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收藏10篇)。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1】

一个三年级女生,成绩一直不好。家长让她转了几次学,情况没有一点改变。家长心灰意冷,不仅对她不报希望,每天不给她笑脸,还要求老师不要管她了。家长甚至放出“狠话”:老师再让家长配合,就是找家长的麻烦。老师没有放弃,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但看不到她的进步,测验、考试成绩都只有十来分、二三十分。老师应当怎么办?是不得已放弃她,还是帮她分析原因,带她一起向前走?

有一天,省围棋队的小棋手来到学校,指导校围棋队的同学下棋。孩子们虽然同龄,但专业的与业余的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小棋手让了五子,仍大获全胜。

老师收到启发:这个女同学的基础差,短期内要求她有大的进步,不现实。让她和全班同学面对同样的试卷,分数当然惨不忍睹。一次一次的“红灯”,不要说是三年级女同学,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老师豁然开朗,决定专门为这个女同学出试卷,降低难度。女同学第一次得了49分,再一次得了57分,又一次得了76分……

家长看到分数,很惊讶,也很高兴,但知道这个进步是降低难度得到的,又觉得自欺欺人。

老师说,降低难度,是为了真正摸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是为了让孩子重拾信心。

家长不信心老师的话,认为老师的努力是白费功夫,甚至认为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名声。jyM1.cOm

“孩子是你们的,她只是我的学生。你们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没有希望,就是100%没希望。而我,这一个班有40个学生,一个学生失败,只是失败了2.5%,我为什么要为2.5%煞费苦心?不客气地说,你们失败不起!”老师严肃地说。

老师的话,在家长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一个班级,两个测试和考试标准。这位女同学开始在她这个层面进步。后来,她每次测试或考试都能得到八九十分,有时候还能得到满分。老师把她的成绩按正常试卷的难度折算,可以达到六七十分。她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情好了。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一旦他们得到尊重,自尊心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拔节、抽穗,结出自信与自强的`果实。

这是两个成功的教育案例。

真正完全不负责任的老师少之又少,胸怀爱心却

无计可施的老师比比皆是。学生一天一天在成长,知识一天一天在更新,各方面的要求一天一天都在提高。但是,几乎每个班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老师再怎么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于是埋怨、发火、放弃,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紧张。于是,“问题学生”真的成了问题,然后变成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我所带的班虽然只有二十几人,但是也有好几个“问题学生”。像王傲天,单亲家庭,跟着妈妈在外婆家生活,家人除了知道给点吃穿,别的什么也不关心,还说什么没有孬的怎么有好的。王傲天成天要么作业拖拉,要么写的寥寥草草,成绩落后。我对他从来都没有放弃,是责任心驱使着我,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补习功课、辅导他写作业。像王广鑫,是天生的愚笨型的孩子,我对他则降低要求,只要能学会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就行,每天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辅导,还是无济于事,但是,我仍是始终没有放弃。还有陈羽熙、吴大众等几个特殊学生,真是费尽了心血,但是效果不大。

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仅在于是否负责任、是否有爱心,还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我所有的工作,似乎就在于寻找——寻找一个契机、一个突破口。很幸运的是,这个契机、突破口终将到来,但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坚守中如约而至。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2】

看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感悟深刻,启发很多,让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原来它是一本来自芭学园内部的《教师手册》,书的内容既有对教育理念说明,也有对教育者的要求,还附录有芭学园的课程结构以及一日流程,书不是很厚,读完却令我回味良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它对老师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致入微的要求。比如,守则中有一条说:不可以因一个活动而催促活动慢的孩子,而是要发现孩子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切实的帮助。回想自己平常带班,总是比较着急,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常常会禁不住急得质问他们:“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遍,你还是做不到呢?”孩子茫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试想,如果我能静下来不急于催促,细心地观察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允许他们一时的遗忘或是突然出现的小错误,给他们多花几分钟去做准备,多一点耐心,自己多提醒一遍又有何不可?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3】

一个创造鞋子的人,决心让穿鞋的人感到合适,决心让自己的鞋帮助穿鞋的人更好的走路,造鞋人就必须忘记自己的需要去了解和感受那些穿鞋的人的感受和需要,造鞋人一定要精益求精让自己造出的'鞋是一双好鞋,造鞋人深知鞋子适合于脚才是好鞋。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孩子就是那只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我们就是给这样的脚造鞋的人。因此,我们要造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就必须要忘我的感受孩子,了解孩子,研究教育,使我们成为有感受力的,能够尊重孩子需要的,能力高超的制鞋人。

一直听同事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于是利用暑假买来看了看,给我的感触很大,下面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自己的一点点感想:

帮助孩子建构起道德自律的人格特质

案例太长了,大致过程是:一个孩子带了玩具小汽车,但班级要求不能带,老师代为保管不同意,申请放自己的书包里,保证不拿出来。下课时给好朋友看,好朋友一用力,汽车车头断了。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是:自己与孩子平视,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知道书包里有汽车,通过这个机会让两个孩子都能回顾自己当初的动机和意图,以便发现后来事情有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这个过程,使孩子了解自己和他人,由此判断自己该怎样选择恰当的行为。看到这里我不经反思: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想态度一定不会太好,因为孩子闯祸了,一定是先批评后了解。不会考虑到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教育时机把握不住。而案例中老师最后是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补救的。老师抓住了教育时机,老师知道,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不会通过这一件事就建构起来,但有人持续这样帮助孩子,孩子的自律一定能建构起来。反思: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作为教育机会,当事情发生后,让孩子根据相关后果自己做判断。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4】

分享一本好书,在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心里默默暗喜,像我这种至少月读一本书的人,应该不缺好书分享。《追风筝的人》《活着》《摆渡人》《小王子》《知更鸟女孩》等等文学类、小说类的书信手拈来,直到陈妮拿了这本《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书。这本书在我入职时就已经放置在我的书架上了,但这一年多来,它一直是书架底部的那几本。我原本想着让它在我的新手道路上添砖加瓦,没想到它却时时让我感到内疚,因为我从来没有宠爱过它。即使到了今天的分享活动,我依然没有研读完它。虽然只看到了第二章,但我仍然被里面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什么是爱孩子。

什么是爱孩子?芭学园里的.是这样定义的: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的孩子和不可爱的孩子。所以当你感到孩子可爱时你就会喜欢他,孩子不可爱时你有可能就不喜欢他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在享受孩子,你在享受他可爱时给你带来的愉悦。因此这并不是你在爱孩子,而是你在用孩子爱你自己。

在入职之前,我深信我是爱孩子的,我是真的因为喜欢幼教行业而选择它的。可是,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百度输入了“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在内容还没跳转出来之前,我突然意识到,爱,应该是由内而发,与生俱来,无需百度教你的呀。我现在居然需要靠一个搜索软件上的各种条条框框、各种理论来支撑我对孩子们的爱。哦~原来,我也只是喜欢孩子。

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所以我每天都在享受他们带给我身心上的愉悦。他们讨喜的长相、甜甜的问候声、萌萌的笑容、爱的抱抱,甚至是穿了一件我们觉得特别酷的衣服,我的眼睛都会被他们吸引,享受着他们;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所以当他们表现出不可爱的时候,我没办法心平气和地为他们排解困难,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我会狂躁、怒吼、生气,甚至直接忽略他们的请求。他们没达到我的要求时,我会批评他们;他们能力较弱时我会在潜意识中忽视他们,一切只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如此而已。

那如何才能爱孩子?我也不知道。你我皆凡人,对我来说爱孩子的这条道路异常深远,非常人所达。但人说,喜欢是浅浅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我相信,即使现在我只是喜欢孩子,但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一定是爱孩子的。或许是有人引领,或许是自我修炼,又或许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但一定不是靠搜索引擎。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5】

当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时是否曾经为了一双款式新颖、价位适中的鞋子而心旌摇荡呢?很多时候当试穿的时候会发现这双鞋并不合脚。这时候,售货员准保会适时地为您解除掉心头的疑虑“新鞋都这样,穿穿就好了。

”也许一双鞋由新到旧,终究会有合脚的时候。也许,最后这双令您爱不释手的鞋的命运只能是束之高阁——实在是不能为了自己喜欢而让自己的脚受那份委屈。

假期里,学校推荐我们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掩卷遐思,这个比喻是多么地恰当。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

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no。

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老话是这么说的,多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轮到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又总是犯了削足适履的毛病。

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家的孩子不会个nec、3l\新概念,那简直就是被时代抛弃;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咱家的孩子就也得把哆来咪唱出个调调来,别人家的孩子去学奥数,自己家的孩子就也得弄明白个鸡兔同笼这样生活里找也找不出来的怪问题。自己孩子的命运和发展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试问,您考虑过自己家的孩子究竟喜欢这些吗?

您家的孩子真的适合学习这些吗?把自己生得可爱的小脚丫非得伸到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里,您考虑过“脚”的感受吗?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衍生一下。因为我们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这么说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

因为我们的鞋不仅是给孩子穿的,也是给全班同学穿的。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真的很难找到一双既能让班上所有的孩子穿,又舒适的鞋子。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幅寓言教育的漫画。在漫画中,孩子们抱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其中两个是一样的。他们走进一个叫学校的地方。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子,能让所有的脚都光滑。

当然,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目的。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儿童创造不同的发展道路。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

事实上,每个孩子来学校接受教育时都应该享有这项权利。教师也应该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们。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

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说到脚和鞋,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超市”,让孩子自己来选鞋。商务正装还是日常休闲,高腰靴子还是夏季凉拖都应该货源充足,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在班级中多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选择,一定能为自己选择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了。

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班,有些班干部是由孩子自己任命的。不怕脏、不怕累的,就竞选劳动委员;能歌善舞、有表演能力的,就竞选文艺委员,等等。

除了这些常规的班级干部外,还有一些是孩子自创的职位,例如说每节课在教室门口提醒同学们穿衣服的、专职侍弄班级的花和喂鱼的、提醒同学们午饭前要用湿巾擦手的、甚至简单到就负责随时根据教室明暗情况来开灯闭灯的活也都有人抢着干,而且干得还很好,很负责。我想这就是他们选择了合适的鞋吧。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这本书中来看。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读后感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6】

上个月,在陈碧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李跃儿老师的一本书《孩子是教,教育是鞋》。读完这本书,我被书里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怎样对待孩子?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7】

这本书名取得很实在,如果一双鞋子不合你的脚,你会觉得舒服吗?当然不会,就如同教育,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了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如果你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就不会舒服。

通过阅读,对于爱孩子,我有了重新的定位,爱孩子不只等于喜欢孩子,以前觉得爱孩子就是喜欢孩子,其实这种喜欢是为自己服务的,也就是孩子成为自己享受的资源:觉得孩子可爱的时会喜欢他,感受到孩子不可爱的时候也许会不喜欢他,这种其实是在享受孩子,所以这种爱好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孩子,所以不是爱孩子,而是用孩子爱自己。读后感·真正地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和不可爱之分,如果你把帮助孩子当成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孩子时,你的眼睛就会无意识地被吸引,那么肯定你已经爱上孩子了,这才是真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8】

——第一周小记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是看了看题目,《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跑进去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no”!

再看了看作者:李跃儿,这位知名儿童教育家,让我们做幼教行业的早已耳濡目染,在芭学园拍摄的纪实片《小人国》,让我看到一个好的幼儿园可以是怎样的,一个体现现代儿童观、尊重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当然这也是我理想中的幼儿园。

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呢?李跃儿解释了这个问题:孩子的教育就是生活中的教育。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家。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而感到骄傲和满足。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

回顾我的教育生涯,我在许多地方感到内疚和不安。当我还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自由和热情的。曾经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而留学生不回家吃饭,虽然我去给他们买来吃的,我觉得自己对孩子非常的负责,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用心。

但是,并没有得到家长和孩子的理解。现在想起来,其实就是缺乏真爱。 以后,逐渐在教育里摸索、**,才又慢慢重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恢复了最初的热情,少了过去的任性,多了一份责任,少了过去的焦躁,多了一份为人母后的爱心。

芭学园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儿童建构完整的人格。孩子的个性元素越完整,就越容易生存。事实上,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存。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背后的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有深刻的理解。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老师能了解一点教育理念, 因为了解教育理念能帮助老师理解自己的幼儿园为什么要方向的确定,以便可以放心去干活,而不是时刻担心自己的努力是否会适得其反。

冯教授: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孩子。以前,我只觉得我更了解孩子,更尊重他们。但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很惭愧。

从书中老师的行为来看,我认为他们真的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睿智、体贴、通情达理的人,一个平等的对话对象。比如辰辰在等待南德事件。一开始,我在想,大兴为什么不带领辰辰和其他朋友交朋友呢?但后来我发现他在遵循着一个原则:

尊重儿童,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把儿童置于教育主体的绝对地位,教师只起到观察和帮助儿童自我发展的作用。再如,辰辰在大雪天等南德时,也许处于爱护孩子的角度,我会把她抱进教室,而大***既表现出关心爱护,如把自己的围巾取下给孩子围上,更表现出理解和尊重,陪着她等。

像池亦洋这样的孩子每个班都会有的,每到这时,我都会希望如果到别的班就好了,或者有转到别的幼儿园的想法。伟大领袖的耐心、语言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她在保护着池亦洋的同时,也在保护着他的家长,没有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各种行为,让这个打遍全班无敌手,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孩子,变得帮助他人,懂得分享,孩子愿意跟他玩。

当家长们对池亦洋经常欺负同伴有意见,甚至想让幼儿园把他转走时,大***却肯定了池亦洋身上的男子气“给很多男孩子树立了榜样”,这句话让我很感动。大***背负着压力,留下他,给家长明确的交代,她做到了。这与我以前的想法真是天地之差啊!

当池亦洋长大后,他会很感激见到这么好的老师,他的父母也会更加感动。

大***对锡坤事件的处理,更让我震撼。对于锡坤这个小家伙所做的一切,我想不管在家还是幼儿园,都不会允许他这样做的,可大***做到了。想象一下,我在工作中大声喊叫,扼杀了很多孩子的探索欲望,钦佩大恒,同时也感到有点惭愧。

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可以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尊重儿童和与儿童平等交流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标。

书里有太多我学***西,有太多感触、感慨。突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有灵魂的震憾,有情感的升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

这确是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也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经常争论的话题。而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

我衷心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学校的公园里,在与老师平等的关系和自由的发展中成长,回归自然。那时,生活就是教育。正如书的题目“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9】

上个月,在陈碧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李跃儿老师的一本书《孩子是教,教育是鞋》。读完这本书,我被书里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怎样对待孩子?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是守则,也是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芭学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并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成长经历,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和易于生存的基础能力。

以后的教育中,希望自己深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学习“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努力,努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10】

“李跃儿教育”是国内幼儿教育的知名品牌之一,是由李跃儿和她的先生徐晓平及其团队,经过22年与孩子接触、十几年对现代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兼顾中国国情、融合西方教育的前提下,总结形成的一套集儿童人格建构、心理保护与成长的教育。《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是芭学园培训本园新教师的指导手册。

但是,我们愿意用我们的孩子跑进来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不行。

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老话是这么说的,多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轮到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又总是犯了削足适履的毛病。

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家的孩子不会个语法,那简直就是被时代抛弃;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咱家的孩子就也得把哆来咪唱出个调调来,别人家的孩子去学奥数,自己家的孩子就也得弄明白个鸡兔同笼这样生活里找也找不出来的怪问题。自己孩子的命运和发展完全掌握在别人孩子的手中。试问,您考虑过自己家的孩子究竟喜欢这些吗?

您家的孩子真的适合学习这些吗?把自己生得可爱的小脚丫非得伸到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里,您考虑过“脚”的感受吗?

我曾经问过一些孩子一个问题: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天真的孩子的回答真是:

天天去游乐园玩。

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

每周和哥哥一起去玩

和好朋友一起玩

过生日,喜欢吃蛋糕,喜欢得不得了

看,“幼稚、直白”的回答中这是多么透明的真实啊,没错,小孩子他能喜欢什么,吃、玩,这是孩子特有孩子的天性,这些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孩子有吃的本性,由于世俗道德尚未形成,他们的吃的本性比成年人更直接。然而在大人眼里,这都要不得,是贪婪,为了让孩子清廉一些、正直一些,大人们剥夺了孩子们吃的权利;孩子有玩的天性,然而大人却不准孩子玩,要玩也要在大人规定的时间、规定的伙伴、规定的玩具里玩。

孩子们做很多事情都是以玩耍为出发点,既然是玩耍,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玩耍本身的乐趣上,与好坏无关,与是非无关,与成败无关。然而,成年人不得不用自己非常有限的价值观和智力去判断和干预,孩子们被剥夺了乐趣。在**的心理暴力下,一切都失去了游戏的本意,而成为一种主体、一种斗争、一种使命、一种道德。

那孩子的幸福在**?孩子们的幸福在自由的游戏中,在奇异的探索中,在无限的梦想中,在纯真的笑声中,在健康的成长中。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加深一下。因为我们是从事教育的人,也就是制鞋的工人。所以我们的责任和任务更加艰巨。

因为我们的鞋不仅是给孩子穿的,也是给全班同学穿的。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

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子,能让所有的脚都光滑。当然,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目的。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儿童创造不同的发展道路。

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事实上,每个孩子来学校接受教育时都应该享有这项权利。教师也应该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们。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

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2788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