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热门11篇。

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当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心里有了全新的看法。往往会写一篇读后感,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我们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了“毛泽东传读后感”,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同时请务必收藏备用!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1

姓名:江小宇

课程:艺术设计(时装设计)101

学号:10130106

指导老师:王一平

读《毛泽东》有感

毛泽东—新中国的第一位君主,是我从小就非常敬佩的人物,而对于这门课而言,觉得写一下读毛泽东传有感再贴切不过了。可能是自己现在正值青年,对毛的童年,青年时期更加感兴趣,有了更多的思考,力图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领悟一些思想。

以前就曾读过一本金冲著的毛泽东传,这次为了更好的了解毛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领袖,到底怎么带领八亿人民建立起了新中国,又到底是怎样顽强的对美国与苏联进行着斗争,便又读了一本罗斯·特里尔著的毛泽东传,力图在不同人笔下寻找真正的毛。毛出生于湖南的韶山,父亲是精明的富农,甚至应该算的上是地主,因此毛的童年不缺衣不少食,但是毛的父亲是一个葛朗台式的人物,十三岁的毛便被父亲要求干农活,记账,因为这样毛的父亲便可以省下雇长工的钱。毛与父亲之间是有很大的矛盾的,毛渴望新思想,新知识,讨厌私熟,讨厌四书五经,而这一切正是当时腐朽的旧社会中有志青年应该有的品质。

毛很倔强,尤其在与毛的父亲斗争的过程中,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毛与父亲在许多亲友面前又吵了起来,愤怒的毛跑到了屋外的河边,威胁父亲自己会跳下去,当然最后毛的父亲妥协了。也正是这种倔强,使得毛得以出韶山,接受新的知识,因为之后毛出韶山求学时不仅没有向父亲要学费路费,甚至他还给了父亲雇长工的钱,当然这些钱都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从这我认识到有时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也可以义无反顾,也可以倔强。

毛还极富同情心,尤其是对那些穷苦人民,这一点他跟他的父亲截然相反,在家里,毛与母亲是一个阵营,他们反对父亲的苛刻,吝啬乃至冷酷无情,在毛的印象中,父亲似乎成了他的第一个敌人。毛的父亲没有梦想,他只是想变成一个小地主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在他看来,精于农务,接管家务,支撑家庭,赡养父母这才应该是毛的冠冕堂皇的人生路,然而,毛并不如此,毛有梦想,毛不想过那种小地主慵懒的生活,特别是在这种国不国的社会背景下,毛渴望新知识,新思想,新生活,乃至新中国,我猜,青年时期毛的理想应该是救国吧!也正是在梦想的支持下,毛一直顽强的抗争,从未屈服,对父亲如此,对组织上得排挤,对28个布尔什维克,对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对美帝国主义,对苏联,他都没有屈服,而且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这里我认识到,梦想不能没有,特别是对于一个青年,没有梦想是迷茫的,而为了梦想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又是激动人心的,伟人大都不满足于现状,跨越一个又一个目标总是那么的迫不及待,毛的抗争,毛的不屈,我要好好领会,学习。

毛的青年时期,新思想开始传播,辛亥革命也开始了,而毛也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湖南革命军,在那里他做了半年的新兵,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停了下来,深思了好久,立刻就想到了班超的投笔从戎,还有那句震撼人心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也许在国家危难时刻,以身报国,以身救国是热血青年爱国之情爆发的重要形式,我想正是爱国之情驱使着毛义无反顾的投新军,对此,我不得不深思。爱国,一个国民最根本的品质,却被许多人丢到了九霄云外,一个个丑陋的面孔接连不断的进行着**祖国的无耻行径,还有那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投身别国怀抱,不知那些加入别国国籍的中国运动员在跟中国队比赛时是否有一丝愧疚呢?不过,我还是很欣慰,有钱学森,刘翔这些爱国人士的存在。

总之爱国不可失,我想,爱国情怀肯定是毛一方面的力量源泉!

毛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笔名二十八画生,我曾经在传统健身课上听老师讲过这篇文章,对此,不得不佩服毛的睿智与独到的眼光,他那时就已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确切的说是新式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毛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又是那么的让人不得不信服,毛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确实令人钦佩。虽然这个事情在毛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它对我触动很大,不止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思想,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当它从单纯的体育锻炼上升到国民身体素质的现状时,已经是一大智慧了!

还有一件小事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那里有李大钊,胡适这些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那里毛也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新思想,一次在大会上,毛向胡适提问题,胡适在得知毛非北大学生后拒绝回答他的问题,但这之后毛仍不断的学习着,不断的奋斗着,丝毫没退却。在这里,我很吃惊,吃惊胡适作为大家竟然会做出这种举动来,一面宣扬着新思想,却又一面划清着北大学生与否的界限,真是矛盾,新思想不是宣传人人平等吗?不过,毛的表现也让我吃惊,毛对此毫不在意,他并不为自己出身农民,毕业于不知名的师范学校而自卑,相反,他总是那么自信,面对敌人,豪无畏惧,他喊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面对原子弹放出豪言“死掉一半人不会使文明倒退!

”,甚至苏美都对他头疼,乃至敬畏。做人要自信,不能自卑,自卑的人永远也高贵不了,自信之人必有成功之处。

毛在被党组织排挤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退却,他独上井冈山,骨子里的尚武使他坚信没有军事力量是行不通的,而这也使他成为当时共产党最厉害的一支武装,还有震撼人心的长征,非有铁一般的意志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总之,大渡河过了,大雪地过了,而最终长征胜利了,长征的胜利是非常悲壮的,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领导了长征的毛更是又一次展现了他不屈的一面,毛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拼搏,都将是我学习的方向,就算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相信自己也能战胜困难,就如悲壮的长征一般。

毛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擅长讲话与随机应变,毛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大事时总是以气吞四海的气势做出明智的决定,毛的思想,毛主义肯定会一直与共和国共存,而我也将一直学习毛的品质,毛的思想!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2

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时,那个二十世纪在中国这个硝烟弥漫、枪炮声不断的战场上;在中国这片浸溺着疯狂掠夺、反抗的鲜血的土地上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伟大人物——毛泽东。于是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毛泽东,什么样的伟人拯救了旧中国。毛泽东,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他的一生,对我们这些没有受过战争洗礼的人来说,就像神话一样,变幻莫测,神秘而遥远。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对其一生经历、丰功伟绩的好奇,我翻开了《毛泽东传》,去触碰这位世纪伟人,去感受这位伟人一生的历程。

因此,他觉得,遥不可及的圣人终究也是凡人。正是他的时代、特殊的经历和他自及的英雄忠诚造就了他。像所有人一样,他的生活一步一步地走出来了。不同的是,他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充满艰辛和挫折的救国之路。

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妨看看毛泽东执政后如何巧妙地运用中国古代哲学和军事,巧妙地整合马列主义的政治战略;如何在中国生死存亡的时候,准确、清晰地指明中国革命的方向,以及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中国,令人鼓舞。看到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带领中国革命战士生死存亡,我们似乎也经历了这样的时代:战火、烈士的鲜血、战争低迷的痛苦、战役胜利的希望和喜悦。于我而言,似乎更加喜欢看年幼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沿着他的成长轨迹,去体验当毛泽东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是遭受了什么挫折,怎样去应对内心的困惑和迷惘,又是怎样不断探索发展从而一点一滴改变的;看毛泽东怎样和其家庭社会进行斗争并最终超越了一个农民所无法超越的层次的。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他的家庭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父亲擅于计算和积累财富。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吝啬、刻薄、脾气暴躁的人。毛泽东后来回忆说,父亲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奋斗的资本家。毛泽东的父亲由于在和别人的诉讼中获败,所以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是毛泽东和私塾老师总是搞不好关系,因为毛泽东憎恶儒家文化,不愿看那些个经书,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

事实上,毛泽东骨子里有一种叛逆的精神,他不想循规蹈矩。然而,毛泽东的父亲只希望儿子能大致认得几个字,写算帐。把毛泽东培养成养猪户,帮助他实现赚钱的梦想,是他父亲的目标。

然而,毛泽东生来就有读书的热情,其内在的反抗精神使他与父亲没有妥协。从对父亲的反抗中,他意识到,如果你不反抗,你的敌人会更加猖獗,欺负你,反抗虽然不一定成功,但也不敢瞧不起你,对你彬彬有礼。这样的遭遇使得毛泽东的反抗斗争精神付诸实践,在经过一番激烈家庭斗争后,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去城里读书的资格,最终走上了求学之路。

但是毛泽东在城里读书也并非事事顺利圆满。毛泽东生来就是个叛逆者。他的同学瞧不起这个乡下来的高个子。毛泽东傲慢的自尊心也使他在学校里极其孤立。那时,他只有两个同学是他的朋友。毛泽东坚持认为《三国演义》描写的是历史,为此,他与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与高年级学生发生了争吵。

毛泽东换了很多学校读书,但是多数都是中途而废的。毛泽东曾经想学经济学或法学。他写信给父亲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或律师,但那只是父亲给他寄生活费的借口。

在学习过程中,毛泽东的学科倾向是非常严重的。他最喜欢的课程都是100分,即使他在语文课上得了100+5分,而他不喜欢的课程都是零分或接近零分。毛泽东的艺术考试是画一个圆圈,然后再下面写两个字——鸡蛋,或者画一个大圆圈,再下面画几条波浪线:一半的墙可以看到大海和太阳。

自尊自强的毛泽东费心和自己的父亲周旋,以期得到父亲物质上的资助来完成学业,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是恨着父亲的,恨父亲的欺压和不讲理。毛泽东的个性非常鲜明,对于自己认为是对的,他会毫不动摇地坚定自己的立场, 捍卫自己的尊严;毛泽东对待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他没有逼着自己去接受不感兴趣的,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去争取自己所要的,而不是像别人一样,通常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毛泽东的敢作敢为,毛泽东的率性和坚毅奠定了他后来不断革命的基础。毛泽东的前半生中那股为了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又让多少人折服。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了奋斗、追求、思考、奋斗、挫折、坚持、艰苦、胜利、失败、阴霾和光辉。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革命家,从农民领袖到军事天才,从“占山为王”到席卷神州、执掌国柄直至步上“神坛”、又“堕入凡尘”……

读完毛泽东的一生,我感悟颇多。毛泽东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人要有骨气。脊梁,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起码的道德和精神品质。

人有了骨气,才不会任人欺侮,任人宰割,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永远无法抬起头来的可怜虫。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站起来战斗的一生。这是一种永不向强权和**势力低头的生活。在他的领导下,1949年中国人终于“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挺起了脊梁,尊严地立于大国之林,永远告别了屈辱挨打的时代。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如此艰难曲折,但毛泽东仍然坚定不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障碍和黑暗,但不断的探索、思考和实践,终于使中国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代表着社会弱势群体的怒吼。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不退出救国救民的队伍。

此外,毛泽东的勇气也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他的理论勇气和战略勇气,成就了中国革命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复制。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勇气去创造,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牺牲。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三次决战,五次对外决战。

每一次决战,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毛泽东勇气的体现。

作为战略家、政治家、诗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完成了他非凡的一生。作为一个伟人,他的一生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

但是,毛泽东是一个矛盾体。他是一个革命者,破坏者,是产生在大混乱时期中国的产物,他的军事思想和革命思想都是其他革命者无法抵达的高度。这一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也是全人类认同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从他晚年的败绩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他把他诗人般浪漫的气质带到了国家建设中,认为步子应该放大一点,不认同同事们稳健的步伐,循序渐进的观点。作为打下江山的功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核心,他没有任何妥协,不做任何妥协,导致中国共产党产生了裂痕。

他以为他找到了应付世界共产主义的危机,但实际上他却在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上**了中国共产党。

他是一个人,一个伟人,他不是神,他并不完美,但他是人中俊杰,是一般人都无法企及的人。我认为他的一生整体上还是伟大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成功,他的失败,都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中国的历史成就了毛泽东,中国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

不管后来者怎样评价毛泽东,但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巨人,他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3

我很喜欢读历史,特别是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有读过,读这类书,就像是读一本励志书,而毛泽东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读毛泽东传显得更加激动不已与受益匪浅,不能不说,毛确实很伟大,毛是思想家,毛泽东思想至今已成经典,治国之本,而在罗斯·特里尔眼中,甚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肩,称之为毛主义,甚至成为了许多国家的精神导师;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他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代领导人;毛是军事家,他带领着红军反围剿,长征,打倒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毛泽东是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路线和革命根据地伟大战略思想的战略家;毛是诗人,词人,长征已是家喻户晓,在词方面,造诣更高,有人称毛是中国最伟大的词人之一,我最喜欢毛的那首《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读来豪情万丈,荡气回肠,毛的魄力可见一斑;毛甚至还是一位书法家。总之,毛是一位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人,读毛的传记是获益匪浅的。

毛泽东—新中国的第一位君主,是我从小就非常敬佩的人物,而对于这门课而言,觉得写一下读毛泽东传有感再贴切不过了。

可能是自己现在正值青年,对毛的童年,青年时期更加感兴趣,有了更多的思考,力图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领悟一些思想。

以前就曾读过一本金冲著的毛泽东传,这次为了更好的了解毛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领袖,到底怎么带领八亿人民建立起了新中国,又到底是怎样顽强的对美国与苏联进行着斗争,便又读了一本罗斯·特里尔著的毛泽东传,力图在不同人笔下寻找真正的毛。

毛出生于湖南的韶山,父亲是精明的富农,甚至应该算的上是地主,因此毛的童年不缺衣不少食,但是毛的父亲是一个葛朗台式的人物,十三岁的毛便被父亲要求干农活,记账,因为这样毛的父亲便可以省下雇长工的钱。毛与父亲之间是有很大的矛盾的,毛渴望新思想,新知识,讨厌私熟,讨厌四书五经,而这一切正是当时腐朽的旧社会中有志青年应该有的品质。

毛很倔强,尤其在与毛的父亲斗争的过程中,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毛与父亲在许多亲友面前又吵了起来,愤怒的毛跑到了屋外的河边,威胁父亲自己会跳下去,当然最后毛的父亲妥协了。也正是这种倔强,使得毛得以出韶山,接受新的知识,因为之后毛出韶山求学时不仅没有向父亲要学费路费,甚至他还给了父亲雇长工的钱,当然这些钱都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从这我认识到有时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也可以义无反顾,也可以倔强。

毛还极富同情心,尤其是对那些穷苦人民,这一点他跟他的父亲截然相反,在家里,毛与母亲是一个阵营,他们反对父亲的苛刻,吝啬乃至冷酷无情,在毛的印象中,父亲似乎成了他的第一个敌人。毛的父亲没有梦想,他只是想变成一个小地主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在他看来,精于农务,接管家务,支撑家庭,赡养父母这才应该是毛的冠冕堂皇的人生路,然而,毛并不如此,毛有梦想,毛不想过那种小地主慵懒的生活,特别是在这种国不国的社会背景下,毛渴望新知识,新思想,新生活,乃至新中国,我猜,青年时期毛的理想应该是救国吧!也正是在梦想的支持下,毛一直顽强的抗争,从未屈服,对父亲如此,对组织上得排挤,对28个布尔什维克,对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对美帝国主义,对苏联,他都没有屈服,而且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这里我认识到,梦想不能没有,特别是对于一个青年,没有梦想是迷茫的,而为了梦想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又是激动人心的,伟人大都不满足于现状,跨越一个又一个目标总是那么的迫不及待,毛的抗争,毛的不屈,我要好好领会,学习。

毛的青年时期,新思想开始传播,辛亥革命也开始了,而毛也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湖南革命军,在那里他做了半年的新兵,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停了下来,深思了好久,立刻就想到了班超的投笔从戎,还有那句震撼人心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也许在国家危难时刻,以身报国,以身救国是热血青年爱国之情爆发的重要形式,我想正是爱国之情驱使着毛义无反顾的投新军,对此,我不得不深思。爱国,一个国民最根本的品质,却被许多人丢到了九霄云外,一个个丑陋的面孔接连不断的进行着**祖国的无耻行径,还有那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投身别国怀抱,不知那些加入别国国籍的中国运动员在跟中国队比赛时是否有一丝愧疚呢?不过,我还是很欣慰,有钱学森,刘翔这些爱国人士的存在。

总之爱国不可失,我想,爱国情怀肯定是毛一方面的力量源泉!

毛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笔名二十八画生,我曾经在传统健身课上听老师讲过这篇文章,对此,不得不佩服毛的睿智与独到的眼光,他那时就已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确切的说是新式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毛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又是那么的让人不得不信服,毛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确实令人钦佩。虽然这个事情在毛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它对我触动很大,不止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思想,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当它从单纯的体育锻炼上升到国民身体素质的现状时,已经是一大智慧了!

还有一件小事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那里有李大钊,胡适这些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那里毛也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新思想,一次在大会上,毛向胡适提问题,胡适在得知毛非北大学生后拒绝回答他的问题,但这之后毛仍不断的学习着,不断的奋斗着,丝毫没退却。在这里,我很吃惊,吃惊胡适作为大家竟然会做出这种举动来,一面宣扬着新思想,却又一面划清着北大学生与否的界限,真是矛盾,新思想不是宣传人人平等吗?不过,毛的表现也让我吃惊,毛对此毫不在意,他并不为自己出身农民,毕业于不知名的师范学校而自卑,相反,他总是那么自信,面对敌人,豪无畏惧,他喊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面对原子弹放出豪言“死掉一半人不会使文明倒退!

”,甚至苏美都对他头疼,乃至敬畏。做人要自信,不能自卑,自卑的人永远也高贵不了,自信之人必有成功之处。

毛在被党组织排挤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退却,他独上井冈山,骨子里的尚武使他坚信没有军事力量是行不通的,而这也使他成为当时共产党最厉害的一支武装,还有震撼人心的长征,非有铁一般的意志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总之,大渡河过了,大雪地过了,而最终长征胜利了,长征的胜利是非常悲壮的,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领导了长征的毛更是又一次展现了他不屈的一面,毛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拼搏,都将是我学习的方向,就算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相信自己也能战胜困难,就如悲壮的长征一般。

还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毛让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儿子毛岸英去农村天地里搞“劳动学习”。这一点我很是敬佩,对孩子并不娇惯,而是多加锻炼,多去吃苦,毛果然有远见,真睿智!

总之,毛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擅长讲话与随机应变,毛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大事时总是以气吞四海的气势做出明智的决定,毛的思想,毛主义肯定会一直与共和国共存,而我也将一直学习毛的品质,毛的思想!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4

外国语学院英语10甲班李姗姗

内容摘要:毛泽东的身体值得我们欣赏、揣摩和学习。因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和热情,但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是落后和腐败的一面。

外部条件的和谐和生存条件的优越,不应该是我们不斗争、不斗争的原因。通过与毛泽东的比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变和振兴我们的青年!

关键词:求知若渴用于担当事不关己实事求是

毛泽东一代伟人,在他的生命中不知道创造了多少的奇迹, 他带领人们走出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被压迫的帝国主义的控制,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人民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但为什么他带领中国走出了这样的困境,找到了出路?我想这可以从他的人生奋斗中看出来。

然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否像毛泽东一样,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同时,直面边缘?这个答案似乎不确定。

1、 毛泽东求知欲与当代大学生厌学的比较

在毛泽东年轻时,他非常喜欢读书,不断地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进修。记得书中有一幕是写:入夜时分,整个山村似乎已经融入大自然之中,只有毛家的房子里有一个暗淡的黄色的亮点,黑暗中一面墙壁依稀可辨。

虽然现在是中国农村睡觉的时候了,毛泽东却在家里彻夜未眠。他俯身坐在那里,面前是一本《水浒传》,他那汗流满面的脸贴近那一盏火苗只有黄豆粒大小的油灯,并且还用被子半遮着油灯及自己,一面灯光照出去。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还是要读书。

一天上午,毛泽东的父亲看到毛泽东在地边的一块墓碑旁看**,他大发雷霆:“你是不打算干活了?”毛顺生一边说一边扫了一眼毛泽东跟前的两只空粪筐。

“不!爸爸,我只是歇一会儿。”事实上毛泽东已经送了五六筐了。

毛泽东为了干农活的时候也拼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求有多大!

然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呢?来到大学以后,仿佛觉得没有必要像以前一样的学习,因为我们不用再承受升学考和高考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一进大学就经常逃课。

有些人甚至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时不完整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断言?

我们现在有没有和谐发展的外部条件,好的生活条件不需要努力学习?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信念和意志。

二、毛泽东的勇于担当与当代大学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思想的对比

毛泽东一群人报国无门的时候,杨昌济教授向他们提出了赴法留学,然而毛泽东却选择了留在中国,有位学生对毛泽东没有赴法表示遗憾,但毛泽东回答道:“革命不可能等到你们归来再着手。”这实则可以体现出毛泽东的用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1972年,有好多著名的左派分子都流亡到国外,许多领导人都被党指派到苏联、上海或是安全的地方去了,然而毛泽东从未想过要去欧洲避难。从这样的两个实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已经把改革中国作为自己的责任,留在中国潜心研究当时的形态局势,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革命。在中国内战中,当蒋介石提出要与毛泽东进行重庆谈话的时候,有些领导人担心毛泽东的生命安全,但是毛泽东却说:

“回前线去战斗,不要为我在重庆的安全担心。事实上,你们的战斗打得越好,我的安全就越有保障,同蒋介石的谈判就越成功。”只身赴会展现了伟人的舍身为国,一心为中国的和平事业所考虑。

那我们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算是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一部分,将来是建设中国的主心骨,我们是否能像毛泽东一样,把建设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作为己任呢?或许这个问题应该打上问号。

我们有些人会把这么中的负担当作自己的则认,但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管理一亩地就足够了。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不难看到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都反映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在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当做没看到管自己走开。

有些人真的需要帮助,我们会认为他是在装作可怜,也许只是没有看到而已。我们真应该多学习学习毛泽东,学习他的那种担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这样我们才会有目标,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3、 毛泽东“事实求是”思想与当代大学生虚无主义之比较

毛泽东在一篇谈到群众生活问题的报告中说:“真正的铜钱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的拥护革命的群众。

毛泽东还过:“赢得中国农村‘老百姓’的支持,就等于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两点都明确的表明了他当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的看到了群众是革命的基础,单靠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点点力量,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是远远不行的,毛泽东却是是做到了实事求是

毛泽东对于“关门主义”很是反感,他认为拥护这一理论的人们没有名族危机感。他认为他们是在用机器,用马列的理论,但是对中国的特殊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毛泽东批评这些支持者忽视中国的实际情况,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际出。

现在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理论等一系列的理论之后,是否真正学到了这一精髓了呢?当我们思考和做事的时候,是否也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或许是,但或许又不是。

我们很多人做事总是忽略现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年代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所心动,很多人会争相去购买。但总的来说,这样的产品并不便宜。还有很多人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富裕。他们还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这些东西。

这显然说明了做事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情况做抉择。脱离现实,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当然,我们无法得到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所以我们更应该仔细地去揣摩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以及在之后建设新中国时期所得出的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精髓。

读完《毛泽东传》这本书,让我对毛泽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于他的家庭生活背景,幼年时期的求学之路以及之后的革命道路和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他的身上我们确实可也学到很多,通过与毛泽东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实存在了太多的问题,或许是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部的良好条件,然我们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激情与理想,更多的是安于现状。我们真的应该从毛泽东的身上学到一些知识,重新焕发我们原本应该有的生机和活力,因为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担负!

参考文献:《毛泽东传》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5

领导人民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回顾过去的光辉岁月;心中有进步的思想,革命精神坚定,现在的人物还看。对毛主席来说,中国人一定很熟悉他。他带领中华儿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结束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历史,为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推动者,是什么使他的革命生活激动人心、伟大?

一是恰当时间中的革命精神。毛主席从小可算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孩子,在家中与母亲弟弟统一战线反对父亲这个“执政党”,入室操戈,积极与父亲辩论。在学校还不满塾师管教太严而逃学。

对主流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反而对《岳飞传》、《西游记》、《盛世危言》这类闲书抱有极大兴趣。我不喜欢过分束缚人们思想的宗教信仰。青年思想也很激进。像当时许多进步的青年一样,它加速了衰落。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与当时还是封建制度的时代并不怎么“合拍”,而且他要做的并不是让自己在封建制度这锅沸水中把自己煮烂,他想弄翻这口锅。在当时所处的时间,这种思想是稀少的,而且是好的。清朝官吏阶层大都是“装在套子里”,老百姓也只是自己能活下去,勉强有一口饭吃,就知足了,可见稀少。

当时,清**的统治除人民起义外,明显受到其他因素的动摇。如果我们不做改变,我们可能做不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正确的。正是这种适时的革命精神,是他成为推动这一历史发展的重要成员之一。强调时间的正确,也非常有必要,要是在物阜民康的时间或主流革命正在进行时,就可以被称作造反或反革命了。

二是没落时代里的进步思想。他从《世界大英雄传》中看到了国外的英雄及他们的英勇事迹。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

在当时的各种激进读物中,他了解到了时局的危机和救亡图存的紧迫性。在曲折而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稍加调整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最终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些都为他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铺平了道路,使他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

而正是没落的时代,让他的新思想得以表达发挥甚至成为主流,若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时代,他也只能做一位寂寞圣哲了。

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虽然恰当时间中的革命精神和没落时代里的进步思想其他人也可能具有,但无人可以否定毛泽东的伟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毛泽东应该受到尊重和尊重。我也十分感叹佩服毛泽东这位伟大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希望他凝结各民族而成的团结集体能够走向更大的辉煌。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6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被世人尊称为“毛主席”。带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仰和好奇,我翻开这本《毛泽东传》,向伟人学习,向主席致敬!

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经验塑造了毛泽东的性格,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命运的变化奠定了基础。在求知的路上,他渴望学习,渴望知识,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外面的世界。爱读书的习惯使毛泽东受益匪浅,把他从韶山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中年在加入组织工作,参与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深知在特定历史时代下农民的重要性。在动乱的旧中国,毛泽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湖南发起“星星之火”,组织建立一大批工会、农会,作为群众基础,在人民中探索一条救国的道路。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动》,认为财政军阀**每年几万万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农民身上搜刮得来,即中国政权源自土地。

根据这个事实,毛泽东得出结论,“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红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纷纷聚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毛泽东越来越成熟的军事能力,是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充分发展起来的。第六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从江西告别了他和战友苦心经营七年的**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以其出色的迂回战术,带领红军英勇作战,赢得了长征。

长征结束,毛泽东到了陕西,慷慨地写了一首诗:天高云淡,雁南飞。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天长流苏在手,什么时候绑龙(日本)?

回首毛泽东同志传奇的一生,我们的孩子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学习。现在世界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知道他、敬重他。那么,在中国,毛泽东也一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之所以能在一生中不断进步,离不开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做实事丰富、才华横溢、能诗善书的大学问家,这是他能够成为20世纪的时代伟人和我们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一、博览群书,持之以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从青年起,就刻苦用功,从早到晚,读书不休,而且持之以恒。为了锻炼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专心致志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他到寂静的山峰上,“静中求学”,有时又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闹中求学”。

毛泽东一生与书形影不离。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他从不忘记读书。长征途中,他拿了两筐书,到处找书找报。

到陕北后,他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寻找书籍。转战陕北,别的东西可以不带,但最重要的书籍不能不拿。建国后,他每次外出,书必不可少。

他的卧室、床、游泳池休息室等都有书籍和报纸。毛泽东学问非常渊博,却始终有一种“不满足感”。除了自学,他还特别注重向他人学习。他相信任何有专业知识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他每碰到不懂的地方,或是读一些有关的通俗小册子,或查工具书,或请教专家。毛泽东主张“为学之道,先博而后专,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毛泽东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他写了一幅对**结自己的治学经验:“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晚年的毛泽东,随着身体的衰老,视力逐渐减弱,学习非常吃力,但他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丝毫未退。

1970年,他年近80岁,仍在学习英语。正是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持之以恒,他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他的思想是知识的宝库。

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毛泽东的一生是真理和创新的一生。学习的本质实事事求是,了解规律,追求真理。他常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要打破迷信”。

他说,领导革命必须实事求是;搞科学研究,也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别让别人的头长在自己的脖子上。跟随人群,随波逐流。即使你是老师,也不要迷信。提倡自由讨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提出新思想,创立新理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书是丰富的,所以我们应该区分阅读的价值,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读书求知,主要靠自己,老师不过是块指路牌,其责任事告诉学生向何处去,假如你自己不走的话,就会一辈子停留在指路牌旁边。毛泽东做学问从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而是将质疑、择书、自修与求友相结合。

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毛泽东在早年求学时,就接受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经世致用”的影响,认为“求学指导,不得不重现在”。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强调,学习的目的都是应用。“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他反复强调“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办事,对事物有分析,写文章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为了服务社会,有必要对社会进行调查。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得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这是在读无字的书。毛泽东走到**,除详细调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现实情况外,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写的有关当地的诗文。

他的许多著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的所有文章都是应了社会的需要。

四、德智统一,文风纯正

毛泽东做学问非常注重品德。他认为人格的完善和学习的发展有赖于积累,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毛泽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1942年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首次提出了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两个中心问题,进而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建国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文化建设的方针。毛泽东强调,文风与学风、党的作风密切相关,是相互因果的。

文风的好坏还能反作用于社会。毛泽东的文风体现了他语言的巨大威力,他的许多文章都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文风要求,内容极为丰富真切,文字极为精炼生动活泼,又极富创造性、逻辑性和战斗性。

作为大学问家的毛泽东,他的学术风格和特点是极为鲜明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建设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宝贵财富。作为当代青年,要把自己培养成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向毛泽东一样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

篇三由**文献研究室编写,逄先知和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分“1893—1949”和“1949—1976”两个部分,是一部反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政治传记。其特点是:一是引用的原始文献极为丰富,超过了所有同类书籍,对当事人的记录和回忆也进行了认真筛选;第二,毛泽东的活动历来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描述和分析的;第三,突出毛泽东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过程,即不仅是做了什么,而且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

这三点是权威传记所要求的客观性。

《毛泽东传》全书200余万字,篇幅大了一些,非专业人士读下来也非易事。由此尚需疏理,读此书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即读什么?从《毛泽东传》内容看,我觉得可有三读。

第一,读党史。美国记者埃德加·**1936年采访毛泽东个人经历时,曾有这样一个体会:毛泽东的叙述,开始越出“个人历史”的范畴,并且以某种方式不知不觉地把个人历史融于一个伟大运动的历程之中,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保持着主导作用,但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观察家的客观记载了,而这个观察家所关心的,是作为历史的人类集体命运的转变。

**的这个体会,比较真切地传达出毛泽东和中**史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回忆“我”和“我们”、个人和历史关系的情况。《毛泽东传》遵循了这个原则,没有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孤立的领袖人物来叙述,而是通过他和历史的互动,展示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生动而曲折的历程。例如,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现实氛围;从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真实写照;从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兵井冈山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考虑;从毛泽东在**苏区时期的遭遇,看出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复出,看出党和红军的命运处在怎样的生死存亡关头……顺此下去,我们还可以理出很多,一直到毛泽东晚年从支持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过程。

实际上,把这些连系起来,是一部线索清晰、主题鲜明的党史。读《毛泽东传》即读党史,实为顺理成章之事。

第二,读经验。所谓经验,无非是个人活动给后人带来的复杂历史过程和有益启示。《毛泽东传》从毛泽东的探索中所展示的经验,一是理论经验,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和特点;一是实践经验,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7

智慧与胆略并存的一代伟人

——读《毛泽东传》有感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会弯弓射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毛泽东

读完《毛泽东传》,最深的感触就是,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无比的胆略,而这也正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伟人”二字,拆而释之,其一为“伟”,指的是行为作风上,功绩胆识上的伟,其二为“人”,究其根源,他还是一个凡人,有着凡人的七情六欲,真真实实的存在于那个纷乱的年代。

一、 学习是智慧的源泉

毛泽东同志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相对优越的家境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生事物,萌生出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思考然后践行,而这也正是我从本书中得到的第一个重要体会:学。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是学无止境,毛主席孜孜不倦的读书伴随了他的一生,少年时期的教育给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好的启蒙,青年时期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求引领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奋斗时期的依然他手不释卷,“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了红色的政权终以燎原之势红遍全国。毛泽东同智的英明生活与他的勤奋精神无关。“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是毛泽东同志毕生所倡导的,如果只是埋头苦读书死读书而不知道应用到实践中,读书就成了最无意义的事,如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而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功绩也印证了他是如何的践行“学”与“用”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把这种精神带入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永不自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带头作用,在工作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绩效,在生活中与家人、同事、员工和谐相处。

二、 思考是前进的动力

很多外国记者及政要在会面毛泽东同志时无不被其“静默的吐着烟”“注视着和他讲话的人,歪着头好像是在掂量其话语的分量”所惊骇,以至于最后会面结束之后竟不记得谈论了什么内容,这只是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将思考做到了极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视“思考”为奢侈之物,其实不然,“三思而后行”“学而时习之”,不断地学习需要思考来作为消化过程,毛泽东同志正是“思考”的践行者。少年时期的他并没有盲目的被父辈的旧思想同化,而是不断地发问,思考,甚至叛逆的得出了“老头儿是中国自救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中国革命的基调也是在其不断地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敲定的。思想上不盲从,在苏联对中国提供“援助”时,他不但耐心听取“苏联同志”的革命经验和政权构想,同样思考了作为国情不同的中国,究竟该是如何的一条革命之路,他琢磨、**、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革命生涯生命几起几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历经多少风雨终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思考,它也是创新的源动力,社会需要不断的进步,旧的好的要保留,但是新的对的同样也要有人提出来,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需要将思考放在与学习同样重要的位置,思而后行,少犯错少走弯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创新精神。

三、 胆略是卓越的前奏

毛泽东同志究其一生,做了很多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如此多的困难和挑战,几起几落,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韧性同样需要胆略。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爱好游泳一直坚持到垂暮之年,也许正是“中流击水”的不屈拼搏精神造就了他的胆识,在革命最危难的关头能够化解危机,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准确判断形势,调动资源最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其实,胆略,并不是等同于莽撞,武断,究其原因是正确的思考和理论基础做了基础,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对自己判断的肯定,对不正之风的坚决抵制,对新思想新做法的包容,敢于与反党***主义的歪风邪气进行战斗,这是作为当代共产党员应该身体力行的,也是必须具备的胆略。

《毛泽东传》这一本书不仅让我对这位伟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是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作为革命党人不可缺少的品质,我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践行科学发展观和****重要思想,积极学习党的新知识,温习党的发展历程,忆苦思甜,不断的提升自身修为,为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8

历史的力量在于真理,历史需要沉淀,才能真正再现历史。

自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以来,对毛泽东的解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热门话题,甚至影响到世界的目光。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的经典名著——《毛泽东传》(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9)的最新版中译本。

这本《毛泽东传》初次出版于1981年,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曾被翻译成8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与第一版相比,新版增添了很多新材料,吸收了许多国内外毛泽东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章节增删篇幅达1/3以上,尤其是对毛泽东在建国后活动的描写改动最多,而大量精美、珍贵**的运用,使历史伟人以真切、感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与第一版相比,新版仍然主要是从思想、政治角度诠释毛泽东的一生,其行云流水般的记叙和见解独到的评论,令人赞叹;它更加关注个人生活和心理分析,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让我们更真实、更全面、更迅速地触摸到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它对人物和历史场景的分析更为出神入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加具体,并引导读者关注历史的纵深,仔细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将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融为一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毛泽东的“真实的整体画像”。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没有神能比得上他

在人们的视野中,政治文化的沙滩不会淹没特殊人物的光彩。读完《毛泽东传》,我仿佛梦回20世纪,走进了那个时代,发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而不是概念上的毛泽东,更不是神化的毛泽东。事实上,毛泽东绝不是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

在1911年,他对中国的前途还充满了不成熟的憧憬,这位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竟然是:孙中山做**,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则是***长。即使在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投身革命之后,他也经历了政治上的起起落落,经历了失败的滋味。

此外,毛泽东长期未能赢得共产主义革命中心莫斯科的信任;在斯大林的眼里,毛泽东只是一个“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红皮白心,够不上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在私生活上,毛泽东极富人情味、幽默感,极具人格魅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基辛格的助手温斯顿·洛德就曾亲身感受到毛泽东的强大意志力:“我相信我从未遇见过这样的人”,“即使我不知道他是谁,但参加一个有他在场的鸡尾酒会,他肯定会凭他的力量把我吸引过去。

”毛泽东已经融入中国历史

作为一个美国人,特里尔先生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将他放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气候中,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土壤里,进而揭示了一个“历史之谜”——毛泽东何以成为毛泽东?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奠基人。

历史的引力无处不在。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和他的同志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投下了自己巨大的身影。当代中国人必须明智地对待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因为毛泽东已经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了,不可分割,难怪有人这样说:

毛泽东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如果你了解毛泽东,你就会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事务。

“青史如鉴耀千秋!”在一篇访谈录里,新华社记者曲志江、李术峰说得好:“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没有人能抗拒毛泽东强大而长久的个人魅力和精神力量。

”毛泽东生前曾经多次点名批判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但在毛去世后,铁托却称赞毛是一位“巨人之中的超级巨人”。对此,连特里尔先生也感到大惑不解:“事情总是这么奇怪,50、60年代诋毁他最多的**,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

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

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分量,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毛泽东,今天的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也许可以从这本《毛泽东传》中找到答案。(黄进华)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9

在中国,有一位著名的伟大领袖,他的名字叫毛泽东。最近,老师布置作业看传记。我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毛主席。其实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喜欢看人物传记,总觉得死板而又无趣。

但当我真正去看的时候,我发现它有自己的独创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真正开始了解一个人,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的发展和功过。

我小时候,父亲告诉我,毛主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领导才能。这也许就是他成为伟人的原因。

伟人正因为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巨大,带来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都是无人能及的。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的前半生尽管有着几起几浮的挫折,但总体是辉煌的;他

在他生命的后半段,尽管他被亿万人景仰,像上帝一样崇拜,但他实际上是孤独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自己在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但结果还不知道。

他是无人能敌的军事家,是激情澎湃的诗人,是更是哲学家、政治家,政治家是无情的,是在必要面前不讲道德的,他是这样。哲学家超越时空,超越现实,无视人并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他也是如此。他的壮丽诗篇激励着他的千百万人民向共产主义大跃进。

说到底,毛泽东毕竟功大于过。没有他,我们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他,我们就不会这么快走出苦难的海洋;没有他,我们今天就不会有好日子。历史地认识他,认识伟人,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克制,少一些激情,少一些狂热。

从小我们就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他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中国。他领导的是一个新时代、新增长的中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永垂不朽。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10

学***精神扎实推进工作

——《毛泽东传》读后感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人罗斯·特里尔著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该书文笔流畅、史料详实,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具体描绘出了“毛泽东的真实的整体画像”。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学***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心中有党、有国家、有人民。在少年时代,他就已经自觉地同情弱者和劳苦大众:“一次他帮父亲去卖东西,在回来的路上,他把全部收入都给了素不相识的穷人”、“背着父亲把稻米送给揭不开锅的乡亲们”;在革命时代,“他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亲人为国捐躯”。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队伍完全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当前,我们要把“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中,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大力推进财政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财政”,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纠风和专项治理等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学***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思想路线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当大多数党员仍热衷于工人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就开始注意农村和农民问题,他在对湖南五个县做了32天的实地考察工作后,完成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正确认识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客观实际,采取了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薄弱敌人的战术,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长征时期,他及时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了陕北,从而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开创了新篇章。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要按照**对经济金融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金融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

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财政部门创造的新鲜经验,借鉴国(境)外财政工作的有益做法,加强内控,规范流程,健全制度、完善监督,不断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学***拓进取的乐观主义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在他身上,体现了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革命无畏精神。这一点在他的诗词也有深刻的体现。“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不是苦役,要让劳动和工作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面对困难,不要回避,始终保持一分镇定和从容,勇敢面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乐观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远见卓识基础上的科学的乐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乐观不是空想主义,也不是被动等待,而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胜利。

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不断加大。我们要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信心和决心,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理念思路、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加强财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财政部门惩防体系建设。

四、学***之以恒的学***

毛泽东同志在学***,堪称我们的典范和楷模,他“一生勤奋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少年时,他对他的父亲说:“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青年时,“常在学校图书馆全神贯注地读长沙和上海的报纸直至深夜”;战争时期,“如果能在一个村子里住上一段时间,毛泽东总是在黄昏时分走出窑洞,坐在一只小凳子上,手中拿着一本《学英语》手册”;建国后,“他不断地读书,在50 年代的世界领导人中没有哪一位在读书和写文章方面超过毛泽东”;即使到了晚年,在视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借助放大镜进行阅读。

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在财政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要增强学***机感、紧迫感,牢固树立终身学***念,把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自觉行动,全面加强政治理论、财政业务和综合知识的学习。

同时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为财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11

小时侯就知道毛泽东这个有名的人物,而且家里还有好多他的相片。读了《毛泽东》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了解。毛泽东有一种敢为人先的豪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从毛泽东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毛泽东最光辉的时期,我最钦佩他。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具有中国农民的特殊素质。他很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他父母对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毛顺生勤劳、节俭、勤劳、勤劳的性格,使毛泽东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劳朴实、不怕困难山区农民的性格。母亲文七妹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

她和蔼可亲,富有同情心,这对毛泽东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可见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如果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的教育就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辉煌是他这些人生中的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共同作用。从一开始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后来第一次把他带出农村,到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贺岚冈老师,还有杨昌济老师,他非常欣赏他,等等。

他们都对毛泽东以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然后先天的才能和后天人的影响使毛泽东形成了许多优良品质,可以说决定了他的成功。

首先,毛泽东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这使他在与父亲毛顺生对峙时首先使用的。他成功地抵制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婚姻,尽管这使一个女人一生受苦。然后就是他与社会中的不公平待遇做斗争领导了安源罢工等,然后是同反革命的斗争,同国民党的斗争,同霸权主义作斗争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一部同旧思想不公平斗争的史书。

善于学习也是他美好品质中的重要的一条,他1908年在井湾里私塾就读时,他最爱读被塾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在学校,老师不让他读书,他用课本挡住阅读;在家里,父亲不让他读书,他用布遮住窗户,让父亲看不见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立即投身长沙革命军。在军旅生涯中,除了接受军训外,他用每月7元军饷的大部分时间订阅报纸、买书,了接时事政治。

他读报读得十分认真,以后成为他一生的习惯。他在湖南省图书馆阅读了许多中外书籍,为他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坚强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伟大者之所以伟大不光他所从事的事业多么伟大,而在于他他能坚持下去。优秀的勇气、聪明的智力、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勇于承认错误等。

这些大自然或后天赋予的优良品质,无疑使毛泽东站在了一定的历史制高点上。

读了《毛泽东传》之后,我一直认为这些因素使他成为一个伟人。我们的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有几个人对生活充满激情,还有几个人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我们不求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努力学习不要再荒废时间,更不要有一天被时间给荒废是我们大学生必须具有的。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5430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