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土家族作文

2024-04-28

土家族作文17篇。

作文是展示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能力的理想方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跟随别人的情感和情绪来更好地了解他们。善于总结记录能写出好作文,我们怎么动笔去写一篇作文呢?欢迎大家参阅本文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土家族作文【篇1】

恩施拥有许多绚丽多彩的土家民族文化,如摆手舞、土家民歌、吊脚楼、风雨桥、西兰卡普等。这里略述一二。

摆手舞

土家族民间舞蹈摆手舞已经普及了,我们恩施许多学校的学生都会跳摆手舞,。我们学校在早操和课间操都会跳。摆手舞有许多动作:摆手、撒种、插秧、收割、挑谷、纺纱、织布、小拜年和推磨等,其中做的最多的还是摆手这一个动作。摆手是第一个动作,也是最后一个动作。摆手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蹲下、站立后双手向前敞开,收回时双脚一起蹲下,再站起时,敞开的手收回,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这个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还是有些难的。

吊脚楼

恩施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有极具土家族文化内涵的土家吊脚楼。吊脚楼中有三间正屋,中间一大间叫“堂屋”,左右两边叫“桡间”,用来做卧室、火坑或厨房。正屋两端有厢房,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上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都在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的上面住人,下面喂牲畜,堆放杂物。吊脚楼有很多形式: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吊脚楼一般都有走廊,它们的走廊图案大多以“万字格”、“寿字框”来寓意吉祥之意。

恩施土家族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为外地人观赏。如果有机会,大家都可以来玩哟!

土家族作文【篇2】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土家族作文【篇3】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吊角楼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又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吊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角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角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角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土家族作文【篇4】

暑假到湖南旅游时,由于唐导是土家族的族人,所以给我们讲了不少土家族奇特的习俗。

第一是踩脚Y。大家认为就是生气地狠狠地踩人家的小脚Y,或者是鞋子。在土家族可不是要决斗的意思,这里可隐喻着爱情呢。究竟什么意思呢?请听我细细道来:土家族的男孩十分直率,喜欢谁就直接告白或踩脚Y,踩得越疼就说明你越喜欢她。如果女生也喜欢对方的话,那她也会踩一下男孩的脚Y。在此,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姑娘叫翠翠,她花容月貌,有很多男孩子喜欢她。经过层层挑战,一对兄弟成了候选人。翠翠就让他们唱山歌,谁唱得好听,她就嫁给谁。第一个晚上,哥哥唱起子山歌,不知是哥哥嗓子好还是声音圆润,博得阵阵掌声和句句赞美。弟弟起了嫉妒心,跳江自杀了。哥哥不敢相信,于是,便追寻弟弟去了,生死未卜。翠翠就一直去小溪边,等,作文等哥哥来娶她;男孩子告白方式还有就是攀高楼。在土家族有一种建筑是上面一间屋子,下面八排竹子。女孩子站在屋里,男孩比攀高楼,谁先攀上去,谁就可能被接受,如果女孩不喜欢这个男孩子,就把他狠狠地推下去。

第二是哭嫁。当女孩子到了该嫁的年龄时,婆婆就会将她许配给一个男人。在出嫁前的两个月,也是十分有讲究的,第一个月要接受祝福,从哥哥嫂嫂,叔叔婶婶,阿姨姑姑那儿要点儿手链、挂坠、项链等之类的贵重物品。怎么要呢?当然就是在他们来跟姑娘告别的时候,哭哭啼啼地抓住他们的手臂、衣襟、脖子,死活不肯放手。然后长辈们就会拿出银项链或者手链等贵重物品安慰姑娘第二个月,姑娘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日日哭,夜夜哭

看了这么多土家族习俗,大家是不是十分惊奇呢?你是否也知道不少民族的一此习俗呢?那就一起来分享吧!

土家族作文【篇5】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

榫头,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

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

土家族作文【篇6】

这里是岚庄,一个住在吊脚楼上的小部落。

水水是一个美丽的土家族女孩。大衣袖、大裤脚的土家族传统服饰在水水身上并不显得臃肿,反更显出她的清秀玲珑。水水出生在一个“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时节,所以名叫水水,而她的模样,却也让人觉得水灵灵的。

岚庄,依山傍水。夏天,山上的竹林郁郁葱葱,水水小时候便背着一个小背篓上山采草药,跑得快时,头上的银铃铛便“叮铃铃”地响,和微风吹过的竹叶的声音融入到一起,好听极了。冬天,山上更是水水的人间天堂,走在雪地上,鞋子和雪摩擦发出“莎啦啦”的声音,都能使水水乐上好半天。

水水家的吊脚楼前,有一排木桩,可以走到河对岸去,河对岸是数不胜数的商店和酒吧,这里是招待游客的,水水并不喜欢夏天,夏天的时候这里人山人海,迎接大批游客。而他们只是喧嚣了几个月,走后,便留下垃圾的.更多的空虚。幸而岚庄只是一个小村落,不向游客开放,要不然那些不懂得欣赏故乡的人必会让水水哭上好几天。水上的这些木桩是水水最好的童年伙伴。父母出去打工,奶奶在家里编织一些小玩意儿好补贴家用。这些木桩能填补水水内心的孤独,她乐此不疲的跑来跑去,时而和小鱼儿说话,事儿对着大山唱起山歌,直到奶奶呼唤她回家吃饭。

土家族最热闹的就是“过赶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过年,穿戴新衣,向土家族的祖先“土王”祈求家庭美满。吊脚楼内,火炕上的炕架上挂满了腊肉,香肠等腌渍食物。水水特别探望过年的到来,父母回到家乡,一家人幸福的团坐在一起,聊聊一年中的顺心事,水水便撒娇似的躺在妈妈怀里。这一夜,烛光一直闪耀着,将吊脚楼的每个角落都撒满了光亮,水面上倒映着幸福安康。

过完了年,不上十日,父母又要外出,这诺大的房子又只剩下水水和奶奶了,水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中,孤独地走过一排又一排的木桩。唯有这静谧的岚庄,或许能使水水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土家族作文【篇7】

听导游讲了这么多,我也想瞧瞧是不是真的这样名不虚传!所以我们准备晚上去逛逛街,瞧瞧土家族和汉族的分别。我们安排了宾馆,终于,到了晚上的时候了,我和妈妈、阿姨,还有赝恒姐姐一起出发了。

我们正想买点水果的时候,不知谁喊了起来:“你们看煤饼,天哪,煤饼怎么会……?”偶然发现煤饼的我惊奇地望去---原来那里的煤饼有我们浙江煤饼的3倍!又大又圆,看了简直要吓一跳,可是你们现在看不到,但导游说我们要有7分想象,三分看看!  我们看了之后好像各个心里都有一个底似的。我们接着往前走,走到了拿来炸的豆腐啊,香肠啊的小摊子上。哇!美味佳肴,香甜可口。我看了津津有味,流下迫不及待想吃的.口水。

我买了黄澄澄豆腐干,赝恒姐姐买了绿油油的四季豆。然后,放进了油锅开始炸了,大概过了5分钟我的豆腐出了正在冒烟的油锅。又开始烤了起来,我再三强调辣椒放得少一点,可是她还是差点把整瓶麻辣粉都倒了上去,害得我捧腹大笑!更可笑的是赝恒姐姐的四季豆也刚刚出炉了,也同样烤了一会儿。她也再三强调说:“哎,阿姨放少一点。我们是浙江人辣椒吃不来的!”阿姨说:“不行的,不放辣椒就一点也不好吃,多放一点哦!”哈哈!你说可笑不可笑啊!

我尝了尝,果然味道不错,辣椒更是好吃,我也喝了一口甜甜泉水。哇!真是像导游说的那样名不虚传。我喜欢土家族的辣椒!

土家族作文【篇8】

中国有56个民族,我是一名土家少年,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民族的习俗吧。

最著名的就要属土家吊脚楼了。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而吊脚楼最大的优点就是防潮防雨,冬暖夏凉,防范野兽、蛇蝎的入侵。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术审美等多种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物载体。

其次就是土家族的服饰了。土家族的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请丝头帕。妇女差右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宽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饰物做工精致,落落大方,十分漂亮。

然后就是饮食了,土家族在平时吃三餐,闲时吃两餐,忙的时候就要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汤圆洁白如玉,香气扑鼻,看着就有一种想咬一口的欲望。据说早餐吃汤圆有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而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

而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土家族的哭嫁了。谓之哭嫁,要哭的动听,哭得感人,一泣一诉,哀惋动人才能算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土家女子出嫁时不会哭或哭得不动人,还会被人耻笑。而现在,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却极少有人再哭了,真是太可惜了。

啊!这就是我的民族,它就是那么迷人。

土家族作文【篇9】

踏进土家族人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他们就住在那依山就势的吊脚楼里。

吊?脚?难不成是吊着脚的楼房?土家族吊脚楼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脚。这个脚不是指人的脚,而是木柱子,吊脚楼没有地基,盖在半山腰上半边悬空,由木柱顶住,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坐着的老虎。

吊脚楼不但外部奇特,内部也很有特色。走进吊脚楼,来到了下层,下层是用来关牲口、堆放杂物的。沿着绕楼曲廊,可以去上层,曲廊边有围栏,在离地五六十米的小道上掉下来那还了得。上层的中间是堂屋,在堂屋左右的两个房间叫做饶屋,饶屋主要是用来居住、做饭,而饶屋又被中柱一分为二,前半是用来取暖的火坑,后半是卧室。

吊脚楼还有很多作用:一旦跑上楼,你就再也不用担心被野兽吃掉了,它们不敢进来,进来也上不了楼。吊脚楼通风、干燥、防潮、美观,难怪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土家族作文【篇10】

重庆土家族一般礼节及普通习俗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

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3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汤,冬暖身,夏消暑,让人倦意顿消。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土家族作文【篇11】

不同的地方那个有不同的过年的特色,在广州也有一番不同的过年风格。

春节一般在一月下旬或正月初旬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屋门前贴上了“福”字,而且是要倒着贴,那是为了寓意“福到了”,有的甚至在各个房门上也都贴上了“福”字。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在家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人们都喜欢趁着春节的时候到花市里买花。拥有“花城”之称的广州每年的春节都要举办花市。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花朵在花市上竞相开放。走进花市,就好像走进了花的海洋,享受带着香气的“海风”。花架上的那一盆盆梅花、桃花、百合花……都亭亭玉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谈谈旧年收获,与新年的希望。然后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屋子里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满屋的欢声笑语。

大年初一,人们基本没什么事,平时热闹无比的大街,也一下显得冷冷清清了。有的人在家里休息,也有的人走亲戚、拜年。

到了年初二,大街上又呈现出往日的热闹景象――人们又早早地提着菜篮子上街买菜去了,菜市场里又出现了往日的吆喝声,喧闹声。在公园里,花儿们都露出了笑脸,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看。

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七八号了,春节也该结束了。小孩子们要上学的继续去上学,大人们继续上班。广州又继续沉浸在热闹的海洋里了。

土家族作文【篇12】

1、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起,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土家人叫做“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任何人不得说凶、死、杀等非吉利的字。小孩说了要挨打。大人说了,会让人嗤笑。

2、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树头火取暖团年,等待新年到来,这叫做“守岁”,若说成“守夜”,就视为不吉利,来年会有孝服。所以无论大人小孩均要记住只能说“守岁”,不能说“守夜”,否则要被长辈“封印”。

3、吃团年饭时,大人们都说小孩不能吃鸡爪,其理由是“吃了鸡爪长大了写不好字”。而根源是教育孩子讲清洁卫生。因吃鸡爪速度慢,孩子吃不了多少饭,又吃不到多少肉,手拿鸡爪反而把满手的油腻往衣服上擦抹,弄脏了衣服不好洗。

4、小孩不能吃猪蹄爪。大人说男孩吃了找不到媳妇,女孩吃了会东逃西走不落屋。

5、吃年饭时,不能泡汤。泡汤了象征做事不成功或者不吉利,有的更传说成泡汤后洪水要冲垮田坎——垮崩缺。

6、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禁忌用针线,传承的理由是,这两天用了针线,种的庄稼会长过节虫——易受虫灾。

7、大年初一,不准向外泼水。若泼了水,则保不住财。土家人以大年之水为“财”。初一赶早出门,挑水回家,这叫抢“银水”。谁先挑到井水,谁就抢到了“银水”,象征新年发财,求财顺利。

8、初一不梳洗头,因“梳”与“输”谐音,初一只能赢,不能输。

9、正月不洗被条,因被子的里子(布)大多用白布做成,洗被意即“洗白”,由富变穷,故正月不洗被,谁也不破例。

10、除夕夜洗脚,不能洗过膝盖,原因是洗过膝盖后,到亲戚家就吃不上午饭,土家人叫住“赶过了嘴” 。

1.岁时节日禁忌。农历腊月二十九日,年饭上甑后,妇女忌动针线。腊月三十忌挑水,否则触动龙王而导致水灾、旱灾;不准杀生,意为让各种动物安全愉快地过年。正月初一早,未吃东西前,忌言及“死”、“病”、“穷”、“杀”、“没有”、“不要”等字眼以及与此相似相近的字音;是日,不说不吉利语,忌吵架、骂人、哭泣;对去睡觉的守夜人,忌说去“睡觉”,要说“去挖金窖银窖”;忌见称杆,否则长年见蛇。正月及农历七月的初一至十五,忌给孩童剃头。每年小暑前,从辰日到丑日止,禁宰杀、钓、猎,忌穿红衣,忌举乐。

2.饮食禁忌。吃饭时忌端碗立于他人背后,面向其背吃,据信,如是会使人“背时”背食。忌幼童吃鸡爪,否则认为日后写字似鸡爬;亦忌吃猪鼻,信其日后睡觉打鼻鼾;忌吃猪尾,恐其日后事事落后;忌吃敬神祭品,否则记忆力差。

3.回门忌。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4.孕期禁忌。孕妇在屋不可用刀砍物,否则认为胎儿身上会有刀痕;不可将线绕于颈间,否则胎儿脐带会盘于其颈;禁在孕妇屋中钉木桩或钉子,以免胎儿出生后排不出小便;禁在孕妇家中动土、折门窗、随意移动已固定的家俱,重撞房屋等,以免胎儿被振堕胎。

5.礼俗禁忌。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场中打3、4以外数目的鸡蛋。俗言:1个鸡蛋为独吞,2个为骂人,5个销五谷,6个是赏禄,7、8、9个则应了“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语。故习惯于打3个或4个荷包蛋待宾客。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

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称“还骨种”;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妇,称为“坐床”。但这些习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婚姻仪礼大致包括“打样”、“求婚”、“讨红庚”、“定亲”(俗称“插茅香”)、“看期”、“亲迎”等程序,与汉族古代“六礼”类似。较有特点的婚姻仪式是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与哭嫁。

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举行盛大的成年礼。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是日设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

土家族作文【篇13】

过年啦!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并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庆过年,就让我给大家先容一下土家族的春节习俗吧。

大年节的中午,我见奶奶煮了好多饭,就好奇的上前去询问: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我们一整理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鲜饭。由于土家族人很少吃鱼,所以就要多烧饭,这也叫年年有余吧。

大年节的下战书,爷爷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我也过去凑热闹。东看看,西瞧瞧。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对联吗?我回答:知道一点点,喜庆呗。也对吧,对联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新年福运的夸姣心愿。现在我们贴好了对联,就不能往外扔东西了,连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东西。这样就表示把财圈在家里了。爸爸接着说。

大年节的傍晚,由家里的最长者带领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辈的坟前点上红烛和香,摆上祭品,以表对先辈的怀念。这也是对他们的尊敬。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节习俗,你觉得有趣吧。

土家族作文【篇14】

在湘西地区,坐落着许多星星点点的吊脚楼建筑群。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智慧的象征,把房子做成如此奇怪的形状,好像一块块拼在一起的豆腐干,方方正正。几个房间合理放置,客厅在实心的土地上,其他的房间都市悬空,靠杉木柱子支撑,既可以十分通风、干燥,还可以防止毒蛇和各种野兽的攻击,上住人,下放物,节省空间。怪不得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啊!

我虽然没有去过吊脚楼,但是妈妈去过,听她说吊脚楼的整个楼层共三层:上、中、下。上层是客厅,是全家人休息的地方,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第二层就是他们起居的地方,但有规矩,外人是不能进去的。第三层是用来放杂物的地方,还可以养一些家禽。整一幢屋子,全是由杉木拼起来的,立在水边,好似一只大老虎在水边蹲着。

要是你去土家族人家做客,你一定会被接到吊脚楼的客厅,也就是上层,一入屋,你定会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阳光斜着从窗外照入屋内,仿佛是一束束光箭射入屋内,不冷不热,暖洋洋的。只觉自身在空中阁楼,放眼望外,花的色彩;树的色彩;人的服装的色彩;虫子的色彩;还有那鸟儿的色彩,似乎组成了一副巨大的油画,耀眼而又美丽,出自于大自然这一独具匠心的画家手中。

吊脚楼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每一块、每一寸地方都是那样的精致,刻满了图画,有高山流水、虫鸣鸟声、百花争艳、瓜果丰收……似乎与大自然合为了一体。

土家族作文【篇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得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得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得当上这个家族中得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得,但是过年得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

⒈过年得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得差距啊!);

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得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得主要目得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得新得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得守岁;

⒊大年初一得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得打扫一次;

⒋在新得一年之前,必须把欠得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得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得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得地方!

土家族作文【篇16】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尾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四周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饮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酡颜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惹人失笑。

尾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品。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尾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存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旷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整理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羽觞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典礼,那是为了祭奠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续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夸姣的、快乐的。

土家族作文【篇17】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周围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脸红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引人发笑。

腊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物。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顿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酒杯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仪式,那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4825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