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2024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六篇。

我们为您特别为您筛选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一定能够让您满意,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知识,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条捷径,大家或多或少都沉迷于优秀的影视作品。观看影视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能够通过观后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写观后感时要仔细领会文章,才能写出真实的感触。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呢?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1)

开往皇帝陵的路上,触目所及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片片,干涸贫瘠,每座大山都种植了松柏树和其他的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是那么的清爽,加上导游给我们讲解的陕北民风,一夜的疲劳已是解除不少。十点多一点,进入了黄陵的境内。皇帝陵很有特色的是那几棵松柏树。最有名的“黄帝手植柏”,民间有句俗语这么描述它的魁梧:“七搂八匝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得要七个人来环抱,再用手量八匝,才能整个抱完全它。接下来的景点是黄河壶口瀑布,从千山万壑中奔腾而下的黄河到了壶口,自上而下,驰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坚韧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象征呢?午后,我们继续前行,在南泥湾合影留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年的南泥湾精神也是我们现在需要的精神啊。

第二日的行程就都安排在延安城内,一早就爬上了宝塔山,俯瞰整个延安,如今的延安旧貌换新颜,巍峨山川重披绿装,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就是这座山,这座宝塔,历经波折,在战火的洗礼中屹立不倒,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奋斗历程。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历史丰碑。和宝塔山遥遥相望的是清凉山,在这里,昔年的新华书店以及种种,无不告诉着我们这里也为新中国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场中高高耸立着毛主席铜像。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版画、雕塑等以及灯箱、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中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一行在炎炎烈日的中午在毛泽东铜像下合影纪念。接下来观看了《延安保卫战》情景剧,再现了当年延安人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决胜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中,如何与胡宗南斗智斗勇的硝烟战争场面。最后,我们参观了革命遗址—杨家岭、毛泽东纪念馆,枣园。走进“七大”会场,坐在简陋的座椅上,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前辈们正在会上如何慷慨激扬的为新中国的事业进行商谈的镜头。进到枣园,我们在五大伟人的铜像下边高举右手,在宋主席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言。心里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离开枣园的时候,我心想,无论是枣园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这些伟人们都没有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给了我深刻的震撼。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还是很需要的啊。

这次探访革命圣地的活动,我们很好的学习、回顾党的历史,感谢党组织给了我们这次绝好的机会,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人们服务的宗旨,把服务信念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勤奋学习、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2)

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2019年5月27日,利用工作间隙,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久已向往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在参观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两万五千里长征和小河会议议址备受关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着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过程中,为讨论第二年(1948年)作战的基本方针,部署各地区在战略进攻中的协同配合问题,於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陕北的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小河会议是解放战争处於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分析了战场形势,总结了作战经验,并根据战局的变化,调整了战略部署,为形成“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於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6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延安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3)

    11号,在系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15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活动。

我们的首站便是参观了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北京知青支援建设大西北工作了7年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梁家河的工作生活经历对于他人生的重要性,他说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来到村史馆,我们聆听了讲解为我们介绍了初到梁家河的习近平总书记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共产党人的新年克服了“五关”:跳蚤关、饮食观、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感受到了当地人民贫穷落后的生产力所带来的生活压力。1974年,习近平当选为梁家河的大队支书时为了解决村里人们的烧火做饭问题,带领全村人民建起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经济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组等。在担任大队支书的这几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了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无论干什么活,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冲到最前面。有一次天气比较冷,为了打井,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跳进冰水中,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习近平总书记为梁家河所做的贡献,村民们铭记在心。当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一直把他送到了延川县,那张大伙凑钱照的合影至今令我影响深刻。

接着我们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知青旧居、劳动场所等地方,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我切实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

第二天上午,党员教师们不顾天气炎热和路途劳累,参观了位于延安市内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共分五个部分,通过照片、文物、文字的形式向人们展示1969年——1979年10年间28000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的生活、劳动的情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当时的困难环境下,知青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进行劳作。有一副图片展示的是延长县黑家堡公社糜草洼村的北京知青蒋燕燕担麦子下山时,身穿的裤子上竟然有24个补丁。还有就是为了陕北的建设而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此的70多名北京知青以及200多名落户陕北的北京知青。他们对陕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0年代中后期,知青陆续返乡。他们当中有的进入了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有的出国成为了成功的商人,有的知青进入到了政府部门,成为了国家的公仆。近几年陆续有知青重新踏进了这块装载着他们青春岁月的黄土高坡,他们出资兴建小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再下乡”成为了他们新的奋斗目标。

在展览最后的结束语中写到:“当年的知识青年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长在红旗下,与共和国同呼吸,同命运。少年树立了革命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青年走向社会最基层的农村,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观念和作风;而立之年,通过补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作用......延安的北京知青,是知青群体中的一个缩影。习近平同志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在历史中思索人生,在榜样前汲取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奋勇前进!”

为期两天的参观与学习结束了,知青对于八零后的我而言一直是那么遥远,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知青生活,对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也对我的思想意识有了全新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我的政治信念。作为党员教师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4)

通过这次访问,我加深了对延安的了解,体会到了一种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包括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一贯追求和坚持的。

无数青年革命者冲破反动派的封锁,奔赴延安,把青春和鲜血带入中国革命的激情。共产党虽然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但仍然迅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并取得了最后得胜利。他们依靠的是一种精神,对革命信仰的追求和共产主义事业。这种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延安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浮躁、享乐、金钱主义、奢侈浪费猖獗。此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要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为祖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应该重视延安精神教育,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民素质的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障和谐稳定。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5)

南京市浦口区新世纪小学五(1)班朱xx延安,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延安,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也是全国亿万人民向往的地方,革命圣地延安作文。

到了延安,我们先来到了革命纪念馆。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那高大、雄伟的铜像。面对伟人的铜像,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同学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和爱戴,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出旗、献花篮、诗朗颂、宣誓。接着,我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进大厅,最醒目的就是那红色的地板,代表血的颜色;天花板上有十三枚五角星,代表中国革命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历程。随着人群,我们来到里面,一进门就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示意图,旁边是陈列在玻璃框中的旧书籍、大刀、红军穿过的鞋、戴过的帽子等等,看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展转陕北时敌人围追堵截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

接下来,我们分别在枣园和杨家岭参观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伟人的旧居,小学一年级作文《革命圣地延安作文》。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头沉甸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场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不能愧对那些革命先烈,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篇6)

7月27日,从西安乘坐培训主办方的大巴前往延安报到,沿途为陕北的高原地带,很多地方黄土裸露,植被稀少。同车的学员不禁感叹,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如何生存!我们的目的地是红色圣地的延安,为追寻延安精神而来。车在半途,虽未能目睹杨家岭革命旧址,但大家从沿途的环境中已经隐隐感觉到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多么的伟大。从议论声中,我知道大家正在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

28日下午,参观位于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厅陈列有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的集体塑像及战士雕像群,伟岸静谧,庄严肃穆。瞻仰革命先辈塑像,内心肃然起敬。我献上一束菊花,表达一份缅怀之情。

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各个陈列厅,在具体革命文物之前,去了解那段峥嵘岁月里的革命斗争事迹,去领略伟人的思想和风采,去思考延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在革命纪念馆里,我注意到了展厅的各个角落活跃着一群小讲解员,他们是来自各所学校的小学生。其中,有一个小讲解员在看到我们走过去的时候,立即站直了腰背,做好讲解的准备。我走上去问:你是要讲解吗?是的。那你开始讲解吧,我来听。大家好,我叫某某,今天7岁。我要讲解的是后面的参观者陆陆续续跟了上来,都在认真地听着她讲解文物的来历,及其背后所藏着的光荣革命事迹。讲解完毕,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肯定,是勉励,也是对红色革命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传承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个细节引起我对德育工作的反思,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不能光靠说教,光靠灌输,还可以凭借活动育人,如上文所写到的在革命纪念馆当小讲解员活动,让德育的因子渗透在活动中,学生参加活动时自觉接受教育。另外,实景实物远比书面材料更具直观感和冲击力,带来的教育力量自然也更大。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603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