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天宫课堂观后感

天宫课堂观后感精华11篇。

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天宫课堂观后感”的文章快来看看吧,从哪方面开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比较好呢?观后感可以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留下永久的痕迹,写观后感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价这能够锻炼我们的评价能力,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资料可做参考和使用祝你学习愉快!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1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篇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此时杨利伟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异常痛苦,可他却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篇6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观看了航天直播课,几位宇航员叔叔和阿姨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科学课。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细节大公开,太空行走、特别的航天服、失重环境下的细胞观察……桩桩件件都让我感到大开眼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各种表现:失去了重力的约束,水在太空中会变成一个个小水珠。更神奇的是,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浮力也就消失了!如同魔术般,水在宇航员叔叔的手中,乖乖地变成了水膜,厚水膜,甚至一个水晶球,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观看了这堂直播课,我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技的魅力,更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投身祖国的.建设!天宫课堂的观后感200字篇25

今日我观看了由"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所带来的天空课堂。

里面内容有太空站生活展示,转身实验,细胞实验展示,水球实验,天地互动……个个让我大开眼界!太空是多么的神奇啊!在课堂中,还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如果没有重力,在太空站中不能像地面上行走和水的浮力几乎消失。在微重力下表面张力大显神威!太空是多么神奇与美妙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的梦想在浩荡的宇宙中绽放吧!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3

”同学们,你们好!”随着航天员老师王亚平清亮的声音穿过大气层,从遥远的太空飞到我的耳畔时,我期待着”天宫第一课”开始了。

天宫的课堂很清晰。虽然在相距遥远、神秘浩瀚的太空中,我却发现课堂的画面依然十分清晰,丝毫不受影响,甚至连航天员老师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看的一清二楚,仿佛触手可及。这大大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令我感叹不已。后来我知道了,这短短半个小时的天宫第一课,背后可全都是国家的雷达、信号塔、传输带这些黑科技”默默地付出”。没有它们,恐怕就没有后面精彩实验什么事儿了,看来,中国的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啊!

天宫的课堂很奇妙。课中有一位同学提问:在太空能不能像在地球上正常行走?航天员老师叶光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便尝试着在太空行走起来。结果可想而知,他的身体来了一个360度的大挪移,头朝地、脚朝天飘了起来,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看来,太空是一种完全失重的环境,人是无法正常行走的。紧接着,王亚平老师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奇特的实验:在乒乓球浮力消失实验中,乒乓球竟然沉到了水底,这是因为太空中的浮力几乎全部消失的缘故;在水膜张力试验中,小水膜慢慢扩大,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这让我明白了水膜表面的张力会变强;在泡腾片的实验中,王亚平老师将蓝色的颜料注入大水球中,随后放入泡腾片,瞬间便产生了许多气泡,出现了一副奇妙的景象。

天空的课堂很亲切。这份亲切,让我想到了我的校园。太空中的航天员老师,跟我校园的老师一样,都是辛勤的园丁,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陪伴我们成长,向我们传授知识,让我们的好奇心满足,让我们的梦想实现,他们都一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天空的课堂很激扬。看天空第一课,激起了我奋斗的热情、学习的激情。让我在心中暗暗决心,要和这些航天员老师一样,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去,努力创造、创新,拥抱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天空的课堂,它是中国在太空的家,也是一个个传奇写照的来源。在这里,我真情希望,让无尽的太空,永远照亮我们中国人成长的足迹。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4

林育洲

Lin Yuzhou

在今天的天宫课堂中,我最喜欢的是“重力拋物”实验。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太空中,冰墩墩居然没有掉下來,并且还能向前飘动,这和地面的情况完全不同。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和祖国科技的强大。

In today's Tiangong class, my favorite is the "gravity parabolic" experiment.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in space, Bing Dwen Dwen didn't fall down and could still float forward, which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situation on the ground. This made me deeply feel the magic of space and the power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5

“神舟十三号”里的崔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教师”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关于在外太空生活的课程,我听完之后感觉非常有意思,也收获了很多。

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漂浮着的陀螺,之后,就陆续出现了三位老师,首先登场的呢,就是王亚平老师,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在太空舱里的东西,比如:太空跑台,太空橱柜,饮水分配器等等。我认为太空真的很奇妙,在太空舱里的太空厨房功能很全,以致他们还可以吃到鲜苹果,王亚平老师还告诉我们在太空中如果看上去胖胖的,是因微重力致血液上涌,也让我们知道了在太空中如果长时间不锻炼会影响健康。

在王老师的一步一步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叶光富老师和崔志刚老师,他们两个则是给我们介绍了叶老师身上穿的服装——企鹅服,它在许多地方都有一些拉带,也可以对抗肌肉萎缩心管血功能下降,很神奇吧,小小的服装背后,迎来的竟是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之后,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太空细胞学实验。等同于他们开展的是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当然,显微镜是在“医学样本显微观察记录装置”中拿出来的,把样本放在显微镜的镜头下,再利用软件,就可以对细胞观察检测了,在太空中的细胞和在地球上的细胞不一样,在太空中的细胞非常“活跃”,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看来,这节课对我们的生物学也会有一些帮助。老师在乒乓球实验当中,给我们传授了“浮力随着重力出现,空间站内浮力几乎消失”的知识。到这里,就已经有了不少收获了。

这堂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水球的一系列实验了,在水球里面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就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如果是在地球上,那么水球都不可能有,他会直接变成液态后消失,何况会有这一现象?还有一个实验,是在水球里面放上一个泡腾片,我们都知道,泡腾片遇到水后都会形成一串小气泡,三位老师首先是将水球染成了蓝色,之后把泡腾片放进了那里。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水球和地球很像,所以有一种亲切感。

这一次的“天宫课堂”让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技术真是一流,以前的中国被人践踏,欺负,现在的中国终于站了起来!不会在被人欺负!而且我也很敬佩这三位“老师”,他们连过节都回不去家里,而是为世界继续在外太空研究东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真的希望“天宫课堂”还会有第二课,第三课,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6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天宫学堂的现场直播,我们开心的像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

首先王亚平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他们住的地方和吃什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神奇小实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里,然后拿吸管插进去,乒乓球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而是固定在了水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听王亚平阿姨给我们讲解,原来是地球上是有重力的而太空中是没有重力的。然后王亚平阿姨把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递给了叶光富老师,水不但没有洒出来,还在空中停了下来,真神奇!最神奇的是:把水挤在空中,水不但没有洒下去,还在空中飘了起来。王亚平阿姨两口就把它含了起来,就像两个果冻一样。我们整个心都投入了进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体会到世界上的科学无处不在。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观察,有积极的求知欲,对学习生活充满激情与向往。加油加油,我为我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7

2021年12月9日下午,同学们观看了“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课堂开始,我们先了解了“天和”空间站的发展过程,和对中国航天发展至关重要的返回舱、飞行器等。接着,我们连线了正在太空中“天和”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在三位宇航员的带领下,我们“遨游”空间站,切身体验了航天生活。我发现,航天生活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因为没有重力,他们在吃、穿、住、行方面都十分有趣而特别,宇航员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锻炼、转身、行走,令我大开眼界。王亚平老师的睡眠区摆放了许多玩偶,还有她和家人孩子的甜蜜合照,她还用她和孩子一起做的花朵做了实验,让这朵满怀爱的花朵在太空中绽放,王亚平老师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宇航员,还是一个孩子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十分钦佩。

宇航员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细胞浮力、太空绽放的花、水球双重成像等实验。在太空的特殊环境下,实验中产生了许多地球上无法见到的神奇现象。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我也对光学、浮力等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课堂有限时,学习无止境。这次“天宫课堂”不仅让我领略了太空之奇妙,对课内知识有了更形象、深入的理解,我还懂得了航天员生活的不易。在太空中长期生活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航天员们为了中国航天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他们如星星一般闪亮照耀着中国人民,他们伟大的奉献精神永驻人心!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8

小学生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篇5)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篇6)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9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完整版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秘的宇宙,人人都向往;皎洁的月亮,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我也不例外,每当晚上月亮高挂天空,神秘的黑色笼罩天空,我就总想象着能到宇宙上,大开眼界。

啊!只听“咚”的一声,我来到了20年后的宇宙。哇!这里充满黑色,一颗颗闪烁耀眼的星球似乎在大片的黑色中飘移着。“欢迎你,来自中国的朋友,我叫拉多。让我来为你介绍吧。”我身旁不知怎的多了一位外星人。拉多指着地上的细沙说:“在这里呢,只要拾起一把地上的沙子,再在沙子上浇上几滴水,即刻就变成蛋糕了,不相信你可以试一试哦。”我还真有点半信半疑,马上试验起来。奇迹啊,简直比刘谦的魔术还要奇。我站在这里什么都没有干,一个蛋糕就无缘无故的到手了。

拉多又说:“看见那本购物书了吗?它可是无价之宝!今天你是客人,就为你展现一下他的奇特之处。”说着,拉多打开了购物书,点了一台电视机的图片,简直不敢想象,一台一模一样的电视机出现在眼前。真是有福呀,拉多将这本购物书送给了我,还外赠一套别墅。

拉多走了,我一个人回了屋,打开那本购物书,刚想多点一些家具和零食。突然,我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洞,人一直在向下掉。

啊!“你怎么回事啊,人睡着睡着就到地上去了。喂,喂!”我揉揉眼睛,“谁呀,烦死了。”估计是妈妈又推了我一把,我彻底醒了。“嘿,我怎么在这里呀?”“不然你还想在哪里呀?”妈妈故意用开玩笑的语气说。

哦,原来那只是个梦呀!不过,真希望那是真的。我相信,20十年以后,或者30年以后,等到科技发达了,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10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神舟13号‍‍的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做实验的直播。‍‍

宇航员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空间站,有卧室、厨房还有锻炼身体的器材,睡觉时还有睡袋,冰箱里有从地球上带上去的新鲜水果……

他们一共做了三次实验,1。细胞的神奇变化,2。乒乓球放入水中,3。做水膜。我印象深刻的是后两个实验。

乒乓球在我们地球上放入水中是浮起来的,无论如何也按不下去,可在太空它被东西一碰就沉下去了,再也没有浮起来。瓶子不盖盖子在空中是漂浮着的,水竟然还洒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宇航员给我们解释才知道:没有了重力就没有了浮力。

做水膜更有趣,首先用水袋挤出一个像镜片一样的水膜,然后不断注水,水膜渐渐变成了一个大水泡,里面还有许多小水泡,宇航员用针筒把小水泡都吸了出去,只剩下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泡。又在水泡里注射了一个比他小一半的水泡,透过两个水泡一看,宇航员是一正一反的。接下来在水泡里注射了蓝色的颜料,水泡慢慢的变成蓝色,像蓝宝石一样,最后在里面放入了泡腾片,水泡不一会儿就胀大了,但还是没有爆裂,好神奇呀!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宇航员,去探索太空的奥秘,感受一下在太空里飘的感觉,看一下人们在地球看不到的东西。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11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报告厅观看“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好激动啊,又能和宇航员老师们见面了。

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空间站内的研究设备,还做了几个很有趣的实验: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水油分离实验了。

在地球上,如果往一个瓶子里加水和油,油与水会分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这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漂在上面。无论你把瓶子倒过来还是摇晃,油仍在上面。可是在太空,结果却截然不同。只见王亚平老师手里拿着瓶子,瓶内装着油与水。它们俩本该分开的,现在却混在一起,并没有分层。为什么会这样?我疑惑极了。这时王亚平老师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水油分离呢?同学们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一位位北京的大哥哥站起来,向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要把瓶子甩一甩就能分离油与水了。”我更加疑惑了,为什么这样就行了呢?正当我不明白时,叶光富老师勾起系在瓶上的绳子,用力甩了起来。不一会儿,瓶子里的水和油竟神奇地分离了!我心里一边惊叹,一边却有了更多的疑问:为什么一开始水与油未分离?为什么只是一甩就分离了呢?和太空的环境有关吗?王亚平老师紧接着就说明了原因。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离心力的作用!因为太空微重力,所以水油并不会分离。它们不自然分层,就是因为它们几乎失重了。而在甩的过程中,甩的越快,离心力越大,这才将油与水“甩”开了。我想起曾在书上看过血液经过离心机的离心作用,分成了血浆、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三层,它们的原理应该是相通的。

今天太空授课实在是太精彩了,让我意犹未尽。我爱科学,我要好好学习它,长大后去探索它!科学,你太神奇、太令人惊叹了,有着太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追寻!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3961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