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英雄花节日话题作文

英雄花节日话题作文合集三篇。

英雄花节日话题作文(篇1)

小时候出生长大在南国,最喜欢那红红的大大的木棉花。

每当春天来临,木棉树那高大的铁灰色树干没有一片叶子,却见满树红彤彤地一片火焰般的花朵。木棉花昂然挺立在向阳的枝头。仰望它们,背衬湛蓝的天空和飘浮的白云,木棉花像极了迎风猎猎的红旗。从那时起,我也知道了木棉花的另一个名字:英雄花。

上学的路上,或去公园游玩,我总要走到路旁身边的木棉树下,不眨眼地抬头看着那谁也比不上的正红硕壮的大红花。拣起落到地上的一朵,我都会深情地细细端详:那饱满的花瓣,里面有着多么厚实的生命;那中心花蕊,不屈地向上追求;最爱的是那五星型的花状:花瓣与花瓣之间的距离那么端正,角度那么合适恰当,颜色那么纯粹,大红深红,完全就是一颗爸爸妈妈军帽上的红五星!因此,孩提时代,我们都把木棉花叫做“五角星花”。

春雨过后,一树一树的木棉花,又像极了无数燃烧的火炬,烧得人心血沸腾,不由也染上一层英雄气概,那火红的花瓣,有一种不言自喻的烈士血性,令人感动不已。

木棉花连凋落的姿势都与众不同,落的干脆利落、落的掷地有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悲壮的投入大地的怀抱。当时我总从落在地上的花中,挑一朵最完整的轻轻捧起,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它枯萎。看着脖子上带着的红领巾,想起队歌里的话: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由此想起红红的英雄花:它更像被英雄的鲜血浸染的颜色!从此,英雄花就是我心中的花,看到英雄就想起了它!

出生长大在军营的我,从小耳濡目染,最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地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历经血雨腥风,换来了今天生活的美好;最知道人民子弟兵是怎样地忠诚坚强,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知道军人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私奉献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从容。

因为那时,讲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战斗故事,从爸爸妈妈的嘴里,从电影上,从书本中,大量地生动地记录,深深复刻在我们的心间。看着爸爸妈妈那庄重和追忆的脸庞,我暗暗为他们活出来走到今天而感到庆幸。我怀念那些爸爸妈妈的战友,怀念那些跟着毛主席穿草鞋拿起大刀梭标闹革命的革命先烈。他们是大英雄,英雄花正是他们生命血沃的壮美!

爸爸妈妈要参加福建前线备战了,我们子女就被送走了,几个月半年地被军中幼儿园关照着,享受着最高首长毅然拨给子弟们的自己的补助,无忧无虑地成长生活。而日夜思念着的爸爸妈妈此刻正把对儿女的牵挂埋在了心底,勇敢地战斗在保卫国防的最前线。当备战缓冲我们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时,我总是把他们当作去打仗的英雄!他们难道不像英雄么?英雄花笑着为他们开放!

从小到大,军号的嘹亮,军旗的红艳,军人的言行,军队的作风,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冲锋和牺牲。多少次大灾大难,我热泪盈眶地听着军人战斗的消息;多少次地动山摇巨浪滔天,我颤抖身心在为军人思念和祈盼;多少次看着那绿色的青春无悔地奉献在险关战场,我以泪洗面祝福着军人的凯旋。

英雄花开后,那大又坚的果实,是宝贵的可用木棉。英雄花从含苞到怒放,从花开到成果,无不呈现慷慨付出。而我们的军队和军人从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总是把最优秀的战绩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把最壮丽的生命向祖国和人民奉献,英雄无数,鲜血生命之花天涯开遍。

英雄的行动,出自对人民的热爱;英雄的气概,出自英雄的信念!军队与人民骨肉情深,新时代新重任,让我们的军人承担更大的牺牲和奉献。从南昌起义到五星红旗升上了天安门,八十七年的历史,见证着人民军队的永生!

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军人,你就是高大的英雄树,经风雨战台风屹立不倒;你就是盛开的英雄花,笑傲风云迎接洗礼带来春天。你红心一片,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红红的旗帜。你如祥云红遍,给祖国人民带来安宁的红霞满天。

军队是我的家,军缘是我的血脉,军魂是我的一生,军人是我心中的英雄!

英雄花节日话题作文(篇2)

1983年,我国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华丽蜕变,央视第一届春晚直播,第一台桑塔纳汽车在上海汽车厂成功组装,中国首批博士诞生,对乐坛和一批年轻人产生深厚影响的香港乐队BEYOND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也是在这一年,时年18岁的温溪小伙子徐素与当年很多青年人一样,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报名参军。同年11月,徐素与35位同批应征入伍的老乡一起,踏上了光荣的征途。

徐素被分至江苏省徐州市东海县的12集团军36师炮团9连服役。徐素说,在后来四年的军旅生涯里,最值得他骄傲的是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他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同甘共苦,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记得那是1984年的7月,我们所在的部队刚刚结束实弹射击训练回到驻地,全团就接到了上级的作战命令。”徐素说,当时自己在炮兵班担任瞄准手,因为平时训练成绩突出,表现优异,接到作战命令后,他被调到连部任通讯员一职,同时兼任三班瞄准手。同年7月19日,徐素一行离开驻地,乘坐火车去往云南文山州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战训练。同年11月,部队陆续开赴前线老山、八里河东山,真正开始了战斗生活。

徐素所在连队的武器装备之一是85加农炮,其作战性能是打得准,杀伤力强,射程远,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与此同时,在近距离(200米以内)射击上,85加农炮的表现也不俗,炮弹的威力很猛,可以在空中爆炸,也可以落地爆炸,同时还可以射入地面一米后爆炸。“当时我们所在的连队总共配有火炮4门,一、二排各2门。其中,一排担任直瞄射击,二排担任间瞄射击的任务。我们炮兵的主要战斗任务是在步兵发起进攻前扫清敌军前沿阵地的各种火力点,减少我方步兵进攻时的人员伤亡,阻断敌军的补给路线,摧毁敌军的指挥所和救护所等。”对于当年的事,徐素记得非常清晰。

1985年3月,徐素所在连队接到上级的特殊作战命令,要求一排的21名战士将火炮运到距离敌军前沿阵地300余米的34号和-34号高地的主峰上,配合07步兵团收复敌军所侵占的黄泥坝阵地而发起的进攻作战任务。“当时34号和-34号高地是不久前刚从敌人手里夺回来的,此前敌人为了坚守这两块高地,防止我军偷袭,在阵地周围布满了各种地雷。阵地收复后,这些地雷给我们的后勤保障、武器弹药的输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徐素说,为了将5吨多重的加农炮抬到主峰,连部决定将火炮分解,采用人力、牛拉的方式将火炮抬到指定位置。

凌晨时分,一排的战士悄悄出发了。这一路除了地雷,还有许多恶劣的自然因素在制约着他们。“34号、-34号高地是八里河东山的两个主峰,海拔高约2000多米,倾斜坡度达45°。云南特有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闷热潮湿,这一气候特点导致当地天气长期处于的阴雨状态,对我们战士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徐素说,“在将火炮顺利运送至指定地点后,构筑火炮工事的几天时间里,敌人可能发现了我军的作战意图,不间断地向34号、-34号高地发起猛烈的炮火攻击,把我们连队全体战士压制在猫耳洞里无法出来。于是,连长命令我们白天休息,晚上构筑工事。就这样,冒着敌人的炮火,我们的战士在7天之内构筑好了防御阵地。”

1985年4月5日凌晨,我军正式发起对黄泥坝敌军阵地的进攻。徐素所在的连队按照原先锁定好的敌人的火力点、碉堡、救护所发起猛烈的射击,在20分钟之内摧毁敌火力点4个、碉堡1个、救护所1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作战任务。“那个时候,我们的高兴劲真的是无法形容呀!因为这可以算是我们的首战告捷。”说到这里,徐素明显地有些激动。“但就在我们撤离阵地不到半个小时,敌军就向我方发起了猛烈的炮火攻击,将我们连队构筑的火炮阵地整体摧毁了。”徐素说,当时大家都庆幸自己的安全撤离。

谈起这些往事,徐素说在参战的6个月里,除了战斗,还有一个场景一直让他无法忘怀。那就是在运送火炮到-34号高地时遇见同为温溪人的战友尹世雷。“当时尹世雷在前沿观察所里已经呆了4个多月了,由于战斗艰苦,后勤保障难以跟上,前沿观察所里的战士们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黄泥水,头发也4个多月没理过了。”徐素说,记忆里的尹世雷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但那时遇见却完全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他满身都是泥巴,皮肤黝黑,身材瘦小,变得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徐素说,当时也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觉得有好多话要说,但又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四目相对,竟是满眼的泪水。

徐素告诉记者,他们的部队在战场上驻扎了6个月的时间,参加各种射击达100多次,消耗各种弹药2000余发,摧毁敌人火力点7个、碉堡5座、救护所1座、敌人后勤供给线1条(150余米),连队负伤2人(在运送火炮的路途中踩地雷受伤),被毁坏火炮2门。在这场战斗中,徐素所在的连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到1985年5月16日才撤离阵地到后方休整。“我们炮兵伤亡算是少的,最惨烈的是打穿插的战士,多少忠魂埋骨它乡呀!”说到这里,徐素有些哽咽,他又一次想到了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战友。

现在的徐素已近天命之年,肤色黝黑,但是精神焕发。他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在军营中的一些老照片。“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很珍贵的。”徐素指着照片中的一个虎头虎脑并有着娃娃脸的小伙子,告诉记者,那就是他。当年参加战役时,徐素的年龄和现在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们一般大。“那时,真的是仅凭一腔热血,就选择了入伍。”说起当年的选择,徐素称自己并不后悔将宝贵的青春撒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之间。“虽然在战场上就像在鬼门关徘徊一般,但那种经历也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前年,徐素和同乡战友尹建仁一起,到了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老战场,重温当年的点滴。从前弥漫着腥风血雨的战场现在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土,徐素和尹建仁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当年的炮火、硝烟以及战友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身旁,令他们感怀不已。

徐素说,离开军营回到家乡这么多年了,他还经常会回想起那场战争,及那些并肩作战过的战友。特别是每年八一,他都会在心里默默祭奠当年那些为国捐躯、牺牲在战场的战友。“在这和平时代,我们真的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牺牲在战场的烈士。”这是采访过程中徐素与记者说的最后一句话。

英雄花节日话题作文(篇3)

1938年冬,16岁的岳阳青年毛明汉弃笔从戎,加入到国民革命军第82师担任文书。当时,日军在岳阳战场上除了大炮、飞机,还不加区分地对军人与平民大量使用毒气弹,不仅中国军队屡受其害,还殃及了大量无辜的百姓。刚进82师时,由于毛明汉能够识文断字,师部便安排他到79军学习毒气防范知识,后回部队担任防毒排副班长。

1941年,毛明汉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第二分校深造,是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1943年,学成毕业的毛明汉加入第九战区作战序列,长沙失守后随部队在湘赣地带继续抗日,而后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02师,参与整编增员,培训新兵。

1938年,日寇入侵,家园被毁,岳阳县很多年轻人加入了武装抗日的队伍,周群辉就是其中一位。周辉群加入岳阳县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经历无数次战斗的洗礼,两年后,他晋升为班长。

1939年6月,岳阳县抗日政府将各地抗日游击队进行整编,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九战区司令部命令将抗日自卫团改编为湘鄂赣边区第七纵队第十二支队,周群辉成为了一名游击队员。他曾在新墙河北岸多次刺探日军情报,袭击日军汽车、弹药库。在第三次湘北会战中配合正规军一直打到了长沙附近。 1943初,唐再新在揭西县塔头镇从军,作为补充兵员分配到第十军预十师。在衡山参加整训后,唐再新成为一名运输兵,负责为战场运输弹药。

1944年6月参加衡阳保卫战。战斗前线,唐再新冒着炮火,为部队运输弹药。后来部队打光了,唐再新拿起死去战友的枪到战壕里与日本人作战。由于是广东人,与部队长官和战友语言不通,大多互相听不懂,长官叫什么,部队是什么番号,具体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自己是第十军的。

在中国,有多少默默无闻的老兵分散在全国大地,经过那些抗战的峥嵘岁月,他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沉寂。而我们有必要去重新发现这些敬爱的老兵,挖掘他们的抗战故事,一起回首和深入那段历史,以更加正视今天、审视明天和展望未来。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6422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