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中国精神观后感

中国精神观后感汇编。

一篇观后感的最基本的要从哪个方面开始写呢?我们的思维也随着这些优秀的作品发生变化。 建议大家看完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了解,经过细心的考虑句怡美编辑为您编辑了“中国精神观后感”,欢迎参考让您更快获得知识!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1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着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着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2

注:他所谓的英国流氓主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是英国的民主。德国是正义的,憎恨混乱,而英国流氓制造混乱,这只会激发德国的军国主义,导致战争。

该怎么做呢?把人民驯化成中国人,啥事儿也没有了。

人类的知识存在上万年,不是为了一个固执的老头的特立于世而去为其所用。读了他的书,他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奇才和行为艺术让时代终于记住,转型期有这样一个声音。就像是人类进化中,倔强的阑尾。

发了炎了,谁记不住啊!割了拉倒。

ps:我觉得哈,那个经常写出让人警醒的好文的苏维埃师兄,在其他方面无疑是犀利的进取的。说到愤青制度,就是上面提到的第四种人。

ok,完全同意西方不是好东西理论,而且从统治者角度讲,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是利于统治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行吗?利于统治就一定利于进步吗?更不用说在维护国家实力和保障人民权利之间寻找平衡点,更不用说李刚门不到70码,而是责怪人民发帖看韩寒。

puei!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家停摆,不是人民的原因,也不是人民的力量,而是人民的痛苦。

我晕,怎么写这么远,能通过不?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3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

他出生在南洋,在西方学习,在东洋结婚,在北洋做官。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不愧是“清末怪杰”,他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辜鸿铭也是一个“狂徒”。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只能软弱,被别人宰杀。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

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正是辜鸿铭这种狂放的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无比自豪的态度,使他写下了《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从头到尾都在褒扬中国人的书。

《中国人的精神》,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全书分为绪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导论阐述“良民宗教”;正文第一章论“中国人的精神”,第二章论“中国女子”,第三章论“中国语言”,第四章论“约翰 ·史密斯在中国”,第五章论“一个著名的汉学家”,第

六、七两章论“中国学”;附录论“崇拜群众的宗教”或名“战争与出路”。

在这本书中,辜鸿铭阐述了他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西方信息披露的看法。在这本书里面,他形象的描绘中国人是活在心灵生活里面的:“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

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

因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绪化或人性化的生活,他们有时可能会被说成忽略了应该做什么。在辜鸿铭看来,又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如牧师、军警等)还不算,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无疑,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

但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义务,即忠诚的义务——无私、绝对的,自然也包括三纲五常等。因此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有**头脑,又有孩子的头脑。

因此,中华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辜鸿铭认为,当时的西方列强已经是没有了道德的约束的,即使连曾经有的对于宗教和法律的恐惧都在战争中丧失掉了,而要拯救这样的西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在中国,即在中国人的精神之上。可以说,辜鸿铭先生真的把中国文化尊重到了极致,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已经到了自大的地步。

然而,辜鸿铭的书只描写了那个时代甚至那个时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人。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所以辜鸿铭的书中有一些荒诞的观点。这些论断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了。

比如在此书中辜鸿铭先生对于妇女的看法就未免有欠妥当。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中国妇女的概念是一个手里拿着扫帚打扫和保持房屋清洁的女人。

事实上,中国的“妇”字,本来就是由一个“女”和一个“帚”两个部分构成。这是否很可笑呢?在书中第二章的对妇女描述中,辜鸿铭写到了“三从四德”,并大加推崇。

这就是他迂腐的地方。在有些地方,他太相信孔孟之道。更可笑的是,他曾经把男人比作茶壶,把女人比作茶杯。茶壶通常有几个茶杯,所以他认为男人应该娶妾。这岂非可笑之极了么?

相对于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完全从中国人丑陋不足的一面出发,直指中国人的劣根性。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的丑陋面,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严厉检讨。

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因此他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柏杨曰:

“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

”“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缺点都在书中一一列出。不得不遗憾地说,似乎这些丑陋的方面都在中国人身上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并且不止是一次两次,不止在一个或两个人身上,而是广泛地存在在中国人之间。这本书用最尖锐、最精辟的句子彻底否定了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从根本上是丑陋的。

但是,中国人真的是丑陋的吗?诚然,我们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哪个人又能没有一点一丝的不足呢?除了这些不足取之处之外,正如辜鸿铭先生所述的那样,中国人身上还是有着中国人的精神的。

这种精神就是谦卑、善良、忠诚和仁爱!而且,在我看来,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血肉植中,中国人从出生就有了这种精神!

与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与其妄自菲薄,我们不如正视自己,不管好的还是不足的,我们身上都存在着,不可能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也不可能有人只有丑陋,没有美丽。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改正我们的缺点,找到我们的长处。我想,辜鸿铭老先生写下《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的含义就是要让当时的人们觉醒,让那些屈服于封建、屈服于帝国主义的中国人站起来抗争,让那只沉睡着的雄狮重新醒过来!

在当今世界,中国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是我们需要完成的。我们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精神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最优越的条件。

中国人的精神必将永远延续下去!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4

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2013级6班袁钰森先生:李荣

今天,我又读了一本新的书,名字叫做《中国精神》!它讲的是我们难以忘却的一次灾难,那就是5.12大地震,它曾带走了我们无数同胞的性命,但也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精神。

在这本书中,我们被告知人性的伟大。许多人被写进了这本书。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但他们做了不平凡的事情。这是他们对人类精神的执着和热爱。我非常钦佩这些人。因为他们是一个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个当之无愧的英雄!所以我敬佩他们,我敬佩这些勇敢的人。

在这本书中,它介绍了所有的救援人员。他们在这里都变成了一个小故事。不仅如此,这本书还暗暗告诉我们,爱是无语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教会了我们许多大道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他是一本有真实情感的书,它不会欺骗我们,他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在这本书里,把每个人救人的故事全都讲述出来,而听完、看完每个故事后,我的心都微微惊动一下,无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大人,他们都坚持不懈地努力救人,我很惊奇,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能把人救出来,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他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那就是爱!爱是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都是一个英雄!

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它告诉我,爱是人性之根,爱可以战胜一切。只要有爱,世界就会更好。我喜欢《中国精神》,我更爱哪些拥有美好爱的好人!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5

by gyj 10.3.27

《中国人的精神》是具有"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老先生所著,它是一部影响世界的作品,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原来身为一个中国人,可以是那么的自豪和足以骄傲.每个身边的国人又是那么的可爱.

读完这本书,总的来说,中国人具备了其它民族所不能同时具有的三大特征,深沉、博大和淳朴。引用书中的语言,可以这么说: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

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因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绪化或人性化的生活,他们有时可能会被说成忽略了应该做什么。”

我想,这些文字正是很好的概括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和内心,一个绵延不绝的文明古国的个性。每一个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或通过电视或报纸看到外国人的生活和习惯时,都必须有一种模糊的自豪感。因为我们在想啊,像他们那样过日子,那么刻板和规矩,把理智渗透入生活的每一个小部分,这样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正是辜鸿铭老人节给说出了我们心里的感觉----“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水平不高,尽管他们在思想和性格上有许多缺点,但他们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青睐,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顺辩护的话,在外国人心目中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中国人的生理和道德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柔是我指出的一种温柔,它源于同情或人类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来自本能,而是来自同情——来自同情的力量。”可以这么说,如果学***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

书中提及,中国人是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我们的心灵的生活,并不是某种精神上的感觉,或者又是精神上的某种意识,更不是那种西方式的头脑生活的刻板和僵硬,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这种说法也可以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出来。

中国人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显然,中国文化离不开汉字。从文字和语言上看,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精神生活。在外国人看来,中国文字每个都是不同的,学***文字毫无规律可言,要精通和牢记中国的文字是那么的难。

然而,在中国人眼里,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语言文字对他来说也很容易。我想,大概是有这样一个原因在里面吧,因为中国人是用心灵来使用语言的,没有像外国人那样的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语言,而后,我们的语言就变得灵活多义了,往往一句话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含义深刻,也许有多重含义,所以要用心去揣摩。相对的,欧洲人的语言就是用大脑去牢记

的,没有中文语言那样的灵活。

偶尔,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欧美的礼仪。记得文章里面有这么一个内容:作者说,在欧美国家待客之道中,当客人要离开时,主人是不会远送的。

而在中国呢,主人的热情,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也猜到了吧,不管是去哪家做客,当你离开的时候,主人一定大老远的送你去车站或者送好久一段路,甚至驻足目送好久,才会回家。我想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的礼貌和热情也可以作为对我们辛勤工作生活的回应。中国人热情礼貌,因为他们过着一种精神生活。

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中国人的礼貌不如日本人的礼貌复杂,但却令人愉快。折衷礼貌可以称为排练礼貌-就像戏剧排练,它需要死记硬背。

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在更多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宗教开始。想必,说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一定离不开宗教。也许你就在想,我们身边的亲人啊,认识的好友啊,貌似都是没有明确的信仰的。

而在我们中国,那些信教的人有是有,但是毕竟是少数。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宗教人士。在他们的国家,宗教是如此正式。我不知道每周有多少人去教堂。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笔者还认为,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严肃的欧洲宗教。中国的道观和佛寺、寺庙和道观都是比较边缘化的娱乐场所。

英国人罗伯特·道格拉斯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中国有宗教,那就是儒学。为什么中国人不需要宗教?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儒学是一种哲学和伦理体系,它可以取代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产生影响。

作者更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儒学和**教、佛教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称他们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儒家思想的真正伟大在于赋予人们正确的国家观念,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宗教。

其实,儒学不能称之为宗教,而是君子之道。

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由此而生,国人讲究的是一个“心领神会”。这一点,可以从古代陶渊明的文章中的一句“不求甚解“就可以看出来了。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准确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随性的。

可以拿我们独具的国画来说,国画都是用毛笔画的,然而我们的国画,往往都是草草几划,随意的勾勒。它讲求的是一个“神”字,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

有很多人以为我们中国人缺乏信仰。我想读读辜老先生的著作,就能够意识到我们不缺信仰,信仰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我们的信仰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因此只要你行动你就在践行我们的信仰。就如不用说教,一个中国人自然会善待进门的客人,而且唯恐不周。

拥有成年人的智慧,拥有孩提时代的糊涂可爱,拥有伟人般的博大,拥有强烈的同情心,同时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我们美好的华夏民族,一个永葆青春的民族。

亦有很多人认为国人正在逐渐的失落悠久成熟的精神文明,而辜老爷子振振有词的发话:你们要坚持自己的文明,无须惶恐,我们自己能行,我们可以靠自己的经验经营自己的国家。我从作品中能体会到铮铮铁骨,我们说自立自强,何以为据?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之中,无不渗入着辜鸿铭老先生的拳拳的爱国情怀。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有目共睹的。辜鸿铭老先生不遗余力地颂扬中华文明,肯定中华文明,甚至到了言必赞中华的地步。

在他看来,中华文明高于一切文明。因此,一心要把中华文明推向全世界,并声称要用中华文明改造世界。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信心是多么令人钦佩。

更进一步的说,他对中华文化的赞颂,用他的笔来宣扬,让世界了解了我们中国人有那么多独特的优点,无形之中增加了我们的自信。

爱国主义是民族生存和延续的一个根基。也许,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没有很强烈的感受

到自己的爱国之心,但是可以这么说,其实每个优秀的中国人,骨子里都是有一股爱国的情怀的。你可以上网或者看电视、报纸新闻,无论**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或者灾难,国人就会团结一致,共同抵御灾难。就比如说,近代的中国,那么多次到了亡国的边缘,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傲然的站立于世界的高峰,那是因为我们华夏民族不灭的信仰,不灭的爱国情怀,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个不灭的民族。

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华民族完全是一个可以自豪的民族,再没有哪个民族可以和她比拟。也更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就像辜鸿铭老先生一样,有那么多的大家、伟人看好我们自己的民族,坚信我们民族的优秀,我们新兴的一代----未来的中流砥柱,决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要怀揣着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发奋图强,坚信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民族骄傲,承担起传承和振兴伟大华夏民族的责任。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6

读《中国精神》有感

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2013级6班刘文学:李荣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精神。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精神》的书。在这本书中,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精神》这本书描写了在灾难来临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无所畏惧,为生存展开搏斗。通过讲诉一个个鲜明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为生存与生死对抗,为信念付出百倍努力的中国人民。同时,通过这些真实而传奇的事例,赞扬中国人民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受。我既为那灾难带来的痛苦而感到惋惜,又为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来临所做的行为而感到自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国人民,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这个精神是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精神是多种多样的,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应该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作为当代的找青年,应该要有五种精神:

一、要有吃苦精神;

二、要有团队精神;

三、要有较强的战斗精神;

四、要有学习精神;

五、五要有奉献精神。

因此,我就让我们去学习这些精神,具有这些精神。

中国精神观后感 篇7

读《中国精神》有感

杨弋,宜宾市珙县巡场中学2013级6班:李荣

珍惜生命,生命是一朵花,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认识

“只要我能够多救一条生命,就会多以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这是这本书里一位英雄所说的一句话,他的话深深感动着我。使我更珍惜 ,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废墟中的呼救声很小,但它代表着生命。顷刻间,我觉得生命好渺小。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生命。

当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燃起一块厚厚的水泥板时,他们看到一对父母拿着水泥板在满月的时候救他们的孩子。这就是毅力?孩子在梦中依然甜蜜,但他知道父母为他经历了什么吗?——生命的考验。

在救孩子的那一刻,两块水泥板重重地压在年轻的父母身上,也许在过几年,他们就永远离开了他,他会觉得父母是如此伟大和自豪。顷刻间,我又觉得生命是那么伟大,伟大得考验抗起一块块水泥板,与死神搏斗。

在一旁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无怨无悔地奉献着。看她们头上的汗珠,不仅仅是累的,也是她们为了一个个伤员那么痛苦的表情而对他们关心、召集而流下的汗珠,这就是中国团结的精神。她们救了一条条的生命,“只要我能够多救一条生命,就会多一个家庭的美满幸福……好熟悉的话语,每个人都心里有这句话,这又有多少个家庭可以圆满……

走在乡间的田野里,脚下的青草上,春天的花开了,抬起头,突然发现一棵小草正在碎石中长大!顷刻间,我又觉得生命好顽强。能够对抗比自己更强的对手,这是一种多么不屈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对生命的热情就想火焰一样燃烧着。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我会珍惜生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6721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