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长征读后感

2024-05-30

最新长征读后感分享。

读后感不一定要读完整本书之后写,某一章节带给你的触动特别大也可以记下来,看完作者的作品,我们收获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把感受化为语言,如何在读后感里找准文章的核心内容呢?句怡美编辑细心挑选后发现“长征读后感”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若需方便阅读请将此页加入收藏夹!

长征读后感 篇1

今天下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环学院院学生会组织全体成员观看了红军长征纪录片,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长征途中,战士们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喝河水。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有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换来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也是红军在雪山上,寒风凌列,战士们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而寒风就像刀割一样吹在战士们的脸和身体上,行进中,每个战士都不敢坐下休息一会儿,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坐下来就会永远都不能站起来。这样艰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的大学生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毛主席领导的红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在美丽的中环院中施展开来。

想想现在,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向父母发脾气,还因为挑食,怪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仔细想想,那个时侯人连饭都吃不上,好多老百姓都是被饿死的。那时侯的老百姓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更别说什么东西了,衣服破了,缝一缝,补一补。冬天连棉被都没有,只有用茅草来取暖。有多少红军,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还弄得妻离子散,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可他们却执意要保卫国家,可见红军们对共产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作为中环院的学生,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决定一定要学习红军那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在学习生活和学生会的活动中。

在这里,我希望所有中环院的莘莘学子都能够将红军这种精神在这美丽的中环院中绚丽绽放出来。

长征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个长征故事————《翻越夹金山》。故事主要讲述1935年6月1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完成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后,来到四川边界宝兴县属的硗碛镇。这里是雪山地带,高耸入云的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战士前进的道路,红军想尽办法,顶着风雪与冰雹,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翻过了夹金山,与另一支红军主力汇合了。

在现在的生活中,虽然没有长征啃树皮、吃草根那样的艰苦,但是长征精神无处不在。

有一次,胡老师布置了一道难度极大的奥数题,她叮嘱我们说:“这道题比较难,是初中的题,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仔细思考,会想出来的,大家加油吧!”听完胡老师的话,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起来。起初,大家都抓耳挠腮的,没有一点头绪,后来,有一位同学灵机一动,找来一块小黑板,把自己的想法写了上去,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各自发表见解,谈论看法,集思广益,经过一次次演算,解开一道道难关,验算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得出了绝对正确的答案。胡老师夸奖了我们,还说:“大家齐心协力,什么题都可以做出来!”我们听后,笑了。

还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吸毒者戒毒的故事。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嘴唇发白,四肢无力,被毒品折磨得死去活来,他的家人也痛苦不堪。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那位吸毒者自愿去了戒

毒所,用顽强的毅力忍受着毒瘾发作的煎熬,他的家人和朋友们也给他支持和鼓励,渐渐的,他的毒瘾变小了,犯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后,毒终于戒了,体质一天天好起来,身心也变的一天天健康,积极向上了,全家人就象中大奖似的,高兴的无法形容,这是全家新生活的开始啊!

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变了,现代人不再需要象长征那样爬雪山,过草地,尝受红军那样的艰难困苦,但并不意味着现在的生活就没有困难。在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面对困难,我们怎么办?要象红军翻越夹金山那样,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再大的困难,再多的险阻,都会克服,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吧!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进行着新的长征。

长征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路,这条路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有些人的路是早已造好,直通终点。

有些人的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开辟中。

也有些人不想再往前走,终结这条路或走回头路。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路,路不一定总是直路,也可能有弯路、叉路、环路……

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征,为什么?

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无奈……

看了《我的长征》之后感觉符合现在的心情就搬过来了。

看完《我的长征》我发现很多同学的脸上都有泪痕。

《我的长征》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娄山关大捷、飞夺泸定桥等片段。

影片的开头是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看到这里,许多同学眼里都噙着泪花,为王瑞父亲的死所惋惜。

后来王瑞的亲人竹妹子所在的野战医院被白匪偷袭,竹妹子牺牲了,看着肖德昌抱着竹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痛天的嘶吼。许多同学都哭了。最令人震惊与感动的是飞夺泸定桥的那一段。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悬崖羊肠小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军,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王瑞落崖牺牲了。王瑞失去了敬爱的兄长

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桥板被敌人拆去,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凌空而悬。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十六岁的王瑞被提前接收入党。在王瑞等人读入党誓词的时候,我不禁热血澎湃。既是为王瑞的入党所激励,也是为无数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所奉献的血所自豪,如果这样的队伍不赢,那什么样的队伍才会赢呢?!

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头上那绺“天菩萨”长发随风轻飘、轻飘……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轻轻地为“瑞伢子”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

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其实影片所说很短,就是:

王瑞参加红军,通过战争中事锻炼出钢铁般精神。人民通过战争赢得现在的美满生活。

是的,想想看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呢,其中有些战士留下了名字,但是那些无名的战士呢?

据统计红军开始长征时有20多万人,途经还增加了数万人,但长征结束后仅剩5万余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又想起另一部专门描写红军过雪山的电影,描写的是炊事班的战士,他们班里最后走出雪山的就是那口为红军战士做饭的铁锅。

红军一个离我们很远但又不陌生的名字。不知道现在的我们对于长征了解多少。

红军所经历的苦难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在《我的长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那个小战士王瑞说的一句话:“跟着走”!是啊,“跟着走”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的盲目跟着走到最后的坚定地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这好像是在提醒着我们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现在还能想起小战士王瑞在经历一个个亲人的离去之后那种痛苦的场面,如果换做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这么坚定的“跟着走”下去。

飞夺泸定桥——泸定桥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蒲城了桥板。

长征读后感 篇4

在观看《长征歌剧》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部作品所感动和震撼。它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段伟大史诗——红军长征。这部歌剧所传达的深刻意义,引人深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伟大的历史进程。

作为一部歌剧作品,《长征歌剧》展现的不仅仅是歌舞和唱腔,更多的是它所要传达的意义。首先,在这部作品中,歌剧唱腔极具感人的氛围,并紧密符合剧情的情感需求,歌词也流露出了深深的革命情怀。同时,剧中所使用的灯光、布景、道具等一系列视听效果也都是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在观众眼中,这些精致刻画的创意与元素的结合共同呈现出了一幅宏伟的革命画面。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危险,但每个战士都顽强地坚持着革命信念,领袖毛泽东同志更是深入民众、一步步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这段压倒性的历史插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高尚品质和创造力,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无畏和坚定。

长征的成功,实质上是中国革命意志胜利的喜讯。《长征歌剧》在展现这段历史过程中,也传递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被提醒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保持公正和坚定,我们就可以直面困难和挑战,并获得最终的胜利。在歌剧的每个部分,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力量。

最后,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在困境中保持意志坚定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在这段历史中,红军战士们所体现的无畏精神,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铁人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驱使着我们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不怕失败,不怕艰难,始终保持着坚果的意志和缜密的计划。

总之,观看《长征歌剧》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史诗的伟大,也让我深入地了解了生命的真谛: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坚定信念,保持内心的力量。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历史,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长征读后感 篇5

学院:哲学与法学班级:法学091姓名:刘亚娟学号:

《我的长征》观后感

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对自己人生经历中刻苦铭心的回忆,那里有心痛,那里有骄傲,那里有信念,那里有中国人所独特具有的民族精神。

说到民族精神,我想到的是什么是民族精神?我就在网上查了一下又想一想,所以在我理解意义上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尤其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所呈现出的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志节和心情上。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在这部影片中我似乎真的对以上所诉找到了真实的体现,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段光荣的历史,它不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它深深地烙印,还有那长征精神是永远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还记得老人常说的那样的一句话:“要问生活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是啊!对于今天的生活,我们真的很幸福,面对今天还没毕业,还没有工作,还没有真正的走上社会的我们,我们是最幸福的。而在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一定会有许多困难和坎坷,但更多的也许是快乐。可更重要的是,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一定会镇定自若,有自己坚定的信念。

民族精神,可对于今天的自己来讲,说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我觉得有点不现实,可本一直认为自己挺坚强,虽然自己有时不自信,但自己真的知道要努力,尽量去克服,争取自己做的更好。我的大学生活仍在继续,也即将结束。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此时我也有我的自己有时还真是扛不住,但自己是一个极其外向的女孩,所以自己爱写爱记录,一路行走,一路记忆。记下来的每一站,每一程,都是一段风景。有时,忙了,写的也便会少了些。我认为对一个人来讲我们打的不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可是就像我前面所提及的那样,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深受我们周围的环境和思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态。

心态是左右一个人的思维、行动、反应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成就一个人,同时也能毁灭一个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的大脑是空白的,对任何事情都是未知,只有心性属于善良,这便是一种先天的心态。至于后天的心态,便是在不停的学习中、灌输中,便以他自己的认知,养成了什么样的性格及心态。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有一万种生活方式,你可以奋斗换来成功的微笑,你可以嫁给一个有钱的异性,又或者你可以为了钱不择手段,知取决于你怎样的心态。人从来到世界那刻他就在抉择,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抉择时你是否想过你是不是脚踏实地的符合现实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生活?小时候我们选择自己的玩伴,长大了我们选择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爱情、自己的消费、自己的人生路。抉择的时候是否想过是不是盲目的跟风,毫无目的的生存就好!

生活中苦也好,累也罢。苦中也能寻得那一份悠然,累中也能寻得那一份开心。那就是你的心态。 物竞天而择。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不得不更加的努力。更好生存的法宝就是坚持自我,寻找一份心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长征读后感 篇6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多少年来战争的硝烟,途中的艰难险阻;现代的幸福安康,当代的愉快生活,目前的和平甜蜜,是谁?是谁?给了我们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是红军!

今天,我怀着翻滚如滔滔江河的心情读完了由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毛泽东写的《长征》。读完后,心中仿佛犹如滔滔江河,叙之不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他们只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是什么在他们身后默默地支持者他们?是信念!是远方的乡亲盼望的思绪!是他们渴望战争胜利的决心!是的,仅此就足以支撑他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可在红军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红军看来只是脚下坚固的泥丸。他们把在生命边缘的危险统统抛之脑后,一心想的是人们渴望幸福的表情,是唱遍山头的战歌,是坚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想到这里,我由衷地感谢红军叔叔:“您辛苦了!”

他们一个接一个倒在了充满了艰辛的路途中,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为战斗的胜利献出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力量。是的,他们是寒冬中的一枝坚强的梅花,他们是和梅花一样有着一身傲骨的人!

红军们不曾放弃过胜利的一丝希望,可我们呢?生活在充满了父母宠爱的我们又有怎么做来回报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我们没有。是遇到困难就摇头就走,是擦破一点皮就号啕大哭,是受到委屈就硬拽着别人不走,是认为读书路太过艰难就放弃了父母寄托在身上的期盼。

这就是我们对红军牺牲而做出的回报吗?如果再按这样的成长轨道生活下去的话,我们在将来要面对的重重难关的考验中必败无疑!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辛勤工作的父母,为了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们。读书吧!坚强吧!摆脱那个以前懦弱的我们吧!让中国更加富有强大吧!让我们自己的头上有一片更加美好的蓝天吧!

长征读后感 篇7

长征在我们眼中可能会很累,会有很多艰难险阻,如果然我们选择,我们都会因为怕艰苦而退缩。而你们可知道,当时的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从不退缩,他们为了新中国,就算战死在战场上,也毫不畏惧。

长征,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他虽然艰苦,但是,他同时也会磨练人的意志。虽然去得时候有30万人,可是回来就有3万人了,这差别多大呀!这么大的差别不就是因为一路上战斗机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一路围拦堵截吗!

长征伤亡虽然大,但是不会磨灭掉战士们胜利的信心!毛泽东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战士们那样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长征为什么会胜利呢?靠的不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正确的领导吗?靠的不就是长征战士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我们应在有困难时想想长征,我们的幸福是他们换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

长征读后感 篇8

红军长征观后感400字范文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军长征观后感400字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长征观后感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政府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观后感二

在战争中,一双双扯着亲人衣襟的手,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一声声哭泣号啕,一次次惨痛失败,都向人们告戒着战争的危险性,战争好象是一包炸药,随时都可以爆发,可战士门义无返顾地冲向沙场,因为,如果战士门退却了,他们的父母、兄弟、孩子、村民将陷入更深的苦难,如果他们退却了,他们的饿同志已经流过的血就白流了,如果退却了,他们刚刚燃烧起的理想将随着生命消失而破灭。

当年长征,条件极其艰苦,爬雪山,过草地,遇沼泽,还有敌人的阻击,都危及着红军战士的生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最后,红军战士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险阻,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民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不屈不饶,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

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也要去保全集体的团结精神!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作为21世纪的我,一个小学生,深深的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祖国的繁荣昌盛,都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这份精神,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登高峰,使祖国更加强盛,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

长征观后感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5589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