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音乐会观后感

2024-04-20

音乐会观后感(汇编11篇)。

好的电影能在观众心里留下很深的余韵,不仅如此,观看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启发。观后感是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真实反应也是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写观后感就是要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怎么写作品名观后感写出真情实感的感觉呢?给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非常优秀的“音乐会观后感”文章,请详细阅读本文的内容!

音乐会观后感(篇1)

盼哪盼,音乐会召开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台下,张老师在忙碌地指挥着各位同学井然有序地上台表演。台上的各个演员都使出浑身解数,表现出自己状态最优秀的一面。坐在底下的同学有的在拍照片,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在侧耳倾听……热闹又有序的场面,感染得身为演员的我既紧张又兴奋。整个晚会,我最喜欢的节目要属旋律《水边的阿迪丽娜》和我们十分熟悉的《茉莉花》了。《水边的阿迪丽娜》是沈于涵同学表演的,她那灵巧的双手在琴键上“跳来跳去”,优美的琴声在她的手指间里慢慢地流淌出来,动听极了。我们熟悉的《茉莉花》是由陈彬彬同学演奏的,伴随的媒体背景很美丽,一朵朵的茉莉花随着音乐绽放,在耀眼的阳光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演员也跟着音乐摇摆起了柔软的腰肢。

这次的音乐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会场的琴声悦耳动听,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音乐会观后感(篇2)

前天下午,我学完英语了之后,姑父弄来了三张看音乐会的票,他让我和妈妈弟弟一起去看,于是我们吃了一点饭之后就走了。

走进了音乐会的会场,没想到我们竟然坐在第五排,真是太近了,我不想,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了。音乐会没过多长时间就开始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养鸡场》了,主持人说如果细心聆听,就会听到里面会有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的意味,于是我就好好地听了一番。等到了歌声很高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公鸡打鸣了,声音有点低的时候我觉得就应该是母鸡下蛋了,母鸡下蛋需要很静。最后的一幕更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当演奏完了之后,他们还向我们这里扔鸡蛋,我和弟弟都没有接住,最后我看到上面还有一些卡通人物的图片。

还有一个令我印象很深的,那就是《狩猎波尔卡》,这首曲子是一首气势比较旺的一首曲子,大概的意思应该是波尔卡先在丛林中隐蔽着,看到野兽后打一枪。这当我沉浸在其中的时候,突然,指挥用一把真枪打了一声,下了我一跳,只见烟形成的圆圈迟迟不能散去。我心想:最后很有可能还会打一枪,我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中间还有一些好像是波尔卡悄悄走的动作,很慢很慢,最后当他找到野兽的时候猛地一打(也就是最后一声打)这首曲子就结束了。

还有一首曲子是在颁奖典礼上经常听到的,那就是《西部七雄》,他们这些人演奏的好有气势,我听着非常熟悉,还在声音中听到了那种欢快喜悦的心情,能让那些得到奖的人很高兴。这些人都演奏的很好,这是我听音乐会当中最熟悉的一个了。

我们一直听到将近九点半,不过每一个乐曲都很好听,我最喜欢的还是《波尔卡》集这一类的,我希望下次还可以再来听音乐会。

音乐会观后感(篇3)

七月五日上午11时,我们的音乐会圆满结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努力,认真,让我感动。邻居,朋友们的鼎力支持更是让我无法忘记。

主持人西西前一天就来到我家,进行现场演练;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雷就已经睡不着了,五点钟搭舞台的工人进场,老雷就去现场接待;等我们7点到现场时,我看见邻居老王哥和女儿,4楼的小王,朋友王斌小董都在现场帮我们忙碌着,老雷说这些朋友邻居们6点多都到了。

当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比较热的,我们的家长孩子们在太阳下一直坐着观看我们的演出,摄影师徐磊更是墨镜,太阳伞齐上阵。到音乐会结束后,还要给我们再来点拍摄花絮。老刘,荣静耐心细致的为前来咨询的家长讲解,回答,不但让我很佩服,就连老雷也要竖大拇指。

当天孩子们送的鲜花,老刘送的鲜花让现场的气氛添色不少,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朋友们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也是发自肺腑的,有了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我们的音乐会充满了生气,充满了童真;有了朋友和邻居们的鼎力支持,我们的音乐会充满了和谐。愿音乐艺术不断发扬广大,愿追随音乐的孩子们在音乐艺术的天空里奋飞翱翔,演奏出更加华丽的乐章!

音乐会观后感(篇4)

举办了一场题为:纪念李斯特涎辰作品赏析演奏会。由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洗劲松讲解、由他的学生艾力、刘清意等七人分别演奏了李斯特的作品;六人曲、葬礼、叙事曲、匈牙利狂想曲笫六首等作品。

音乐会很紧凑、学生们的演奏都很出色、加上有冼劲松教授的讲解、使观众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去理解、欣赏李斯特的音乐、去读懂、听懂他的音乐语言、作品的形象性、语气感、作品描述的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在他的音乐中、在演奏者手里流淌出的音符里、那些快速的双手八度的.上下进行、双手和弦的远距离跳跃、快速的托卡他奏法、双手三六度连续进行、等等这此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不再是单纯的炫技、技法的表现形式了、而是李斯特所描绘的那些人物的个性、形象的特征了;英雄善战的将军和士兵的昂首挺胸、挥戈杀戳的战争场景。

葬礼上亲人悲痛的哭泣诉说、这种强烈的情绪的差异和对比:李斯特作品中的那些优美的故事描述;为了去海的对岸和相爱的姑娘幽会而一次又一次地在海浪中艰难的搏斗、那种波涛翻腾的渲嚣声、被浪滔压倒的挣扎声、爱人的哭泣声。这都会在人们听了他的作品后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一幅的油画、有色彩澜的近距离的形象堆积、也有淡淡的朦胧的感觉……使人们了解到李斯特的戏剧性、充满矛盾的内心情感、他那种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个性特征、听他的作品,宛如其人。观众再不会片面的去读他作品所具有的那些形式、而更多地会去听,去理解这位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艺术巨人的情感和内心。我想这是这场音乐会超出寻常的意义所在;也许这也是冼劲松先生的愿望之一吧。

音乐会观后感(篇5)

小时候,爸爸常常对我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多听音乐能培养人良好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我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向往着去音乐厅听那美妙的音乐。在不久前,我终于有机会去星海音乐厅欣赏音乐会。

一进音乐厅,就见到都穿着黑色的晚礼服演奏者们,挺直腰杆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练习曲子。观众陆陆续续地进场了,大家都在猜想着、想象着音乐会开始时的场面。灯光渐渐暗了下来,指挥穿着燕尾服走上了指挥台,观众席里响起了掌声,演出要开始了。

乐团演奏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歌曲,有的优柔婉转,有的活泼欢快。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中国名曲《春天的故事》了。我闭上眼睛细细倾听。在一阵阵悠扬的长笛声中,我仿佛置身在花的海洋中,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一朵朵娇艳可爱的花儿上。一个活泼美丽的小姑娘,身上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在花海中翩翩起舞,她那轻盈的身影,就像一位芭蕾舞者;她那甜美的笑容,就像一道明媚的春光照在心头。小姑娘微笑着向我走来,她告诉我她的名字叫春天,随后拉起我的手,与我一同在花丛中舞蹈……这时,我真感到全身放松、舒适,什么考试,什么升中,统统抛到了脑后。那优美的旋律,那动听的音符,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热烈,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琴键上欢快地跳跃着。

在不知不觉中,音乐会结束了。但那美妙的音韵,依然还在我的脑海里回响着。

音乐会观后感(篇6)

久石让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此次音乐会上,交响乐队将现场演奏宫崎骏的代表作品中最受大家喜爱、最优美动听、最感人的经典音乐。届时,《天空之城》、《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风之谷》、《猫的报恩》、《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中的一幅幅精彩画面伴随着温馨、浪漫而又大气磅礴的交响音乐的震撼效果迎面扑来,对于喜爱“宫崎骏电影配乐”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绝佳享受。精彩的电影画面让你重温一个个曲折的故事,震撼心灵的优美音乐把你的思绪带入一个浪漫而且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世界。

1984年发行《风之谷》原声唱片,与宫崎骏的第一次火花碰撞,令久石让在日本乐坛“石破天惊”。 随后宫崎骏动画系列的配乐,包括《天空之城》、《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幽灵公主》等全部由久石让“承包”。

久石让这样理解电影配乐:“我想,如果以前有电影的话,那些有名的古典音乐家们应该也会进行电影音的乐的创作。”他直言,如果自己写作音乐作品的话,一定只想百分之百把音乐表现到最完美,“虽然我在创作动漫电影的配乐时也想这样去做,但考虑到在影片中既有台词,又有动作、影像,因此我要将影像和音乐合为一体表现出来。”久石让还透露,每次在创作电影音乐前,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熟读剧本,“然后,通过看电影画面来写作音乐,只有这样,影片才会经过音乐的烘托达到提升的效果。”

从1984年的《风之谷》、1988年的《龙猫》到20xx年的《千与千寻》和20xx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久石让成为与宫崎骏合作最多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总是充满梦幻色彩,给听众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他并不是对所有的动画电影都充满兴趣,“我除了宫崎骏的电影之外不看任何动画片,但我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这颗童心,永远对生活充满好奇。”他直言,自己非常清楚宫崎骏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极大.“但其中的音乐会有怎样的影响,我就不知道了。我只希望观众能在看完这些动画电影后,能够增添勇气,获得一些积极的东西。”

音乐会观后感(篇7)

周日我们社区异域风情、西乐中奏三个部分。是我们社区教唱歌的张义智老师给我们的票,感谢张老师给我们这次接触、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

在《民乐经典》部分节目中,有合奏《龙腾虎跃》、《欢乐的日子》、《金蛇狂舞》、《长城随想曲》和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在《异域风情》部分节目中,有合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瑶族舞曲》、《阿里山的姑娘》、《帕米尔的春天》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在《西乐中奏》部分节目中,有合奏《小伙子比利》、《会津盘梯山》、《山楂树》、《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板胡独奏《云雀》。

节目还是挺好看的,演奏者有近扬琴、木琴、琵琶、唢呐、笛子、锣、鼓、等乐器吹奏起来也是很有震撼力的,热烈奔放、娓娓动听。许多曲子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聆听起来很是亲切。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有自己传统的音乐大国。民族音乐有着很多的理念,特别是天人惟一、天人合一、天地人合,有着大谐和的感觉。

这场民族民族音乐会是一次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进校园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大家提供一个和民间音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使大家了解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是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弘扬、发展。

音乐会观后感(篇8)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1

灯渐渐暗了,只剩几束银光射到台上七位提琴演奏者的身上,他们在灯光的照耀下,如上帝派来为人类传诵福音的天使一般,纯洁神圣……

“西拉西……”一阵快速而急促的旋律一下子吸引住了台下所有人的注意力。侧过头,我看到观众们都在凝神地听着,全场鸦雀无声。

一曲结束,台下响起了一阵清脆的、雷鸣般的掌声。演奏者起身致意后,开始了今晚真正的演奏。慢慢地,我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九霄的天空,享受着风雨的滋润,那从天外传来的乐声时而高昂,时而低调;时而热情,时而含蓄;时而激进,时而静止,那声音犹如甘甜怡人的清泉汩汩地流入我的心田。忽然,演奏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声音如雷鸣般响起,震撼着你的心田,趁琴声又变回零星小雨时,我侧目望了望观众们,他们仍沉醉于刚才的电闪雷鸣中;有的还意犹未尽地听着,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小声哼唱……

又是一曲结束,观众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敬佩与欢乐,站起来鼓起热烈而富有激情,经久不息的掌声……

《小步舞曲》《梦幻曲》《小夜曲》一部部堪称完美的音乐巨作如上帝的声音一般充斥在我们的耳畔,留在我们的心坎里!

音乐会的最后时刻,我们静静地等待最后的结尾曲。聚光灯由红色依次变到紫色,突然,一阵急促的奔跑声,不,那是骏马在无垠的草野上忘情地驰聘;那是呼呼狂刮,充满力量的风;——莫扎特沥尽心血写下的气势磅礴的协奏曲在大厅里奏响,是那样的完美,不可容有任何挑剔,我不得不再次借用上帝的声音来形容……

尾曲结束,伴着如潮水汹涌的掌声,七位主角起身谢幕,献上真挚一礼,灯渐渐暗了,但他们的头顶上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时至今日,我仍忘不了那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忘不了那动人的“上帝之声”。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2

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它那优美的曲调,总是令我深深地沉醉其中。那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听了一次盛大的音乐会。

我们在星岩礼堂排着队,队伍就像一支长长的搬送食物的蚂蚁军队,缓缓而有序地向前移动着。我慢慢地上了礼堂的台阶,进了礼堂的大厅。终于,我进到音乐会了,找到位置后,我就坐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礼堂内那明亮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漆黑的礼堂内响起了柔柔的钢琴声。柔和的黄色灯光照着舞台的中央。柔和的曲调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激昂,礼堂的灯霎时间亮了起来,原本空荡荡的舞台上多了一支乐队,有大号手、小号手、指挥家……伴随着他们的演奏,音乐会开始了……

指挥家有节奏地挥动着指挥棒,音乐随着节奏起起落落,时而轻柔,时而激昂,时而热情,时而冷淡……使在场的观众深深地沉醉在这音乐世界里……

音乐戛然而止,在场的听众们都站起身热烈地鼓着掌,礼堂内响着雷鸣般的掌声——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就已经悄悄地过去了。

鼓掌时,我突然发现每个演奏者的脸上都有着细细的汗珠,我不禁想:“这些演奏者们为了这一场短短的、只有两小时的音乐会,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这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吗?”

这次的音乐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震撼,还使我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只要你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并且坚持下去,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3

“啊—啊—啊”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传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告诉你们吧,我们正在开“疯狂之声”音乐会。

教室里热闹非凡。你瞧!有的人头仰起来,嘴张得大大的扯着嗓子“啊-啊-啊”的唱着,脸都红了;有的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名摇滚乐手,抖动着身子,怀抱里抱着“吉它”,像是在乱弹乱唱;大多数同学都手变成了鼓锤,桌子变成了面大鼓,敲着“鼓”,发出了“轰、轰、轰”的声音……

这些声音震耳欲聋,吵得我头昏脑胀;震得玻璃都要碎了,响得老鼠都要搬家了……

“嘭—嚓!嚓!嘭—嚓!嚓!”这回我们又在开“节奏之声”音乐会。

我们组是拍桌子的,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第二组是拍手的,发出了“啪,啪,啪”的声音;第三组是跺脚的,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第四组是敲笔盒的,发出了“当,当,当”的声音; 整齐又有节奏。

两组受到了惩罚,一组学猪叫,一组学猫眼叫,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有的笑得一直在拍桌子;有的笑得直打滚儿;有人笑得前仰后合……

噪音让人心烦意乱,美妙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在生活中我们要少制造难听的噪音,要多创造美妙的声音。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4

六月十六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我们文一街小学在浙江省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一场完全由学校老师和同学编导和表演的音乐会。

音乐会共有二十个节目,包括合唱、独唱、舞蹈、器乐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钢琴四手联弹《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为纪念拉德斯基元帅而作。那两位同学弹得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轻松优美,四只小手在黑白琴键上跳跃着,非常默契。“绳采飞扬”花样跳绳表演也非常出色,花样跳绳社团的同学在彩色跳绳之间穿梭着,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看得我眼花缭乱,心中暗暗佩服。

这场音乐会非常精彩,让我们这些有幸来观赏的同学和家长获得了美的享受。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想参加表演或观看演出的同学没有机会参加。希望我们的下一场音乐会能在一个更大的音乐厅举办,让更多的同学接受音乐的熏陶!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5

本周三,我们三小的管乐团A团的80多名学生去了北京市清华大学参加了第四届北京青少年艺术周——管乐团嘉年华交流音乐会,它是由泰国朱拉隆功示范中学管乐团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金帆管乐团。

到了音乐厅,那里人山人海,还有别的小学的学生,音乐会开始了,首先是泰国朱拉隆功示范中学,他们吹奏的曲目都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回声》、《黎明将至》、《爱在日落》、《皇家卫队进行》、《切斯福德肖像》、《花木兰》和《拉德茨基进行曲》。

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的曲目是铜管五重奏《小序曲》、《庆典与歌》、《茉莉花》、《卡通嘉年华》、《木琴与乐队》和《新少年畅想曲》等

我非常喜欢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曲目里的`《木琴与乐队》,听完了这一首歌,让我整个人的心情变得非常开心、快乐。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音乐会,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长笛的动听悠扬,更让我体会到了一位闻名世界的长笛演奏家对长笛的深深热爱。

当这些同学门走下台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同学的头上都闪着金光,这也是汗,他们吹的这些曲子都是辛辛苦苦排练出来的,虽然音乐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同学们依然在讨论着过程。是啊,这美好的音乐,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6

那是一个美丽的夏天,我们就要把自己平时努力学习的成果,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不仅是学生们的表演,也是我们回报老师们用心引导的时刻。

音乐会即将要开始了,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蓄势待发。难掩我们的紧张情绪,我们战战兢兢的就了定位,台下的每一个观众也都凝神看着我们,期待我们的“加勒比海狂想曲”。

这是一首热情激昂的快乐乐章,很容易就让听的人感受到拉丁节奏的奔放。我负责的是马淋巴琴,我是那样的专注,敲打着每个音符,那是我花了好多时间练习的结果,这音乐真的好好听啊!

我沈醉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多么庆幸自己有这个能力,可以敲奏出悦耳的音乐。

掌声响起了,我们完成了演出,观众们毫无保留的'回报给我们最热烈的叫好声,我看见许多熟悉的脸孔:爸爸、妈妈、表弟、表妹,他们朝着我挥手,就像在说:“你真棒!”

音乐会结束了,我的心还留在舞台上,我的耳朵旁“加勒比海”的狂想曲,还继续的在敲奏着,没有间断。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7

实话实说,在这次上海之前,我是不知道 Pedrito Martinez的,看了几期小川的推送,算是有点了解。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追过星的人,小川追明星的热情让我羡慕。不跳Salsa的时候,我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虽然有人评价跳舞的时候好像变了一个人的样子,但是自我感觉,也还是很放不开的。做事情总觉得不够投入,干什么都有点游离感。

平淡的人会容易被热情的人感染,这次小川对 Pedrito Martinez持续的刷屏,让我决定来上海要去现场感受一下。本来打算只看一场的,又阴差阳错定了两场。7:30开始的现场,7点左右开始有工作的事情进行沟通,并且一直持续到第二场结束。

本来就没有太多音乐素养,读书时代算是疯狂喜欢摇滚,回想起来,跟风的因素不少,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乐队,好像不是很多。虽然那时候对摇滚乐队的名字,曲风,音乐类型如数家珍,但是好像也是一个理工男的纯技术角度,而不是真的了解那些艺术的东西。工作之后年级渐长,摇滚慢慢淡出生活,开始越来越多的听爵士。爵士的.流派,歌手,好像也能说上一些,但是爵士最核心的就是即兴,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学过一些乐理,或者说接触过一些乐器,或者对音乐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是很难真正理解什么是即兴的。所以自己所谓的喜欢爵士,或许只是简单的喜欢那种音乐的调调而已。

Pedrito Martinez的现场,好像让我稍微感觉到了点什么是即兴,有那么几次好像感觉到了鼓手之间的对话。也或许从前年开始认识小川、晓荣这帮人之后,慢慢的开始尝试去了解更多Salsa音乐后面的东西,虽然两年时间的积累有限,这次听 Perito Martinez的现场,虽然也是在跟风,但是好像比之前的现场感受更多了一点。

除了隐隐约约的音乐感觉,现场感受最深的还是 Pedrito Martinez对音乐的投入与疯魔。每次开场都是清清爽爽的出场,一曲之后就开始汗如雨下,每次Solo之后,整个人都像是水里捞出来一样。全情投入的表情动作,那样的感染力是无以言表的。只有这样 极度痴迷、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成就一个艺术大师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像我这样对什么事情都留有余地,不愿意全力投入的人,是很难在做什么事情上真正有大成就。

虽然身边也都是一些普通人,不过Fido在跳舞的时候也是能全情投入,达到疯魔的境界;小川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全心追求;Coco放下一切,去古巴逐梦;金昀十几年如一日的专注古巴Salsa和音乐;他们都在自己爱好的事情上疯魔着,也影响着身边的朋友,一起追逐属于我们的古巴Sals的梦……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

音乐会观后感(篇9)

今天,组织小记者一行十人连同家长一起赴杭州大剧院聆听了《卧虎藏龙》音乐会,我有幸作为小记者参加。它由《琵琶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组成。谭盾先生的音乐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指挥高键上场了,观众给与他以热烈的掌声,他和乐队一起演奏了《夜宴》中的一段音乐,作为本次音乐会的序曲。

接着,来自上海的琵琶高手出场了,为我们演奏《琵琶协奏曲》,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忧郁、时而欢快,时而清脆、时而沉稳,真是变化多端。它把我们带到乡间,眼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身边是勤劳而快乐的农夫,他时不时唱起快乐的歌谣。还有涓涓流淌的小溪、觅食的鸡兔、撒着脚丫四处奔跑的孩子、狂吠的看家狗、叽叽喳喳的小鸟突然,天气大变,原来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轰隆、轰隆”,打雷了,“噼哩啪啦”,闪电了,天空下起倾盆大雨,雨滴如黄豆般大小。慢慢地,雨越来越小,最后成了毛毛雨,再后来,雨停了,天空升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然后,大提琴演奏家易平给我们演奏了《卧虎藏龙协奏曲》,协奏曲分为六个乐章,如: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告别。等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内在的美。

这场音乐会真好听,有机会我要多来享受音乐的熏陶。

音乐会观后感(篇10)

欣赏1月5日晚上在象山剧院举行的“梧桐御府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的观众,刚一入场便发到人手一张“欣赏音乐会需知”,还未开演就听主持人多次提醒应该如何听音乐会,既可见音乐会的主办方对营造良好欣赏秩序的充分关注,也表明在象山上演一台高雅音乐会将要面临的考验是多么大。我在进入象山剧院后,看到从三岁孩童到六七十岁长者,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到非音乐人士的各年龄各阶层各音乐素养的观众群体,便已开始担心今晚的音乐会是否能顺利听完了。因此,觉得入场时每人发一张说明书,音乐会开始前主持人再强调一下,很有必要。

这是一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共同主办的音乐会。会场布置简单但不失美观,音响和灯光效果较好,舞台的调度也较紧凑。音乐会的指定用琴是由四明琴行提供的,音色与音准还不错,略有不足的就是贴在琴身上与观众面对面的招牌字的形状和颜色欠佳,字形太大,颜色太艳,造成过于夺目的效果,使我要专注于演奏家的表演时,常受到它的干扰。担任音乐会主持的是业余的专业主持孙忠心。因他是教师,所以说是业余主持,又因他经常应邀主持县内各类演出,且主持风格机智、热情,受人欢迎,所以可称得上是够专业的了。在今天的音乐会中,他的主持对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先由一对加拿大双胞胎姐妹Nadia和Annie组合演奏,一个弹吉它,一个吹长笛。她俩一上台,俊俏的模样,闪闪发光的乐器,未演奏便给人一种悦目的视觉享受了。她们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一首古典组曲,吉它的演奏音量和音色比较有古典味,长笛除了音量过大,换气声听得一清二楚略有不适外,其他均非常棒。两姐妹的配合十分默契,节奏、力度、速度、表情等非常一致。遗憾地是,在演奏的进行中,台下观众不出意外地果然有一些声音,有小孩的叫声,有手机的'铃声,还有窃窃的私语声,大概因这类音乐离大家的生活太遥远,或是大家才落座不久,未能安心定神聆听音乐的缘故吧。

第二个出场的是81岁的美国爵士音乐家鲍勃・贝勒斯。他的满头银发加上即兴的弹唱,一上来便吸引了观众,观众开始从欣赏第一组节目时的只在音乐演奏完后规矩地鼓掌,发展到在音乐表演中也开始鼓掌了。音乐家很能逗观众,时而来句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时而在音乐表演中做一个夸张的动作,时而唱一些中国歌曲,逗得大家不时配合着音乐家的表演给予掌声,并且在他下场时,很有希望他再表演一会的愿望。在该组节目中,观众的气氛比起第一组节目的表演要好不少,如果场内的个别小孩不大声哭喊的话,应该是比较圆满的了。当然,如果孩子家长事先知道台上演奏的是比孩子爷爷还年长许多,甚至可能就是今晚剧场内年龄最大的人时,肯定会知趣地将孩子带离现场,待哄好后再进来欣赏了。

第三个表演的是英国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他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拉威尔的《水妖》。拉威尔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段音乐自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最能让人明显捕捉到的音乐形象便是“水”的波动,而旋律性并不很强,因此,听众中又有些不安稳了。但当他演奏第二首现代风格的乐曲时,由于节奏的多变,音块的大量运用,较大的音量,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甚至有时是一种受不了的感觉,这种新奇的音响震慑了观众,大家听得投入之余,也显出茫然的神情。如果主持人能够在演奏之前介绍一下这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让大家多一些心理准备,会更有利于调节欣赏的口味和心态了。这位音乐家虽然不像前一位那样善于用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但他的绝活也是很吸引人的,最拿手的便是用臀部“坐”到钢琴的琴键上,造成很突然的声音效果。随着他连坐带滚(手指在琴键上飞速翻滚)的表演,观众的热情开始被点燃,场内掌声叠起。他的表演带来了音乐会的新高潮。

第四个表演的是比利时的音乐家尚・马龙。由于他的中译名很中国化,因此,观众的期待感也最强。他一上来便开始和大家玩起了中国话,虽然不地道,但比起鲍勃・贝勒斯要熟练多,他还能用中文说出“我爱象山”,更逗得大家非常开心。在一首外国乐曲之后,他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爵士钢琴曲,很讨人喜欢,虽然爵士风格的茉莉花不像中国风味的茉莉花那么典雅、清纯,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第三首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丝绸之路》改编曲,东方味较浓,大家同样听得较入味。可以说,听众的情绪随着一个个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出,逐渐进入到良好的互动欣赏的状态了,时而是自发地鼓掌,是而是有节奏地鼓掌,时而是专心地聆听,一副陶醉状。随着尚・马龙的精彩收场,上半场便圆满结束了。

中场休息后,下半场的音乐一开始,便多了浓郁的中国味。台上是五位身穿蓝色旗袍的年轻中国女乐手,用扬琴、筝、琵琶、二胡、笛子演绎了两首中国乐曲《喜洋洋》和《采茶舞曲》,其技巧熟练,风味纯正,是地道的江南丝竹风格。除了扬琴的扩音不够好以外,整体的音乐表现较婉转、悠扬、清丽。随后,尚・马龙又和她们合奏了一曲《梁祝》,效果也不错,观众听了感觉比较亲切。下半场的第一高潮,是尚・马龙先生带领大家演唱齐秦的成名作《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曲观众是最熟悉不过的,在音乐家的语言和歌声带动下,大家也应和着演唱起来,这种互动的感觉很好,音乐家与观众的交流也达到了很默契的地步。第三首歌曲《昨日重现》也有类似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尚・马龙结束了演奏。

接着又是用臀部“坐”着演奏的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上场了。他上场时还端上来一个盘子,大家不知他要干什么。正猜疑间,肖邦的音乐已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先是一段平稳的行板,然后是热情乃至奔放的波罗乃兹舞曲。他似乎要把各种音乐风格都弹遍,因为他已弹了印象的、现代的,现在又弹浪漫的,而且对各种风格的演绎都较入味(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品味,演绎肖邦的音乐时略有些表演过头)。他在第二首乐曲的演奏中,开始变得“不规矩”起来,不但拿掉了钢琴的谱架,还从盘子中拿出一些物品放在三角钢琴的琴弦上。演奏中,也不时再拿一些东西放到琴弦上,使音响变得怪异。有时会用手指去拨钢琴琴弦,有时两手拿着两个衣架在琴弦上来回刮动,发出各种新奇的音响,并在演奏了一会后,把衣架顺手往身后一扔,继续演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突然,他停止演奏,转向观众,拍起了掌,大家便跟着他一起拍,他则在掌声中继续演奏……总之,他的表演,有许多创意。虽然音响效果不是传统的悦耳的声音,但大家并不觉得讨厌,可见,现代音乐的某些特色还是受到大家认可的。在他的演奏中,其实已向大家传递了现代音乐的大致概念――反常规的表现方法产生的新奇的视听效果,演奏家与观众一起表演产生的互动情景,和那种自由不羁的表现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如果主持人能插入一些音乐风格的知识介绍,则会让大家在笑过唱过拍过之后,多一些“哦,原来如此”的领会了。从下半场开始至此,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已听不到小孩的哭叫(或许已经睡着了),也听不到手机声(或许已经关机了),也听不到与音乐无关的交谈声了,因为音乐家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吸引住了。

随后出场的依然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这次的演奏,扩音效果好了许多,长笛的表演更加自如,并且比吉它要好,反倒是吉它有个别音没处理好。《卡门幻想曲》的演奏中,由于有《哈巴涅拉舞曲》、《斗牛士进行曲》这类大家较熟悉的旋律,因此,观众的欣赏状态很好,不像听她们第一次出场演奏时那么茫然了。她们在结束部分的华彩段的演奏中,展示了高超的技巧。长笛力度的突强突弱处理,将旋律骨干音与伴奏音进行了清晰的分离,使擅长旋律演奏的长笛,也能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音型来。吉它的和声节奏同样恰到好处地烘托着音乐的脉动。尤其是她们在结束句上的一气呵成的演奏和长笛在最高音上的强奏,让大家在轻巧的吉它与长笛的演奏中,听到了辉煌的音乐效果,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声。

压轴出场的是81岁高龄的鲍勃・贝勒斯。他的此番表演,与观众的交流更加默契,时而用歌声,时而用眼神,时而用琴声,在音乐的演绎过程中,丝毫未见老态,有的是充足的活力。他通常在观众的掌声尚未停止时又继续演奏和演唱下一曲,一副很投入的样子。在他的带动下,观众也变得更加投入了,曾经被担心为不懂得音乐会欣赏礼节的观众,此时已俨然成了很会欣赏的观众了。当他的表演结束后,主持人告诉大家他的真实年龄时,引得大家一片惊叹。此时,那些在他的表演中有很好互动的观众,一定大呼过瘾,而少数那些在音乐欣赏中无动于衷的观众,一定会感到一种失礼的愧疚和无知的沮丧了。

音乐家们的谢幕也很有意思。那位常爱在演奏中别出心裁的马克・拉提墨,竟然拿了一把扫帚在舞台上扫起了地,随后尚・马龙拉着他在鲍勃・贝勒斯的即兴演奏中跳起了滑稽的舞蹈。观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掌声如雷贯耳,响个不停,并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全场起立鼓掌。不知不觉,整整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便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顾音乐会开始前会场内的一片嘈杂景象,回顾主办方向每位观众分发“欣赏音乐会需知”的举动,回顾主持人在开演前向大家作的郑重声明,回顾头几个节目表演时观众中出现的不太和谐的声音,再来看音乐会进行中的良好互动氛围和音乐会结束时的辉煌热烈场面,觉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本场音乐会的特点――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在音乐会的进行过程中,主持人、音乐家分别用语言、音乐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主持人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加上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百姓的欣赏口味,因此,观众较容易接受主持人的建议,并在欣赏的初期普遍遵守了欣赏纪律,虽然一些乐曲不是太熟悉,也能够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欣赏礼仪。而在音乐会的进行中,能抓住观众欣赏心理并使观众投入欣赏的,是音乐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幽默风趣的台风。三位男音乐家都有极强的表演与沟通能力,能在自如地玩转手上的音乐活儿的同时,忙里偷闲和观众进行交流,于是,场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欣赏的氛围。此外,他们所选取的互动时机、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是选取了观众熟悉的音乐,如大家熟知的流行音乐、民歌、名曲旋律,使大家在心里产生共鸣。二是用语言与观众拉近了距离,大凡国人听到外国人说中国话,总会有一种亲切感与好奇心,这一招被三位音乐家们用得最多,尤其是尚・马龙,他向大家秀了多段很中文,既有说,又有唱,令观众大呼过瘾,自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三是音乐表演与身体、眼神交流相结合,除了两位女音乐家的表演比较“中规中距”外,其他三位男音乐家都有许多身体和眼神上的外显性表演,并常在音乐的最精彩之处插入表演,这种方式很适合较少听音乐会的本地观众,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举动,提醒了观众:该是鼓掌的时候了,该是唱出声的时候了,该是笑出声的时候了。与主持人用人人皆懂的中文向大家介绍欣赏常识,介绍音乐家的来头相比,音乐家们结合音乐性与趣味性的表演方式更是对观众如何听音乐,如何享受现场互动乐趣的生动教育。用音乐来调动大家互动,用互动使大家愉悦,让大家遵守音乐会的纪律与秩序,更好地欣赏音乐,归结起来便是――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由此,我想到了音乐课堂,它不正是音乐会的精简版吗?教师有时是主持人,向学生传授欣赏音乐的常识,有时是音乐家,向学生亲身演示各种音乐形式,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有时虽然自己没法演示,但会在将音乐录音录像介绍给学生时,加上适当的提示。使学生良好地学习音乐,尤其需要教师有互动的本领,要会用眼神、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一定要像音乐家们那样夸张,也没有一致的统一模式,只有每位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欣赏氛围,才能使音乐课堂也像今晚的音乐会那么生动。如果只会说不会演,那就只能当好语文教师,不能当好音乐教师。如果只会自己表演不会营造互动氛围,不会巧用互动时机、内容和方式,那么,只能当好自我陶醉的音乐教师,而不能当好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只有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自己的特点,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表演,能抓住教学的瞬间,选择恰当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才能让自己和学生都沉浸在音乐中,才能像鲍勃・贝勒斯那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忘我地驾驭音乐课堂,带领学生驰骋在音乐世界里。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由衷地向为我们带来美好音乐和欢乐享受的音乐家们致敬,并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承办单位的用心运作,主持人的热情主持。

音乐会观后感(篇11)

前几天,妈妈在音乐e家公众号上抽奖,幸运抽中了两张音乐会门票,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浙江交响乐团的专场演出,我正好也在学小提琴,而这次还可以看到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独奏小提琴了。

19:30,音乐会开始上。我们看见20多个小提琴手登上舞台,紧接着,拉中提琴的、大提琴的,低音提琴的都出场了。最后著名指挥家张艺和小提琴手黄蒙拉也上场了。

第一乐章开始了,小提琴欢快地声音吸引着我,心情开始愉悦起来了,后来慢慢慢慢变得洪亮,像士兵的抢声。接着,黄蒙拉开始独奏了,他摇头晃脑,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我闭上眼睛,也在享受着这段音乐。

黄蒙拉的手指动得可真快啊,可以直接从G弦换到E弦,我数过了,黄蒙拉一共按到了11把位,让我惊叹不已。

洪亮的琴声完了,便又回到了平缓安静的“小村庄”,开始了一段温柔的演奏。最后讲述出一段悲伤的故事,我都看见好几个人在抹眼泪呢!感觉黄蒙拉在用琴声跟我们讲话一样。

我观听了这次音乐会,我大有感触,于是下定决心,也要好好练琴,成为像黄蒙拉一样的小提琴大师。

20××年8月: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我闭上眼睛,也在享受着这段音乐。

黄蒙拉的手指动得可真快啊,可以直接从G弦换到E弦,我数过了,黄蒙拉一共按到了11把位,让我惊叹不已。

洪亮的琴声完了,便又回到了平缓安静的“小村庄”,开始了一段温柔的演奏。最后讲述出一段悲伤的故事,我都看见好几个人在抹眼泪呢!感觉黄蒙拉在用琴声跟我们讲话一样。

我观听了这次音乐会,我大有感触,于是下定决心,也要好好练琴,成为像黄蒙拉一样的小提琴大师。

本文网址://m.jym1.com/zuowen/14595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