组成推销小分队,以每瓶5000元的价格销售。大家齐心协力,行走在患者聚集的棚户区,进行推销。因价格低于市场价好多倍,所以,药品销量大增,他也因此获得了印度仿制抗癌药的中国区代理。

在这几位患者和家属的推荐下,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为了活命,到程勇的手里来购买仿版的,价格优惠的“格列宁”。通过卖仿制“格列宁”,他发家了,致富了,也为那些吃不起天价药的穷困的老百姓,带来了一丝的福音,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是因为仿制药品受到了大量的慢粒白血病人的推崇,冲击了天价药品的销量。德国“格列宁”的中国代理商,汇同公安部门严查仿版格列宁!为了年迈的父亲,为了未成年的孩子,为了守住这个家,程勇不愿再承担风险,于是转手将仿版格列宁的中国代理权,转让给了药贩张长林。

可后来不久他又发现,曾经在他这里买药的患者,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因为缺药有患者吃不起天价药,含恨离世。张长林因为贩卖高价(一瓶两万)“格列宁”,被公安局通缉的东躲西藏,穷困的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没有了来路。尤其是他们“六人组合”中老吕,因为没钱购买天价药,被病痛折磨的,丢下了妻子和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含恨而死。心有愧疚的程勇决定为了患者再次铤而走险,奔赴印度购买药品。到了印度,程勇才知道,之前走私的药厂被查封,需要格列宁只有在药店购买,但是价格已经变成2000!就是这个价位,程勇也觉得比国内的天价药便宜很多,于是他这一次不再为挣钱而购药,而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这一次,他以每瓶2000元的成本价把药购回,却以每瓶500元的低价,向患者出售!他的这个义举,深深地感动了那些吃不起天价药的白血病患者,他在患者的心中如同“圣灵”一样的受到尊敬!

所以,在公安部门抓到了几十位吃“走私药”的白血病患者,让他们说出从谁的手里,买的走私药品时,老老少少几十位患者,没有一个人在公安干警的严厉审问下,出卖程勇的!最后只有那位老婆婆站了出来,哀求道:“领导同志,我病了三年,四万一瓶的药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这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五百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听完老婆婆说的这番话,眼泪已经在我的眼眶里面打转了。老婆婆的话,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他们呼唤着职能部门,能多出台一些为老百姓谋福祉的举措!他们期盼着有朝一日,老百姓不再因为看病而倾家荡产!

也许老婆婆声泪俱下的袒露心声,触动了办案的公安干警曹警官心底最柔软的良知,于是,他向局长递交辞呈。虽然没有得到局长的同意,但是这一举动,展示了一个公安干警的铁血柔情,以及他们无奈之举!也折射出那些年的执法部门,真正的是为民办事,还是为利益集团保驾护航!

尽管众多的患者,默不作声的保护他们的大恩人——程勇!但他们的行为,却没有让当权者,改变抓捕行动的计划!因此,程勇的一次又一次的与执法者周旋,从海上走私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高价买入低价卖给穷困的白血病患者的“违法行为”,最终被警察发现。在警察抓捕的危难之时,白血病患者黄毛,开着装满药品的面包车,引开了警车,舍命保护程勇脱身,最后惨死在大货车底下。这个因得了白血病,不愿拖累父母,拖垮家人,以失踪而让父母,不再为他的病担心的农村青年,这个饱受生活和病痛折磨的苦命孩子,在屠宰场里打工挣钱,买最廉价的药品自救,艰难的生存着。是程勇的廉价药,让他和成千上万的穷病患者,在“格列宁”的救治下,身体逐渐康复。在程勇的劝说下,准备回家看望父母之时,却因为保护程勇,而命丧车轮底下!黄毛的死,激怒了程勇,他抓住追捕的警察,自己的前小舅子曹警官,愤怒而痛苦的质问“他只有二十岁,他是为了活命,他有什么罪!”这句话是程勇这个小人物,代表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对现实社会的人为制造的残酷性,最为直接的控诉,也是最为无力的控诉!

因为就是这样一位,倾其所有,把拯救老百姓的生命,作为头等大事的普通的老百姓,一个为患者所想的小人物,一个急患者所急的大善人,却在威严的法律面前,冠上贩卖走私药品的罪名,被判入狱!当刑车载着程勇前往监狱的途中中,马路两旁站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为他送行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还有为程勇的善举而感动的市民。那一刻,硬汉程勇哭了,哭得泪流不断!这泪水中更多的是为自己这些年的善举而高兴,为这么多的患者和市民理解和支持而感动!

电影至此已近尾声,徐峥的高超表演,把一个小人物的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程勇的善举让人们肃然起敬!然而,电影画龙点睛的不是程勇的演技和情节,而是字幕中的介绍!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生活中的原型叫陆勇,是浙江的一个农民企业家。不同于程勇的是,陆勇本人就是一个白血病患者,他在患病初期,因为吃天价药格列宁,家产一半被变卖的都用在吃药了。后来,在病友的介绍下,接触到了廉价印度的“格列宁”,后面的故事正如电影中诠释的一样!他的事迹被更多的患者所传送!于是患者们联名上报,要求无罪释放陆勇!幸运的是,上级部门得知这一消息后,派人查清事实。三年后,陆勇被无罪释放,国家也因此事推动了医疗改革,并实行了全民医保!格列宁也被纳入医保报销的范围!老百姓看病难的困境,随着全面医保的逐步推进,有了极大的改善!

这部电影,上映以来上座率极高,尤其是得到了更多的年轻人的青睐,关键是他们被“小人物的大壮举”所感动,他们为自己赶上医疗改革的好时代而庆幸!更为这部真实反映平民百姓真实生活,年轻的导演和编剧而叫好!期待着有更多反映的老百姓题材的优秀影片推出!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4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得了一种病,而这种病只有一种药可以治疗,需要终生服用,但这种药的售价是四万一瓶,即使是短期内的服用也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倾家荡产。

如果没有钱买药了,只能孤独的死去。

你有没有想过,还有这样一种药,它的药效和4万块钱的完全一样,售价只有500,然而它是不合法的,是别的国家生产的仿制药。但是许多得了病的人只能买得起这种药,它是最后的希望。这意味着所有代购或销售这种药的人,是违法的,但许许多多的人需要它来救命,这里面包含了太多人性的丑陋和世间的悲悯。

上面我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种病叫慢粒白血病,这种药叫格列宁,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

卖印度性保健药的程勇,生意差到交不起房租,妻子急着和他闹离婚,而他的父亲因为血管瘤急等着他的救命钱,于是他被逼上了一条不归路。

电影有个场景很心酸,程勇的父亲因为病重躺在他的破面包车板子上,他一边开车一边焦虑。如果没有钱,他的父亲只能死去;如果没有钱,他的儿子将要被妻子带到国外去;如果没有钱,他的店子马上就要被房东给关闭,这一切对他来说,太难太难了。

中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只能硬抗。

程勇的命运其实和众多慢粒白血病患者是一样的,没有钱,他终将失去一切。

影片中有两个场景让我泪流满面。为了找到违禁药贩子,警察把买违禁药的慢粒白血病患者都给抓了,因为药贩子只卖500一瓶,根本没有赚他们的钱,如果他们把药贩子供出来,药贩子被抓他们只能买4万一瓶的正版药,这意味着死路一条,所以都没有做声。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奶奶示意想要说话,饰演警察的周一围以为她想要招供。可是她却紧紧握着他的手怯怯地说:“四万一瓶的药,我吃了好几年了,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才500块一瓶,他真的不挣钱!他只想帮我们!你们把他抓了,我们就没法活了!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还想活着,我不想死……”

说实话,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哗哗直流,一个成年人立刻哭得像个孩子。一个场景让人哭并没有什么厉害的,真正厉害的是,这些哭点都来自于他对曾经遭遇的感同身受。

最让我痛哭不已的是小黄毛,他是慢粒白血病患者,为了保住程勇,他驾着程勇的面包车逃跑,在警察的追踪下他丧生于大货车的轮盘下。在抢救的医院里面,程勇冲着周一围饰演的警察发火,愤怒的眼睛里充满了红血丝,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锥心之痛。他大声咆哮到:他才只有20岁,想活着有错吗?

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黄毛,生病后为了不拖累家人,从家里跑了出来,到了屠宰场做工人,收入不高,连便宜的药都买不起。可是他拿到药后之后,想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分给其他病友。他想回去看自己的父母,他还特意剪了一个头发。可是这一切都等不及了,他的生命只能到这里画上一个句号。

有人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还有人拿着自己的蜡烛去照亮每一个人冬天的雪,直到把自己燃烧干净。

然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都是美好的,你万箭穿心,你生不如死,那也只是你而已,别人永远体会不到,也永远不会感同身受。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你永远不会懂。

电影里有一句最戳心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没人愿意死去,其实都想活着,连活着也变成了奢望。程勇看过无数个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的病人,一次次看到统计患者人数的的变少,一次次把药品的钱卖到最低,甚至是贴钱进去,最终他由坏人变成了好人。可是他不是药神,他治不了穷病。他穷尽一己之力,最后还是失败了。被抓后,他在警车上面看到有数不清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为他送行。审判阶段的时候他说:他们吃不起天价的进口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吧,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慢慢变好。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5

今天在影院里看了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走心的电影,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全剧兼具泪点与笑点,是一部黑色幽默式的悲喜剧。影片讲述了一个卖印度神油的老板程勇的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小商贩,因为意外邂逅一名白血病患者,听说有一款印度的仿制药可以**白血病,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商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一直在思考苏格拉底最早提出的一个伦理问题:

“什么是正义”。

我们说一个事情是不是符合正义主要看三点:1.动机,既目的是不是正义的;2.过程,既手段是不是正义的;3.结果,既最终的效果是不是正义。

在影片中,程勇有两次销售印度仿制药的经历。第一次贩卖的目的很简单,家庭遇到困难,想靠投机倒把来翻身,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赚钱,目的是中庸的,谈不上正义也谈不上不正义;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是靠走私,违反国家法律,但是他的卖价不算太狠,比起后面那位“张院士”他还算有良心,所以他的手段是不正义的;结果是买不起**药的白血病患者可以买得起药了,可以暂缓他们的病痛、延续他们,这是正义的一面,同时他的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伤害的是生产正规药品厂商的利益,但从影片的结果来看,厂商的定价太高,而患者属于弱势群体,最关键的是影片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该正规药被国家免征进口税以及国家把该药品纳入医保,说明厂商的定价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国家动用权力平衡了二者的矛盾(国家主要是站在患者的一边),因此,程勇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正义的。

前面程勇停止贩药是因为受到“张院士”的要挟,自己害怕坐牢,而且他也因为贩药和“张院士”的转让费狠狠地赚了一笔,完全可以拿这些资金投资别的生意。另外,他不是一个没有病人感情的白血病病人。他卖药的动机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不在乎这些病人是否买得起药。

然而,程勇第二次贩毒的动机完全是出于同情心和良知的觉醒。程勇第二次贩卖仿制药的起因是“张院士”接手仿制药的走私生意之后,由于自己的黑心加贪心,卖的**是原来走私价的4倍,致使患者与他产生矛盾,将他告发,他本人也因此受到**的通缉,导致仿制药的走私渠道断裂,程勇原来的病友吕受益因买不起**药而无奈自杀。看着病友破碎的家庭和悲惨的结局,以及和吕受益患同样病的人那无助的眼神,他重新干起了走私印度仿制药的道路,但这一回他卖的**很低,按成本价**,根本不赚钱,甚至到后来自己赔钱继续做。

毫无疑问,这一次他的目的是公正的,他的手段仍然是走私和不公正的,其结果是一样的。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一个观点,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道德的,关键看他的动机,也就是目的。如果动机不单纯,即使结果好,也不能说是道德行为。我认可康德的这个观点。

而正义属于道德里面的一项。

我们把上面提到的判断一个事情是否符合正义的三段论目的、手段、结果做一个排列组合:

目的正义,手段正义,结果正义;

目的正义,手段不正义,结果正义;

目的不正义,手段不正义,结果正义;

目的不正义,手段正义,结果正义;

目的正义,手段正义,结果不正义;

目的正义,手段不正义,结果不正义;

目的不正义,手段不正义,结果不正义;

目的不正义,手段正义,结果不正义。

在第一个组合中,毫无疑问这一行为是公正的。这三段都是公正的。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什么可讨论的。

第三和第四种结合,目的不公正,结果公正,手段公正与否并不重要,只能算是一种机会,谈公正与否毫无意义。举个例子,一个人被小偷偷走了钥匙不能回家睡觉,在朋友家借宿一晚,而正好那天晚上自己家里失火了没被烧死。当事人当然可以说小偷做了好事,但我们不能说小偷做了正义的事,对吧?

在5,6,7和8的组合中,结果是不公正的,所以我们不会谈论它。

所以,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第2个组合,这也是本片里最让人纠结的,程勇的第二次贩卖仿制药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我们在现实的法律方面经常被热议的一个话题。动机是公正的,结果是公正的。作为动机和结果之间的桥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道德不光是写在纸上或者约定成俗的那些条条框框,道德更重要的是去实践。一个不能被实践的道德是不具有实在性的。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手段问题,手段的公正性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拿电影中这件事来说,厂商卖**药,从情感的角度来讲,你可以骂他奸商,但是他的**药是符合目前**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患者作为一个松散的利益团体,只能通过门前**的方式与厂商博弈,由于力量悬殊,他们是一些弱势群体,结果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等着买“药神”程勇从走私的渠道拿来的仿制药救命。影片的最后我们也看到了,**通过免收企业进口税和把该药品纳入医保的方式化解了这场矛盾,而程勇只是走在了**的前面,以他个人良心的觉醒和一种不合法的手段维持着这些患者的生命。

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尽责勇敢的人为正义而奋斗。圣彼得、马丁路德金、曼德拉和其他人不是典型的代表吗?正是这些人走在时代的前列,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曙光。正如影片结尾时,法官让程勇做最后陈述时,他是认罪的,但在最后说了一句,“我相信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是啊,人活着是要有希望的,如果前途一片黑暗,那我们活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篇6

电影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白血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进口正版药贵,盗版药盛行的社会医疗问题。

在这部影片当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那位老婆婆拉住警察说的话,她说:“警察同志,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吗?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那种祈求和无助的眼神,让所有人不忍,流下泪水。

另一个片段是一年后走投无路的吕受益老婆找到程勇,说吕受益因为没钱没药而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此时吕受益已经病入膏肓,高昂的医疗费只能拖累这脆弱的家庭,看着老婆在病房走道抱着幼小的孩子时,他决定放弃生命,不再拖累他们了,于是跳楼自杀了。对于患者来说,痛苦的不止是承受苦难的病体,更是亲眼看着亲爱的家人因为自己陷入水深火热当中的自责。

这部电影最让人揪心的地方是,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无奈。站在病人的立场,自己患了病,家里又穷,但是穷就可以违法吗?可是吃不起正版药的患者不吃仿制药就会死,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吃效果相同的仿制药,他们仅仅只想活下去,这难道有错吗?

站在药品生产商的角度看,一种药从研制到上市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在投入市场后才能盈利。

再从法律的角度看,触犯法律就是要接受审判,法律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其职能就应该是严格依法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虽然程勇站在了道德的最高点上,但法不容情,对于贩卖药品这种罪行,终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这部电影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也有太多情节让我们感动,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有白血病,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癌症,病痛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痛苦,也只有在医院里才能看到社会最真实的无奈,那里有婴儿的啼笑,也有失去亲人的悲痛,仿佛生与死都在这里更替。我们生而平凡,对在医院忍受着病痛的人群来说,这种平凡确是最可贵的。

感恩我们拥有的'宝贵生命和健康。感恩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负重前行的每一个人。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4272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