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厚德载物读后感

2024厚德载物读后感14篇。

如何写好自己的第一次读后感呢?在阅读了作品后,我相信你会对这部作品产生兴趣。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感谢您提出的要求句怡美编辑为您找到了一篇符合的“厚德载物读后感”,希望此文能够为您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1】

诚如开篇明晰,“载物”二字似乎莫名中有关乎责任与使命的意义。于我,从“厚德”到“载物”,实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出一辙,为由己及人、由小及大之外推。在这一意义上,美国黑人诗人社会学家玛雅·安吉洛“你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亿万雄兵。”之言亦有异曲同工之内涵,即哪怕形单影只地奔赴万里前程,亦肩负着千军万马的社会责任——如此,一言以蔽之,曰使命也。

扎根苍茫大地/深爱热土家园/叶子是碧绿的江水/花朵如天空般蔚蓝/马兰花默默人间美丽/马兰花静静岁月流传/马兰花默默绽放荒野/马兰花静静安详天边/征服狂风黄沙/燃烧希望火焰/永恒的身影和微笑/是如此辉煌和平凡/马兰花默默人间美丽/马兰花静静岁月流传/马兰花默默绽放荒野/马兰花静静安详天边

落幕尚未久远,歌谣依然回荡。年复一年,邓稼先以身铸国魂的故事在清华人中口耳相传,恍若昨日。这便是我所以为的“厚德载物”之使命罢——厚德者,是邓稼先个人“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上善若水之胸怀;载物者,是正如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二十年后提笔写下的“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波澜壮阔之成就。唯有培育宽宏沉稳之人格,铭记“祖国需要我”之使命,方可如是隐名埋姓28年,宁静致远,隐忍负重,于大漠荒壁中静待马兰花开。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2】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今天,我看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使中华民族日渐强大,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指刚建的的精神,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厚德载物,指宽厚的精神,同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爱国”、“和谐”与“仁爱”。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深深融入到了我们的血脉之中,爱国之心生死不移。为了国家的利益,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

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和谐,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没有恶意的争斗。问一问自己吧,今天我做到“和谐”了吗?

比起爱国和谐,仁爱更好做到些。当你看见一个婴儿向河边爬去,你会本能的拦住他。这一个动作,谁都能做到,而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很好的诠释了“仁爱”一词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是艺术精华。

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宗教、文学、史学、书法、绘画、戏曲、文明等文化都被遗留了下来,这些传统文化都在我们身边,当你去吃一道浙菜,你会赞叹它的香味,细细品味,才会发现它内在的精华,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下去。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3】

《厚德载物大道树人》学***,我深有体会: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然后才能以德治国,以德育人,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的态度。教师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态度是身心健康的内在驱动力,能促使我们积极进取。不仅如此,教师良好的心态也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此外,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呢?《厚德载物大道树人》进一步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辟新教法,探索新模式,时刻更新自己的学识,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总之,这次对《厚德载物大道树人》的学习,使我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同时也为我将来的工作目标指引了一个方向。我会用它来激励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的一盏明灯!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4】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师德建设,新的学期,学校组织阅读了《厚德载物,大道树人》这本书,书中阐述关于师德的理论,让我深有感触。

一、认同的观点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师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格素质,纯洁美好的心灵——爱心、诚心、责任心。

把真善美、情操、品德、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文明的时代,让公正而和谐的思想,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

二、联系实际

在职业教育中更需要师德。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业中学学生需要更多的纪律、健康、道德和安全教育。因此,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中职生直接面临就业,德育教育更为迫切。中职生更会表现出自己的不自信,在教育中更需要自信教育,要多表扬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三、反思重构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学生是从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地接受错误。教师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一个教师来说,学识渊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和生活中,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学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来接纳你,更多的启发、暗示、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到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多鼓励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循循善诱,用爱的教育使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上的一种全面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厚德载物”所体现的外融力。这种外融力最直接最典型的就是奥运会上中国人民开放怀抱拥抱世界的热情和活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力,同时还有着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从奥运会开幕式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论语》吟诵到刘欢和萨拉布莱曼的“我和你”的演唱;从150万奥运志愿者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服务到时刻散发着迷人微笑的奥运礼仪小姐;从传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欢迎你》到残奥会闭幕式上英国代表团打出的“谢谢你北京”的条幅,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的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从千年文化的积累,到百年梦想的期盼到七年历程的准备,最后表现为完美的举办。中国与奥林匹克结合的历史,正是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见证,也是中国博大、宽广的民族精神正式亮相世界的开端。

当圣火在国外传递受阻时,亿万华夏人民齐声高呼,保护火炬,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从“家乐福事件”到千万华人、华侨在国外自发组织护卫圣火,爱我中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深眷恋。

民族精神使我们更加团结友爱,民族精神促使我们与世界更加共融和共享,同时也使我们更加自立自强,永葆战斗力和活力。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6】

学术之路于我尚且长远,依旧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番“愿意”极大程度上来源于我所仅能称之为的“使命”,所谓平等社会之理想建构——

我常说,我对法学的憧憬缘起哈珀李的著作《杀死一只知更鸟》,此言不虚。故事中律师阿蒂克斯在拨开真相疑云的同时,也为我开启了法学的殿堂,到如今引领我踏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大门。

诚如阿蒂克斯所言“有一个人类社会机构可以让乞丐平等于洛克菲勒,让蠢人平等于爱因斯坦。这种机构,就是法庭。”这伊甸园般美好的愿景,恰恰是法律之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你可以认为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不懂人情、不晓世故。殊不知,法律,它正是在最不近人情处显尽人性的温情,它是一个贫富贵贱悬殊分明的社会里保护弱势群体的最后一道屏障,它在这个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时代里守护着公平正义的最后一方净土。法律中有“疑罪从无”的论断,法律总是以人性揣度人性,以证据量定罪行。因为远离主观臆断,法律赋予了一切人应得的尊重和信任。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法律,从高三时候理想的坚定,到一个月来专业的修习,这番至高无上的信仰从未改变。为此,我愿意接受法学对法律人理应苛刻的要求,是如阿蒂克斯雄辩时的慷慨激昂,“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守执着,“就算被全世界背弃,也要为正义背弃全世界”的信仰担当,像古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忒弥斯,举剑攻克黑暗,提秤衡量是非,蒙眼毫无偏袒。

我亦愿意秉承我心目中的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学励志,于求学治业中坚韧强毅,克己制胜;宽宏沉稳,于责任使命下宁静致远,隐忍负重。左手学术,右手使命,以“双肩挑”的姿态渐行渐远。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7】

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课,让我难以忘怀。文章一开始讲述了张海迪《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故事,讲述了她在5岁时患了脊髓病,胸以下部位全部瘫痪。依然没有眼泪,躺在床上坚持学习,也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检查和催促,一切都靠自己。

后来成了文学家。读着读着,不禁流出了眼泪,我现在已9岁了,每次星期天老师布置的不足半小时的作业,还需要妈妈督催,否则不能完成。今天,在学习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想彻底改掉那个坏的学习习惯,再也不需要妈妈催促我学习了。

在后边的四则廉洁故事中,《老驴脱险境》的故事,再次使我难以忘记。如同驴子的情况,在我们将来的一生中,也可能会落入“枯井”,会有各种“泥沙”掉在我们身上的现象发生,我们是心怀绝望听天由命,还是勇敢地在困境中寻找出路重新站起来呢?我想,从枯井里出来的办法,应该是像故事中的驴子那样,把“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泥沙上面去!

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遇到事情我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做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学会自立,在困难面前不哭泣、不退缩。站稳脚跟,战胜困难的我。tips:

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体现。写作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离不开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外面的世界,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勤快的练习,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8】

读过《经典与成长》这本书后我有很大感触,尤其是《厚德载物》这一课。

用深厚的德行承载事物。这是厚德载物的大意。孔子曾说过: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这也是《厚德载物》这篇课文的第一段话。比如:小红和她的同桌小丽在共同探讨一道数学题。可是,老师给她们的卷子上画的是。下课后小红说是小丽的解题方法不对,小丽说小红的计算出了错,结果谁也不理谁了。如果小红和小丽不责备对方,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她们还会吵架吗?还会不理对方吗?

大地平铺开来,十分广阔。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用宽厚的德行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厚德载物》的第二段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学君子的精神,尊重君子的做派,争做君子的品行。内心可以宽容一切。比如:小刚在喝水时一不小心将水洒到了小力的身上,小刚马上给小力道歉,还把书放到窗台上去晾干。小力原谅了他,并成为了好朋友。如果小力大打出手那后果会怎么样呢?

《厚德载物》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宽容大度。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9】

静心育人潜心教书

——读《厚德载物大道树人》有感

余姚市高风中学胡红绒

从教十多年了,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似乎感觉到越来越疲惫,在《厚德载物大道树人》一书中提到“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对此深有同感——生活累:经济收入低,生活压力大;身体累:工作负荷重,医疗条件差;精神累:

职业倦怠普遍,自我效能感低。

暑假小堂妹高考放榜后填志愿来征求我的意见,按她的分数足可以填报浙江师范大学,但是她不愿意,说是当老师太清贫了,她要以后自己开公司当老总。是啊 ,确实选择当中学老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平淡的生活,这也正是自己当初不悔的选择,那么既然早有思想准备,当初刚工作时的满腔热情**去了呢?如何克服种种**,一如往昔地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其实,精神的富足比物质更重要,只有精神不滑坡,才能静心育人、潜心教书,并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学生道德的成长与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与道德生活的精神交流、情感调适很难得到其他职业的享受。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仅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仅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认同与平衡,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他的生活内涵日益贫乏,生活质量不断下降。他不仅容易在教育中迷失自我,而且大大降低了事业幸福的可能性,失去了精神支点。而当教师把岗位职责当成积极情感体验的对象,把教育事业当成教师的精神寄托,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和祖国的前途、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时,他会因自己的道德理想的体现或实现而感到兴奋、骄傲和幸福,他自然而然体验到工作中的乐趣,即使有苦有酸有辣,也会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支配下找到生命的依托,找到人生价值实现的动力,并在这种实现中体验巨大的满足。”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也没有举世闻名的辉煌成就。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课上课下、白天黑夜,总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心血和汗水。可以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受苦受难。

教师在物质上也许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教师拥有教不完的学生,当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投入教育事业中并为之奋斗,他从中体味到的是学生成长的快乐,是享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他找到了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实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其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应具有淡泊名利、心安利的的情感。如果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就不会平衡,既不得自己的心理健康,又对教育教学不利。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骛,得到则欣喜若狂,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教师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永远也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反而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心生倦怠。

大教育家孔子把“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联系起来,把“学而不厌”作为“诲人不倦”的前提,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天天学习,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从而达到诲人不倦的境界”。教师一方面对自身发展有不断的追求,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以高度的奉献精神对待利益得失和工作中的挫折,师道不殆,活到老学到老;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和对待学生在发展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充分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对待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反复,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持之以恒,不厌其烦。

教师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源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在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的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效果的突破,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当教师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传递爱心和自信,用真情滋润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用热情和激情,感受幸福,体验满足。

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已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静心育人、潜心教书,在平凡的岗位上体验为师之快乐、教育之幸福!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10】

自强不息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运动,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下来的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两句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古代人以天地为最大,由此引申出人生哲理:人生应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应像地那样广阔包容而厚德载物。

外资进驻,中国银行业的奶瓶被抢夺,上市后的国有银行能否抵御住外资进驻的冲击,不久将见分晓。自12月11日起,外资银行上百年的管理经验、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和多样化的盈利工具,势必对中国银行业单靠存贷息差盈利的经营模式构成威胁。在中国彻底解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镣铐,中国银行业能否彻底丢掉襁褓和奶瓶,是经受住外资银行冲击的第一步。

面对外来的冲击,我们不必惊呼狼来了,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狼共舞。这就是今天的中行人。在参与国际竞争和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区域竞争中,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规律,只有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敢为人先、善于超越自我的理念,保持一种顽强奋斗、拼搏向上的姿态,人人自强,个个争先,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发展中行、振兴中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理想和信仰。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有理想和信仰支撑,人才能不畏艰难困苦而乐观向上,才能长久奉献而无怨无悔,才能最大限度地燃烧自己,追求崇高,使生命发出光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屡经劫难,战火连绵,分分合合,然而有这个民族魂维系与支持,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在神州大地上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是奋斗与道德的结合,它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集中表述。

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数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而奋斗不止。走过了风风雨雨,有挫折、失败、艰苦,但更多的是胜利、超越与希望。

要干一番事业,首先必须自强不息,没有自强不息精神,就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源泉。

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具备忧患、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时常考虑所处环境,清醒地反思,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有效地预防危机、排除危机;只有自强不息,才会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认识到他人的长处,用足够的时间来修补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学习发现所面临的新问题,接受新的挑战,整合资源实现对现状的突破。自强不息才能顺应时代变化、抓住机遇,时常变不利弱势为有利强势,最终达到事业的成功。

自强不息是能否成功的前提,她固然重要,但在努力自强自尊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善于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注重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同社会谐调发展,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厚德载物,这是团队精神的必要内涵,既要宽容他人,更要取人之长,要有虚心求教的宽广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只有这样,才不会求全责备,尖酸刻薄,才不会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目光如豆、高傲自大、心胸狭窄、蝇蝇苟苟等卑下品格都是同厚德载物的要求相去甚远的。自古就有德才兼备、德能勤绩的用人及量人的标准,人才德为先,厚德方能载物,成就伟业。

自强不息的基础是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厚德载物则强调重视整体的以信和为贵的理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着强有力的互补,自强不息激励人不断地向前,然而人对于压力毕竟有个极限,随时可能出现惰性。而厚德载物却给人强烈的责任感,出于这种推力,自强不息才能源源不断地得以延续。

牢记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牢记不求一帆风顺,只盼能在逆境中坚韧不拔,愿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厚德载物,行稳致远。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11】

暑假里读过不少故事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田螺姑娘》。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谢端的年轻小伙子,从小父母就去世了,是左邻右舍一起帮助抚养长大的。他虽然一贫如洗,但是非常善良、勤劳。

一天,谢端一如往常地下地干活,突然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田螺,但是谢端并没有伤害它,并带回家把田螺放在一个大水缸里养着。突然有一天,谢端干完活刚回到家,就看到了桌子上一桌子的饭菜,他以为是邻居帮忙做的,就没有多想,便吃了。可是,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如此,他便去村里询问,可没有人说是自己做的,谢端疑惑不解。于是第二天,他干完活很快的就回家了,发现水缸里的田螺,走出来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慢慢地走到灶台前,女子刚想走,谢端便一个健步冲了上前,拦住了那位的女子。

走近,谢端这才发现那位女子的裙子,没有一点沾湿!他便上前询问那位女子:你是谁?那位的女子解释道:我是田螺姑娘。谢端见田螺姑娘长相甜美,田螺姑娘也看他勤劳、善良,便结了婚。

可好景不长,蚂蟥精看上了田螺姑娘,又见她对谢端很好,于是想霸占田螺姑娘。好在谢端聪明机智,用盐杀死了蚂蟥精,经历了一番周折,最终又和田螺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了。

这个故事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谢端的勤劳和善良,上天都会厚爱他,让他得到了最好的回报。田螺姑娘懂得感恩,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蚂蟥精则是因果报应,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我也要做个勤劳善良、懂得感恩的人。我要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我虽然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国家,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我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当今社会只有科技发达了,国家强大了,别国就不敢欺负。我要珍惜当下,奋发图强,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12】

今天,我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课,让我难以忘怀。

文章一开始讲述了张海迪《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故事,讲述了她在5岁时患了脊髓病,胸以下部位全部瘫痪。依然没有流泪,趴在床上坚持学习,并且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全靠自己。后来成了文学家。读着读着,不禁流出了眼泪,我现在已9岁了,每次星期天老师布置的不足半小时的作业,还需要妈妈督催,否则不能完成。今天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要彻底改掉那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再也不用妈妈催的好孩子。

在后边的四则廉洁故事中,《老驴脱险境》的故事,再次使我难以忘记。如同驴子的情况,在我们将来的一生中,也可能会落入“枯井”,会有各种“泥沙”掉在我们身上的现象发生,我们是心怀绝望听天由命,还是勇敢地在困境中寻找出路重新站起来呢?我想,从枯井里出来的办法,应该是像故事中的驴子那样,把“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泥沙上面去!

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遇到事情我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做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学会自立,在困难面前不哭泣、不退缩。站稳脚跟,战胜困难的我。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13】

《厚德载物大道树人》学习之后,我深有体会: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此外,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呢?《厚德载物大道树人》进一步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辟新教法,探索新模式,时刻更新自己的学识,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总之,这次对《厚德载物大道树人》的学习,使我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同时也为我将来的工作目标指引了一个方向。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厚德载物读后感【篇14】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后感之我心目中的清华精神

“巡礼”者,凭吊怀古也。所谓“清华精神巡礼”,为纵览清华百年校史之慨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缘起1914年11月10日梁启超先生同方部内《君子》演说,以《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语激励世世代代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奋发图强,“异日出膺大任”,“作中流之砥柱”。

“自强不息者,勉学励志也,于求学治业中坚韧强毅,克己制胜;厚德载物者,宽宏大量也,于待人接物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清华精神的作者于前言中如是释义。愚以为不然,非言有误,只觉至少于“厚德载物”处对清华人远不止个体品德之养成。在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清华精神,实为学术与使命、小我与家国之共同体也。梅贻琦校长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以下,且以一代名师之典范,兼顾自我成长之历程,就学术与使命二者浅谈我所理解的清华精神。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6215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