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孝道作文

2024-04-17

孝道作文系列。

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写作练习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句怡美编辑为您推荐的“孝道作文”或许能够帮助您打开新的视野。期望本文能够成为您的灵感之源!

孝道作文(篇1)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生命品格的终极评判。在传统的道德理念中,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因为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友善和亲情之爱就难以为继。因此说孝道是生命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道至臻至善的品行。

从启蒙教育开始,小孩就接受了“百善孝为首,孝道大于天”的品德熏陶,并把这为人生的第一课刻进了心灵的深处;教育者的宗旨就是要让这孝道的品格能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孝道的光茫成为人间永远的温暖……

天地有情,孝道无价;不尽孝道,何以为人?!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坚守,是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付出,是言传身教尽职尽责的表率……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父母,哪有我们?!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一生中永恒的至亲至爱,更是血浓于水的骨肉情缘。父母含辛茹苦、操劳一生,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又为扶养和教育子女尽心尽责历尽艰辛,他们把全部的爱和亲情都倾注在子女的身上,那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博大厚重的情怀,无不在每个子女的心灵留下刻骨的记忆。如今,当他们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理应得到社会、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敬、关心和照顾,让他们享尽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自觉履行孝敬和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孝道所要诠释的核心内涵。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老年生活应有的幸福景象。作为子女作为晚辈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情,为他们创造更加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孝道的光茫永远温暖着每一个老年人的心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博大的人间大爱!有了这种无私的大爱,人间何处不春风?!有了这种博大的道义,生命何处不灿烂?!有了这种品德的胸襟,人生何处不温馨?!这是尊老爱幼的最高境界,也是孝道所追寻的终极目标。

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轮回,人都会苍老的,都会有年老体衰步履蹒跚的时候,回报父母曾经的付出,感恩父母一生的至爱,让他们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性应有的光茫。孝道是有心灵感应的,具有强烈的辐射作用,更有行为的示范效应,它可以影响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决定着一个人价值的取向。对父母尽孝,就是给子女树立榜样,就是为自己晚年的生活铺展一个广阔的舞台。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薪火相传的美德就是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中得以延续得以流传得以弘扬……

孝敬长辈乃人性本真;赡养父母乃天经地义。在我国,绝大多数老人晚年是愉快美好的,但也有遗弃、虐待老人的恶劣行径。个别人因老人多病、没钱、自理能力差,就把老人当作“废物”、“累赘”,歧视与迫害他们。让老人住偏屋过道、吃残羹剩饭、做力不能及的家务,有的甚至随意训斥打骂老人,更有甚者,把老人逐出家门、流落街头。这样的人连有反哺之义的禽兽都不如,完全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

不尽孝道,天理难容。一个不尽孝道的人,不是人性扭曲,就是良知泯灭,其品德和道义无从谈起。这种人必定会遭到众人的唾弃和舆论的谴责!最终必定会遭到报应的!尽孝道就是尽责任尽义务,就是人性良知的展示,就是品格美德的张扬。古有二十四孝图,无一不是孝道的楷模。其精神和品行至今令人感动,但做法值得商榷,未心可以全盘照搬照学,我们新时代的孝道既要有传统的滋养,又要有时代崭新的元素和内涵,这种孝道才有久远的`生命力。

孝道需要真情的付出,需要心灵的投入,需要品格的支撑,需要时光的检验,孝道拒绝作秀表演,拒绝虚情假义,拒绝利益当头,拒绝扯皮推诿。

尽孝道无需理由无需条件。不能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耿耿于怀,不能因为财产继承问题而寻找借口,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就不承担义务,更不能因为父母年老多病而推卸责任,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尽孝道的理由!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共同担当共尽义务,这是展现孝道舒展亲情的最佳演绎。赡养老人不仅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包括配偶的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对方父母,这样家庭孝道就能久远流淌。“姑娘孝不如女婿孝,儿子孝不如媳妇孝”诠释的就是这个理。婆媳关系历来是孝道的焦点难题,只要每一位做儿媳的都能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多一些谅解多一些真情,孝道就会在心间开出美丽的花朵……

孝道是点点滴滴的汇集,是丝丝缕缕的关怀,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冬日阳光的照耀,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岁月留痕的践行……

孝道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多的应呈现在精神和情感的关怀上。老年人更需要心灵的关爱,他们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喜欢忆旧是他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有时间就应陪他们多聊聊多谈谈,以慰藉他们心灵的孤独和情感的寂寞,让幸福与抚慰伴随老人的一生。

人生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生命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孝道同样经不起太久的徘徊。因为孝心有期,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则是一种抱恨终生的遗憾,尽孝要趁早,人生永无悔。

孝道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体现在家庭的和谐中,体现在社会的关爱中,体现在生命的品格中,体现在岁月的检验中,体现在人性的良知中……

孝道作文(篇2)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去造访爷爷奶奶和邻居八十多岁的爷爷。

先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吧!我问爷爷:“你们的晚年过得开心吗?”爷爷:“开心,你爸爸妈妈和你的三个伯父、四个姑姑都陪我们一天。”奶奶说:“过年了,你爸爸把旧屋子装修成了新居子,我们能不开心吗?”

邻居家的爷爷很不兴奋,告诉我他有一个孝敬的女儿和不孝敬的.儿子。儿子在女儿上班的时候,把自己的糊口用品和床全都搬到猪圈里,让自己吃喝拉撒都在猪圈里解决。

住了三年,终于有一天,老爷爷的女儿回家了。老爷爷的女儿和儿子由于让不让老爷爷继承睡猪圈的事吵了起来,不孝敬的儿子还打了女儿。好心的人看到这残忍的一幕,立即打电话告诉了法院的人。还好法院的人及时赶到,在不孝敬的儿子的屋子边上隔出了一个房间。

大家听到这个动静都很悲痛,有一个孝敬的儿子或者女儿就够了,再多不孝敬的儿女也没有用。我以后一定会孝敬爸爸妈妈的。

孝道作文(篇3)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窗外蝉声密集,把夏天的闷热织得愈加密不透风。

朵朵觉得口干舌燥,就让爸爸去买西瓜,朵朵的爸爸去西瓜地选了个特别大的西瓜,西瓜又大又红,看起来让人直流口水。朵朵的爸爸从厨房拿出水果刀,把西瓜一块一块切出来,放在餐桌上,朵朵问:“可以吃了吗?”“可以吃了”爸爸说。朵朵听了,大喊道:“”妈妈、外公外婆可以吃西瓜了。”

他们听见了,妈妈扶着外婆,外公一揺一摆地走过来,外婆、外公、妈妈和爸爸都想吃小的,可是朵朵把最大的几块给了外婆、外公、妈妈和爸爸、把最小的一块留下来,西瓜一两口就被朵朵吃完了,但是朵朵觉得西瓜还是挻甜的。吃完了西瓜,爸爸、妈妈、外婆和外公异口同声地说:”朵朵真是个孝顺长辈的好孩子啊!“朵朵听了心里比吃了西瓜还甜。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伟人才会令我们内心触动。平凡的行动加上真挚的情感常使平凡的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也许孝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嘴上,用行动常常是其具体化,生动化。有人说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孝一定要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这并不完全正确,孝,实际上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那一瞬间就是孝的表达。此外,孝,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职责。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何等的悲哀。孔子有有云:“入那么孝,出那么弟。”孝是一个人的本能,在何等情况下都不可丢弃。古人有卧冰求鲤,拔竹求笋之说,黄庭坚也有嫡亲溺教的孝。连动物都有乌鸦反哺,狐死首丘,作为人,尽孝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来只求一份安宁,在我们成长的途中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足以我们以一生来回报。等到他们老了,我们就应让他们安享晚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陈斌强也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说明了孝的定义。孝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美德,它的内涵亘古不变,它也必将一如既往被我们承接与发扬。关注生活中的片段,用细小的行为尽孝,安抚父母,感动他人,也温暖世界。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要做好一个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孝是做人的标准,是人必备的品德。

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去上班,我起来后,看见屋里乱糟糟的,心想:“妈妈爸爸上了一天班,回来还要做饭、扫地、擦桌子,肯定很累,那就让我来干吧,给爸爸妈妈分担点。”

说干就干,我先把桌子擦干净,再把地扫了,最后叠了被子。我又烧开了热水,给爸爸妈妈倒了两杯热茶,还把拖鞋在门口准备好。

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屋里很干净,问是不是我清扫的,我说“是的”。他们微笑着,仿佛一天的疲倦都没有了,爸爸坐在沙发上一直夸我懂事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时,她的母亲就去世了,于是,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父亲身上。天冷时,黄香提前给父亲暖被窝,天热了,为了让父亲睡个安稳觉,她扇扇子,赶蚊子,自己却热的满头大汗。

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是谁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是父母。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决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顺长辈,让我们一起把孝传承下去吧!

孝道作文(篇4)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辑穆,增强民族团结,不乱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敬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著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由于她的一片孝心,打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常常生病,以至糊口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老,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快回家,她知道,年老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布满了锦绣的笑脸。这笑脸,这孝心,有谁能不打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寻常的糊口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好比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步履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孝道作文(篇5)

怀胎十月,我们出生了,离开了母亲的身体,开始了生命的路程,也开始了对世界的感知……

我们都是吃着母乳长大的,可能我们早已忘了母乳的滋味,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吃着母乳长大的,是喝着母亲的血长大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呢?难道我们不应当去孝敬父母吗?

父母将我们生下来,教我们写字,叫我们走路,将我们养大成人,尽可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让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一切的一切,除了父母,还会有别人为我们做吗?我们应当庆幸,我们有父母,能够让我们去孝敬他们来回报他们。但令人痛心的是,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仅仅不感恩父母,还对父母恶言相对呢?我曾见过一个母亲的泪。她那不孝的儿子恶狠狠地将她送到敬老院,她不知所措。世上像这个儿子一样的人还少吗?这样的人也配称作人吗?父母将他们一生最宝贵的东西放在我们的包裹里,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对待他们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越来越成熟,而父母,却越来越年迈。我们开始嫌弃父母的啰嗦,不愿和他们呆在一齐,也越来越少和父母说话。想一想,有多少次我们摔门而去?我们是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冷漠了呢?摔门而去,摔上的,不仅仅是门,还有父母对我们的爱。

孝敬父母,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一些小事便可可让父母开心,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能够帮父母捶捶背,帮父母端端饭,替父母做做家务……我们能够做的有很多很多,但这些又怎样能和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相比呢?父母能够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的身高、我们的爱好、我们的体重……我们呢?我们明白的关于父母的有多少呢?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他们甚至能够用生命去保护我们。我们怎能不去孝敬他们呢?

我期望,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大地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心怀感恩的孝敬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让父母开心。

孝道作文(篇6)

重阳将至,一起来谈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孝道。

《孝经》有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辑穆,上下无怨”。意思是先王有一个管理天下的好方法,它能让人与人之间辑穆和谐,互相关爱,上级下级、长辈晚辈不会埋怨——它就是孝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层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它良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对父母讲话懂得恭顺,对自己自爱自重。友爱兄弟姐妹。

孝道起了,一个人能发奋图强;孝道起了,他能用同理心去爱护他人。厚德载物也就由此而来。

糊口中,我们的孝道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面对饭碗能感恩父母的供养。面对书本能感恩老师的孜孜教诲。面对一草一木能感恩大天然的风霜雨露。从身边小事开始,团结同学,尊重师长,孝顺父母。从一点一滴开始,将我们的家风传承下去。

孝道作文(篇7)

我在广西青少年上,当真阅读了“孝德好书大家读”专栏上的每篇文章,这些精选的一个个孝德好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激励着我,特别是《苹果留给妈妈吃》这个孝德故事更是令我打动不已,浮想联翩……

这个孝德故事主要说:9岁的倪东艳同学,在她8岁的时候爸爸死了,她独自一个人照顾生成智障的妈妈,妈妈患小儿麻木症,走不了路,8岁的倪东艳就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整天忙碌在妈妈的床前和厨房之间,有时炊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煮好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一双小小的手换洗妈妈身上的一件件脏衣服……倪东艳的家,在间隔重庆市400公里外的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她的家坐落在山腰上。

爸爸走了,小东艳和妈妈在这里单独糊口了一年多,她以一个孩子的坚韧和顽强每天服侍妈妈,跟妈妈一道过起了艰难而又不乏快乐的日子,并以此打动了社会各界,被评为重庆市春秋最小的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在领奖会期间,一位服务员姐姐送给倪东艳一个苹果,她老是舍不得吃,姐姐不解地问她时,东艳踮起脚尖附在服务员姐姐耳边静静说:“我想留给妈妈吃……”尽管是到城里来领奖了,但她心里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妈妈!

我比倪东艳大两岁,与她比拟真是太惭愧了,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也不会做,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都不愿意干,老是跑去玩耍或是上网玩游戏。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急事外出来不及做午饭了,就把面条、配料等预备好在桌面上,留下便条:“女儿,爸爸妈妈要到乡下外婆家有急事,入夜才能回来,你自己煮面条吃吧!”放学回家我已是大肠告小肠了,想起往日一进家妈妈就为我预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今天却要自己煮,心里的怨气真是不打一处来,边装锅边埋怨,而液汽炉的火总是打不起来,我生气地把液汽炉的开关开到最大挡,忽然,“哧”的一声,一股火苗蹿上炉面,我的手也被烧伤了……如今看了倪冬艳的孝德故事后,我感到很惭愧,倪冬艳8岁就能照顾残疾的妈妈,而我的爸爸妈妈半天不在家,自己煮一餐面条也煮不成,真是太惭愧了!

学习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孝德文章后,我也要像倪东艳一样,在家里要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自己做,减轻大人的家务负担;在学校里我不仅要尊师、孝师,而且还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孝在我心中,争当孝德好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成为一位孝德好少年!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4429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