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句子 > 作文 > 导航

韩国电影观后感

韩国电影观后感。

句怡美编辑为您整理的“韩国电影观后感”将为您带来启示,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要具备哪些要素呢?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当在欣赏到一部好电影时,我们可以想着去写一篇观后感。每个人的观后感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感性认知和生活经验不同,此网址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1

看完《杀人回忆》以后才发现两个小时的电影原来可以包含这么多内容,上个星期看过的《暴雪将至》就像是餐前点心,一点点的热量来垫一下肚子,《杀人回忆》才是正餐,能吃到饱腹那种。

电影内容多却并不庞杂臃肿,反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叙事的手法。

影片开头金黄的稻谷田地里阳光明媚,一个小男孩在田间抓蚱蜢,逮了一玻璃瓶。让人看得完全云里雾里。或许在影射寻找罪犯的过程就像是在茫茫稻田里寻找充分隐蔽的黄绿色蚱蜢的过程。特别是之后朴警官在驱赶稻田间破坏证据的小孩们时,那个小男孩完全模仿朴警官说话,甚至连喃喃自语都模仿下来,更像是导演给我们的一个小小暗示,抓犯人就像稻田抓虫,虫是有很多但哪个才是自己要抓的那个呢?三个嫌疑犯,第一个是目击者,第二个暗地里拿女人内衣自渎,第三个更是与案情有密切关系,每一起案件案发时都会给电台写明信片点歌。三个都是蚱蜢,但哪个才是真正的变态强奸杀人犯?电影告诉我们,三个人都不是,最后最相像的第三位嫌疑人反而被现代科技给否定了,不过现代科技也有差错的时候,毕竟那个时候DNA比对技术还不成熟,时间、采证方式、其他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错误结果。

影片最后也没有告诉观众究竟谁才是最后的凶手,可能这就是电影受限于现实的地方,因为现实中凶手并没有被绳之于法,不过导演也给出了一张意味深远的答卷,朴警官的表情似是震惊又像是陷入另一个陷阱圈套的困苦。小女孩说:“就是一般的长相。”告诉我们1、凶手还活着 2、凶手长相普通。到底是哪只普通的蚱蜢呢?朴警官大可以将当年的嫌疑犯都找到让小女孩认人,但是他已经不再是警察,他没有权利没有义务继续查案,甚至有可能案件也已经超过了申诉日期,老朴当时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还是说他回忆起了过去的那段时光,还是震惊在这个案件终于还是搁置还是让那只蚱蜢逃之夭夭了?

电影叫做《杀人回忆》,但是电影却是用警察探案的角度描写,当然这是肯定的,因为以现实为根据的这起强奸案并没有抓到真凶,无法得知作案人的心理和行为故事很难构思一部电影,即使是强行编造出来也失了原味。用探案角度明显容易一点,也更容易让普通大众接受,甚至电影的含义也从区区悬疑转向更深的社会意义。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解释,这部电影其实是导演的一部钓鱼片,钓的就是真凶,电影就是放给现实中逃之夭夭的强奸犯看,你看你做的这些事,我就是放给所有人都看看你的这件事,让大家永远都记住要抓住你。你别以为你不再作案后就可以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不,你的过去我给你用电影永远记住,你要一直活在愧疚之中。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2

接触电影少的人可能不太会有这样的感觉,商业片充斥着各大影院的荧幕,粗制滥造的很多,每逢发现或者遇见一部好电影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心灵一次次触荡了平静,不惊人的波澜在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昨天晚上看了《杀人回忆》,看完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部用心来拍的电影,不一样的电影。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看了《追击者》,有人推荐了《杀人回忆》,昨天专门看了下。从名字来看本以为是一个杀人变态狂之类的讲述犯案回忆或者侦探片子之类的东西,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想错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改编,开篇就告诉了观众,至今凶手仍然没有抓到,暗示着有那么一个观众可能就是影片里的主角……

朴警官是韩国京畿道华城郡的本地警察,办案秉承东方传统司法“预设有罪”的逻辑,他跟徐警官的第一次互动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色彩,没定案就先飞脚踹人。凡事凭借他“巫师”般的眼睛作第六感判断,诱导嫌疑犯承认犯罪。就像局长问他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强奸犯一样,在执着而自信的双眼之前,真相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真凶和受害者变得如此相仿。这个镜头使得审判者显得如此迷惘,如此虚弱,是正义和邪恶如此接近,也间接否定了这种执法方法。

朴警官以一个被动接受案件进行调查的人,到自觉自醒进行自主选择生活的人,他用什么疑惑目光看待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又以怎样的热泪遗憾放弃了这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曾经付出过的青春,贡献过的热情,合作过的伙伴,最后的无果而终,在这之中,风色迷离的广阔天地,沉默起伏的麦浪,百味杂陈的人生体验,无法释怀的内心伤撼,远去的时代卷起答案,卷起真凶,卷起每个人的经历,卷起属于它的牺牲品和得逞者,静静逝去,成为每个经历者心头一副隽永静止的油画,明媚阳光下一段挥之不去的苍茫岁月,共同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奋斗,挣扎,失去和获得。

整个影片节奏把握很好,缓缓的叙事,影片开头小孩子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嬉戏玩耍,其色彩和镜头都是那么的舒缓,可是突然尸体的出现立马把人心抓住,很快切入主题。我感觉影片的大部分时间的节奏都是舒缓的,更像是一部生活化的影片而不像是警匪或是刑侦的那么让人提心吊胆!但舒缓中也有紧张的时刻,有一段给我映像深刻,徐警官和朴警官两队人都在暗处发现那个猥亵者,这时的气氛还是静谧的,当那个猥亵者突然把手电筒一扔,掉头就跑,三个人也同时开始追逐,此时的背景音乐陡然响起,而且节奏十分强烈,以至于吓人一跳!这样的节奏转换影片中还有很多,我感觉处理的相当好,让整个影片松弛有度,扣人心弦。

影片中,从汉城过来协助办案的警察,本是一个沉着,冷静,有个良好素质的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硬生生的要去枪毙他认定的却因为DNA验证无辜的疑犯。社会惯性的力量,让每个人不自觉的成为社会的刽子手。可怕的是,警察们最终没有找到犯人。尽管在他们查案的过程中,已经查到了很多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傻子,他看到了凶犯作案的过程,他后来又说出了凶犯在小时候曾经把他丢进火里,说明凶手肯定是个长期在本地居住的人,但是他们却一心一意的让新抓的疑犯招供。尽管一个幸存的受害人说出了凶手的手很温柔,像个女人。但是他们却把一个刚过来三个月的人死死的抓住不放,就是因为他点了歌曲,他像个白面书生,手很温柔。

当然,在一个乡下小镇,很难让那些警察象无间道里的神探一样。还有那个年代,韩国军人统治时期,示威抗议的,镇压反抗的。哪里还有人去管一个小小的案件呢,所以本知道雨夜凶手要行凶,却抽不去人力去预防,因为都被抽调去镇压抗议的人去了。

影片在播放到结尾的时候,我同时又萌发了另一个假想:因为电影故事是取自1980年代中期的真实事件,罪犯一直没有落网,所以在这部电影上映时,如果罪犯还在世,当他看到这部电影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突然有这种奇异的想法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许他会产生一些后悔之意,也许他会再想去犯一次罪,也或许电影更多的只是勾起他那“杀人的回忆”。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3

《潘多拉》是一部引人思考的韩国电影,观后让我深感触动。影片以生态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镇上的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居民们艰难的抗争与求生故事。该片生动展现了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贪婪与破坏。影片通过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和令人震撼的场景,使我对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思。


影片一开始,以小镇上的核电站储存罐发生爆炸为引子,为故事的后续展开奠定了基础。随着爆炸引发的核辐射扩散,整个小镇上的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电影中饰演爆炸现场救援人员的主人公希洛(饰演者),是一个敬业负责的消防员,在事故发生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救援工作中。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和其他居民,奋不顾身地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与核电站负责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希洛的形象对比鲜明,他的勇敢和坚定显示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量。


电影中另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是患病的女儿江玛莉(饰演者)。江玛莉出生时患有胎儿综合征,她的一生注定是艰苦与折磨的。当爆炸发生时,江玛莉才刚刚度过一个手术,她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她和家人求生之路上的巨大障碍。江玛莉的生活状态代表了当今人类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在电影中,江玛莉用她脆弱的身体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死亡,她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深受触动。


除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之外,电影中的一些震撼场景也令人难以忘怀。影片展现了核辐射的可怕影响,整个小镇上的居民纷纷出现身体损伤和畸形,令人心痛。特别是那些被迫住进临时避难所的人们,生活条件恶劣,食物匮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这些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电影通过这些逼真的场景,让我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会给我们自己和下一代带来无尽的灾难。


《潘多拉》通过展现环境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向观众传递出了一个深刻的信息: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我们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电影中的爆炸事故和核辐射问题与现实中的环境灾难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观看《潘多拉》让我对环境保护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思。这部电影通过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场景,警示我们,我们毁灭环境就是在摧毁我们自己的未来。我相信,只有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采取措施保护我们可贵的地球,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着责任,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潘多拉》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电影,它唤醒了我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并激励我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4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姓名: __熊森___

专业: ____ 市场营销___

学号:__150********_

班级: __ 15市营5班_

原来拍马屁是这样一回事,这部韩国电影《马屁王》改变了我之前对拍马屁固有的偏见。也许这才是艺术表达最真实的感受!

今天中午在现代推销学课上看完了这部韩国电影《马屁王》,体会很深,戏里表面剧情是说一个不会与人沟通的小子因家父欠债,为了要在一个月内推销保险赚3亿元,而去找到一位叫舌如弹簧的人向他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最后成功并成为了一个著名人物的故事。里面前半部分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主要是说一些与人沟通的特殊技巧(拍马屁技巧)大概有如下几点

1、当人家跟你讲时,你要看着对方,认真听人,当人家说到第3秒时,自己的头就往左侧转一下,然后又转回来,这样可以让对方觉得压力大减;

2、当人家说到第4秒时,你要点头,并轻声说“哦”,这样让对方觉得你认同他;

3、当家说出自己的立场时,你要双手环胸运转,并附和地说自己应该跟他同一立场的话,可表现得激动,这样让对方觉得你是他自己的人;

4、早上出门之前记住要将所谓的“自尊心”放进冰箱里,但到你成功那一天你总能将它拿出来;

5、对陌生人要捉住机会去赞扬他,但要求自然而且让对方听后觉得对方的话是出自真心的,这里讲个剧情:主角冲进一个女子健身房,看到一个又肥又丑的老女人,于是来一招“贼喊捉贼”,硬拉着她说她是某某,明明约好自己谈保险却又失约云云,搞得对方一头雾水,然后故意说原来你不是某某啊,不过经理跟我说你的特征是30岁出头,肌肤又滑又白,很有女人魅力,所以我以为那个某某是你啦……事情发展下去便是那个女的被赞美一番之后竟然跟主角签了一份保险,真是神人。

我看了这部戏后才明白什么叫“性格决定命运”,严格来说就是销售行业尤其是推销行业最重要是看人的性格而不是看他的学历,要看他能不能将自尊心放进冰箱,年纪越小越好,因为年纪小性格容易改变,到时了二十多岁性格基本改不了。

没有做所谓“成功者”的美梦,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方法,才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电影反映的正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也许我们还在抱怨这个社会有多残酷。

这个人情社会我们怎么也处理不好,我们甚至看不起那些拍马屁的人,觉得他们活的很失败,看完这个电影我才发现,原来拍马屁也能这样成功。

因此,我需要降低我的姿态,放下我谦卑的姿尊,努力走向我向往的生活。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5

上个世纪80年代,韩国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华城连环杀人事件。后来的许多影视作品都是根据这一事件改编而来。其中还原度最高的一部电影就数20xx年奉俊昊执导的《杀人回忆》。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电影中,这一案件的凶手一直都没有落网成为了韩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未解案件,直到最近韩国翻查未解案件才找到该案的凶手。这一条新闻吸引我重新看了一遍《杀人回忆》这部电影。

一个炎热的夏天,韩国京畿道华城郡乡村的田野边发现一具捆绑女尸,小镇警察朴探员和汉城来的苏探员接手调查该案件,由于下雨和人为破坏,他们能得到的证据少的可怜。案件线索的严重缺乏导致方寸大乱,像无头苍蝇一样找嫌疑人。最开始怀疑烤肉店家的`智障儿子,接着怀疑煤炭工厂的老实工人,这两者无一例外的最后都被屈打成招,智障儿子迫于压力最后甚至卧轨自杀。这一过程小镇警察朴探员和曹警官开始凭感觉断案中苏探员显得十分客观冷静,据理分析,几次排除嫌疑。最后怀疑长相清秀的小青年并将其DNA送至美国进行鉴定。在这一过程中一向冷静的苏探员开始情绪失控凭感觉断案,而一向崇尚屈打成招的朴探员一改原来疯狂的做法开始讲求证据。电影的高潮部分时案件也并未停止,一直有无辜女性死亡,影片最后是后,早已改行的朴探员又回到案发现场,回想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切,然后和一个路过的小女孩有了关于对凶手的描述的对话。小女孩描述凶手时用了普通这个形容词,任凭小女孩怎么回想都觉得很普通。暗示着寻找凶手的难度很大,影片以朴探员一个惊恐的绝望的眼神收尾,警官双眼渐渐泛红,导演似乎在通过这个眼神寻找凶手,希望通过这个眼神唤起凶手内心仅存的道德感来呼唤他自首。导演也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凶手警方一定会找到他,凶手一定会受到该有的惩罚。

电影中朴探员和苏探员二者的角色对调十分有戏剧张力。代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让人疯狂的时代。导演让电影中的每个角色丧失看清真相的眼睛,置所有人于一种近乎盲目的状态,这其实也是现实中人们面对未知生活和事件的状态,电影中有所以这部电影十分的写实。

真相被时间覆盖,被历史掩埋,被时代践踏,可是正义永远不会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案的凶手最终被揭露,并且有新闻报道出该案凶手已经在监狱里服刑,尽管凶手不是因为该案而落网的,但是对他的惩罚不会因此而减少。虽然该案已过了的公诉期,但韩国警方会重新审理该案。

但是该案的发生还是因为当时的法制的不健全,我们更应该反思造成这样的事件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针对症结所在好好的治理社会,完善法制。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6

,是韩国电影历史上最值得被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不但有《老男孩》、《丑闻》、《春夏秋冬又一春》、《黄山伐》、《蔷花红莲》、《爱有天意》等韩影经典陆续与观众见面,《实尾岛》更是成为韩国历史上首部突破千万观影人次的影片。

但就在这许多佳作中间,《杀人回忆》仍够得上“韩影巅峰”的称谓。

不同类型影片的百花齐放,成就了属于韩国电影的一段“花样年华”。然而笑点频出、又让人倍感苦涩的《杀人回忆》却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影片随处可见奉俊昊导演对“类型片”概念的“嘲弄”与“破坏”——难以被归类——这一特点在他之后的作品中被一以贯之。

奉俊昊导演曾经这样阐述他的选片标准:“在碟店会看到电影被按照动作、喜剧等各种类型分类,但我想拍的就是那种不知道该放在哪类的电影。”

显然《杀人回忆》正是一部无法被定义类型的“反类型杰作”。

《杀人回忆》的原作是首演的话剧《来看我吧》,故事根据上世纪80年代震动韩国的华城连环杀人案(首次发案1986年9月15日,最后一次案发于1991年4月3日)改编拍摄。

就在影片上映3年后的4月2日,最后一起案件的公诉时效过期,凶手最终未能归案。

然而要在电影中讲述一起几乎家喻户晓,并且已知结局的悬案,对导演的功力无疑是个挑战,但当时的奉俊昊刚刚经历了前作(处女作)《绑架门口狗》的票房口碑惨败,差点拖垮了制片公司,这让《杀人回忆》在立项之初,就遭遇了投资人纷纷要求撤资的尴尬。

所幸当时《绑架门口狗》的制片公司十分看好《杀人回忆》这个项目,对奉俊昊导演也没有失去信心。

当然,演员宋康昊的加盟也为影片的成功增加了砝码。

关于《杀人回忆》,宋康昊和奉俊昊这对前后辈之间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佳话。

因为长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的失利,奉俊昊有些意志消沉,他心情忐忑的将《杀人回忆》的剧本寄给当时已经主演过《茅趸王》、《共同警备区JSA》和《我要复仇》的宋康昊,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响应。

而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宋康昊告诉他其实早在五年前,他就想要和他合作了。

原来五年前的宋康昊还是个到处试镜的小演员,一次面试无功而返后,他收到了助理导演发来的信息:“很遗憾这次没有适合你的角色,但我很喜欢你的表演,以后有机会一定合作。”

当时的这位助理导演正是奉俊昊。

最终,奉俊昊与宋康昊首度合作的《杀人回忆》在205月2日上映,累计动员观影人次525万人次,登上了年度票房冠军宝座。

同时奉俊昊和宋康昊还凭借该片获得了大钟奖的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该片当年在日本、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地上映的海外票房也有300万美元。

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上映后的今天,我们在许多中国导演的作品中看到了《杀人回忆》的影子,从犯罪喜剧片《东北偏北》到悬疑片《黑处有什么》,再到气质最为接近的《暴雪将至》。

许多年轻导演似乎都在卯着劲儿想要拍出一部中国版《杀人回忆》。

有一种电影类型叫'奉俊昊'

奉俊昊导演曾谈到自己拍片是出于一种“基本的冲动”,那就是“我要拍我想看,但却没人拍的电影”。

回顾奉俊昊导演的过往作品:带有一丝怪诞的喜剧片《绑架门口狗》、有怪兽登场的家庭电影《汉江怪物》、犯罪片一般的母性电影《母亲》,还有聚焦人与动物情感的冒险奇幻大片《玉子》。

这些影片都通过多种类型元素的杂糅打破了惯常的好莱坞类型片套路。

而《杀人回忆》中,影片前半部分是经典悬疑片的模式——隐型的凶手,茫然的警察,随着故事的发展,嫌疑人一个个被推翻,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当所有人都将怀疑的目光指向同一个人的时候,结局却又让所有人震惊。

影片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悬疑片的认定,原来真相既不能从直觉判断也难以从客观事物推倒。

奉俊昊导演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但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作者电影”,毕竟这些带有明显商业元素的作品很难被划作“艺术电影”。

所以想要为奉俊昊导演的作品定义类型,成为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韩国电影圈开始流行一种说法——用奉俊昊导演的名字来定义它自成一派的电影类型。

奉俊昊导演的电影还有一大特征,在《杀人回忆》中也有着生动的呈现,那就是异质感。

“我喜欢带有异质感的事物产生冲突的感觉,就好像在平淡日常中渐渐混入奇怪的、带有漫画感的东西,并在这种冲突中凸显紧张感。”

《杀人回忆》被这种异质感贯穿始终。

象征丰收的金黄色麦田排水沟中出现的女尸,眉眼清秀的朴贤奎被锁定为杀人案的嫌疑人......奉俊昊导演非常擅于打破惯有思路,通过营造异质感来表达讽刺,展现荒诞。

而《杀人回忆》中最精妙的异质感就体现在了两位警察身上。斗满和泰允的初次碰面,就充满了化学反应。

泰允在田间小路上向过路的女性问路,被恰巧经过的斗满撞见,正愁抓不到罪犯的斗满上来就是一角飞踹,将“罪犯”泰允踹翻。随后镜头一转,变成斗满开着车和副驾驶座上泰允宋说话。

斗满说:“这么不能打架,怎么做警察。”泰允则反问:“这么不会看人,怎么做警察?”两个人之间的天壤之别在几句台词间展露无遗。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位最初完全不同类型的警察,竟然都开始与对方变得相似。

最开始永远在强调“证据”、认为“材料不可能说谎”的泰允,最后在拿到否定嫌疑的检验报告后,冲动到要一枪杀死嫌疑人,但却被永远靠直觉查案的斗满拦了下来。

用缩小人物之间的差异来追求戏剧效果,奉俊昊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让影片变得不同寻常。

同样的反差也体现为导演在犯罪惊悚片中,加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这对导演的控制力有着超高的要求。

面对案情的进一部恶化,受害者的不断增多,走投无路的斗满竟找上的算命大仙,而他对凶手可能患有无毛症的推断,也是荒诞至极,而斗满这一角色自然也承担了片中的大部分笑点。

电影圈流行一句话,差导演手下会有好演员,但好导演手下一定没有差演员。《杀人回忆》正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

在奉俊昊的调教下,片中从主角宋康昊到毫无表演经验的龙套锅炉工,没有一个人让人出戏。

《杀人回忆》的原作本是一部在192月首演的话剧作品《来看我吧》(编剧金光林),演出的剧团是韩国最棒的话剧团体“演友舞台”,这里同样是宋康昊表演梦开始的地方。

但似乎只有大银幕,才能让宋康昊的演技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发挥。

《杀人回忆》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已经弃警从商的“斗满”令人颤栗的面孔上,斗满望向观众,也在望向观众席上的真凶。在这里,宋康昊的面孔成为了映照韩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一位澳洲人类学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宋康昊的表演:“《茅趸王》《YMCA棒球队》《杀人回忆》三部影片都以宋康昊的面部特写结尾,颇耐人寻味。他的脸对于观众来说就是生活的再现,没有人觉得他是演员,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他的脸真实地反映了这个社会。宋康昊是韩国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张面孔。”

而韩国影评家金应镇在看过《杀人回忆》后,也评价宋康昊拥有一张能够“概括这个时代的表情”,他可以把任何一个角色都演成他自己,同时也将自己融在作品中,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境地。

奉俊昊就十分偏爱宋康昊的面部特写。

在《杀人回忆》中,除了结尾,在接到从美国寄来的检验报告后,警察斗满与嫌疑人朴贤奎的对视也被处理成了观众的第一视角。

斗满看着朴贤奎的脸,发出了一句叹息“真TM不知道了,你是靠吃饭活着的人吗?”此时的斗满发现自己看面相认凶手的“特异功能”根本不管用了,他根本看不出眼前的人是不是真正的罪犯。

只用简单的一句台词,就传达出了无力与愤怒之感,既是对真凶,也是对这个黑暗的时代。

韩国知名电影评论家李东镇评价这句台词是来韩国电影中最棒的一句台词,它看似普通,却承载了太多的感情,而宋康昊的演技更可谓精湛。

有意思的事,这句台词并非出自剧本,而是在奉俊昊的要求下,宋康昊冥思苦想好几天的结果。

而事实上,《杀人回忆》中宋康昊接近三分之一的台词,都是他在与奉俊昊达成共识后的自由发挥。

据说为了追求真实感,奉俊昊曾经叮嘱宋康昊不要看任何与案件有关的资料。

虽然只有宋康昊凭借《杀人回忆》拿到了影帝奖杯,但实际上片中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可谓是“影帝级”。

第一个被斗满锁定的嫌疑人光浩的扮演者朴鲁植就因为该片一夜成名,此外,饰演首尔警察徐泰允的金相庆、饰演暴躁警察赵龙九的金罗河、饰演具班长的边熙奉、饰演嫌疑人的朴海日等等,所有演员都在片中有着令人难忘的演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奉俊昊导演的前作《绑架门口狗》中登场的神秘锅炉工也在《杀人回忆》中出场。

在第二位嫌疑人被关到警察局的地下锅炉房被拷问的镜头中,锅炉工慢吞吞的离开。该角色以“锅炉金氏”的名字出现在片尾字幕上。

这个角色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却被许过影迷锁定为杀人真凶。

但事实上奉俊昊并没有给这个角色命名,“锅炉金氏”是剪辑团队加上的名字。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是毫无表演经验的灯光导演李江山,与专业演员不同,李导演的生涩演技反倒让他迟缓的动作显得更加自然,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杀人回忆》借悬案的开放式结尾,将“究竟谁是真凶”的问题抛给了观众。影迷们可以猜测锅炉工就是真凶,但奉俊昊导演创作该片的真实意图并不止于此。

片中,泰允的理性和斗满的感性(依靠直觉)在这起案件中都以失败告终,而这两种失败也象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动荡的韩国社会的悲哀与耻辱。

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在田间捉蚂蚱的少年最先登场,之后斗满坐着拖拉机由远及近来到案发现场,蚂蚱少年望向斗满的方向,将装满了蚂蚱的玻璃罐子藏到身后,特写镜头捕捉到了这一幕。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蚂蚱少年究竟在隐藏什么?

随后镜头特写的一只停留在被害人尸体上的蚂蚱,给出了答案——在田间无处不在的蚂蚱是“知情者”,而隐藏它,无疑就是在隐藏真相。

更有意思的事,在同一场戏中出现的斗满和蚂蚱少年穿着几乎一模一样的格子衬衫,而蚂蚱少年对斗满现场查案时言语行动的模仿,也暗示了两人的相似性——其实斗满就是那个将真相藏起来的人。

这起案件发生在1986年军事独裁末期,斗满在查案的过程中伪造证据,逼供,这也让他离真相越来越远。

受害人的接连出现,斗满也间接成为了凶手的帮凶,但显然帮凶并不只有斗满一个人。

事实上,夜晚的宵禁客观上为凶手实施犯罪制造了条件。影片中对凶手犯罪过程最为细致的一次展现,背景音就伴随者宵禁的广播。

在这里公共权力与罪犯同时登场,影片对前者的控诉不言而喻。

虽然凶手确有其人,但《杀人回忆》显然是在利用这起真实案件,揭露那个将无辜百姓推向死亡的军事独裁时代的黑暗一面。

片中对时代的最直接控诉,还体现在警察对学生运动的武力镇压上。有恶性案件在手的警察们还要浪费精力去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

警察赵龙九即便是对待女学生也毫不手软,这的一幕在片中有着最直接的展现,轻快的配乐更显戏谑荒.唐之感。

此处,作为一名88届大学生,当时曾经亲身往来于学生运动和电影社团的奉俊昊导演,对“凶手们”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悲悯,以及对那段苦涩岁月的叹息不言自明。

而说到社会控诉,红衣稻草人可谓影片《杀人回忆》图腾一般的存在。

人们要借稻草人转移罪犯的注意力,如此掩耳盗铃的做法,也只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罢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值得一提的是,稻草人身上写着一串字,内容是:你如果不自首的话,四肢就会腐烂坏死。这实际上是朴赞郁导演为电影《杀人回忆》起的片名。

虽然最后被否决了,但还是以一种十分奇特的方式出现在了电影当中。

其实这个标题还是更适合朴赞郁导演自己的电影,很难想象《杀人回忆》用了这样的片名会有怎样的票房表现。

最近这两三年,《杀人回忆》被多次与中国电影联系到一起。

有的是宣传时主动挂靠,有的则是在上映后因为或多或少的相似度,让影迷们联想到了《杀人回忆》。

梁家辉主演的谍战片《王牌》因为一条线索,五位嫌疑人的叙事结构,被联想成中国版《杀人回忆》,即便在故事情节上完全没有可比性。

由买红妹主演的主旋律犯罪悬疑片《无法证明》,单凭一桩悬疑命案,就在通稿中自称中国版《杀人回忆》,完全忽视了主旋律与《杀人回忆》在主旨上的背道而驰。

年上映的犯罪喜剧片《东北偏北》或许在内容和气质上与《杀人回忆》更为贴近,影片改编自东北地区发生的性侵真实案件,被影迷们戏称为“低配版”《杀人回忆》。

的犯罪青春片《黑处有什么》同样聚焦了一起连环少女奸杀案,片中办案风格迥异的双警察设定也与《杀人回忆》异曲同工。

如此多的中国影人痴迷于致敬《杀人回忆》这样一部韩国电影,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是一部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范本之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片让中国影人看到了自己内心渴望表达的隐秘角落。

奸杀案作为《杀人回忆》最具标志性的类型元素,被许多电影照搬。而有着五千年性压抑历史的中国与韩国一样,都是性别差异严重的国家,性犯罪更加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而除了“杀人”,“回忆”也是《杀人回忆》最不可或缺的特征。

影片的故事并非发生在当下,而是在一个并不算久远的过去,直至今日都无法令人释怀。

如果说奸杀案还能百分百还原,但《杀人回忆》中的“回忆”却不可能被原汁原味的再现。毕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韩国军政独裁时代如今已不复存在。

而《杀人回忆》最令人称道的“反类型”在借鉴上也是极具难度,而要像《杀人回忆》一样用未破悬案来映射社会问题,在中国更是难上加难。

《黑处有什么》的女导演王一淳就不认可影片像《杀人回忆》这个说法,她认为中国现阶段要拍出真正的《杀人回忆》,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具备,所以只能说是一种致敬更为准确。

但上映《暴雪将至》则显得段位高了许多。

男主角段奕宏凭借该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影片也摘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而导演董越还在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上捧得了最佳新人导演奖。

奸杀、回忆和未破悬案,甚至阴冷、萧条的气质都与《杀人回忆》相似度极高。但该片并没有停留于对后者简单粗暴的模仿和致敬,而是真正有了自己的表达。

相比《杀人回忆》对时代黑暗的控诉,《暴雪将至》更侧重展现了旧体制下那些被边缘化和异化的普通人的不安与无奈。

正如导演王一淳所言,想拍真正的中国版《杀人回忆》,客观条件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暴雪将至》虽然形似,但依然神难兼备。

韩国电影观后感 篇7

寻找自我的女性——《密爱》中韩国家庭主妇形象分析

影片《密爱》由**《在我一生中唯一的特别日子》改编而成。女**家、女导演加上一个女主人公,通过她们的视角,将韩国女性渴望自我的本性展现出来。

大学毕业的家庭主妇李美欣被丈夫的情人打伤。之后,一家人搬到了山区。在那里她认识了**她的医生崔仁奎,他们开始了一场情爱游戏:看谁先说“我爱你”,两人在游戏中喜欢并爱上了对方。

在被村民和他们的丈夫知道后,他们开始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车祸。崔仁奎在事故中丧生。

当李美欣得知丈夫**和小三到家探望时,她的感情防线崩溃,只有依靠毒品才能生存。但她仍然没有向丈夫提出离婚。丈夫认为自己为了忏悔牺牲了事业,并且细心呵护妻子,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是妻子仍然没有任何表示。他没有意识到他对妻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韩国是一个吹嘘大男子主义的国家。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存在。女人会对男人说,这是一种宣泄和繁殖的工具。工具没有感情。如果它坏了,可以扔掉。不要在意它的想法和感受。在这种环境下,李美欣丈夫的不忠被视为男人会犯的错误,应该得到女人的原谅。只要男人犯错后回到家里,女人就应该原谅他们,不应该再要求什么。

女人在忍让中迷失自我,成为家庭的附属品。许多妇女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丈夫,认为丈夫是她们的保险,但谁能保证呢?

李美欣与崔仁奎之间的游戏出于寂寞。他们没想到这样的身体刺激会让他们相互依赖,产生精神上的爱。崔仁奎的身体和爱情唤醒了李美欣沉睡已久的欲望和人性本能。

李美欣不仅在身体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且对崔仁奎的爱也让她的**之心再次萌发。在**后和崔仁奎聊天、大笑;在雨天跳窗户去找仁奎。

韩国是一个自卑感很强的国家。作为中国古代的附庸国、日本的殖民地和美国影响下的独立国家,它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悲哀。韩国男人的欲望被压抑了。他们的发泄方式是折磨弱者:

女性,从女性的肉体和痛苦中获得快乐,忘却国家和民族的耻辱。崔仁奎是个怪人。他和妻子要求对方私生活,但他们保持婚姻。表面上,这场游戏是出于他对爱情的不信任,但更深层次上,却是因为生命的空虚和迷失。

从**中获得满足,忘却自我的存在。

在男性的压制下,女性的欲望无法满足,加上儒家思想的束缚,女性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欲望都被禁止,完全成为为家庭而活的人,失去自我。虽然李美欣是在崔仁奎的建议下开始比赛的,但她已经开始了一场身体和精神上的探索。李美欣开始寻找自己。崔仁奎是她的老师和同伴。

影片结尾,描写了一年后的李美欣。她每天起床工作,饿了就吃东西。有时候回忆伤了她的心,她哭得像个疯女人。她相信,她比过去更有活力,“活动开始于痛苦,我的悲伤提醒我,我还活着”。

失去自我的家庭主妇李美欣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家值,更加珍惜自己。李美欣被发现作弊后,她没有回丈夫身边或父母家。相反,她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除了像普通人想的那样打扫卫生和做饭外,什么也做不了。不管是李美欣还是其他的家庭主妇,她们仍然可以没有丈夫生活。

经过长时间的依赖,她们发现自己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在《**传来找我的**铃声》中说:“人生下来是为了等待死亡?还是为了寻找自我?

”台湾苏打绿乐队的吴青峰说过:每一朵花都是一只蝴蝶的前世,蝴蝶是为找寻自己而来的。我们不太了解自己。我们生活在寻找自我和不断迷失自我之间的鸿沟中。这是我们的悲哀。

**刻画了一个在韩国社会中常见的家庭妇女形象,她受制于自己的思想、家庭、社会;她在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后,终于发现了自我,成为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整个社会塑造了她,但她反抗社会,最终挣脱了社会对她的束缚,完成了一次不完美的转型。

本文网址:http://m.jym1.com/zuowen/1649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