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范文 > 导航

江南古诗教案

江南古诗教案10篇。

栏目小编为了让您满意不断调试这份“江南古诗教案”希望您喜欢。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教案和课件的科学编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

江南古诗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词语,知道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使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会用“偶尔、活泼”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会用“活泼”造句。

3、理解课文第一段,概括段意,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出示燕子的图片。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2、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3、自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1。思考:第一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3、指导朗读。

4、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会用“偶尔”造句。

3、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燕子的样子十分可爱,那么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

2、自由读§2。

⑴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那些景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⑵重点品味。

⑶齐读课文。

⑷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⑸指导背诵。

3、自由朗读§3。

⑴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轻?

⑵指导用偶尔造句。

⑶指导朗读、背诵。

4、指名读§4。

⑴学习打比方的句子。画出文中两句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练习背诵全文。

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江南古诗教案 篇2

1毖Щ嵘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苯柚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庇懈星榈乩识敛⒈乘小⒛写古诗。

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1惫鄄烨Ρ试谧匀蛔刺、水中的不同形态。

2背檠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

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毖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2比醚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1背鍪尽奥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被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狈肿楹献餮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4比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1狈抖凉攀,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配乐)。

2倍嗨卸粒悟诗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1)自由合作读。

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1背鍪究渭。

2鄙背诵《题西林壁》。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

1毖Щ岜究紊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币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备惺艹跸牡拿篮茫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1弊远凉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比醚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1毖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

2毖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

3苯涣魈致郏弄懂诗句。

(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

(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4崩斫馐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

1背鍪竟攀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

(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3狈派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1背鍪究渭。

2敝该读,师相机范读。

3毖生对读、齐读。

4北乘校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江南古诗教案 篇3

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A.生字卡片;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4)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1)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2)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三顾茅庐》中指导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是训练重点之一。我教完这一课之后觉得指导读好课文,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对话者的心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再自然地表露于朗读之中。课文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一个共同特点是有感情外显的提示语,如:“斥责” 、“埋怨”、“不耐烦” 等。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对话,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很投入,有感情。

江南古诗教案 篇4

1、揭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追寻、享受童年的快乐。

“童年是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美的图画,可以写出最感人的诗文。童年是一片土地,可以种出各种庄稼,开出各种鲜花,也可以长出茂盛的森林。”这是音乐家刘炽对童年的一段描述。其道出了童年的美好,也暗含了童年的多彩和多变。现在和古时候的孩子相比,中国和国外的孩子相比,也许会有不同。下面,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宋代,看那时候的孩子玩些什么。

2、这两首古诗词除个别语句之外,大部分诗句并不难懂,因此,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1)教师揭示古诗,请学生自己阅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第一首诗中“篱落”“阴”“急走”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格外关注。

第二首诗中“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无赖”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作必要指导。

3、让学生说说读了诗句,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古人的哪些生活情景让自己感觉很有趣?

阅读着诗句,我们会觉得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历历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篱笆疏疏,小径幽深。篱笆一旁的树木,枝头正吐露着新芽。不远的油菜地上,油菜花金黄一片,蝴蝶翻飞,到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就在这样的情景之中,一双儿童正追逐着飞舞的蝴蝶。而黄花与黄蝶的视觉上的错误,给儿童造成的“飞入菜花无处寻”结果,可谓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点睛之笔,这是春树、春花、春蝶与青春年少的儿童构成的完美与和谐。

辛弃疾的诗词以豪放见长,而这首《清平乐·茅檐低小》却呈现出自然清新的风格。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农村的生活图景,更把一种生活的情趣蕴涵其中:酒醉中和老婆婆打招呼“相媚好”的老翁,还有“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我们也禁不住想走进诗句,走进画面,与那老翁,与那小儿攀谈一番……

4、朗读、背诵古诗。

5、扩展阅读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词,培养孩子阅读古诗的能力。如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6、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江南古诗教案 篇5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象),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积极思考课题的意思,对比老师的讲解,检测自己的理解对否 理解题意

二、初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通诗句

3、指导学生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读懂重点词语

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己: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

生庚: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跑鱼。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更好地感悟诗歌中的道理

1、师:是呀,大家说的对,这个小孩聪明又有礼貌。他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江南古诗教案 篇6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准备 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二、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倾听老师的作者简介,并积极思考 了解作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歌的风格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池上》 根据课后拼音,自主朗读古诗。

练习朗读老师强调的字音;

3、指导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扫除理解诗歌的障碍

4、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 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娃如何偷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2)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练习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5)朗读这两行诗。 挖掘文本空白,更深层地理解诗歌内涵。体会把握人物特点,并通过朗读再现人物性格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2)指导学生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1)生默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江南古诗教案 篇7

《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布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暂且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徐来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红杏闹春 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风轻拂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样的一个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方法,读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2、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3、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的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以“描绘了怎么样的一个春天”为主线,铺展开来,在学生的丰富想象中,28个字的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 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诗人写诗都带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诗人的个性、心情、处境始终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鉴赏诗歌中,常常因为诗人不同,而表达、意境、风格等都不同。学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为以后学习同一位诗人的诗打下基础。】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读一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想情思。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通过感悟不同的诗人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古人写诗“寓情于景”的道理。】

江南古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师生齐读)

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

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

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这样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感染了诗人,让他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也带着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来朗读这首诗吧。(配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释题。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一起学习、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相机指导读音。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理解“疏疏”“未成阴”,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师: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

(3)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名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过渡: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5、理解第三、四句。

(1)这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儿童、黄蝶、菜花)男生读第三句,感悟诗意。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师:他们追到了没有?)

(2)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师:为何“无处寻”?)

(3)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指名说诗意。

(4)再读诗。(后两句)这两句诗写儿童追蝶的情景。“跑、寻”属于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6、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分时节的美呢?

2、想象练说: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

(出示村居图)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会想到哪首诗词?宋朝的著名词人辛弃疾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村居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板书课题,释题)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晚年隐居的辛弃疾过着十分恬静安逸的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到一户农家做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

2、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词)

(1)相机正音,指导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2)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翁媪:老翁和老妇)

3、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字形。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这首词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读一读上阕,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回答看到的画面。(出示图片)

教师相机引导: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贫穷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样的?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人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老两口儿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两口儿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

(2)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溪边剥莲蓬)

(3)“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势“剥莲蓬”呢?(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皮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哪个词最能反映老两口儿对小儿子的喜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布置作业

1、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现存于世的词人,他的现存词有六百多首。(出示目录)希望大家课下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查阅这些作品,假若你细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教学板书]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无人过、惟有农忙

(勤劳朴实、温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动

清平乐·村居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绘的都是农村朴素恬静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词语教学入手,疏通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走入诗词描述的情境,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我引导学生先由眼前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再补充当时的背景介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种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江南古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1.默写生字。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江南古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

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1独坐敬亭山

1.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

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

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9.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10.训练学生看着课件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1.教师组织学生在朗齐诵诗歌,笔记,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教学后记:

要准确地理解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就一定要插入李白写这首诗当时的情况。如果学生不知道李白是在被迫离开长安,孤身一人漂泊十年之后写的这首诗,那很容易误解其中的情感——有可能把这首诗当作一首游山玩水的休闲诗作来读。正因为这个考虑,我插入了一段类似于李白小故事的叙述,详述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的前后情况。从现场效果来看,我觉得这样操作是很正确的!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到,诗当中倾诉的其实是一种浪迹天涯、四处漂泊、无人相伴的“孤独”的感受。

备课网摘:

2望洞庭

1.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说过,《忆江南》是一首词,《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两首诗。合在一块儿,我们就把他们称作“古诗词三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诗《望洞庭》。首先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

2.教师教读两遍,请两位学生读:(1)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磨”;(2)叫学生正确地书写“庭、潭、螺”。

3.学生齐读,教师训练学生说话,用三种方式介绍诗人“刘禹锡”:

诗人

唐刘禹锡

4.教师过渡:刘禹锡在这首诗里边,写了很多美景。听老师读一读,你仔细听,看你从诗中看到了几处美景?

5.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标画后,连起来说:诗中写了如下美景,分别是湖光、秋月、潭面、洞庭山水。

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画面的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表述不清的时候,用课件、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表述:

月光融化在湖水里,平静无风的湖面,看起来像是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湖山水美景,真像是白银盘里放着一枚青螺啊。

7.教师指出其中的两处比喻,引导学生体会刘禹锡的情感,并与《独坐敬亭山》相比较表达上的异同:都是写景的诗,但抒发的情感不一样。《望洞庭》抒发的是内心的愉快,而《独坐敬亭山》抒发的是内心的孤独。

8.学生齐诵古诗,想象画面。

9.教师小结,学生笔记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写景抒情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孤独

望洞庭愉快

教学后记:

为自己的讲解,找个依托

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如何穿插进行生字教学,我一直都感到很为难。但经过这两节课的尝试,我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进行古诗词字词教学识,学生的朗读是个可靠的依托——依托学生的朗读,来穿插进行古诗生字的教学。说白了,学生的朗读,不过是教师为自己的讲解找来的一个“托儿”,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古诗。

生1:望洞庭……

师:读得好,特别是标题当中的“庭”这个生字,读得很正确。伸出手来,跟老师写:广字边,廷字里,合起来就是洞庭湖的庭。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看是否真的把这个字读好了!

生2:望洞庭……

师:不仅庭字的后鼻音读得好,而且“潭”字和“螺”字也念得相当好,我们一起动手写一写这两个字:三点水,覃字边,合在一起念潭;虫字旁,累字边,合在一起就是田螺的螺。

备课网摘:

3忆江南

1.教师导入: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都是诗,只有《忆江南一首是——词。为什么不把《忆江南》称作诗呢?观察一下,词和诗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表述,教师讲述:正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做“长短句”。长句短句交错出现,有一种特别的韵律美。跟老师一起读一读,介绍白居易。

3.请一位学生读:(1)书写“谙”;(2)“谙”的意思(学法提示)及常用的词“谙熟于心”;

4.学生齐读,教师强调要读好、读懂“谙”:理解一字,领悟一句。

5.教师过渡: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从前是多么熟悉啊!哪些风景是作者所熟悉的?学生:(1)用诗句表述;(2)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6.教师小结:正因为日出时,江边红花似火,春天到时,江水绿如兰草,所以作者说——能不忆江南!这句话什么意思?

7.教师引读,有层次地训练学生反复表述诗的意思,加强对诗意的整体记忆:

江南好,

那里的风景我从前是多么熟悉。

日出时,江边红花似火,

春天里,江水绿如蓝草。

怎能不让人常常想起江南呢?

8.学生笔记,背诵。

9.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背到了诗,加强对诗的记忆。

10.教师小结:(1)词牌和另两首《忆江南》;(2)笔记;

板书设计:

忆江南——风景旧曾谙

词又叫长短句,有词牌名。

教学后记:

先拉个雏形,然后再精雕细刻

——理解古诗文句子方法谈

把诗句的意思说明白,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自己把古诗的意思说明白呢?我今天尝试了一下,总的感觉就先需要从一个雏形开始,一步一步地雕刻,最后才能成形。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忆江南》这首词。

生1:忆江南……

师:你读得很正确,尤其是“谙”这个字读得很对!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言字旁,音字边,合在一起就念an1.知不知道这个字什么意思?

生2:“谙”是“熟悉”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看注解。

师:对了!要把古诗词读懂,看注解是一种方法。“谙”就是“熟悉”的意思,有“谙熟于心”这个词,就是对事情非常熟悉。比如,期末的时候,我们把200个生字反复听写了五六次,已经——

生:谙熟于心了。

师:有的同学昨天在家里把三首古诗词背了十遍,到现在已经——

生:谙熟于心了。

师:对了!“谙”就是熟悉的意思,你理解了“谙”,你就能明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生3:江南的风景很美,我很熟悉。

师:说得很好,把这个句子大致的意思说出来,只是没有把“曾”的意思说出来,“曾”什么意思?

生:曾经。

师:把这个词放到刚才的这个句子中去,怎么说?

生4:江南的风景很美,我曾经很熟悉。

师:真好!说的更细致了!如果把“旧”的意思也加进去就更好!“旧”在此句中怎么理解?

生5:从前。

师:加进去说一说。

生5:江南的风景很美,我从前曾经很熟悉。

师:对了,这就全面而且细致了!

但是,如果每句诗都这样去理解,那上课会上得很累,一首诗的教学中,有一两句精细地雕刻一下,让学生知道怎么对应着把古诗文用现代的方式说清楚地方法,就够了——不过是个代入、替换、扩展的问题。尽管说出来的句子有时候会显得很生硬,但是理解古诗文就是从直译开始的。其他的一些句子,学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也就过了。最后老师利用句式引读,对译文整理一下、规范一下,也就够了。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fanwen/16608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