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教师师德读后感

教师师德读后感。

读书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您是否也打算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希望这份“教师师德读后感”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1

通过研究教师的品德和心理,我有以下感受: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道德意义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事实上,教师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他人负有高度责任的人物往往会遭受许多内心的冲突和不安。除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教师还应该对社会、家长和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

教师每天都要进**绪活动,体验情绪紧张和痛苦,使他们比其他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么,教师的心理问题、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是什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教师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群体?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些问题,教师才能很好地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一。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

师德问题表现:

以教为媒做交易:拜金、在岗不敬业

教有所厌底子薄:无兴趣、泄露隐私

发展受挫心失衡:评职、转嫁、 “教师暴力”

言行不一,当老师很难:讽刺、体罚、投票

凯斯:我上课说话时,你能打我一巴掌吗?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狠狠打了一巴掌,我是个女孩,脸皮薄,而且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的自尊心大受打击,从此心里就留下了阴影。

缺乏师德的深层是什么? 应该是反映出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某些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心理扭曲,有些教师由于心理失调、行为失调导致败德行为,以致出现犯罪的案例。

某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教师的品德心理产生影响,使某些教师对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师德表现受到干扰,对一些道德信念产生动摇,失去道德的约束,丢掉道德诚信。如果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很难体现道德价值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更不能为人师表,表现出优秀的职业道德。

虽然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相互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对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有心理障碍、疾病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案例:老师,当你把书扔给我时,我还能记住这些话吗?初中时上黑板默写单词,写错了,老师在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把书扔给了我。下课后跟我说这是为我好,我以后就不会忘记这个单词了,其实早忘是什么单词了,就记得他这下打了,屈辱啊……

为什么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由于教育活动的性质和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师对于学生具有权威性,在师生互动中占据支配地位,学生年龄小,发育过程中,所以学生极易受暗示。

3.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师生关系心理不健康对社会交往的影响: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下降,理解学生的行为的能力下降,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甚至用一些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来对待学生,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带来工作的失败,伤害学生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产生师生冲突。

案例:有一个三十出头的女教师,出生在农村,为了今后能到城市工作,上中学时学习非常刻苦,高考时仅2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外国语学院,不得已上了师范学院的外语系,毕业后当了中学老师,总感到不满意,觉得每天跟学生打交道没发展前途。刚工作不久便因一件小事与学生发生冲突,从那以后,就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防卫意识,城市里人很坏,看不起农村人,发誓以后对学生要狠,决不能让学生欺负自己。

这种对职业的反感,学生观的偏差和性格上的偏执,致使她对学生过于苛刻,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不出她的问题,就会大发雷霆,用非常尖刻的语言训斥学生。一次呵斥一个英语成绩落后的学生“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当初你爸妈计划生育怎么没把你给计划了呢”,这个同学长时间抬不起头来。由于太厉害,学生上她的课都特别紧张,为了避免挨训,许多人采取只准备要提问的问题,课前借别班试卷、考试作弊、偷改成绩等办法应付。

一旦发现,批评更严厉。到了后来,连规规矩矩考高分的同学也不能幸免,因为教师怀疑这些高分也是假的,一次叫了十几个学生到办公室里去当众“审查”,好几个学生当场发生冲突,关系越来越僵,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她每次上课,学生们都开始逃课。有三五个学生。后来,一半的学生拒绝上英语课。

关于师源性心理障碍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 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

四。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认知能力

力量的影响: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师心理问题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知觉障碍:过敏、感觉减退、幻觉、幻觉和思维障碍。

注意障碍: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遗忘,记忆丧失,情绪障碍:

麻木,反应迟钝。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2

洋里中心小学陈巧艳

师德是教师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与之相对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何以形成优美的师德呢?我觉得: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该以学生的成长为基础。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

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只看现在,不看未来,以剥夺学生人格换取教师尊严为代价。他们以牺牲学生的学习为代价,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来换取暂时的高分。事实表明,学习与创造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真正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比如说,如果每节课都精心准备,首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学、怎么说,以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认识自己,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学习。

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真诚鼓励学生学习,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欲望。

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进入21世纪,中国不仅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迈上新台阶。“教育者先受教育”。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本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万物只有一浪一粒沙,在其中航行了多年,把一批渴望的知识分子送到了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

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不仅要深刻,而且要广泛。

五、善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手段和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工程师,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每一个学生,位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加强师德建设师师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只有培养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

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直接体现。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3

教师职业道德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德与教师职业生成》一书在师德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人际及自省智能、与教师的职业尊严、与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师生的沟通、与教师的爱岗敬业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责任,也就是要有很高的师德。下面我就从爱生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谈谈阅读本书后的感想。

首先,教师对学生产生“爱”,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在得到教师的爱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互动,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氛围。然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让爱在师生之间流动,并非易事。

教师应该做到: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使他们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放开老师的权威,低头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的老师也可以这么亲近我。2.

尊重、接纳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水平、学习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师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

优化与学生的沟通策略。老师要打开的门不是普通的门,而是学生心灵的门。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其次,教师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他们没有责任感,他们就不会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有责任心,明确责任,负起责任,尽力而为。只有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神圣职责。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你每天忠实地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也就是说,你要对自己负责,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负责任的人民教师。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4

幼儿教师师德学习之观后感范文

今天上午在单位的师德学习中观看了影片《幼儿园》,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纪录片,影片记录了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生活。影片开头就打出了两行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是我们自己自己……这句话就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对记录片里的场景并不陌生,而且我刚带好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抱着爷爷奶奶的腿,哭得淅沥哗啦的场景依然那么清晰,那一刻是孩子走向人生独立的第一步,作为老师,尽力关心照顾好每一位幼儿是我们的天职。可第一天午餐时,有孩子吃饭泼了满身的镜头,之后画面就切了,给大家的感觉怎么都没人管,不知是老师真的疏忽了,还是导演有意剪辑的结果,这样的镜头不知会让多少家长误解啊,我相信每一位幼儿教师对此都不会置之不理的。

我们不是全托幼儿园,对影片中幼儿在园洗澡的场景也不了解。而我无论从老师还是家长的角度都不能接受那样的场景:孩子不分男女,全部脱得光溜溜的排队等着洗澡,还有在洗澡时不顾孩子是否会让水或沐浴露流进了眼睛,一边是孩子在大喊:“我要跑、我要跑!”一边是阿姨、老师仍死死地拽着孩子,她们就像是洗衣服一样尽快把这些孩子洗完,完成自己的任务。世上最真切的爱莫过于感同身受,什么叫感同深受,这种漠然会是一种感同深受吗?

看完片子,自己也是幼儿园的老师,有很多的情况都是自己面对过的,我的内心无法平静,难道幼儿教师真的都这样做吗?幼儿教育真的'都是这样的吗?……我知道我不是片子里的那种老师,我的同事们也都不会这样做,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爱的教育”,我们始终以智慧的爱来爱孩子,引导孩子学会爱,学会爱父母、学会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的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5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诸多棘手问题,也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在认真阅读了这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兵法”后,我心头一些关于教育的疑团也逐渐化解了,这本书教会我用不同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来看待和处 第一、师生相处应该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可太远,又不可太近。太远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没有效果,太近则一旦失败就没有退路。常听到老教师提醒我们,不要真的和学生做朋友。但最初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书中在《当头棒喝》一篇中,对待那位课堂上说脏话的男生,“变脸绝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放你一马”的宽容,令学生心服口服,说脏话的现象至此杜绝,甚至让他们毕生难忘。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在修正学生的心理。我们的工作目标决定了我们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使命,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擅自做那些违背共同目标的事情。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使我触动较大的有以下几点:

第二、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事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就盲目地打起攻击战,那结果一是败下阵来,二是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成功,那也只是侥幸。如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 第三、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用心去研究。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这本身就是创新。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除了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之外,眼光还要看到教育以外的世界。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时候是就事论事,就教育谈论教育,结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子,眼睛多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自觉地把其它学科其它门类的思想或经验借鉴过来, 第四、新时期的教育不应该还是大面积的播种,而要注重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播种玉米或水稻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我们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进行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我想,只有真心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会有这样的好点子。相比较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读完此书,我更加认识到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像我们这样年轻的班主任更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

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落”的委屈,冷静地反思,最后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 也许能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6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要做好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要时时刻刻的充实自己,下面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教师的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所有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因素中,最具感染力的莫过于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它胜过无数语言说教和严格的纪律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以身作则精神,概括的讲就是要有雷锋精神;雷锋是为人民服务的,那我们教师可以定义为为人民的下一代服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重视课程的内在价值,把教材看作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促进学生理性能力的进步手段,它会积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同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将是民主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为他在未来的社会中的良好适应性打下基础。

再则教师的认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性格(包括热情、民主、公正、创造)也是师德的组成部分,虽然不过几十个字,十多个词语真做起来要打起200%的精神去做好。

教师的工作场所在学校,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也有人际关系,怎样处理好与学生和同事以及领导的人际关系也是重中之重,要做到能够辨别他人的情感;能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

能与他人形成、建立和维持各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喜欢以小组或小队的方式工作学习;对别人的观点能够倾听、理解并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影响他人。如在对待高期望学生和低期望,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实施的方法要想对学生有利的方向发展。

对于如何处理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我想我们教师应当调整认知以开阔的心态认识工作的意义;不断追求目标,关爱学生,培养职业情感,积极自我暗示,学会反思,不断进取,丰富生活,学会放松合理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

最后的总结读完这本书后与我们刚开始培训时的誓词不谋而合,一位有师德的教师必须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这八大品质。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7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时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8

张运明的备课不仅是教师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一个共同的话题。备课虽然受到关注,但也存在着认识不足、备课不深入、考试僵化等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

有人认为,自己本科、专科毕业,教个中学、小学什么的不在话下,备不备课没什么关系。有些人认为他们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懂得如何轻松备课。有些人认为这个计划不如这个改变好。准备好的教案在教室里常常是无用的。简单的准备就可以了。

带着这些迷茫的认识,导致松懈、松散、飘忽不定,随意备课甚至不备课。

要知道,教师的知识有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学校所学只是沧海一粟,更多的知识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懈学习,而且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这样,当面对充满无限想像力和好奇心的学生时,他们就会有所准备,教学就会更加自信和高效。即使教学已有多个轮回,但知识在更新换代,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情境等都在发生变化,自己不备马买鞍快马加鞭,怎跟得上时代车轮?

至于教室不在事先设定的轨道上也不是借口。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刘勰也说:“木体实而花萼振。” 刘勰还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课上的精彩源于课下的日积月累的功夫,缘于课前精心的准备。顾名思义,备课就是备课。

狭义的理解是为一门学科、一个单元、一节课作准备。广义上讲,就是为一个学生、全体学生、全体学生的未来作准备,为一辈子的教学理想作准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备课时所说:

“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这类优秀教师不仅备课是如此,而且在整个教书育人工作中,都是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形成敬业、精业、乐业的递进,形成职业、专业、事业的修炼,课堂因预设而精彩。

二是备课不深。

传统教学提倡“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教学参考中找寻教法,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没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东拼西凑,亦步亦趋,东施效颦。他可能会从新老师转变为熟练老师,然后成为专业老师,但很难成为专家老师,甚至是著名老师,甚至变得更难成为教育家。

新课程背景下,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自己、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语言、备教具,各种因素构成一个系统,优化组合,形成最优化教学和有效性教学。只有不断地、广泛地学习,教师才能与时俱进、灵活应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于漪老师为了“使人昭昭”,上一堂课常常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为了弄清楚鲁迅《药》中“什么都睡着”一句中“着”的读音,竟然查阅了外文本。

如此“庖丁解牛”,潜心钻研、透彻理解,课堂上自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深入思索、改革、创新,教师才会沿着“模仿→独立→创新→特色→个性”的路径,塑造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当然,希望教师无所不知只是一个理想,有时,老师不如“高徒”,教师要像手压式抽水机械一样,善于用自己的有限的“引水”引出“源头活水”。

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有利于集思广益,但不能代替教师的个体劳动,教案只能是“个案”,而不是“共案”,大同中要有小异。

三是检查死板。

教学计划是教师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考核教学计划是管理者管理教学、加强过程管理的重要措施。然而,一些行政计划的严格审查和一些教师对考试的态度,使得这项有意义的工作流于形式。我们知道,教案是有个性的预案,优秀的教师一生都在作准备。

既然有个案,就不能强求一律,应允许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既然是预案,就不能囊括所有情况,否则,课堂就失去了教学机智和灵性。邓小平说: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条文的、**的,详细的、简约的,课本的、教案本的,书面的、电子的,word的、***的,因科而定,因人而异,“不看广告看疗效”。对同一版本教材有丰富教学经验并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免检”。

如此按教育规律检查教案,为教师减负,教师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抄教案了。

作为学校行政,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上,唤醒其教育良知,开发其“内源”,增强内驱力和责任心。教师自知、自觉、自律、自由,把整个身心都投身到教育事业,为之求真、创新、献身,还有必要担心他无案上课、敷衍塞责吗?

总之,重备课轻教案,重头脑轻手臂,内紧而外松,能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魅力。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9

认真品读了《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做阳光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真好,并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阳光教师必须做到:在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感受了智慧的魅力,宽容的力量——宽容是智慧、是力量,宽容是爱是体谅,宽容也是福。从而更加懂得: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一名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又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慧者。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智慧是靠后天的“勤奋”得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勤奋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不断学习和交流,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做一名阳光教师,就要乐于读书学习,走进阳光海洋。知识就像海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缩短与彼岸的距离。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是的,不坚持学习,不习惯读书,文化底蕴就会逐渐缺损或丢失,人就会表现出肤浅和浮躁,就会慢慢地被时代所抛弃;做一名阳光教师,就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别提孩子了,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正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渐长大的。因此作为教师,我要改变自己的观点,用赞美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而形成赞美的习惯。那么,我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也会从心里感到自己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我要做一名阳光教师,调整好心态,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以及学校、家长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10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师德乃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示,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面对。。。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

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后来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的师尊重和张扬人格的,是富有创造性的。即使对学生的爱是一样的,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

尊重和爱护学生的生命,宽容和理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发展负有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师德是教师生命的基本标志。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是引领教师专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教师职业生活幸福的精神基础。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儿童,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他们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直观的榜样。

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真正满意自己工作的教师,是自觉享受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的教师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智慧的化身,是道德的楷模。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孩子。他们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具有很强的教师导向性。老师的每一举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倡导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

只有一个美丽的师德,才是阳光、友善、有趣、有效的,因此才充满幸福。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反感。可以说,目前职校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老师不爱学生,学生不尊重老师。

那如何提高个人的师德呢?我认为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其次,多阅读一些教育前辈们的心得体会,从中提炼教育精神和教育实践;再者,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根本,坚持从学生利益出发,把提高师德师能作为教师职业和事业的追求。然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我认为应以“爱”为主线,首先,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爱学生不容易。学生更难意识到老师爱他们。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

有了爱,如果这样做,孩子们将很容易接受和改变不良行为。

教师对学生产生“爱”,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在得到教师的爱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互动,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氛围。然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让爱在师生之间流动,并非易事。

教师应该做到: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使他们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放开老师的权威,低头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的老师也可以这么亲近我。

2.尊重、接纳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水平、学习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师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优化与学生的沟通策略。老师要打开的门不是普通的门,而是学生心灵的门。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教师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他们没有责任感,他们就不会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有责任心,明确责任,负起责任,尽力而为。只有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神圣职责。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你每天忠实地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也就是说,你要对自己负责,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负责任的人民教师。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11

读了《新师德》我觉得我们做教师应该加强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和品质,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尊重教育事业,就要专心于业务研究,而不是浮躁、耐得住寂寞。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是一位能够从教育职业劳动中体会到无穷乐趣的专业人士。

教师敬业的核心是尊重职业、精通职业、献身职业。

尊重职业。尊重自己的教育事教师专业化的首要标准,是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热爱和尊重是职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重的情感,才能维护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悦和快乐等肯定性的体验,在职业活动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必须有一种不能放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和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真正尊重职业,把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视为极其神圣的职业。这种敬业精神包括高尚的情感、无私的品格、务实的作风和奉献精神。

精通职业。每一位教师都追求更好的生活和事业,希望自己的专业活动有价值、有意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要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成为行家,掌握和掌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

要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自己担负的职业,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成为自己业务领域的专家,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献身职业。对一个教师来说,无私地投身于崇高的事业,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常常会感受到这种责任感的存在,在履行这种责任和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自己内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的抱怨:

“如果有机会选择,就是去扫大街,也不做教师,”“在所有职业中,教师工作最苦、最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漫长历史时期,教师职业的特点是职业高尚、生活贫乏。我认为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付出代价。

有时候,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真的很累,但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付出代价。谁让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现在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每年都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如果我们今天不珍惜这份工作,明天就会失去它。现在我们有了这份职业,应该感到欣慰。因此,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把它做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生命。

教师师德读后感 篇12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我认为“传道”传的就是师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会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对孩子进行激励、鼓舞,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面貌去感染孩子,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师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师德是教育的根,它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心灵感悟。我们作为教师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空。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的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的工作中,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工作的琐碎而心烦,因工作的劳累而抱怨,但只要想去我是老师,我不能误人子弟,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激励下,用我的真诚与爱心去拥抱每一个学生。我经常想着两个假如,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去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然而,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孩子们给我写的几封信,看到他们那稚气、真诚、感恩的话语,让我感动,我流下了眼泪,眼泪里不仅有辛酸,更满含了幸福,那字里行间里承载了孩子们沉甸甸的爱!我为我的工作感到欣慰,为我的教育事业感到自豪。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师的人生写照。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热忱,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用最完美的自我努力实现我教好书育好人崇高理想。我无悔于我当初的选择,我会更加热爱我的职业,爱护我的孩子们,用我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复兴!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5690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