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扶贫日记

2024-07-03

扶贫日记(范文九篇)。

范文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我们, 一流的模型范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文档任务,优秀的范文都具备哪些特点呢?出于您的愿望我们精心编辑了“扶贫日记”,欢迎您随时参阅本文!

扶贫日记【篇1】

时间:20xx年8月3日(星期三) 天气:晴

20xx年8月3日,今天是个好天气,在汤丹镇大地坡村这里能见到太阳还真是不容易。一大早,我赶往大黑山小组,与村民小组长任太升一起挨家挨户地对我所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1人,进行 >及>的填写工作,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

我带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来到郭发香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郭发香,女,74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致贫原因是生病。老人无依无靠,又无劳动能力,像这样的老人最终是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顺着小径,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贫困户贺吉芬家:贺吉芬,女,80岁,低保贫困户,家庭人口5人,她和儿子张金海有慢性病,儿媳罗水花有残疾,有两个孙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就读小学,致贫原因是因残、因病,脱贫路径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发展教育脱贫、进行医疗救助。

在童安琼家中,看到的也是破烂的房屋,没有像样的家俱摆设,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她今年41岁,家中有子女二人,都还是在校学生,低保贫困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学生生活,致贫原因是因学、无劳动力,脱贫路径是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走到一家一户,我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看到的都是家庭的贫困,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无劳动力,致贫原因都是因病、因残,也无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技能,抵御风险能力极其脆弱。访谈中也看到了群众的期盼,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了解到了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愿望......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午1点多,才发现饥肠咕噜,感觉又累又饿,但比起这些贫困群众长期生活在这大山中的苦,这真的算不了什么,为了能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能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我们每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

 

扶贫日记【篇2】

昨夜的一场大雨,让通往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的路变得泥泞起来。直至中午,山头的云雾还没有散去,气定神闲地切割着天空湛蓝色块,午后的溽热也因此显得从容许多。

来自省委高校工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师范处、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十多个党员代表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大练地村这片土地,便在我们的陪同下,步履不停地上了山,走进城墙坝党支部会议室,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共签协议、互促发展。

在共建仪式上,省教育厅民教处、师范处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雷韬同志和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书记和学新同志分别就此次活动进行讲话,肯定了支部合作共建的重要意义,并对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的支部结对发展充满期待。双方随后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举行了授牌和捐书仪式,开展了第一次组织生活会。

会议室窗明几净,是村民党员们的劳动成果。在组织部、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党员同志依次表达自己对支部共建的认识和希望后,村里党员同志们的坐姿也慢慢舒展开来,表现起初有些胆怯的他们,在对面结对干部的眼神鼓励下,渐渐开始七嘴八舌地用傈僳普通话倾吐着村里的困难,比如垃圾处理,产业规划、道路硬化、活动室设备配备等都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映照着前面委厅同志们说的共建互促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正好是在宏观下引导出微观,在深意中增添点灵光。

傈僳普通话说得快了,就像夏日里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急切热烈,具有奇妙的张力。看到机关同事们竖着耳朵倾听村民党员说话的样子,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突然很为村里的同志们感到骄傲。距离我们工作队员驻村已有六个月,也是他们从对着我们微笑,到见面寒暄“进来闲闲吧”,再到现在并不怯场地提出问题、沟通要求的一个变化历程。我想,以党建为龙头来推进扶贫开发,关键在人,重心在基层。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如何以结对帮扶为契机,打造一个积极、自信、创新的基层党组织阵地,形成共建共荣的合力,互融互补,帮助大练地村按期脱贫摘帽,确保共建活动的实效,可能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结对共建活动在共建双方共同宣读入党誓词这个充满隆重仪式感的场景中结束。这次共建活动将“承诺”、“期待”、“目标”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种在了稻花飘香的大练地土地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结出丰硕果实,谱下美丽诗篇。


扶贫日记【篇3】

为把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成为推进扶贫攻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金平县沙依坡乡切实抓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

落实各项制度。沙依坡乡制订了沙依坡乡驻村扶贫工作队考勤、台账管理、随机调研和信息报送等制度,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每年在岗时间不少于200天,请假需经队长和乡党委“双向签名”,未经请假而擅自离岗或在岗而不作为的将在全乡范围内通报,并报派出单位。

落实工作日志。沙依坡乡为每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均分发了一本《沙依坡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日志本》和《“挂包帮”、“转走访”民情日记本》,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在驻村期间必需每天撰写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定期交乡“联席办”检查并复印留存,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落实驻村档案。沙依坡乡针对全乡25名驻村工作队员,每人编制了一套驻村档案,驻村档案存放驻村队员在驻村过程中的考勤、工作日志、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和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情况。驻村档案是驻村队员年底考核的依据,乡“联席办”适时对各位工作队员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档案缴存情况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使驻村工作队员认识差距,找准方法,切实开展好驻村扶贫工作。

扶贫日记【篇4】

10月14日

转眼间,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已有多日,回顾走访经历,顶着风、冒着雨,还经常会看到群众不理解的表情,有时感到很委屈。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听到了群众内心真正的呼声,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老百姓的观念变了—由不理解到支持我们的工作,由不欢迎转变到热情,还盛情挽留我们在家里吃饭,都被我们一一谢绝。我们得到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感到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干。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还有一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很艰幸,仍存在因病因残致家庭贫困的现象,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不安和内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一直在路上。

扶贫日记【篇5】

驻村扶贫日记范文

“亚左洛小组新建的23盏路灯今天亮起来了,老百姓没见过村里夜晚的灯景,老老少少像过节一样,纷纷走出家来欣赏这灯火辉煌的山乡‘夜景’呢。大伙说,你们能投集团资助帮扶建设的太阳能路灯项目,不仅照亮了亚左洛小组,更照亮了我们咱利村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康庄大道。让我代表他们,向你们表示感谢!”2016年10月8日的晚上8点半,咱利村的大学生村官胡玉忠发来微信,并附上了一张在村委会小院里拍摄的太阳能路灯照片。照片上的路灯下端印有“云南能投”字样的红色标识,鲜艳而醒目;顶端的LED光源正放射着耀眼的光,明亮而温暖。这一天,云南能源投资集团捐资15万元,援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咱利村委会亚左洛小组的23盏太阳能路灯,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了。

咱利村地处怒江大峡谷中段东岸,是一个以傈僳族为主的边境民族村,集“边疆、山乡、民族、直过”于一体。目前,全村共有100户(395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占全村总人口的56.44%,脱贫致富责任重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2015年8月,云南能投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挂包帮”“转走访”统一安排部署,“联系怒江州、帮扶福贡县、挂包石月亮乡,定点帮扶咱利村。” 帮扶咱利村能投集团高度重视、热烈响应、迅速行动,及时安排71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对口帮扶咱利村73户深度贫困户,及时组织“挂包帮”领导干部分批开展“转走访”进村入户遍访调研,并送去价值22万元的`慰问金、慰问品;及时调整完善扶贫攻坚领导机构,及时抽调骨干精英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并准时派驻到位,专职开展驻村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2016年,能投集团根据实地遍访调研摸底情况,分类研判咱利村深度致贫原因,总结梳理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素质技能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生产发展资金渠道不畅、资源管理方式市场化程度低、因学因病”等主要深层致贫原因。找准了深度贫困的“病根”,集团理清帮扶思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脱贫发展规划和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对症下药,开出了精准扶贫的“药方”:按照精准扶贫六到村户,“新产业、新发展、新生活”的总体目标和“五通、五有、五达到”的具体指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并实施了“安居、畅通、照亮、医疗卫生、产业扶贫”等11项扶贫攻坚项目工程。

坐落在怒江河谷的亚左洛小组,刚刚新建的23盏太阳能路灯,就是能投集团捐资实施的精准扶贫“照亮工程”项目之一。由能投集团出资,工作队和石月亮乡、咱利村联合主导实施的亚左洛太阳能照亮工程项目,历经大半年的资金申请、拨付和项目规划、实施,最终落成使用。此外,位于碧罗雪山深处、咱利村最贫困的罗咱小组,也早早建成了太阳能路灯30盏。这是能投集团工作队向福贡县委农办为罗咱小组争取到的45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财政补贴资金中,列支18万元专项实施的“照亮工程”项目。

作为集团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进驻咱利村专职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快一年了。这一年里,我们见过这座村庄暮色苍茫后的漆黑冷寂;见过她白昼晨昏的江水滔滔;见过她暗夜深沉时的冷月高悬,唯独没见过的,是她寂静夜色里的灯火阑珊。路灯建好了,咱利被灯光小路环抱,从亚左洛完小到咱利村委会,从南头的亚坪大桥到北边的知洛公路,整个亚左洛小组的边角隅落,都被这光明温暖眷顾,这不仅是照亮咱利通组公路的光,也是照亮咱利脱贫攻坚康庄大道的光,是指引咱利走向幸福明天的光。

每当暮色降临,亚左洛小组和罗咱小组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倏然亮起,与大山深处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让这个昔日暗夜沉寂的山乡小村变了模样,恍若天街夜市。看着晨炊星饭、劳作一天的群众,夜晚在路灯下惬意地谈笑、悠闲地散步,作为扶贫工作队员,我们为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而骄傲,也为工作队能精准落实集团的精准扶贫规划而欣慰。这灯光也将激励着我们投真情、用真心、尽全力,立下愚公移山志,帮助咱利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扶贫日记【篇6】

很久没有写日记了,自从加入精准扶贫工作后,我接触到了贫困农村很多人和事,也有很多的感触。希望能记录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更希望自己能做更多,做的更好,切切实实帮助到贫困户。

2016年5月10日,天气不错,今天黄杨村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一大早就有党员及群众陆续从全村各个小组过来,据说有的老党员从早上5点多就从20多里外的大溪浪走过来,每次开大会村民们的热情都很高。早上9点,会议如期举行,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员也都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主要是三个议程,一是黄杨村易地扶贫搬迁民主评议,二是黄杨村“十星级”党员评议,三是黄杨村低保评审,会议进展的十分顺利。

期间一直有一个中年女性在村委会门口徘徊,表情显得很焦躁。直到快中午的时候,会议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我见那名女子还在门口等待着,我就到门口询问她有什么事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子抓住我的衣服就大声哭泣,嘴里不停的喊着:“领导,帮帮我吧!领导,帮帮我吧!”这一下子把村委会在开会的人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我让她好好说话,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我和村书记一起把她带到办公室,在跟她交谈及村书记的介绍下,我得知,该女子名叫宋玉萍,她的老公李加权是我们黄杨村六组的贫困户,长期在外打工,最近患上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慢性乙肝等疾病,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十万余元了,东拼西凑的钱也远远不够李加权住院治疗的费用,男方这边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公公叫李国友,其患有眼疾,体弱多病,目前一个人在家,平时靠邻居帮忙照顾,李国友还有个大儿子,在前几年因病去世了,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近亲属了。宋玉萍娘家只有她老父母和一个哥哥,老父母年事已高,她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现在10岁的女儿也放在娘家照顾,自己在十堰市区边打零工,边到医院照顾老公李加权。两家人的生活担子全部压在这个女人一个人肩上,或许是压抑的太久,才出现刚开始抓住我衣服放出哭泣的一幕。我听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女人真不容易,我想只要条件允许,政策允许,我一定会全力帮扶她的。我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宋玉萍说想为李加权申请低保及咨询一下国家有什么好的医疗救助政策。她说虽然老公的病不一定能治好,但就算一无所有,有一线希望也要替他治病,她的想法多么朴实无华,没有那么多杂念,我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我对她说低保只要符合条件并通过党员群众代表评审并报批后,像她们家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个时间过程。医疗救助政策目前也有,但是具体的落实,相关部门的衔接,具体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协调。中午我们安排她在村委会吃了饭,吃完饭宋玉萍带着希望回了十堰,又要去医院照顾她的老公。

农村这种情况还比较多,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生了重病,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境地。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我们更要深入每一家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哪怕给他们一丝丝的帮助和温暖,也会燃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但随着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的越来越完善,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美好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

扶贫日记【篇7】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种之际,连日来,我们“三送”工作组深入各挂点村组开展“促春耕、保春种、看民需”活动。针对留守家庭、五保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积极组织乡、村成立春耕助农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他们耕种不务农时。

谢件娣,大富村庙脚下村小组村民,今年75岁在她在她嫁到夫家三年时丈夫就生病去逝,族里为不想让她再嫁,为她从本乡高岭村招了一个叫刘厚修的“老单只”做上门郎,相濡以沫的二老人一生未生育过儿女,早年修养过的二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她自己全身多种疾病缠身,农事及日常家庭事务就全落在了也已经快上70岁的丈夫刘厚修肩上,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和辛苦。这样的家庭怎能不让你即刻想去帮帮他?

说好了今天的我去帮老人整地锄草的,可等我到老人家里的承包地里时,刘厚修老人早自己干开了,谢件娣老人在一旁帮助拾捣着。老人告诉我,要在这块地上种些花生和芋头,说是要把草先锄去放在一旁堆沤用着种芋头的基肥,等草除完后再翻地。照老人家的指点,我拿起锄头将一行行“地股”的草铲除,谢件娣老人也不闲着,跟在我旁边收拾铲除的草堆在一起,下午4点来钟,这块有4、5分面积的田地显现出它原有的肥沃与清爽。擦着满面的汗水我对二位老人说,等到翻地那天翻地时我再来帮他们。

二老人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语,并要请我到她们家去吃晚饭。婉言谢过二老人的邀请,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欢喜回到驻地。心想一对多么朴实、勤劳和善良的老人,帮助他们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反而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扶贫日记【篇8】

20xx年3月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组织全村召开第一次产业经济发展讨论会,这是来这里的第五天,经过3天不分昼夜的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基本摸清了村里资源优势、产业情况及贫困状况,对村里以后的发展也有了初步想法。参加会议的有贫困百姓代表、致富能手、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和乡里的领导,小小的会议室第一次显得这么拥挤,气氛第一次这么热烈,在听大家的意见后,充分考虑村现地理区位情况、依托现有村里种养业平衡,传统农业占全村比重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3155”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提出了将村建设成为猴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创造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高质的`农产品,在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上寻求出路。

找准目标后,如何带动村民们发展,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期盼着我。无不是深深的期待、重重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在驻村这一年的时间里,忘记身体、忘记疲劳,带领村民早日致富。

扶贫日记【篇9】

他叫xxx,2001年7月12日,现住在黄杨村四组。在他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把他寄养在当时的邻居徐道贵家。父亲每年只是在逢年过节回来探望我。在他九岁的那年,父亲在天津打工,一次架桥的施工过程中出意外去世了。至此,他便举目无亲,就只能靠徐道贵老两口养活了。现在他在白鹤镇石堰中学读书,下半年秋季开学读初二,据了解这个年级有两个班级,共有100多人。他目前学习成绩在年级前30名,如果保持下去很有希望考取房县一中。他平时基本上没有零花钱,只有在买学习用品的时候才问家里要几块钱。他在学校住宿,一天三餐都在学校吃饭,他的生活费一个星期30元到40元钱不等,一个月共150元钱。

徐道贵一家原有4口人,当初就是因为看到他可怜,把他领回家中寄养,这一下子就15年。他分别喊他们姑爷爷(徐道贵),姑奶奶(陈新凤),表叔(徐永前),姑姑(徐永容)。表叔在外地打工,具体做什么他不清楚,姑姑在北京做清洁工,听姑爷爷说他们在外面也挣不到钱。姑爷爷今年67岁,为了维持他上学和一家的日常开销,近期又前往内蒙古去打工挣钱了。姑奶奶在家种点地,同时给表叔带孙子,暑假期间我在家除了学习就帮忙带带孩子。

他说心里一直很感激姑爷爷和姑奶奶,他们从小把他带大,他以后有能力了一定会报答他们。有时候,老人家喜欢说叨,偶尔他实在听不下去也会顶顶嘴。但是他知道他们都是为了他好,事后他会内疚很久。他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一步步的上学深造,以后找个好的工作,努力挣钱,报答他们的恩情。现在他的愿望是买一些语文、数学和英语复习资料和一本书名是《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课外书。

(备注:人物都是本村村民真实姓名,当我走访到徐道贵家里,了解这户人家的家庭情况后,当天我把陈启林喊到村委会,问他有什么困难,这孩子很懂事,说什么困难都没有,就想多看一些课外书,我让他在村委会图书室里挑了几本。他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他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兴趣班,甚至没有父母的关爱,但是他的坚强和乐观深深地感染了我。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又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6788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