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关于童年的作文

2024-06-05

关于童年的作文。

怎样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作文是用文字表述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写作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来作参考,必看的“关于童年的作文”精选文章即刻推荐,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工作技巧和建议!

关于童年的作文 篇1

其实小时候呐,就不是自己父母所养大的。那时候父亲嗜赌如命,在我三岁时又因犯事就在牢里待了三年。当时弟弟一岁,母亲便帮我全权托付到了姑姑家,因为那时姑姑的孩子都已经在外工作了。而自己带着弟弟外出打工。

这一待啊就是四年,姑姑照顾着我的一切起居,导致我与姑姑很亲,如生母一般。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姑姑也供我去上学,小时候好动,总是把姑姑亲手给我织的白毛衣的衣袖弄的脏脏的,姑姑指着我的头说:“小调皮鬼”而自己又为我做了一双精巧的袖套给我带上防止衣袖再度弄脏,可不久袖套也破了……

姑姑并不认字,姑父的`学历也只到高中,因此我的学习便是由姑父所监督的。平时做不完作业姑父是不准我去看动画片的,小时候对《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中华小子》等动画片特别的钟爱一到七点就抱着饭碗抬个小板凳呆呆的坐在电视机前面,有时作业挺多的,到了动画片播映的点都还没完成,机智的我就会去央求姑姑,姑姑见我一脸满脸的可怜相还嘟哝着小嘴,心一软,就会去找姑父帮我求情。

因为姑父管教的严厉,成绩在班里也算得好,时常获得老师所奖励的大红花。每一朵大红花和每一张奖状我都会小心翼翼的把它贴到墙上。回到家时姑姑总会问我在学校都学了些什么要说于她听听。我就按照记忆里老师所教的大声读出了apple等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或许是读的音调有些阴阳怪气吧,总会引得姑父们的一阵大笑。“不许笑。不许笑”姑母们便又会强忍住笑容。

姑父呢也像其他父亲一样也会时常用他一脸的短胡髭往我脸上蹭,有次把我弄哭了,就被姑母一阵痛批,见到姑父被骂的狼狈样,我也就释然了又咧着嘴哈哈大笑起来“活该”“臭小子,你皮痒了啊”姑父又会“生气”且狠狠的瞪上我一眼。

每年春节姑姑都会带我去看望父亲,我记得会走很长的一段路,然后会看到一个穿着囚服的中年男子坐在我们对面,中间还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我问姑姑他是谁啊,我们为什么要来看他。姑姑说,他是我父亲,也是她弟弟。后来我就记住了他原来是我的父亲,我原来还有个久未谋面的父亲啊。

再后来父亲刑满释放,母亲也带着弟弟从外地回来,而我也上了小学一年级。有次父亲来姑姑家看望我,他伸手一把抱住我,我吓的哇哇大哭。后来我听到父亲说要把我带回家,我又吓的大哭。我想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姑姑,姑父了,这是万万不能的。心一横便死活都不肯离开,姑姑抱起我摸摸我的头说乖,不哭。

我一边哭一边喊:“姑姑,我不走,我不走”越说越伤心,就哭的更厉害了。我看见姑姑的眼眶也红了,可她还是把我抱到了我父亲怀里,我仿佛看到她的手在轻微的颤抖,我想我当时是“恨”她的。他们把我带了回去,我哭闹了一整宿,无论他们如何哄我也不见效。第二天还是把我送还到了姑姑家,姑姑一见我便把我紧紧搂在怀里,问父亲怎么又回来了。父亲说我委实是不乖,还是要以后慢慢的。

又在姑父家待了一整年。这期间,父亲也每日都来姑姑家看我,给我买些吃的或玩的。在之前的六年中我都未曾接触过什么玩具,也导致了我现在对玩具,游戏之类的并不感兴趣。我想这也是件好事,不是么?

这一年中我们的关系也拉近了不少,也渐渐的接受了这个现实。或许是懂事了吧,在姑姑的劝说下我还是依依不舍的道别了这个待了四年的家,假期时我也时常回去姑姑家。有段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只有自己只身一人,姑姑得知了又把我接去她家住了一段时间,一切都还是那么的熟悉……

对姑姑啊总有种别样的情愫,说不出道不明,且模糊而又清晰的……

关于童年的作文 篇2

窗子上的霜花真是好看!这个窗格子里是山,那个窗格子里是树……每格跟每格都不同,而且天天换样儿,让人看也看不够。

我胳膊肘支在枕头上,两手托着下巴,一动不动地看霜花,看着看着我就变成一个小人儿飞进去了。我一进去,原来白色的树叶唰地一下就变绿了……松鸡趴在一丛肥肥的叶子下,我跑过去把它给哄了起来……犴得罕头上支起两个大树叉,走到河边喝水去了。我捡起一块石头,咚的一声扔进去,把犴得罕给吓了一跳!河面上的冰排开始飘了,我从这块冰排跳到那块冰排上,又跳到再前面一块冰排上,差不多跟孙悟空一样能个了。

忽然母亲喊我起来吃饭,我一惊就又回到被窝里。这才发现,被窝有些凉了,原来炕已经没有热乎气了。

母亲在灶火上把我的棉裤烤热了,站在炕边催我赶快趁热起来穿。我把脑袋缩到被窝里去,耍赖不肯出来。母亲就说:“笤帚疙瘩哪儿去呢?我找笤帚疙瘩去!”我一听母亲又要找笤帚疙瘩打我,就赶快爬起来了。

吃完炒土豆片和苞米面糊涂粥,母亲去外屋地刷碗,我又闲着没事干了,就趴在窗台上,用哈气把窗玻璃上的霜哈化一个洞,把眼睛贴在上面往外看,外面还是白茫茫一片。我心想天怎么还不暖和呢?立春那天,我啃了好几口萝卜呢,母亲说那叫“啃春”,多啃一口,天就早暖和一天。啃春都过去好长时间了,天怎么还不暖和呢?

于是我开始天天抢着撕日历,盼着日历变薄。要是一天能撕好几页日历就好了,那样春天可不就来得早些了吗?可是母亲说不行,一天只能撕一页。订日历的日历盘上,画着嫦娥和小兔,云彩绕着一轮又大又黄的月亮,月亮里有一座漂亮的宫殿。

看着嫦娥,我又想起织女来。于是就更盼日子快点过,好快点长到七岁。母亲说,七岁的小女孩,在阴历七月七这天,如果这天下雨,拿一面小镜子趴在黄瓜地里,就能从小镜子里看到天上牛郞织女相会。必须得一个人到黄瓜地里,两个人就不灵了。而且那天还得下雨才能看到,仔细听还能听到他们哭呢。

我想,一个女孩一生只有一次七岁,一年中只有一天是七月七,那么我看见牛郎织女的机会就只有一次,到时可千万别忘了啊!于是一再跟母亲说,到时可你千万要记着提醒我可千万别忘了!我又想,老天保佑我七岁的七月七这天可一定要下雨啊!

我的小镜子早就准备好了,可是日历这么厚,撕完这本,还得再撕大半本才能到那天,我都等不及了。

屋檐开始滴水了,到了晚上,就冻成了冰溜子。第二天太阳出来又沿着冰溜子滴,到了晚上又冻了。冰溜子越来越长了,在屋檐下挂了长长短短的一排。用木棍捅下一根来,放嘴里嚼得哗啦哗啦直响,脆脆凉凉的,跟冰棍似的。

母亲不许我吃冰溜子。说房顶的雪虽然干净,可是铺房顶的油毡纸是埋汰的。母亲说“你没看油毡烧着了都往下直滴黑油吗?”我连连保证说以后再也不吃了。

可是,我又觉得从嗓子到肚子的一条线都火烧火燎的,难受得不行。我就偷偷跑到院里打冰溜子吃了。可是一着急我忘了先往冰溜子上哈口气再吃,冰溜子把我舌头上的皮给粘掉一层了。我忘了上回舔水桶把上的小冰珠,已经把舌头给粘坏过一回的事了。

我疼哭了,母亲说:“该!谁叫你不长个记性?一天到晚精不精傻不傻的,可咋整?”

母亲老是说我精不精傻不傻,老是跟别人说,我小时候满嘴说人话了,还抠墙角的泥土吃。成篇背诗词了,却瞪着眼睛走到炕沿边,伸腿就往地上迈,摔多少回也不长记性。我知道每次说到最后,就一定是这句话:“说精不精,说傻不傻,整不明白到底是个啥孩子。”

我一边往嘴里嘶嘶地吸着凉气,一边用脏手背胡乱摸着眼泪儿,气儿越喘越烫。母亲不骂了,摸了摸我的额头,哎呀一声,说怎么跟火炭似的?连忙去翻日历,一看果然又到节令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只要节令一到,我不是感冒就是发烧,跟上了弦的闹钟似的,准准的。

我颤颤地说,妈我不吃冰溜子了,可我还是想吃凉凉的东西。母亲忽然眼睛红了,说天都快黑了,商店关板了,明儿妈上商店给你买瓶山楂罐头去。咱不吃冰溜子,吃根胡萝卜吧!

我点点头,母亲掀开屋地中间的地窖板,下去摸上来两根胡萝卜,洗干净了给我。才从窖里拿出来的胡萝卜冰凉凉的,可是有点糠了,还有点扎嗓子。

母亲说:“我给你卟噜点面疙瘩汤,浇上点醋,吃出汗来就好了。”

我点点头,仍旧不停地嘶嘶地吸着凉气。等母亲端上来热腾腾的疙瘩汤时,我已经趴在箱盖上睡着了。

我梦见小方桌、小板凳、大木箱都变成山一样沉重,轰咚轰咚地压到我身上来了,空中有好多细小的眼睛明明灭灭地,用很微细很微细地声音嗡嗡地笑着,忽然我被巨大的石头给碾在缝隙里了,我拚命想喊,干张着嘴却连一丁丁声音也喊不出来。

梦里以为喊不出来,其实已经喊出来了,母亲唤醒我起来吃疙瘩汤时,窗户外面又已经黑得透透的了。

关于童年的作文 篇3

这次回湖南老家,总想着找一找小明。小明是我小学高年级的同学。记得有一个学期,班主任分配小明和我坐一位,老师说让我帮助小明学习。小明很用功,但学习一般。他很守纪律,上课总是把胳膊背在身后,胸脯挺得高高的,坐得十分的端正,一节课也不动一动。

小明有个坏毛病,年年冬天冻手。每当看到他肿得像馒头一样厚的手背、紫红的皮肤里不断流着黄色的冻疮水时,我就难过得很。有时不敢看,一看,心里就酸酸地疼,好像冻疮长在我的手背上似的。

“你怎么不戴手套?”上早读时,我问小明。

“我妈没有空给我做,我们铺子里的生意很忙……”小明用很低的声音回答。小明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带着女孩子的腼腆和温存。

我们那时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都会搞点很简陋粗糙的针织。找几根细一些的铁丝,在砖头上磨一磨针尖,或者捡一块随手可拾的竹片,做四根竹签,用碎碗碴把竹签刮得光光的,这便是毛衣针了。然后,从家里找一些穿破了后跟的长筒线袜套(我们那时,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尼龙袜子!),把线袜套拆成线团,就可以织笔套、手套什么的。为了不妨碍写字,我们常常织那种没有手指、只有手掌的半截手套。那实在是一种很简陋很不好看的手套。但大家都戴这种手套,谁也不嫌难看了。

我想给小明织一双这样的手套,有时想得很强烈。但却始终未敢。鬼晓得,我们那时都很小,十三四岁的孩子,却都有了“男女有别”的强烈的心理。这种心理使男女同学之间界线划得很清,彼此不敢大大方方地往来。

记得班里有个男生,威望很高,俨然是班里男同学中的“王”。“王”很有势力,大凡男生都听“王”的指挥。一下课,只要“王”号召一声干什么,便会有许多人前呼后拥地跟着去干;只要“王”说一声不跟谁玩了,就会“哗啦”一大片人不跟这个同学说话了。“王”和他的将领们常常给不服从他们意志的男生和女生起外号,很难听、很伤人心的外号。下课或放学后,他们要么拉着“一、二”的拍子,合起伙来齐声喊某一个同学家长的名字(当然,这个家长总是在政治上出了什么“问题”,名声已很不好);要么就冲着一个男生喊某一个女生的名字,或冲着一个女生喊某一个男生的名字。这是最糟糕最伤心的事情,因为让他们这么一喊,大家就都知道某男生和某女生好了。让人家知道“好了”,是很见不得人的事情。

这样的恶作剧常常使我很害怕,害怕“王”和他的“将领”们。有时怕到了极点,以至恐惧到夜里常常做噩梦。好像从那时起,我就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可怜虫。因此,我也暗暗仇恨“王”们一伙,下决心将来长大后,走得远远的,一辈子不再见他们!

小明常和“王”们在一起玩,但却从来没见他伤害过什么人。“王”们有时对小明好,有时好像也很长时间不跟他说话,那一定是“王”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矛盾,我想。我总也没搞清小明到底是不是“王”领导下的公民,可我真希望小明不属于“王”们的世界。

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突然在一个早晨,被划成了“右派”。大字报、漫画、还有划“×”的爸爸的名字在学院内外,满世界地贴着。爸爸的样子让人画得很丑,四肢很发达,头很小,有的,还长着一条很长很粗的毛茸茸的尾巴……乍一看到这些,我差点晕了过去。学院离我家很近,“王”们常来看大字报、漫画。看完,走去我家门口时,总要合起伙来,扯起喉咙喊我父亲的名字。他们是喊给我听,喊完就跑。大概他们以为这是最痛快的事情,可我却难过死了。一听见“王”们的喊声,我就吓得发晕,本来是要开门出来的,一下子就吓得藏在门后,半天不敢动弹,生怕“王”们看见我。等他们扬长而去之后,我就每每哭着不敢上学,母亲劝我哄我,但到了学校门口,我还是不敢进去,总要躲在校门外什么犄角旮旯或树荫下,直到听见上课的预备铃声,才赶快跑进教室。一上课,有老师在,“王”们就不敢喊我爸爸的名字了,我总是这样想。

那时,怕“王”们就像耗子怕猫!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也很伤心。

“我没喊过你爸爸的名字……”有一次,小明轻轻地对我说。也不知是他见我受了侮辱常常一个人偷着哭,还是他感到这样欺负人不好,反正他向我这样表白了。记得听见小明这句话后,我哭得很厉害,嗓子里像堵着一大团棉花,一个早自习都没上成。小明那个早读也没有大声地背书,只是把书本来回地翻转着,样子也怪可怜。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小明虽然和“王”们要好,但他的心眼善良,不愿欺负人。这是他那双明亮的、大大的单眼皮眼睛告诉我的,那双眼睛,望着你时,很纯真,很友好,很平和,使你根本不用害怕他。记得那时,我只好望小明的这双眼睛,而对其他男生,特别是“王”们,我根本不敢正视一次。

很长很长的岁月,小明的这双眼睛始终留在我的心底,我甚至觉着,这双给过我同情的挺好看的眼睛一生也不会在我的心底熄灭……

小明很会打球,是布球。就是用线绳把旧棉花套子紧紧缠成一个圆团,缠成西瓜大、碗大、皮球大,随自己的意。缠好后再在外面套一截旧线袜套,把破口处缝好,就是球了。那个年代的湖南城小学校里,学生们都是玩这种球,缠布球也几乎成风,小明的布球缠得很圆,也很瓷实。小明投球的命中率也相当高,几乎是百发百中。小明在球队里是五号,五号意味着球打得最好,五号一般都是球队长。女生们爱玩球的极少,我们班只有两个,我是其中之一。

记得小明在每每随便分班打布球时,总是要上我,算他一边的'。那时,男女混合打球玩,是常有的事。即便是下课后随便在场上投篮,小明也时而把抢着的球扔给站在操场边的可怜巴巴的我。后来,我的篮球打得很不错,以至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竟历任了校队队长。那时就常常想,会打篮球得多谢小明。

然而,小明这种善良、友好的举动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也是要冒风险的。因为这样做,注定要遭到“王”们的嘲笑和讽刺的。

这样的不幸终于发生了。不知在哪一天,也不知是为了什么,“王”们突然冲着我喊起小明的名字了,喊得很凶。他们使劲冲我喊,我就觉得天一下子塌了,心一下子碎了,眼一下子黑了,头一下子炸了……

有几次,我也看见他们冲着小明喊我的名字。小明一声不吭,紧紧地闭着双唇,脸涨得通红。看见小明难堪的样子,我心里就很难过,觉得对不起他。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想给小明织手套的事了;小明打布球,我再也不敢去了;上早读,我们谁也不再悄悄说话了;我们谁也不再理谁了,好像恼了!但到了冬天,再看见小明肿得黑紫黑紫的像馒头一样厚的手背时,我就觉得我欠了小明许多许多,永远都不会再给他了……

小明的家在“王一茂酱菜铺”的对面。我不知他家开什么铺子,只记得每次到“王一茂酱菜铺”买辣酱时,我总要往小明的铺子里看。只见门口的台阶上下,摆着许多的竹筐、竹篓、竹篮子,还有女人们用的黄草纸,漆着黑漆的粗糙的柜台上,圆口玻璃瓶里装着滚白砂糖的橘子瓣糖,也有包着玻璃纸、安着竹棍像拨浪鼓似的棒棒糖……其实,在别的铺子也能买辣酱的,但我总愿意跑得老远,去“王一茂酱菜铺”买。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想,小明从铺子里走出来就好了。其实,即使小明真的从铺子里走出来,我也不会去和他说话的,但我希望他走出?来……?

有一次,我又去买辣酱,小明真的从铺子里走出来了,而且看见了我。知道小明看见我后,我突然又感到害怕起来。这时,只见小明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街,向我走来。

“他们也在这条街上住,不要让他们看见你,要不,又要喊你爸爸的名字了……”说完,他“咚咚”地跑了回去。我知道,他说的“他们”,是指“王”们。

望着小明跑进了铺子,我又想哭。我突然觉着,我再也不会忘记小明了,小明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后来,考上中学后,我就不知小明在哪里了。是考上了,还是没考上?考上了在哪个班?我都不懂得去打听。成年后,常常为这件事后悔,做孩子的时候,怎么就不懂得珍惜友情?

中学念了半年以后,我就走得很远很远,到汉江的下游去找我哥哥了,为求学,也为求生,因为父亲和母亲已被赶到很深很深的大山里去了。从此,我就再没有看见小明,但小明那双明亮的、充满善意的眼睛却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和梦中。

人生不知怎么就过得这样匆匆忙忙,这样不知不觉,似乎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年月。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回故乡探望母亲,第一个想找的就是小明。

出乎意料之外,我竟然很顺利地找到了那时的“王”。“王”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王”有一个很漂亮年轻的妻子。这个年龄、这个时代见到“王”,我好一番“百感交集”。说起儿时的旧事,我不禁潸然泪下,“王”也黯然神伤。

“不提过去了,我们那时都小,不懂事……你父亲死得很苦。”“王”说得很真诚,很凄楚。是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都长大了。儿时的恩也好,怨也好,现在想起来,都是可爱的事情,都让人留恋,让人怀念……

“王”很快地帮我找到了小明以及儿时的两个同学。当“王”领着小明来见我的时候,我竟十分地慌乱起来,大脑的荧光屏上不时地闪现着小明那双明亮的单眼皮眼睛。当听到他们说笑着走进家门时,我企图努力辨认出小明的声音,然而却办不到……

小明最后一个走进家门,当我努力认出那就是小明时,我的心突然一阵悲哀和失望--那不是我记忆中的小明!那双明亮的眼睛在哪儿?站在我面前的小明,显得平静而淡漠,对于我的归来似乎是早已意料到的事情,并未显出多少惊喜和亲切。已经稍稍发胖的身躯和已经开始脱落的头发,使我的心痉挛般地抽动起来:岁月夺走了我儿时的小明……我突然感到很伤心,我们失去的太多了!人的一生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可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去珍惜它时,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一切都不存在了……

小明邀我去他家吃饭,“王”和儿时两位同学同去;我感到很高兴。我知道,这是小明和“王”的心愿。很感谢我童年的朋友们为我安排这样美好的程式。我们这些人,一生中相见的机会太少了,这样的聚会将成为最美好的忆念。

小明的妻子比小明大,也不漂亮。妻子是县里的“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望着蹲在地上默默地刮着鱼鳞的小明和跑里跑外为我们张罗佳肴的小明的贤慧的妻子,我感到很安慰,但却又一阵凄恻:儿时的小明再也不会归来了,这就是人生……

“……一九六九年我在北京当兵,听说你在那里念大学,我去找过你,但没找着。”吃饭的时候,小明对我说。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望着小明,我便有万千的感激,小明终没有忘记我!

“我提议,为我们的童年干杯!”我站了起来。

小明和“王”,还有童年的好友都高高举起了酒杯。

这一瞬,大家似乎都有许多话要说,但却谁也没说什么,我不知这一颗颗沉默的心里是否和我一样在想: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友谊,友谊最深厚的眷恋莫过于童年的相知……我突觉鼻尖发酸,真想哭。

临走,小明开着小车送我上车站(小明在县政府为首长们开车)。

“很难过,我们都长大了……”真真没想到,临别时,小明能讲出这样动情的话。然而,他的样子却很淡漠,很详静,甚至可以说毫无表情,只是眼望前方,静稳地打着方向盘。这种不动声色的样子使我很压抑,自找到小明,我就总想和他说说小时候的事情,比如关于手套、布球或者“喊名字”的**……然而,岁月里的小明已长成一个沉静而冷凝的男子汉,成年的小明不属于我的感情,我想。实在是没想到,临别,小明却说了这句令我一生再不会忘记他的话。

感谢我圆如明月清如水的乡梦,梦中,童年的小明向我走来……

关于童年的作文 篇4

怎么会突然记起那样遥远的事情,遥远的你只能记起一些轮廓,大概的影迹。可明明却还是记起了好多的细节。

那是个很冷的冬季,没有雪,干巴巴的冷,清晨的风如刀般削刮着我稚嫩的肌肤。已经浆洗好多次的棉衣显得那样的单薄,书包是父亲曾经用过的工具包,右角下破了好大一个洞,母亲用一块旧布头缝补了一下。那便是我的最爱了。那些不知道寒冷的麻雀摇摆着略显臃肿身子在光秃秃的枝头叽叽喳喳的叫着,村子中间的涝池早都结上厚厚的一层冰了,连同那些烂萝卜叶子,破水缸,母牛的胎盘一起冻结了。洁白的冰面上唐突出那些肮脏的污垢。涝池的东北角那颗偌大的皂角树的长刺泛着油油的光,直直的立着。听母亲说那是一棵神树。

至于那棵树的年龄我母亲也说不清楚。树心已经全部空掉了,我很是怀疑那一圈树皮怎么能够撑起那么大的树冠,而且是那样的枝繁叶茂。至此我是对它是敬畏的。所以每次上学从它身边走过,我总是有些胆怯的。我怕神的眷顾。邻家的一位大娘总是坏坏的告诉我说那棵树想找个儿子。“你这小子,长得坏{ha},她要你去,你去不”记得那次我是给她吓哭了。在母亲的怀里哭的不能自抑。所以每每的经过我都是有些胆怯的。

可有个人是不怕那棵树的,一个叫茂将的疯子,也不能完全说他是疯子,他有时神志是很正常的。我想应该是“茂将 ”这两个字,已经无从考证了。他是有大学问的,听母亲说他是大学生,因为他母亲的突然去世便疯了。他也有清醒的时候,清醒的时候总是靠在那棵皂角树上晒着太阳,脱下他黑油油的破棉袄,袖口已经如破网般,我已经怀疑那是不是还可以叫做棉袄。仔细的,认真的,甚至有些痴迷的寻找藏在衣缝的虱子,捉住一只嘴角视乎还微微的`上挑,迅速的放进嘴里。茂将似乎很享受这种时光。而我也每每的喜欢看他在阳光下认真的捉虱子。他也偶尔抬头看我。我是不怕他的。因为听大人说他是有学问的。他知道苏联,还会唱苏联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哼唱的曲调很优美我是喜欢听的。我想会唱这样好听歌曲的人是不会对我有威胁的。他还会背毛泽东诗词,毛选。那些句子他背的铿锵有力。我甚至在幼小的心里是有些崇拜他了。他应该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在神志不清的时候他总是哭,声音沙哑,却很嘹亮。有好几次我是在夜里被他惊醒的。母亲便说,茂将又在哭他母亲了。

他是和我说过话的,那也是在我上学的路上。那天母亲费心的给我烤了一个黄馍(玉米面搅上一点麦面做的馒头)我一边走一边吃,茂将拦住了我,我看见他怯怯的眼神,憋红了脸,“给我吃点馍”我是愣住了。他那么大的人我没有想到他会找我要吃的。“你给我吃点馍,你有什么不会的作业可以来问我”我没敢说话。记得当时把剩下的一点黄馍给他便顺速的跑掉了。已经记不起他帮我有没有做过作业了。

上了初中以后我就很少在看见茂将了。也在我的记忆中慢慢的淡忘了,不再记起有这个人了。直到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说茂将死了。也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为了取暖在家里生火,结果房子着了,他也被烧死在里面了。我只是愣了一下,茂将。那个曾经在神树下晒着太阳的疯男人。那个给我要黄馍的怯怯的眼神。至此已经在我的心里没有太多的痕迹了。

我想我应该和他还有很多故事的。只是自己忘记了。那棵皂角树还巍巍的立着,依旧枝繁叶茂。涝池早就给填埋了,打上水泥面,成了村里的健身广场。恍惚中在哪树底下还可以看见茂将的影子。至此突然间想起这个在我童年留下一丝印记的人我是有些愕然的。但毕竟是记起了一些。

关于童年的作文 篇5

说起这个冰窟窿呀是人人皆知的。偶尔会听说有小孩儿冬天在迎泽湖冰面上失足落入里面,因为冰面下的湖水是流动的,所以自然小孩也找不到了;有的是因为看见大冰窟窿比较好奇

其实我也比较好奇,因为我对新鲜的事物也很感兴趣。所以,我也被好奇心驱使的站到了冰面上,掉了下去而我,我,me,却和其他的小孩不一样,呵呵,不一样啊!

我在冰面上走来走去的时候,发现了湖中心音乐喷泉的那一圈铁管子,只有冬天才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它的结构,所以非常想去看一看,妈妈说:我和你一起去吧!好啊!我答着,我拉着妈妈(好重啊,她是在冰车上,我拖着她走的)。

到了音乐喷泉,妈妈从冰车上下来时,我已经急不可待的走向音乐喷泉了,突然,那冰面好像不堪负重发出了嘎嘎的声音,裂开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掉进了湖里。

幸亏我人是面对着音乐喷泉,我一个侧身翻过来,马上趴了上去,有可能我当时被吓傻了吧,或者是冻傻了,就只知道站在那里。妈妈一直拉着我,一边拉一边叫爸爸,爸爸过来以后,才帮我和妈妈离开那里。

走到安全的地方,我的身上已经湿漉漉的了,妈妈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给我穿上。打车回家的时候,一路上妈妈和司机叔叔说我掉进冰窟窿的危险经历,叔叔直说我命大,我却说想吃鸡腿,妈妈说:天呐!儿子呦,明天,明天吧。明天给你买。

这就是我的童年里最惊险的事情了。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5856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